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勒的「延遲選擇」實驗證明了什麼?惠勒的延遲選擇實驗得出了一個恐怖的結論「未來可以決定過去」。換句高逼格的話就是「我們選擇了這個宇宙,之後宇宙才創造了我們」。
雙峰幹涉實驗:對於這個實驗大多數人都是熟知的,在高中的時候都接觸過這個實驗。這個實驗的目的是想證明光的波動性,結果也是如願的看到了自我幹涉條紋。為什麼量子力學關注這個雙峰幹涉實驗哪?科學家在「光子到底是通過了哪條縫隙」的問題上發了難,量子力學哥本哈根學派給出的解釋是:
光子既不是通過左縫,也不是通過右縫,而是同時通過了兩條縫隙。這種說法一經提出愛因斯坦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並把這戲稱為「上帝擲骰子」。
約翰·惠勒作為愛因斯坦的同事,在1979年為紀念愛因斯坦誕辰100周年而在普林斯頓召開的討論會上提出了延遲實驗的構想。以下是簡圖:
光子從光源S出來後經過半透鏡就有兩個選擇:1路徑或者2路經,通過R1和R2觀察我們可以確定這個光子的路線;當光子經過半透鏡後已經確定它從1路線或者2路線而來,這個時候在插上B半透鏡,這個舉動就會產生幹涉條紋,產生幹涉條紋的前提是光子需要從1路線和2路線同時而來。
就是在一件事已經發生的情況下,再去決定讓它如何發生。這就是未來決定了過去,也就是我們的宇宙演化了一百多億年,直到被我們觀測後才確定,未來的我們影響了宇宙的過去或者歷史。這個結論聽起來很詭異,不愧是量子力學領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