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物是將自己從自然中獨立出來,並且能夠用自己的頭腦和四肢進行創造的生物。智慧生物誕生在這個世界上的初始想法和其他生物一樣是想要生存下去,而生存就是要進食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在除去自身之外都是食物,這是動物生存的基本法則,所以智慧生物的出現和其他生物一樣在和其他生物進行著競爭。初始的智慧生物很弱,所以能夠讓自己生存下去是他最基本的思維。用古話來說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自然界的生物都有自己保命的手段本領,但是智慧生物卻沒有,所以在大型動物和小型群居動物的壓制下智慧生物不得不遷移。
相信在很多人的意識中,人類是大自然的主人,自然界其他生物的命運也要被人類掌控。這種意識並不是在人類有了發達的科技之後才有的,在智慧生物起步階段就是如此。因為有著這樣的思維,所以智慧生物在發現不能夠掌握全部身邊的環境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遷移,遷移到一個自己能完全掌控的區域。這時的智慧生物就像《三字經》中所提到的一樣「人之初,性本善」但是此時的智慧生物自身並沒有多少優勢,雖然有著身為主宰者的意識,卻沒有作為主宰者的實力。
智慧生物的起步和其他生物一樣是在殺戮中開始的,只不過其他生物在獵殺其他野獸的時候只是為了一頓飽飯,而對於人類來說——沒吃飽的時候只有一個煩惱,吃飽了之後就有了無數的煩惱。智慧生物是要主宰這個世界的,所以在解決溫飽之後就要研究這些動物、植物之間的基本規則,然後利用這些規則使自己活得優勢。自然界以力量為尊,誰的力量大誰就能說了算,智慧生物了解這種規則,但是智慧生物卻做不到讓自己成長到非常大型來獲取這種力量,於是智慧生物就開始嘗試合作這種方式,但是人與人合作的方式真的是一加一小於二的表現,那時的智慧生物力量和速度都不佔據優勢,而且沒有豐富的戰鬥經驗,所以兩個人合力對抗大型野獸沒有任何勝算,必須要多人合力才能有些成果。
兩個人合作的戰鬥力並不如兩個人各自戰鬥力的集合,於是智慧生物開始了尋找同類以外的合作夥伴。而帶毒生物就是一個很好的合作夥伴,有了帶毒生物身上的毒素作為輔助,人類能夠相對容易的戰勝那些大型野獸。不能戰勝對手就想辦法削弱對手,這是智慧生物在主宰世界這種基本思維之後第二種應對事物的想法。人類本身不是自然界的強者,所以面對強者就不能夠硬碰硬,而在現在人的思維之中就形成了一種類似於損人利己的習慣思維。有些人做事比自己有能力,於是就去給對方搞破壞,向他潑髒水,讓大家誤解他,進而讓自己有表現的機會。和前期文明的影響在後期依舊存在一樣,這種思維模式從誕生開始就會一直在人類的思維中存在。
在人類從殘酷的大自然之中終於有了自己生存的空間之後,對抗野獸的習慣終於有了一些改變,如同我所寫《學術變遷——武術》中所寫的武術這種東西產生時一樣,因為對抗的對象不再是那些隨時能夠奪取人類性命的野獸,所以那種損人利己的方式開始了一些改變。人類開始建立自己的國度是在熱文明開始的時候,那時候能夠被人類馴養的帶毒生物變少了,而且毒素對於其他生物的影響也不如當初那麼猛烈了。不過隨著人類數量的增多,改造東西能力的增強,自身運動模式的改良,一些人已經能夠通過技巧來戰勝當初對人來說威脅巨大的野獸了。
