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足甘肅臨夏盆地 探問億年生命密碼

2021-01-14 中國青年報

在祁連山餘脈馬銜山與西秦嶺太子山之間,被基巖山地包圍的甘肅省臨夏盆地曾經是遠古生物繁衍生息的伊甸園。這裡有佔據「六項世界之最」的和政縣古生物化石遺址群,更有坐擁「八項國內外之最」的劉家峽恐龍足印化石群。

新年踏雪,探問億年生命密碼。當筆者隨著化石印記去翻閱這部「高原史書」,神秘大地的遠古生命迴響恍惚如昨。

「古動物化石之鄉」的生命迴響

臨夏盆地曾是封閉神秘的古湖環境。1200萬年前,青藏高原的隆升使得這裡的氣候發生了劇烈變化,寒冷、乾旱、食物緊缺,大量不能適應的動物被大自然殘酷淘汰。時遷日移,20世紀50年代,附近的村民無意間在臨夏州和政地區發現昂貴的「龍骨」,幾代科學家的目光被吸引到了這裡。查證後學者們驚喜地發現,「龍骨」屬於新生代晚期的巨犀、鏟齒象、三趾馬和真馬等哺乳動物群。

「恐龍世界滅絕之際,人類社會上演之前,距今3000萬年到250萬年完整的臨夏地質地貌和古動物化石,栩栩如生的哺乳動物生活場景在這裡得到重現。」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館長何文介紹道,和政古動物化石數量之豐富,種類之繁多,保存之完好世界罕見,被譽為「古動物化石之鄉」。

「和政博物館是研究所重要的科研基地,這些化石材料為研究青藏高原新生代盆地哺乳動物群之間的關係和遷徙提供了絕佳的材料,對深入研究全球新生代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義。」正在整理化石的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王世騏研究員介紹,科研團隊每年來五六次,一待就是一個月。

世界獨一無二的和政羊、最大的三趾馬、最豐富的鏟齒象、最早的披毛犀、最大的真馬埃氏馬、最高的巨鬣狗……走進博物館,錯落有致、形態各異的化石,給人們帶來強烈的畫面衝擊感。目前,館內收藏150個屬種的化石標本3.1萬餘件,包括世界範圍僅存的系列鏟齒象頭骨化石,印刻著鏟齒象從幼年到40歲生命結束的發育史。

「作為為數不多的國家級專業博物館,發掘大自然留下的寶貴財富價值是我們的己任,下一步要提升館藏的娛樂性、互動性和吸引性。」何文說,要讓更多的群眾感受大夏河畔生命的迴響。

「中國恐龍之鄉」的億年足音

出了和政,驅車沿蘭永旅遊公路向北100公裡外的臨夏州永靖縣,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就坐落在水岸邊。世界罕見的白堊紀恐龍足印化石群、恐龍臥跡、尾部拖痕、糞跡,以及白堊紀晚期地層剖面、第三級夷平面、古植物化石點、泥裂和波痕等沉積構造,拉伸應力形成的正斷層和褶皺構造等自然地質遺蹟景觀,承載著臨夏盆地1.7億年前的生命之謎。

「遺蹟在1999年8月首次發現,目前有10個足印化石點,人工揭露4個足印化石點,揭露面積2000多平方米,有11類150組1831個足印。」地質公園博物館館長尤文澤說,足印保存之完好、整體規模之大、產出層面之多世界罕見,其中獸腳類、翼龍鳥腳類足印填補國內空白。在這裡,學界研究命名了世界最大牙齒植食恐龍「蘭州龍」、國內最胖恐龍「劉家峽黃河巨龍」。

與生物化石不同,恐龍足跡形成條件非常嚴苛。「要求土壤溼度、黏度、顆粒度適中,留下痕跡後迅速被掩埋石化。另外,還需要保留凹形足跡的巖體與後來的覆蓋層巖性不一致。」尤文澤告訴筆者,古動物足印尤為珍貴,研究價值更大。

劉家峽恐龍足印1號保護館的化石點上,深深淺淺、大大小小的蜥腳類、鳥腳類、獸腳類和翼龍足跡遍布巖體。在這裡能清晰看到全球保存最好的那隻恐龍足印:後足印長1.5米、寬1.2米,前足印長1.1米、寬1米,步幅達到驚人的3.75米。據專家分析,這隻恐龍體長在20米以上,體重接近50噸,相當於833個120斤的成人,兩步就可以跨過一個籃球場。

2009年,永靖縣被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層古生物中心命名「中國恐龍之鄉」。「(地質公園)面向省內外高校地質與古生物專業的學生,開展徒步踏尋恐龍足跡、線上地質與古生物問題有獎答題等科普活動。」尤文澤說,後續布展和展示改造正在實施中,科普廣場和2號保護館面世指日可待,「呼籲更多的遊客來參觀學習。」

