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勒延遲實驗窺探到的量子奧秘,真的打破了因果律嗎?

2020-06-04 好奇心與狗

昨晚寫了惠勒延遲實驗的問答,非物理專業的小夥伴表示沒看懂。好吧,看來寫作功底還不夠,那今天再試著更通俗化解釋一下吧。

歡迎探討~


■|啥是因果律?

乍一看名詞挺高大上啊,實際就是說結果是由原因導致的,原因一定在結果之前發生。

比如說,早上出門忘帶鑰匙了,這是因,導致晚上回家的時候被鎖在門外了,這是果。

因果律是一條不證自明的公理,不需要證明,它就是這麼存在的,否則咱們的世界就亂套了。

惠勒延遲實驗窺探到的量子奧秘,真的打破了因果律嗎?

圖1:事件光錐

事件光錐也是來說明過去的所有事件(下半圓錐)作為因,影響了現在這個時刻,以及未來的走向(上半圓錐)

好,如果早上忘帶鑰匙了,晚上回家居然用鑰匙把門打開了,那這麼扯淡的事情怎麼可能發生呢?除非打破了因果律,晚上在門口掏鑰匙的時候瞬間逆轉了早上發的「忘帶鑰匙」這個事件,變成「帶了鑰匙」。

惠勒延遲實驗,貌似就是讓我們觀察到了這麼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


■|雙縫幹涉

如果有兩束光到達同一個位置,由於光是波動,那麼就會產生幹涉效應。也就是兩個光玻的振幅相加,那麼如果震動方向一致,就產生疊加效果,震動方向相反就產生抵消效果。如下圖:

惠勒延遲實驗窺探到的量子奧秘,真的打破了因果律嗎?

圖2:幹涉疊加

惠勒延遲實驗窺探到的量子奧秘,真的打破了因果律嗎?

圖3:幹涉相消

在光的雙縫幹涉實驗中,一束光通過雙縫後分成兩束,兩束光在後面的屏幕上產生幹涉,得到幹涉條紋。

惠勒延遲實驗窺探到的量子奧秘,真的打破了因果律嗎?

圖4:雙縫幹涉實驗

這是由波動特性決定的。

那如果不是一束光,而是一個一個的光子逐個發射,又會產生什麼效果呢?

這個實驗最早是使用電子來做的,用電子槍逐個逐個發射電子,會發現電子在雙縫會隨機通過其中一個縫,如果在一個縫後面裝探測器,它探測到電子的概率是50%。

惠勒延遲實驗窺探到的量子奧秘,真的打破了因果律嗎?

圖5:單電子雙縫實驗

如果撤掉探測器,那麼每個電子通過雙縫後會在屏幕得到一個亮點。當逐個發射的電子足夠多後,會發現,屏幕上的電子分布規律是符合幹涉條紋的。

也就是說,即使電子(或光子)不是同時發射的,最後也能產生幹涉。

這樣的結果是很難解釋的。第一個電子已經到達屏幕了,第二個或者以後的電子又怎麼去和他幹涉呢?除非它能影響前一個電子的行為?


■|惠勒延遲實驗

為了更好的驗證這個問題,惠勒改進了這個實驗,他用半透鏡的方式產生幹涉。具體如下:

惠勒延遲實驗窺探到的量子奧秘,真的打破了因果律嗎?

圖6:惠勒延遲幹涉實驗

首先解釋下實驗裝置。裡面使用到了半反半透鏡,就是當光入射到半反半透鏡上時,有一半光可以透過,一半光則是反射。

有些建築外立面的玻璃就是這種半透玻璃,外面的人可以把這當鏡子照,裡面的人也能看見外面的人,相當於外面人身上反射出來的光到達這種玻璃後,一半透射進建築裡面,一半反射回來了。有一些太陽鏡也是這種原理。

惠勒延遲實驗窺探到的量子奧秘,真的打破了因果律嗎?