能夠通過自己的經驗技巧戰勝龐大野獸的人通常被傳為身邊人口中的英雄,而英雄常常會成為族群的首領,為了能夠成為身邊人口中的英雄,很多人會進深山去獵殺兇猛的野獸,這種習慣造成了人類大量死亡,為了讓人類的傷亡不那麼大,人類開始了同族之間的較量,力量,速度,技巧……和一些野獸中族群行為很相似,本領強的同族作為首領,一旦有強敵一般成員難以對付的時候就由首領來出手對付。首領享有很多的福利,所以人類之中和那些群居野獸動物一樣會為了爭奪首領的位置而進行比試較量,但是人類和那些野獸不同,野獸群落中當首領體力衰弱的時候會有年輕力壯的成員將他取代,但是在人群中卻不一樣。
如同我最開始提到的思維模式一樣,智慧生物生來是要做自然界的主宰的,而一個主宰要負責的就不僅僅是自己的溫飽。在有了自己的生存圈子的時候,很多能夠被人戰勝的野獸也都融入到了這個圈子之中,人類之中首領要負責的不僅是自己同族的溫飽,還有融入到自己生活圈子的其他生物的生存需要調整,在這種影響之下,知識越豐富的人越能有序的調整這些東西,而能夠將這些調整好的人普遍能將大家的生活變得和諧。因為和諧,所以能得到大家的認同,這就是所謂的『得民心者的天下』的思想的雛形。
此時人類社會尚不安定,憑藉武力徵服世界,憑藉知識管理世界,憑藉人格影響世界……各種各樣的學說,做法開始在智慧生物之間傳播,有的人強調武力,有的人強調知識,有的人強調有利於大眾……有的人強調製定規則才能讓世界穩定。經過口頭的辯論和進行的實戰教練,最終確定了制定規則才能讓社會有序的進行發展的肯定答案。在有規則作為基礎的前提下,智慧生物開始有了各種各樣的思維。要建造高樓就必須要有堅實的基礎,而規則就是維護社會整體安全的基礎,有了這種基礎的存在,各種各種的思維才在後期有所體現,展現出自己的作用。
時至今日,最著名的思維算是有兩種思維,一種是中國式思維,另一種是猶太人思維。那個例子大家應該都聽過,第一個中國人到了一個地方開餐館,第二個到了仍舊開餐館,第三個亦然……漸漸造成了激烈的同行競爭;而猶太人則是第一個人開了餐館之後,第二個可能開超市,第三個則可能開個電影院,因為大家進行的是不同的行業,所以競爭並不激烈,還使得所在地方更加繁榮。在大家的意識之中中國人都有些死板,而猶太人卻很聰明。但是其中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聰明其實很難說,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民以食為天,所以中國人到達一個地方之後先選擇最有把握養家餬口的行業展開,後期儘管競爭激烈,但是利潤卻仍舊存在。而猶太人則是屬於冒險,他們進行所在地區之前沒有的行業儘管成功了可能會擁有不菲的財富,但是失敗了之後面臨的危機卻絕對不小。
人都有惰性,都貪圖安穩,只有安穩的環境才能保證各種事項的發展,中國人更加懂得這一點,所以在進入新的環境之後普遍選擇最能獲得生存資本的行業,而猶太人的思維則是冒險,只有他們成功了才能生存下去,而中國人即使失敗了也能夠保證自己的生存。保證生存是生物與生俱來的本能,在有生存為基礎的前提下才能將其他的才學知識發揮出作用,但是當有了生存這個前提之後,很多人都會放棄更加前進一步的機會,這就使得世界的發展出現了減速。智慧生物本身在自然中並不強力,所以必須要有足夠的數量,華夏的傳承中有著眾多保證人口數量的學科,所以在歷史的發展上華夏始終強過其他國家,但是當智慧生物的數量多到一定程度之後,這種自滿的心理就阻滯了智慧生物的整體發展,而那些整日面臨生存危機的國家,部落,這才會想法設法趕超,在西方很多藝術家,學者對於生存並不擅長,所以他們會想方設法獲得大家的認可,這樣才能使他們有財富上的積累,才使得他們的作品和名聲廣為傳頌。
保證生存是生物的本能,華夏傳承的是自給自足,所以在歷史長河中很長時間領先於其他國家,但是富足限制了華夏人的積極性,有足夠的保證之後反而放棄了前行。智慧生物是要不斷前進的,所以拼搏的意識一定要存在,這樣才能保證種族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