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發現!甘肅永靖再次發現巨龍形類恐龍骨骼化石

2020-12-04 央視網新聞

央視網消息:近日記者從甘肅臨夏永靖縣獲悉,在永靖縣關山鄉紅樓村發現巨龍形類、蜥腳類和新鳥臀類恐龍化石。這是繼在該縣境內發現恐龍足印群化石、劉家峽黃河巨龍、炳靈大夏巨龍、大唐永靖龍化石後的又一重大發現。

甘肅農業大學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所長 李大慶:(這次發現)保存的恐龍骨骼是相當於身體後部,就是從後腿以後,(身體)前面的一些原來暴露出來的(部分),已經被衝蝕掉了,也挺可惜的。但是能保存這些,還是比較好,應該說是比較幸運的。

據了解,2002年,永靖縣首次發現恐龍骨骼化石,被命名為巨齒蘭州龍,屬於禽龍類。2006年、2008年和2014年又分別在該縣境內發現劉家峽黃河巨龍、炳靈大夏巨龍和大唐永靖龍三個基幹巨龍形類 蜥腳類恐龍化石。據介紹,此次又在該縣發現巨龍形類、蜥腳類和新鳥臀類恐龍化石,證明該地區具有豐富的古生物化石資源,同時也為該地區開發利用古生物化石資源提供了良好基礎。