圖7:玻璃外牆

參考圖6,當一束單色光經過一個半反半透鏡1,分成兩束強度相等的光,再分別經過反射鏡反射後在一個位置相遇,如果在這個位置再放上一個半反半透鏡2,精密地調整兩束分光的光程差,那麼可以使得兩個探測器中一個總是得到幹涉疊加的光,另一個總是得到幹涉相消的光。

也就是按上圖實驗裝置,調節好兩路光的光程差後,可以使得一個探測器始終得到100%亮度的光,而另一個探測器則始終沒有光。


■|單光子的情況

對於單個光子在遇到半透鏡1的時候,它有50%的概率走反射鏡1的通路,有50%的概率走反射鏡2的通路。

如果不使用半透鏡2,那麼探測器1和2各有50%的概率探測到這個光子,這時候光子是一個粒子。

而如果使用半透鏡2,按照粒子的50%透50%反的規律,應該也是每個探測器各有1半概率收到光子。然而實驗的結果是,其中一個探測器會總是收到光子,另一個卻總是收不到。也就是說,就算只有一個光子,也是有幹涉效應的。

那麼問題來了,從粒子角度來看,這是沒法解釋的。因為粒子在半透鏡1的時候,要麼走反射1的通路,要麼走2的通路,它是光量子的最小單位,並不能一分為二走兩路,那在半透鏡2怎麼能干涉呢?

所以只有用波動解釋才能解釋通,即它同時通過了兩條通路。


■|打破因果律了嗎?

接下來的實驗,才叫人大跌眼鏡。

單光子實驗時,如果沒有半透鏡2,單個光子是粒子,而如果有半透鏡2,則它又是波。

接下來實驗這樣進行:

  1. 首先不使用半透鏡2,如果能在光子通過半透鏡1之後的瞬間,這時候光子已經有50%的概率選擇了通路1或者通路2,如果不加半透鏡2,那麼這時候光子還是有50%的概率去探測器1或者探測器2的。
  2. 而如果在光子到達相遇地點(半透鏡2)之前,瞬間把半透鏡2加上去,由於光子已經通過了半透鏡1的反射或投射,在到達半透鏡2時,貌似也應該是50%的概率反射,50%的概率投射。

然而,實際實驗結果是,只有一個探測器是始終接收到光子,而另一個始終收不到。這說明光子還是選擇了波動特性,同時經過兩半透鏡1之後的兩條路徑。

仔細想想這個過程,光子已經通過了半透鏡1,選擇了某一條通路,這時突然放入半透鏡2,使得之前已經通過的這個事件翻盤成為同時通過兩條路徑。

也就是說,放入半透鏡2的事件,使得在它之前的光粒子半透事件變成了波動事件。這樣後面發生的行為影響了前面的行為,所以說打破了因果律

細思極恐!那麼,是不是我們可以通過某一個幹涉事件,影響過去自己的行為來達到改變自己的歷史呢?

當然是不可以的,如果真的能做到,那現在物理學的基石就都打破了,光速恆定也將推翻,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將不再適用,甚至我們能回到過去。

其實呢,「打破因果律」的說法不過是一種片面的解釋。惠勒延遲幹涉實驗,本身這個事件從不同的角度觀測,得到的結果是不同的,我們既不能把光看做單純了粒子,也不能看做單純的波。粒子性和波動性只是它的兩個方面而已,限於人類的觀測條件所限,我們要麼看到了粒子性,要麼看到了波動性,這是片面的。

就好像盲人摸象,他們每個人說的都對,又都不對。一個人摸到大象腿說大象是圓柱,這沒錯,另一個人又摸到大象身體說是堵牆壁,這也沒錯。但是不能說第二個人摸到了牆就改變了第一個人摸到圓柱這個事件。

