跟我學邏輯3:排中律,邏輯學的第二個基本原理

2020-12-06 金算珠

我們先來回顧邏輯學的基本原理有四個,分別是:同一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和矛盾律。今天金算珠學習了第二個原理——排中律。

排中律,白話說就是對任何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判斷只能有一個狀態,要麼「是」,要麼「非」,不會存在中間狀態的。

當然,這其中的事物,可以是物體,也可以是命題,在邏輯學的實踐中,更多的是命題。

車間裡有一輛小汽車,這句話要麼是真的,要麼是假的,不會存在中間狀態。這就是排中律的內涵,也就是說,不能做「騎牆派」,排除了中間的狀態。

有好事的人可能會抬槓說,那如果車間裡的是正在裝配過程中的車,那剛才的說法怎麼判斷呢?相對於前面的說法——車間裡有一輛小汽車,這就是假的。這是因為,一輛正在裝配過程中的車,並不能絕對稱得上是一輛車,充其量也就是快要裝配成車輛的一堆各種各樣的汽車零部件而已。

應用舉例:在日常中公安機關的刑偵過程中,某被害人死亡,或者是自殺,或者非自殺,二者必居其一。我們不可能說某人的死亡,既不是自殺,也不是非自殺。當然,也可以說某人的死亡是他殺,或者不是他殺。

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排中律更多的正確表述是,A或非A,就像上面提到的被害人死亡的判斷。金算珠個人理解,排中律更多的像是判斷題,要麼對,要麼錯。不能是選擇題,有好幾個選項。

我們不能說如果不是自殺,就是他殺,這是因為,自殺和他殺不是判斷的兩個對立方面,只是死亡的幾個選項之一,當然其他選項還包括意外死亡,自然死亡等。

另外,一個事物的內部變化,並不能說成是事物處在中間狀態。比如,金算珠正在努力成為一個自媒體達人。就這個命題來說,這裡金算珠現在肯定還不是自媒體達人。也許將來某一天可以成為,這就是排中律的邏輯理解。在成長的過程中也僅僅是金算珠個人內部的變化,不是那個命題的中間狀態。