相關焦點

  • 新發現,甘肅永靖再現恐龍骨骼化石
    這是繼在永靖縣境內發現的恐龍足印群化石、劉家峽黃河巨龍、炳靈大夏巨龍、大唐永靖龍化石後的又一重大發現。2006、2008和2014年又分別報導了三個基幹巨龍形類蜥腳類:劉家峽黃河巨龍(Huanghetitan liujiaxiaensis)(You et al., 2006)、炳靈大夏巨龍(Daxiatitan binglingi)(You et al., 2008)和大唐永靖龍(Yongjinglong datangi)(Li et al., 2014)。
  • 「恐龍之鄉」甘肅永靖部分化石遺蹟仍面臨多種威脅
    徐雪 攝中新網甘肅永靖11月5日電 (記者 徐雪)「一直以來,永靖縣高度重視化石遺蹟的保護與利用,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不斷強化保護措施,有效地保護了不可再生的寶貴自然遺產。」5日,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縣長張自賢介紹說,但由於資金、技術、自然條件等各方面的因素,部分化石遺蹟仍然面臨著風化、侵蝕和黃土塌方掩埋等多種威脅,地質遺蹟的保護與利用等方面存在著一系列難題,全面保護與利用恐龍足印化石群地質遺蹟迫在眉睫。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官方在「黃河化石論壇」上披露稱,近期在該縣關山鄉紅樓村發現了巨龍形類蜥腳類和新鳥臀類恐龍化石。
  • 甘肅恐龍家族再添新成員!
    11月5日在甘肅省永靖縣舉行的「黃河化石論壇」上傳來好消息:甘肅省恐龍化石研究又取得新進展,在永靖縣關山鄉紅樓村發現恐龍骨骼化石,這是繼在永靖縣境內發現的恐龍足印群化石、劉家峽黃河巨龍、炳靈大夏巨龍、大唐永靖龍化石後的又一重大發現。
  • 甘肅永靖縣再次發現巨型恐龍骨骼化石
    11月5日,據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官方披露,在該縣關山鄉紅樓村發現了巨龍形類蜥腳類和新鳥臀類恐龍化石。這是繼在永靖縣境內發現的恐龍足印群化石、劉家峽黃河巨龍、炳靈大夏巨龍、大唐永靖龍化石後的又一重大發現。
  • 中國恐龍之鄉,探秘甘肅永靖的前塵往事
    那麼我們今天到訪的就是甘肅永靖的中國恐龍之鄉,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位於甘肅省永靖縣的鹽鍋峽鎮,東距蘭州市54Km,東南距永靖縣城10Km。永靖縣的這個恐龍之鄉與其他地方的恐龍之鄉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一般能被命名為恐龍之鄉的地方都是發現了大量的恐龍骨骼化石或者恐龍蛋化石,而永靖主要是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足印化石群,公園內以成群和成行跡出現的白堊紀恐龍足印化石群為主要地質遺蹟;恐龍足印化石是恐龍在生活過程中留下來的,具有一定方向性的遺蹟化石,它有著恐龍骨骼化石所無法代替的作用,骨骼化石是屬於恐龍身體的一部分,而遺蹟化石是恐龍生活過程中所留下的精彩瞬間
  • 甘肅發現亞洲最多的恐爪龍類足跡
    甘肅永靖恐龍足跡化石群復原圖,恐爪龍類行走在蜥腳類恐龍旁邊,重點是地上的足跡,因為恐爪龍類要保護腳上第二趾的「殺手爪」,所以在行進時會抬起第二趾,從而在地上留下兩趾形的足跡,看上去很「V」。化石的研究者甘肅地質博物館李大慶副館長兼總工程師、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生物科學系的邢立達研究生、菲利普•柯裡教授、加拿大派普斯通恐龍研究所的菲爾•貝爾博士,以及日本,韓國等古生物研究機構的學者在最近出版的《波蘭地質學報》雜誌撰文描述了這批足跡標本。
  • 廣東河源發現巨龍類恐龍化石-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河源市博物館傳出好消息,受邀到河源市指導新建恐龍博物館布展工作的中科院專家,近日在整理該市館藏恐龍骨骼化石時,意外發現其中兩塊恐龍骨骼化石是蜥腳類恐龍中的巨龍類頸椎化石!  據我國著名恐龍研究專家董枝明教授稱,這是華南地區首次發現的巨龍類恐龍化石,加上之前在河源境內發現的竊蛋龍類、甲龍類、暴龍類和獸腳類恐龍化石,截至目前,河源市發現的恐龍骨骼化石類型增至5種。
  • 中國首次發現早白堊紀真蜥腳類恐龍化石
    中法古生物學家的一項合作研究證實,在廣西扶綏縣、年代大約為1.3億年前的那派組地層中發現的恐龍化石,是真蜥腳類恐龍的一個新屬種——「何氏六榜龍」,這是中國首次發現白堊紀早期真蜥腳類恐龍。它的發現為研究此類恐龍演化的複雜性提供了化石證據,也對研究我國南方地區該時期的古地理、古氣候及古環境等具有重要意義。
  • 廣東三水發現大型骨骼化石 或是食草類恐龍化石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健源  繼南海大瀝發現恐龍蛋化石後,三水盆地近日又有新發現!最近,三水化石愛好者趙燦輝向廣州日報報料稱,他在三水周邊的四會大沙發現疑似恐龍骨骼化石,最大的「骨頭」直徑達20釐米左右,較大的有七八件,另外還有數十塊化石碎片。此前,趙燦輝在該地點已發現過動物牙齒化石,被專家鑑定為霸王龍牙齒。他最新發現的這些「大骨頭」是恐龍骨骼化石嗎?