人類目前對量子世界的理解也就像盲人一樣,還沒法看到它的全貌。所以打破因果律的推論不過是在一個片面的觀測下得到的片面結論

量子世界還有很多未解之謎等待我們去破解。


【您的關注,是我持續寫作的動力,謝謝~】

相關焦點

  • 顛覆因果關係的量子延遲實驗
    量子延遲實驗緣起於量子力學中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
  • 惠勒延遲選擇實驗究竟有多「反常」?
    而惠勒延遲選擇實驗更是詭異,這種現象似乎表明現在決定了過去,這與我們所知的因果律完全相反。惠勒延遲選擇實驗其實是雙縫實驗的變形,而雙縫實驗本身就已經比較詭異了。如果讓光通過雙縫,那麼,在接收屏上將會獲得明暗相間的條紋。這很容易理解,因為光是一種波。
  • 量子力學的雙縫延遲實驗違背因果律嗎
    雙縫延遲實驗是將一個粒子發射通過雙縫後再隨機決定是否用儀器去觀測,結果和雙縫實驗一樣,觀測得到粒子的狀態,不觀測表現為波。這個結果說明,在粒子通過雙縫後,儀器的使用與否也就是是否觀測決定了粒子以什麼方式通過雙縫,似乎未來的事件影響了歷史事件如何發生。這是人們認為違背因果律的地方。
  • 惠勒延遲選擇實驗到底是怎麼回事?
    最近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叫做惠勒延遲選擇實驗。這個實驗證明,「歷史」是可以被現在的行為影響的。那麼這個實驗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惠勒延遲選擇實驗1979年,為紀念愛因斯坦誕辰100周年,科學家惠勒提出的思想實驗,對量子力學的一些基本問題進行探討。實驗裝置並不複雜,概述而言,如下圖所示:首先光子發射器發射光子。
  • 澳洲科學家量子實驗顛覆傳統「因果律」
    【每日科技網】   IT之家訊 有因必有果,一直以來都是人類社會普遍堅信的鐵律,然而這項規律可能會讓量子理論所打破。近日,澳大利亞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即使允許因果律非局域 —— 也就是一個地方發生的事件會影響到另一個遙遠的地方 —— 也不足以解釋量子對象如何運轉。
  • 「因果律」真的存在,歷史不可改變?這個實驗給出了答案
    筆者認為,一個人確實不可能回到過去殺掉自己的外祖母,因為在同一個宇宙之中,因果已成定局,這既是悖論中提到的觀點。但是這並不是說他不可以回到過去殺死自己的外婆,倘若他回到一個沒有自己的平行世界的過去,殺死自己的外婆,似乎理論上也是成立的。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我們所信奉的「因果律」本身就是錯誤的,那麼他就完全可以回到過去殺死外婆改變歷史。
  • 量子力學違反了因果律?還是因為量子力學不適用因果律?
    其實關於物質本身的規律是很難用因果律來形容的,特別是微觀量子世界,試圖用經典力學來解釋?還有那位打算獲知宇宙某一時刻的狀態而計算出宇宙未來的拉普拉斯則更是異想天開!二、量子力學違背了因果律嗎?最典型的運動案例是電子的運動,曾經以為電子就如行星一樣在原子核外圍的圍繞中心運動,但很可惜不是,電子有規定的軌道,但那只是它隨機出沒的區域,如果給它的能量足夠高,那麼它會可躍遷到更高的軌道,中間沒有過程,突然就在那裡出現了,請問你需要這樣的技能嗎?
  • 現在改變過去 | 物理學家惠勒延遲選擇實驗
    藉此,惠勒反覆強調:「沒有一個基本量子現象是一個現象,直到它是一個被記錄(觀察)的現象」;「並沒有一個過去預先存在著,除非它被現在所記錄」。於是,惠勒把哥本哈根學派的整體論從空間拓展到了時間。 我國科學家首次實現量子惠勒延遲選擇實驗9月份的《自然-光子學》封面文章發表了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量子惠勒延遲選擇實驗,挑戰「光是什麼」的傳統界限,並首次實驗觀察光子的波粒疊加態。
  • 對惠勒延遲實驗的一個猜測‖量子的實在性的拆分,及波粒二象性
    這只是說明在我們以某種實驗工具做實驗發現電子時,它是粒子性的。這有可能只是我們在觀察其時,「實量子場」收縮凝聚而有了粒子性,這並不能代表在我們沒有觀察其時,也依然是粒子性的,我們沒有這種權利。根據薛丁格方程,人們將瀰漫在某一區域的不同密度的電子云,解釋成在某一瞬間在某一個微小區域發現其的機率。
  • 經典的量子延遲實驗,徹底顛覆世界的客觀實在性
