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臨夏藉古動物化石資源做「大規劃」(圖)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甘肅臨夏藉古動物化石資源做「大規劃」(圖)

    資料圖:10月22日,甘肅和政舉行古動物化石博物館三號館開館儀式,展館展出「六項世界之最」古化石,再現古生物的滄桑演變。圖為三趾馬化石。劉玉桃 攝 劉玉桃 攝

  中新網蘭州11月21日電 (南如卓瑪)21日,《世界的和政·古動物的伊甸園化石保護開發規劃》評審會在蘭州召開。該《規劃》提出建設以「一會一中心一走廊四基地」為核心的和政化石產業體系,打造「世界的和政、古動物的伊甸園」。

  「一會一中心一走廊四基地」指國際古動物化石保護開發與學術研討會永久性會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古生物化石保護開發研究中心,中國臨夏古生物化石地質走廊,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夏令營活動基地、綠色產業基地。

  甘肅和政地區是遠古時代古脊椎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該縣古動物化石博物館裡存放的古動物化石有1萬多件,經中科院資深科學家鑑定,和政古動物化石種類繁多、數量豐富、保存完好、世之罕見,目前佔據著古動物化石研究領域的六項世界之最。

  臨夏州委副書記戴超說,從和政縣到永靖縣、東鄉縣、康樂縣、以及麥積山縣都有化石,因此臨夏州將以此為契機打造沿山、沿水、沿村、甚至沿街、沿路形成「化石走廊」。

  據悉,此次規劃編制組在對和政古動物化石資源、旅遊資源、人文資源、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詳細踏勘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按照「世界的和政、古動物的伊甸園」的戰略地位,圍繞打造「一會一中心一走廊四基地」的目標,做活做足化石文章,做大做強化石產業,將資源轉化成優勢,以優勢培育產業。

  臨夏官方介紹,《規劃》旨在發揮世界級古動物化石資源優勢,深入挖掘古動物化石的科研科普特性,以古動物化石保護和利用為核心,文化體驗為主導,結合和政的生態環境和人文資源建設以「一會一中心一走廊基地」為核心的和政化石產業體系,打造「世界的和政、古動物的伊甸園」。

  同時,《規劃》堅持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的原則,優先保護地質遺蹟景觀、古動物化石、自然生態環境、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資源,以保證地方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評審時,蘭州大學旅遊研究所所長李映洲說,化石作為稀有資源,保護很重要,因此開發要在文化創意上做文章,《規劃》就應突出化石的文化創意。「在產業布局中建議搞一個化石主題文化公園,作為文化產業創意的抓手和重點。」

  「我們的研究不能寄托在別人身上,那樣不長久,在保護開發中必須要有自己人才培養計劃」。甘肅省地質博物館研究員李大慶說,對於臨夏打造化石基地走廊的規劃,讓人感受到化石之鄉的氛圍就不僅僅是化石點,創新很好,但是實施有難度,如歸屬問題,與各縣銜接、協調及可操作性都是必須考慮的。

  甘肅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處副處長王旭肯定該《規劃》的創意,同時提出,規劃部分內容過於主觀,在操作上缺乏具體的指標問題,同時缺乏數位化的概念,保護方面沒有量的概念。

  戴超在總結專家發言時說,將在接下來的修改中注重四點。一是促進尚未規劃指導下線操作的有機統一,更加突出規劃要幹什麼;二是促進規劃保護與開發的有機統一,更加突出化石產業的體系建設;三是促進古生物化石物種引進與古生物化石搶救的有機統一;四是促進古生物化石規劃想法與國家政策法規的有機統一。(完)