  • 廣西發現新種類恐龍化石 廣西自然博物館展出(圖)
    人民網北京1月26日電(記者 劉然)中法古生物學家在我國廣西所發現的恐龍化石,被證實為1.3億年前的真蜥腳類恐龍當中的一個新屬種——「何氏六榜龍」,這一發現被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地質學報》(英文版)中。一隻身長18米、頭高6米的「何氏六榜龍」也已在廣西自然博物館露天恐龍園中亮相。
  • 阿根廷發現40米泰坦巨龍化石 刷新最大恐龍世界記錄
    據《紐約每日新聞》報導,阿根廷發現迄今為止已出土的最大恐龍骨骼化石。科學家們相信,這隻恐龍的品種為雷龍,重達17萬磅,有14頭非洲大象那麼重。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宇):據阿根廷民族報17日報導,阿根廷中部丘布特省的特雷利烏市博物館宣布發現了身長超過40米的泰坦巨龍類恐龍化石,這隻仍未命名的新恐龍品種將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恐龍。
  • 泰坦巨龍類恐龍介紹以及簡筆畫
    分類進化位置:恐龍\蜥臀目\蜥腳亞目\蜥腳下目\真蜥腳類\新蜥腳類\大腳類\多孔椎龍類\泰坦巨龍類泰坦巨龍類恐龍從名字可以知道都是些比較巨大的恐龍,由於他們的身體巨大,所以化石基本沒有完整的,好多只有幾塊骨骼,但是一根骨骼都能達到1-2米的長度,可見其巨大的身體。
  • 「恐龍迷」,看過來!
    就在前兩天,有一則關於恐龍的消息,非常吸睛:據報導,距離蘭州近百公裡的永靖縣關山鄉發現了恐龍骨骼化石。重要的是,這不是永靖縣第一次發現恐龍骨骼化石,此前在其境內就發現了恐龍足印群化石、劉家峽黃河巨龍、炳靈大夏巨龍、大唐永靖龍化石。
  • 近50年來浙江發現的恐龍化石在浙江自然博物館開展
    天台越龍  發現時間:1998年11月  發現地:天台某工地  這個標本圓圓整整地擺在浙江自然博物館的展示櫃裡,紅色的巖面上,能清晰看到恐龍的部分骨骼。  而在天台發現的這個恐龍化石標本,在中國東南部還是首次發現,也是目前亞洲所發現的基幹鳥腳類恐龍中所處緯度最低的。  正因為這個原因,前幾天,這塊恐龍化石被確認為新屬種。因為古時浙江被稱為越國,所以叫「天台越龍」,目前為浙江獨有。
  • 黃山再次發現恐龍化石
    專家許永忠初步鑑定,認為這三塊石頭是恐龍腿骨化石。同時在程國斌收集的其他石頭中,又發現有恐龍骨骼化石。據推算,當年這頭恐龍為中等身材,身高約2米,距今已有1億5千萬年左右,系侏羅紀恐龍。     來到發現化石的雞母山現場,這裡看上去只不過是緩坡低山。據地質分析,這裡原本是湖澤,滄桑巨變,成了陸地山丘。估計恐龍當時在地質變遷過程中陷入泥淖。
  • 熱河生物群已發現30多種恐龍化石
    今年4月末,他在田頭發現了一塊又像石頭又像骨頭的東西,由此引出一處大型恐龍化石出露點。目前,化石發掘工作還在進行中。遼寧省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恐龍化石專家周長付說,恐龍化石的發現地應屬義縣陸家屯層,距今約1.26億年,屬蜥腳類恐龍。這隻恐龍存活時,體長約15米,高約2米,肋骨約1.5米長,是目前為止遼寧省發現的最為完整的立體保存的大型蜥腳類恐龍化石。
  • 巴塔哥巨龍最大恐龍背後的真相|恐龍|巴塔哥|愛登堡與巨龍|化石
    巴塔哥巨龍最大恐龍背後的真相2016年初,一則新聞轟動了世界,古生物學家在阿根廷發現了巨大的恐龍化石,這種恐龍甚至可能比阿根廷龍還要大,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恐龍!模式種名則是為了紀念發現化石的牧場所有者梅奧家族。圖註:巴塔哥巨龍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在巴塔哥巨龍被命名之前,英國廣播公司(BBC)就聯合著名的自然紀錄片大神大衛·愛登堡(David Attenborough)製作了名為《愛登堡與巨龍》的紀錄片,全面介紹了恐龍化石的發現、發掘與重建。
  • 認知館丨來,恐龍館裡開個眼!
    說起甘肅農業大學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的標本陳列室,相信沒有多少同學知道,但這個又名「恐龍館」的地方,實在是不可小覷且應該被更多的青少年朋友所知曉,因為:這裡有在甘肅發現的保存最為完好的侏羅紀恐龍化石標本;有世界上已知牙齒最大的植食性恐龍
  • 重慶雲陽發現世界級恐龍化石群 形成長150米化石牆
    該化石群化石資源規模大、地質時代橫跨侏羅紀早中晚期、化石種類多、科研和開發利用價值大,目前已確定基幹蜥腳形類、蜥腳類、獸腳類、鳥腳類、劍龍類五大類恐龍化石,已形成長150米、厚2米、高8米的「恐龍化石牆」。
  • 廣安也有恐龍?當地疑似發現恐龍骨骼化石
    「近日在前鋒區河道改建工程的護坡坎上發現許多大小不一的動物骨骼化石,護坎高約6米左右,化石分布在護坎上中下巖層中,零散分布」,該網友還在帖文中發布了不少圖片和視頻。該網友在網帖中表示,「廣安目前還沒有出現過像這些多散亂的化石,從現場化石分布及埋藏情況來看,化石豐富,有單塊化石情況、也有兩塊、三塊和一個較為完整的動物骨骼化石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