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10月5日電 (劉玉桃)在甘肅和政縣古生物化石博物館中陳列著3000萬年至250萬年前的大量的古生物化石,有三趾馬、鏟齒象、巨鬣狗等。館長陳善勤向到訪的中新網記者稱,目前陳列博物館的化石約有3萬件,通過對這些化石的分析和探究,人們可以直觀地從視覺上感受3000萬年前當地的的氣候、地理特徵以及可以想像生存在這片土地上的生物。
和政縣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交匯地帶,特殊的地理構造孕育了儲量豐富的古動物化石遺蹟。該地區發現的古動物化石分三綱8目150多個屬種,其中一級品50多件,二級品180多件,三級品350多件,數量之豐富、種類之繁多、保存之完好,世所罕見。
陳善勤稱,和政博物館古生物化石分屬新生代晚期的4個不同哺乳動物群,佔據了「六項世界之最」: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馬化石產地;世界上最豐富的鏟齒象化石——鏟齒象頭骨個體發育系列史;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頭骨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馬——埃氏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
陳善勤說,其中三趾馬化石儲量和已採集的頭骨化石標本數量均為歐亞大陸之首,超過了世界最著名的三趾馬動物群產地匹克米和薩拉莫斯;鏟齒象動物化石不僅在我國而且在歐亞大陸上也是最豐富的,其數量也超過了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北京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館藏。
陳善勤表示,其中以「和政」命名的「和政羊」化石屬世界獨有種群,不僅填補了中國古哺乳動物化石收藏中的一個重要空白區,還為研究新生代晚期第三紀古地理古氣候演變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
記者在和政博物館看到,和政古動物化石分別埋藏於四種巖性不同的地質層中。底部紅色砂礫巖中埋藏著距今3000萬年的巨犀動物群;下部河湖相地層中,埋藏著距今1300萬年前的鏟齒象動物群;中部以紅土為主,埋藏著距今1000萬年左右的三趾馬動物群;上部的黃土堆積中埋藏著200萬年前的真馬動物群。
陳善勤說,這些連續剖面是反映青藏高原隆升歷史的不可多得的證據,打開了人類窺視黃河古老文明的窗口。和政化石被譽為古動物學界的「東方瑰寶」、「高原史書」。
陳善勤稱,和政古生物化石全面展示了新生代哺乳動物群在和政地區繁衍、生息和滅絕的悲壯歷程,同時,也把古氣候、古環境、古地理發展變遷,古生物變異進化的各個階段,真實展現。
10月22日—23日,以「探秘化石王國,展示世界和政」為主題的中國·和政古動物化石保護與開發研討會,將在和政縣召開,屆時與會專家將進一步揭開和政千萬年前古生物化石的神秘面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