相關焦點

  • 【臨夏地質公園】佔據6項世界之最——和政縣古動物化石博物館
    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全景 在2013年5月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評選活動中,「和政四大古動物群化石展」榮獲2012年度全國十大精品陳列展覽獎,實現了甘肅省縣級博物館榮獲全國精品獎零的突破。
  • 甘肅臨夏古生物化石得到保護 已徵集到3萬多件標本
    中新網甘肅臨夏9月4日電 (南如卓瑪)「太震撼了,原來億萬年前的甘肅就是冰河世紀」,美國《華星報》社長胡豔萍參觀甘肅臨夏和政化石博物館後感嘆,美國的冰河世紀靠宣傳影響深遠,但中國臨夏具有豐富真實的化石,海外華媒將配合甘肅,讓全世界人知道「和政冰河世紀」。
  • 臨夏地質公園——和政縣古動物化石博物館
    臨夏地質公園——和政縣古動物化石博物館 2021-01-07 1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網—我學者在臨夏發現爪獸化石
  • 甘肅和政動物群化石「見證」青藏高原隆升
    甘肅和政動物群化石「見證」青藏高原隆升 2014-06-02 14:21:2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蘭州6月2日電 (南如卓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鄧濤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對甘肅和政巨犀動物群、鏟齒象動物群、三趾馬動物群和真馬動物群化石的研究發現,四大動物群化石成為青藏高原隆升的權威「證據」。
  • 駐足甘肅臨夏盆地 探問億年生命密碼
    當筆者隨著化石印記去翻閱這部「高原史書」,神秘大地的遠古生命迴響恍惚如昨。「古動物化石之鄉」的生命迴響臨夏盆地曾是封閉神秘的古湖環境。1200萬年前,青藏高原的隆升使得這裡的氣候發生了劇烈變化,寒冷、乾旱、食物緊缺,大量不能適應的動物被大自然殘酷淘汰。時遷日移,20世紀50年代,附近的村民無意間在臨夏州和政地區發現昂貴的「龍骨」,幾代科學家的目光被吸引到了這裡。
  • 甘肅永靖再次發現巨龍形類恐龍骨骼化石
    央視網消息:近日記者從甘肅臨夏永靖縣獲悉,在永靖縣關山鄉紅樓村發現巨龍形類、蜥腳類和新鳥臀類恐龍化石。這是繼在該縣境內發現恐龍足印群化石、劉家峽黃河巨龍、炳靈大夏巨龍、大唐永靖龍化石後的又一重大發現。甘肅農業大學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所長 李大慶:(這次發現)保存的恐龍骨骼是相當於身體後部,就是從後腿以後,(身體)前面的一些原來暴露出來的(部分),已經被衝蝕掉了,也挺可惜的。但是能保存這些,還是比較好,應該說是比較幸運的。
  • 從A~Z,26個關鍵詞走進高原秘境臨夏!
    作為古絲綢之路的南道重鎮,這裡不僅有濃鬱的伊斯蘭民族風情、眾多西北特色清真菜,並且在黃河的孕育下還坐擁甘肅境內許多絕無僅有的景觀——西北最大的人工湖泊劉家峽水庫、中國第一座百萬千瓦級水站——劉家峽水電站、國家級地質公園炳靈石林......偏居西北,地處高原的臨夏都有哪些不為人知的魅力?這篇,我們就從A~Z,用26個關鍵詞帶你走進這片高原秘境。
  • 始柱角鹿頭骨化石在甘肅和政發現 距今約800萬年
    始柱角鹿頭骨化石在甘肅和政發現 距今約800萬年 2015-04-18 22:36:0018日披露,一個始柱角鹿新種在甘肅臨夏盆地和政縣的晚中新世地層中被發現,其年齡為距今約800萬年前,經研究該新種擁有世界上已知的第一個始柱角鹿頭骨化石。
  • 合作地區發現2500萬年前遠古動物化石
    甘南州合作市區東部山坡進行了考察,發現大量遠古動物化石。、巨獠犀等2種犀牛,3種早期反芻類動物,史前巨豬和以鼠兔為代表的多種小型哺乳動物,如此豐富的化石組合在甘南地區屬首次。巨豬是一種巨大的史前偶蹄目動物,這種動物頭骨碩大,表明有瘤突,面目十分猙獰,並且可能會捕食其他動物。鼠兔是目前合作地區發現最豐富的化石,說明該地區曾經是鼠兔的天堂。
  • 甘肅發現中國規模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化石
    甘肅發現中國規模最大的三趾馬動物群化石 2015-11-04 10:54:35來源:新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查雲帆 參與互動    在甘肅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裡
  • 甘肅一個小縣城,卻擁有「六項世界之最」,令人震撼不已
    和政是一快歷史悠久、文化古老、美麗富饒的土地,在在這塊熱土上,共發現化石出露點80多處,出土的古生物化石分爬行綱、哺乳綱、鳥綱等3綱8目150個屬種,共擁有「六項世界之最」,因此,和政縣被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命名為「古動物化石之鄉」,看到這大家都知道這六項世界之最都是關於哪些方面了吧。