    「量子延遲實驗」是由愛因斯坦的同事約翰·惠勒提出的。1979年在紀念愛因斯坦誕辰100周年的大會上,約翰·惠勒設計了一個戲劇化的「延遲實驗」,它通過一個精巧的設置,對雙縫幹涉實驗進行了改進,使我們可以「延遲」電子的決定,使得它在已經實際通過了雙縫屏幕之後,再來選擇究竟是通過了一條縫還是兩條。
  • 雙縫幹涉延遲實驗可靠嗎?
    量子延遲實驗提出來的時候只是一個思想實驗,並沒有經過實際驗證。但是隨後卻有部分科學家嘗試著進行實際的實驗,做出的結果也和理論預言一致。雙縫幹涉實驗量子延遲實驗是雙縫幹涉實驗的升級版,實驗的核心思想就是在確信光子已經通過幹涉狹縫的時候
  • 【量子物理】一個神奇的量子實驗--延遲實驗
    我們可以在事情發生後再來決定它應該怎樣發生!如果說我們是這齣好戲的導演的話,那麼我們的光子在其中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這可以等電影拍完以後再由我們決定!雖然聽上去古怪,但這卻是哥本哈根派的一個正統推論!惠勒後來引玻爾的話說,「任何一種基本量子現象只在其被記錄之後才是一種現象」,我們是在光子上路之前還是途中來做出決定,這在量子實驗中是沒有區別的。
  • 惠勒的「延遲選擇」實驗證明了什麼?「未來可以決定過去」?
    惠勒的「延遲選擇」實驗證明了什麼?惠勒的延遲選擇實驗得出了一個恐怖的結論「未來可以決定過去」。換句高逼格的話就是「我們選擇了這個宇宙,之後宇宙才創造了我們」。雙峰幹涉實驗:對於這個實驗大多數人都是熟知的,在高中的時候都接觸過這個實驗。
  • 量子最新思想實驗「惠勒的貓」
    1979年物理學家惠勒提出「延遲選擇思想實驗」,後來被不斷驗證。」——延遲實驗的升級版我們在延遲思想實驗基礎上加入兩個新元素:受控發射的子彈和一隻活貓。在實驗設備M1和M2處分別放置一個光子探測器(檢測光子通過的路徑),探測器連接一個無聲的子彈觸發裝置,子彈瞄準一隻活著的貓。
  • 「煙霧纏繞的巨龍」:量子力學與延遲選擇實驗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固體微結構國家實驗室、人工微結構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的馬小松教授課題組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和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團隊合作,第一次總結了近100年來量子延遲選擇實驗的發展歷程。
  • 物理學家的夢魘:雙縫幹涉實驗,為何該實驗讓科學家感到恐怖?
    實際上,在近代之前,大多數的科學家都堅信這一點,即便是到了量子力學開始發展,量子力學的許多奠基人依然堅信這一點,其中就包括愛因斯坦,薛丁格等人,以至於他們最終站到了量子力學的對立面中去。
  • 物理學家的夢魘:雙縫幹涉實驗,為什麼該實驗讓科學家感到恐怖?
    實際上,在近代之前,大多數的科學家都堅信這一點,即便是到了量子力學開始發展,量子力學的許多奠基人依然堅信這一點,其中就包括愛因斯坦,薛丁格等人,以至於他們最終站到了量子力學的對立面中去。
  • 詭異的量子實驗:未來真的能決定過去嗎?
    在量子粒子的層面上,也就是單個光子、基本粒子或單個原子的層面上,有一個被稱為惠勒延遲選擇實驗,表明現在的行為可以影響過去。這些實驗使用了粒子的波粒二象性,量子物體的物理性質在被測量之前是不確定的。換句話說,這意味著根據測量設備的不同,光子或其他粒子可以表現為波,或粒子。
  • 延遲選擇實驗:現在的選擇,可以影響過去早已發生的事情!
    量子力學延遲實驗他錯了!眾所周知,目前我們認為宇宙起源於「奇點」大爆炸,自此之後,時間、空間、物質和能量由此而生。正如古人所云的四周上下曰之宇,古往今來謂之宙。時間和空間這個自宇宙誕生就存在的事物我們到底該如何理解它們呢?空間可以在分嗎?時間可以倒流嗎?種種多者結合,我們可以回到過去嗎?回到過去後是否可以有效現如今的事物運轉規律呢?
  • 過去、現在和未來有明確界限嗎?惠勒延遲選擇實驗意味著什麼?
    ,後被稱為惠勒延遲選擇實驗,又或者量子延遲選擇實驗。也就是說,現在的行為會使歷史發生改變,因為我們現在增加了一面鏡子,所以已經選擇走單一路徑的光子返回到了選擇之前,重新選擇了兩條路徑。表面上看起來,惠勒延遲選擇實驗似乎說明了現在的行為會改變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