好了,今天邏輯四個原理中的第二個就學到這裡,明顯感覺,比第一個同一律來說,就有點難了。好在基本理解了,親愛的小夥伴們,你們對排中律是怎麼理解的呢?歡迎給我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簡單的邏輯學》:邏輯學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1開篇用書中原文的一句話來簡述學習邏輯學的重要性:邏輯學被認為是一門科學、一門藝術,或者是一項技能,也可以被認為是三者的綜合體。實際上邏輯學和人類理性的原理是相同的,邏輯學的涵蓋範圍更廣泛。邏輯學有四個基本原理:邏輯學是一門藝術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 初學邏輯錄4:邏輯學的第三個基本原理——充足理由律
    前面我文章的標題是跟我學邏輯,但越學,越發現這個學起來真是有點難。還是改成初學邏輯錄更合適,錄,就是記錄自己的所念所想所思,不見得多高明,只是我在學習過程中的記錄。因此,大咖們多指導,小夥伴們多探討。我的學習主要以《簡單邏輯學》為主,只是初學,想試著提高自己的思辨,不打算靠邏輯吃飯。哈哈!做記錄也是逼著自己進步和堅持學習,藉助大家監督的力量。充足理由律,就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另一種說法是萬物皆有緣(緣由、原因),還有一種通俗的說法,存在即合理(這個不太準確),它也可以叫做因果原理。
  • 跟我學邏輯2:邏輯學的四個基本定律之同一律
    VRF授權,圖片來源:攝圖網任何學科都會由最最基本的規定或常識邏輯學也一樣,有其自己的賴以建立的最基礎的事實。邏輯學的基本定律有四個,分別是:同一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和矛盾律。今天就把我對同一律的學習,分享給大家。白話說,同一律就是說一個事物只能是它本身,而不會是其他別的東西。
  • 為什麼我們必須學點邏輯學?
    此書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學習邏輯學的思想準備。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有邏輯的思考者需要搭建的必要思想框架。第二章,邏輯學的基本原理,闡述了引導邏輯思考的基礎事實。邏輯學必須有其自身的基本原理,用來規定它的範圍,指引它的方向。
  • 邏輯學的基本規律: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因果律
    任何科學都是由他的基本原理組成的,任何科學的基本原理都是這門學科賴以建立的最基礎的事實。
  • 邏輯學概論(一)什麼是邏輯學?
    邏輯學的研究對象是「推理」,是用來區分正確的推理與不正確的推理的方法和原理。正確的推理往往有著許多客觀的標準,如果不了解這些標準,也就無法運用它們。邏輯學的任務就是去發現這些標準,去表述這些標準,並且去研究這些標準的基本原理。
  • 陳波談「邏輯學和理性精神」
    陳波:我講的題目叫「邏輯學和理性精神」。主要簡單講三個問題,什麼是邏輯學,邏輯學的基本規律,邏輯學的作用。什麼是邏輯學呢?所以我們的推理通常分為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演繹推理是根據某種一般性原理和個別性例證,得出關於該個別性例證的新結論。歸納推理是從一定數量的個別性事實,抽象、概括出某種一般性原理。邏輯是研究推理和論證的,研究演繹推理的邏輯叫做演繹邏輯,研究歸納推理的邏輯叫做歸納邏輯。邏輯學研究推理,但是不同的人,我們不同的行業,不同的身份,不同背景的人,每年都在做各種各樣的推理。
  • 《簡單的邏輯學》:做更有邏輯的人,從避免生活中的邏輯謬誤開始
    也有人堅持己見:  「ta努力不努力,跟ta演技好不好有什麼關係?努力又不是評價演技的標準!」  讀過美國著名邏輯學家、哲學教授D.Q.麥克倫尼所著的《簡單的邏輯學》一書,就會明白,上面那句經典的粉絲辯解,正是最常見的一種邏輯謬誤——以淚掩過。
  • 數學與邏輯學的大碰撞
    三大學派的形成和活躍,對由萊布尼茨開啟的數理邏輯學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下面一段文字是三個學派的簡述,可以選擇閱讀。邏輯主義學派認為,數學就是邏輯,全部數學都可以由邏輯推導得出,而不需要數學所特有的任何公理。數學概念可以通過邏輯概念來定義,數學定理可以由邏輯公理按邏輯規則推導得出。與邏輯主義學派相反,直覺主義的基本思想是:數學獨立於邏輯。
  • 哲學邏輯學中的20問,你知道幾個?答對的數理分析能力自會提高
    邏輯學在哲學中一直很重要,已經成為大學哲學系的必修課程。早在2000多年前,亞里斯多德就專門對邏輯學形成了富有體系的論證學說,可見邏輯學對於開啟人們智慧,提高人的推理、歸納和演繹、直覺判斷等能力具有著何等的作用。邏輯學發展到今天,形成了很多富有意義的問題,其中下面的20個尤其突出和普遍。
  • 邏輯學的演進
    邏輯學經歷了怎樣的歷史演進過程?邏輯應用的範圍是什麼?現代邏輯有著怎樣的前沿課題和發展方向?本版今天特組織刊發3篇文章,希望能引發讀者的思考與討論。     邏輯學是關於論證分析與評價的學科,關注的是如何把好論證與差論證區別開來。
  • 邏輯學是科學的基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1974年頒布的七個基礎學科中,邏輯學位居其一,另外六個基礎學科分別為數學、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地理科學和空間科學、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2019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每年的1月14日定為世界邏輯日。這充分說明邏輯學的重要性日益受到普遍關注。
  • 學習邏輯學,就選這一本——劉文君《邏輯學教程》編前絮語
    正因為如此,世界上很多國家在大、中學階段,都將邏輯作為一種必修的通識教育。但是在我國,邏輯學卻曾長期受到冷遇,邏輯教學更缺席了數十年之久;到今天,邏輯基本知識依然沒有在高校普及,它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同樣幾經沉浮。
  • 邏輯學入門工具書
    既然是工具書的書評,我的主要工作是串聯書中內容,儘量帶著讀者去理清作者的思想,但無法代替對這本書的閱讀。邏輯學是研究推理形式有效性的學科。它是構造形式系統、表達知識、研發智能系統的必要工具。邏輯的基本表達方式是論證,下面我按論證的三方面內容,以事物的真實性,邏輯的基本原理,邏輯的表達為線索依次說明。這是本書的核心內容。本書最後兩章闡述了偽邏輯的根源與常見表達,由於篇幅問題,我簡略提及,詳細了解的話還要看書中的內容。
  • 數學中的邏輯思維(二)——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
    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是對人們運用概念,命題,推理和論證經驗的科學總結,是思維邏輯的基本表現形式。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有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一.同一律同一律的內容是:在同一個思維過程中,每一思維與其自身是同一的。
  • 批判性思維是邏輯學的日常應用
    批判性思維正受到越來越多學生的歡迎,也受到不少邏輯學教師的青睞,甚至有的高校把邏輯學課程改名為批判性思維。此種易幟的效果可謂「皆大歡喜」——學生覺得所學有用、有趣,教師也不必苦於講授許多學生不感興趣的邏輯推理和演算。那麼,批判性思維和邏輯學到底是什麼關係?提出「應用假說」關於批判性思維和邏輯學的關係,不同學者有不同的觀點。
  • 邏輯學,正在清華「開花結果」
    在清華,提起邏輯學,大家肯定會想到一個 4 人的「經典授課團組」。他們有 4 位教師,個個是國際知名學者,他們一直活躍在國際知名大學講臺上,經驗豐富,課程精彩,深受同學們喜愛。他們為清華學子「量身定製」了 4 門邏輯學課程,課程全英文教學,由淺入深、以跨學科的視角呈現邏輯學的經典內容和最前沿的研究。
  • 這幾本邏輯學的書,讓你讀完變成聰明人
    03《簡單的邏輯學》想學邏輯學需要做好什麼準備?邏輯學中都有哪些基本概念?三段論該怎麼用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在這本書中,你都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這本書是美國著名哲學家、邏輯學家D.Q. 麥克倫尼寫的,在豆瓣有五千多人評分。
  • 教育部答覆全民普及邏輯知識建議:將加強邏輯學相關專業建設
    教育部在成文於10月23日的《答覆》中指出,加強邏輯知識教育,對於提升思維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推進我國基礎研究水平提升和創新型國家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教育部、中國科協採取一系列舉措,加強邏輯知識教育,推動提升全民邏輯知識素養。1.加強相關課程與教材建設。一是持續加強高校邏輯知識教育相關課程建設。
  • 明治人對邏輯學的期待
    西方邏輯學的日本導入者是西周,他把Logic翻譯成「致知學」。「致知學」之源,始於古希臘亞里斯多德,而近代邏輯學作為應對新學問的方法論,西周又稱之為「新格致學」。在其《百學連環》一書中,已出現穆勒的「SystemofLogic」(邏輯學體系),後來嚴復翻譯為《穆勒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