  • 古鳥類化石揭示六百萬年前青藏高原東北緣的乾旱歷史
    古鳥類化石揭示六百萬年前青藏高原東北緣的乾旱歷史 2020-04-07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  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李志恆、Thomas Stidham、鄧濤與周忠和在《生態學與進化前沿》(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期刊在線報導了一件出自臨夏盆地中新世晚期地層的沙雞化石
  • 古脊椎所關於臨夏盆地鏟齒象研究獲新進展
    這類奇異的動物最早於1927年由Borissiak報導,發現於高加索庫班地區的中中新世早期地層。此後美國中亞考察隊在中國內蒙古通古爾地區最晚中中新世地層發現了大量的該類材料。Osborn在1936年報導這些材料時,將其伸長而扁平的下頜聯合部與一把大鐵鏟並列,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鏟齒象」由此蜚聲中外。
  • 甘肅和政:帶你聆聽3000萬年前的生命故事
    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是國內唯一的一家以收藏展示晚新生代古哺乳動物化石為主的國家二級博物館,館藏當地出土的化石標本,分屬新生代晚期的4個不同哺乳動物群:距今3000萬年的巨犀動物群;距今1300萬年前的鏟齒象動物群;距今1000萬年左右的三趾馬動物群;距今200萬年前的真馬動物群。其中和政羊化石、三趾馬化石、鏟齒象化石、披毛犀化石、埃氏馬化石、巨鬣狗化石被稱為是這裡的「六項世界之最」。
  • 甘肅一個不起眼的小縣城,擁有「六項世界之最」,令人震撼不已
    和政,「古動物化石之鄉」,是甘肅臨夏的一個小縣城。古稱寧河,在漢代以前,和政是西羌之地,漢屬隴西郡大夏縣。北魏屬河州大夏縣。唐寶應元年,河州(今臨夏)被吐蕃佔據,和政為吐蕃所轄。和政作為「古動物化石之鄉」,有世界上最豐富的鏟齒象化石、是世界上最豐富的三趾馬動物群化石產地、擁有世界上最早的第四紀披毛犀化石。它所擁有的「六項世界之最」,令這個沉默了幾千年的古老之城頓時聞名遐邇,震驚了世界。
  • 1978年,甘肅慶陽發現的翼龍化石,價值很高
    再比如:1978年,甘肅慶陽發現的翼龍化石,也說明了這一點。下面,我們簡單來聊聊1978年,甘肅慶陽發現翼龍化石的大致過程。動物化石,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於是,他們一邊保護化石發掘現場,一邊將這一重要發現,再次上報給了北京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有關專家,日夜兼程,從北京趕赴甘肅慶陽,來到了三十里舖採石場。
  • 「恐龍之鄉」甘肅永靖部分化石遺蹟仍面臨多種威脅
    11月5日至6日,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官方在當地舉行「黃河化石論壇」。 徐雪 攝中新網甘肅永靖11月5日電 (記者 徐雪)「一直以來,永靖縣高度重視化石遺蹟的保護與利用,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不斷強化保護措施,有效地保護了不可再生的寶貴自然遺產。」
  • 古脊椎所等在化石長頸鹿類食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侯素寬博士與美國紐約理工學院醫學院、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團隊合作,採用兩種牙齒中磨痕方法,對中國北方和希臘的長頸鹿類化石進行了綜合的食性分析和對比,以侯素寬為通訊作者的相關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刊物《古地理、古氣候、古生態》(2016,Vol.449: 194-204
  • 夢想,從這裡啟航——寫在臨夏機場軍地協議正式籤訂之際
    臨夏,歷史上就是一個有名的商埠,曾是古絲綢之路南道要衝、唐蕃古道重鎮、茶馬互市中心,享有「西部旱碼頭」「東有溫州、西有河州」的美譽; 臨夏,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結合部、中原農區向西部牧區的過渡地帶,背靠蘭州、面向藏區,是內地連接藏區的重要經濟通道; 臨夏,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是回藏風情旅遊線上的一顆明珠、中國西部重要的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