「伸手觸摸的這塊巖石,就是億萬年前的啊!」神秘臨夏宛如科學殿堂,盆地抬升、地層剝蝕歷歷在目,多處化石埋藏區吸引著國內外遊客的目光。從和政古動物化石到永靖恐龍足印,多處寶藏相映成趣,揭示著地球演化、物種進化、環境變化的深刻內涵和生命更替。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臨夏地質公園】佔據6項世界之最——和政縣古動物化石博物館
    一號展覽館為臨夏地質館,展示了青藏高原隆升變遷的原理,以及臨夏盆地形成的地質歷史發展延續的概況。臨夏盆地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北緣,歷經億萬年的板塊裂解、造山運動、海洋變遷而形成,記錄了臨夏地區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質演變。
  • 古脊椎所關於臨夏盆地鏟齒象研究獲新進展
    近二十年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與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在甘肅省臨夏盆地中中新世地層中發現了大量的鏟齒象類材料。化石數量之多,保存之完整,已經遠遠超過了通古爾地區。 臨夏盆地的絕大多數鏟齒象都出產於上中中新統虎家梁組的曾家和老溝兩個地點。
  • 科學網—我學者在臨夏發現爪獸化石
  • 楊傳堂在甘肅臨夏主持召開脫貧攻堅現場辦公會
    本網訊 6月20日至22日,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到甘肅省蘭州市、臨夏回族自治州,就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開展調研,並在臨夏州主持脫貧攻堅現場辦公會。調研期間,楊傳堂與甘肅省委書記林鐸、省長唐仁健就甘肅交通運輸改革發展交換了意見。
  • 甘肅臨夏古生物化石得到保護 已徵集到3萬多件標本
    甘肅臨夏古生物化石得到保護 已徵集到3萬多件標本   中新網甘肅臨夏9月4日電 (南如卓瑪)「太震撼了,原來億萬年前的甘肅就是冰河世紀」,美國《華星報》社長胡豔萍參觀甘肅臨夏和政化石博物館後感嘆,美國的冰河世紀靠宣傳影響深遠,但中國臨夏具有豐富真實的化石,海外華媒將配合甘肅,讓全世界人知道「和政冰河世紀」。
  • 新疆油田公司2018年至2019年準噶爾盆地重點探區建設備忘錄
    ——新疆油田公司2018年至2019年準噶爾盆地重點探區建設備忘錄;追夢半個多世紀的準噶爾盆地南緣地區因高探1井油龍氣鳳的驚天共舞而豁然開朗。1949年8月26日,蘭州剛剛解放,彭德懷登門拜訪了我國著名的石油地質學家、玉門油田甘肅油礦局探勘處處長孫健初。彭老總問茶科學家的初衷是:全中國就要解放了,大規模經濟建設必將馬上開始,需要能源啊!毛澤東對周恩來、陳雲感慨:「要搞建設,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沒石油都轉不動。」 「發展國民經濟,石油要大上啊!」
  • 甘肅臨夏藉古動物化石資源做「大規劃」(圖)
    甘肅臨夏藉古動物化石資源做「大規劃」(圖)     資料圖:10月22日,甘肅和政舉行古動物化石博物館三號館開館儀式,展館展出「六項世界之最」古化石,再現古生物的滄桑演變。
  • 生命密碼歡樂薈——太平人壽甘肅分公司直播來啦
    2020-12-28 11:02:50 來源: 每日甘肅網新聞 舉報
  • 臨夏事業單位招聘考試20201年什麼時候出公告
    臨夏事業單位招聘考試20201年什麼時候出公告 臨夏事業單位招聘考試20201年什麼時候出公告2021年甘肅事業單位即將開啟,那麼臨夏事業單位招聘考試20201年什麼時候出公告?
  • 甘肅和政:帶你聆聽3000萬年前的生命故事
    「古動物化石既是文物,又是一件藝術品,更是記錄生命的遠古文字……」虎文花是博物館的講解員、也是甘肅省人大代表,隨著她唯妙如生的講述,猶如進入了通往遠古的時空隧道,生物演化的萬般奇妙和生命的輝煌與悲壯,讓參觀者的心靈久久震撼。
  • 臨夏:讓鄉村夜晚有聲有色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王睿君12月3日,由臨夏州委宣傳部組織的農村數位化電影放映機發放儀式在州圖書館舉行,來自東鄉縣、臨夏縣、廣河縣、和政縣、積石山縣、康樂縣、永靖縣的近50名農村電影放映員喜領全套農村電影放映設備,這將在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 從A~Z,26個關鍵詞走進高原秘境臨夏!
