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寫了惠勒延遲實驗的問答,非物理專業的小夥伴表示沒看懂。好吧,看來寫作功底還不夠,那今天再試著更通俗化解釋一下吧。
歡迎探討~
■|啥是因果律?
乍一看名詞挺高大上啊,實際就是說結果是由原因導致的,原因一定在結果之前發生。
比如說,早上出門忘帶鑰匙了,這是因,導致晚上回家的時候被鎖在門外了,這是果。
因果律是一條不證自明的公理,不需要證明,它就是這麼存在的,否則咱們的世界就亂套了。
圖1:事件光錐
事件光錐也是來說明過去的所有事件(下半圓錐)作為因,影響了現在這個時刻,以及未來的走向(上半圓錐)
好,如果早上忘帶鑰匙了,晚上回家居然用鑰匙把門打開了,那這麼扯淡的事情怎麼可能發生呢?除非打破了因果律,晚上在門口掏鑰匙的時候瞬間逆轉了早上發的「忘帶鑰匙」這個事件,變成「帶了鑰匙」。
惠勒延遲實驗,貌似就是讓我們觀察到了這麼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
■|雙縫幹涉
如果有兩束光到達同一個位置,由於光是波動,那麼就會產生幹涉效應。也就是兩個光玻的振幅相加,那麼如果震動方向一致,就產生疊加效果,震動方向相反就產生抵消效果。如下圖:
圖2:幹涉疊加
圖3:幹涉相消
在光的雙縫幹涉實驗中,一束光通過雙縫後分成兩束,兩束光在後面的屏幕上產生幹涉,得到幹涉條紋。
圖4:雙縫幹涉實驗
這是由波動特性決定的。
那如果不是一束光,而是一個一個的光子逐個發射,又會產生什麼效果呢?
這個實驗最早是使用電子來做的,用電子槍逐個逐個發射電子,會發現電子在雙縫會隨機通過其中一個縫,如果在一個縫後面裝探測器,它探測到電子的概率是50%。
圖5:單電子雙縫實驗
如果撤掉探測器,那麼每個電子通過雙縫後會在屏幕得到一個亮點。當逐個發射的電子足夠多後,會發現,屏幕上的電子分布規律是符合幹涉條紋的。
也就是說,即使電子(或光子)不是同時發射的,最後也能產生幹涉。
這樣的結果是很難解釋的。第一個電子已經到達屏幕了,第二個或者以後的電子又怎麼去和他幹涉呢?除非它能影響前一個電子的行為?
■|惠勒延遲實驗
為了更好的驗證這個問題,惠勒改進了這個實驗,他用半透鏡的方式產生幹涉。具體如下:
圖6:惠勒延遲幹涉實驗
首先解釋下實驗裝置。裡面使用到了半反半透鏡,就是當光入射到半反半透鏡上時,有一半光可以透過,一半光則是反射。
有些建築外立面的玻璃就是這種半透玻璃,外面的人可以把這當鏡子照,裡面的人也能看見外面的人,相當於外面人身上反射出來的光到達這種玻璃後,一半透射進建築裡面,一半反射回來了。有一些太陽鏡也是這種原理。
圖7:玻璃外牆
參考圖6,當一束單色光經過一個半反半透鏡1,分成兩束強度相等的光,再分別經過反射鏡反射後在一個位置相遇,如果在這個位置再放上一個半反半透鏡2,精密地調整兩束分光的光程差,那麼可以使得兩個探測器中一個總是得到幹涉疊加的光,另一個總是得到幹涉相消的光。
也就是按上圖實驗裝置,調節好兩路光的光程差後,可以使得一個探測器始終得到100%亮度的光,而另一個探測器則始終沒有光。
■|單光子的情況
對於單個光子在遇到半透鏡1的時候,它有50%的概率走反射鏡1的通路,有50%的概率走反射鏡2的通路。
如果不使用半透鏡2,那麼探測器1和2各有50%的概率探測到這個光子,這時候光子是一個粒子。
而如果使用半透鏡2,按照粒子的50%透50%反的規律,應該也是每個探測器各有1半概率收到光子。然而實驗的結果是,其中一個探測器會總是收到光子,另一個卻總是收不到。也就是說,就算只有一個光子,也是有幹涉效應的。
那麼問題來了,從粒子角度來看,這是沒法解釋的。因為粒子在半透鏡1的時候,要麼走反射1的通路,要麼走2的通路,它是光量子的最小單位,並不能一分為二走兩路,那在半透鏡2怎麼能干涉呢?
所以只有用波動解釋才能解釋通,即它同時通過了兩條通路。
■|打破因果律了嗎?
接下來的實驗,才叫人大跌眼鏡。
單光子實驗時,如果沒有半透鏡2,單個光子是粒子,而如果有半透鏡2,則它又是波。
接下來實驗這樣進行:
然而,實際實驗結果是,只有一個探測器是始終接收到光子,而另一個始終收不到。這說明光子還是選擇了波動特性,同時經過兩半透鏡1之後的兩條路徑。
仔細想想這個過程,光子已經通過了半透鏡1,選擇了某一條通路,這時突然放入半透鏡2,使得之前已經通過的這個事件翻盤成為同時通過兩條路徑。
也就是說,放入半透鏡2的事件,使得在它之前的光粒子半透事件變成了波動事件。這樣後面發生的行為影響了前面的行為,所以說打破了因果律。
細思極恐!那麼,是不是我們可以通過某一個幹涉事件,影響過去自己的行為來達到改變自己的歷史呢?
當然是不可以的,如果真的能做到,那現在物理學的基石就都打破了,光速恆定也將推翻,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將不再適用,甚至我們能回到過去。
其實呢,「打破因果律」的說法不過是一種片面的解釋。惠勒延遲幹涉實驗,本身這個事件從不同的角度觀測,得到的結果是不同的,我們既不能把光看做單純了粒子,也不能看做單純的波。粒子性和波動性只是它的兩個方面而已,限於人類的觀測條件所限,我們要麼看到了粒子性,要麼看到了波動性,這是片面的。
就好像盲人摸象,他們每個人說的都對,又都不對。一個人摸到大象腿說大象是圓柱,這沒錯,另一個人又摸到大象身體說是堵牆壁,這也沒錯。但是不能說第二個人摸到了牆就改變了第一個人摸到圓柱這個事件。
人類目前對量子世界的理解也就像盲人一樣,還沒法看到它的全貌。所以打破因果律的推論不過是在一個片面的觀測下得到的片面結論。
量子世界還有很多未解之謎等待我們去破解。
【您的關注,是我持續寫作的動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