    臨夏是一個很神奇的地名,因為甘肅有臨夏州、臨夏市,還有臨夏縣——州、市、縣同名。如果只說臨夏,一般是指臨夏回族自治州。它是中國兩大回族自治州之一,下轄有1縣級市、5縣、2民族縣。黃河竟然是綠色的?甘肅東西跨度長,羊的品種就多樣,羊肉的做法也就花樣繁多,有手抓、冰抓、黃燜、開鍋、烤肉等,而其中尤以臨夏東鄉的手抓羊肉最為出名。煮得熟爛的肋條子肉蘸著椒鹽、辣椒油和醋,再就上新剝的蒜瓣兒,一口肉,一口蒜,吸溜一下就下了肚。
  • 甘肅非遺助力2020年全國鄉村旅遊與民宿工作現場會,促進非遺與旅遊...
    9月12日,由文化和旅遊部舉辦的2020年全國鄉村旅遊與民宿工作現場會在蘭州市榆中縣舉行。為充分展示近年來甘肅省非遺保護成果,省文旅廳組織遴選部分優秀非遺項目和傳承人,在此次會議舉辦的酒店、實地觀摩點集中開展了非遺展示展演活動。
  • 甘肅一個小縣城,卻擁有「六項世界之最」,令人震撼不已
    甘肅位於中國西北內陸地區,東通陝西,西達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寧夏、內蒙古。是漢族的傳統聚居地和發源地之一,古屬雍州是絲綢之路的鎖匙之地和黃金路段,與蒙古接壤,像一塊瑰麗的寶玉,鑲嵌在中國中部的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上。其中甘肅省下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17個市轄區,5個縣級市,57個縣和7個自治縣。
  • 夢想,從這裡啟航——寫在臨夏機場軍地協議正式籤訂之際
    >…… 這片神奇而充滿魅力的土地,這片承載了臨夏人民飛天之夢的土地,這片開啟了臨夏人民圓夢之旅的土地,迎來了一個嶄新的時刻—— 2020年8月3日,甘肅省人民政府與西部戰區空軍正式籤訂新建臨夏機場軍地協議!
  • 2020年甘肅將全面爆發!看完之後你絕對不想離開甘肅!
    2020年的甘肅會變得更為令人幸福 各方面的發展都在讓這個城市慢慢地變好 而我們也會更加期待這樣的甘肅 1 甘肅蘭州又一新地標設計方案出爐
  • 中石油中石化聯手共探塔裡木盆地
    本報烏魯木齊4月23日訊 全媒體記者馬伊寧、通訊員王福全從21日召開的中國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與中國石油塔裡木油田公司2020年「中中合作」交流會上了解到,雙方將深化合作,加大塔裡木盆地油氣勘探力度,推進勘探領域的各項措施快速落地,實現油田企業抱團發展。
  • 2億年前 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2億年後的今天,它們重見天日,這些遠古世界留給我們的密碼,正在被科學家一一破解。近日,國際地學學術刊物《古地理古氣候古生態》刊發了一項重要研究成果: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李麗琴博士、王永棟研究員與國外同行合作,在四川盆地東北緣的宣漢七裡峽剖面發現了豐富的孢子花粉化石,探尋了遠古植被和氣候演化的奧妙。
  • 2億年前 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滔滔海水之中,冒出綿延上百公裡的火山群,它們夜以繼日地噴發,濃煙和火山灰遮天蔽日,地質歷史上三疊紀末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就此拉開序幕……  2億年前的四川宣漢,大量蕨類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被風吹散,飄落河流中,被水流聚在一起,再被沙土「封禁」。後經歷漫長的時光更替,這些孢子花粉埋藏在地層深處,保存為化石。2億年後的今天,它們重見天日,這些遠古世界留給我們的密碼,正在被科學家一一破解。
  • 新疆:準噶爾盆地康探1井獲高產油流
    新華社11月12日消息,日前,位於新疆準噶爾盆地東部的風險探井——康探1井三層油層喜獲高產油氣流,其中產能最高一油層日產油158立方米,日產氣1.12萬立方米。據負責該探井的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介紹,康探1井經試油後,分別在烏爾禾組二段日產油133.4立方米,日產氣6000立方米;烏爾禾組一段日產油158立方米,日產氣1.12萬立方米;二疊系蘆草溝日產油24.1立方米,日產氣1.44萬立方米,標誌著準噶爾盆地東部地區油氣勘探取得歷史性突破。準噶爾盆地東部油氣勘探始於20世紀80年代,經過十年探索發現了準東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