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發展源於人類的智慧,智慧究竟是什麼?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2020-08-25 FORMAT

人類因為許多事物而自豪。像是粒子加速器、詩歌,或是寶可夢。這些能成真歸功於我們非常重視的一樣事物:智慧。

我們認為智慧是一種像是身高或是力氣那樣的特徵,但是當我們嘗試定義它時,一切卻又模稜兩可。

簡而言之,智慧是一種用於解決問題的機制。特別是有關維持生命的問題,其中牽扯到了覓食、尋找棲身之所,性擇,或是躲避天敵。

智慧並不是單單一樣東西,它包含了搜集知識、學習、創造、策略,或是批判思考的能力。它能在各式各樣的行為中被凸顯出來。像是天生的反射動作,或是不同程度上的學習,又或者是某種程度上的自我意識。但是科學界對於智慧的界限還有所爭論。

而事情遠遠不止這麼簡單。智慧跟意識也有所關聯,因為自我意識有助於解決問題。智慧並不是非常清晰、明了的東西。因此,或許我們能認為它更接近一組不固定的技能組,或者叫做「工具箱」。

基本工具,在智慧工具箱裡,最基本的工具有:搜集信息、儲存、用來學習的能力。

我們用感官來收集信息,像是視覺、聽覺、嗅覺、觸覺或是味覺。幫助我們合適地對世界做出反應。但不僅如此,生物也需要追蹤自身的身體狀態,監控像是飢餓或是疲勞之類的東西。

信息,是所有生物行動的基礎。沒有了它,你只能受周圍環境的擺布,而無法正確或是彈性地應對周遭事物。信息在我們能儲存它時能發揮更強大的效用,因此我們的第二個工具就是記憶。


記憶讓我們能儲存或是調用信息,因此生物無須從頭開始收集相關資訊。記憶可以跟事件、地點,或是各種關係有關,也能是各式各樣的行為,像是打獵或覓食的方法。


其中有些需要反覆練習直到熟練,像是飛行。這就是所謂的學習──整理一系列動作或是想法的過程。基本上就是一串可重複的動作,具有多樣性和適應性。

這三樣工具使看似愚蠢的生物能夠以意外聰明的方式行動。

黏菌,基本上就只是一個巨大的黏糊糊的細胞表現出如同擁有簡單大腦的動物的行為。當它被放在迷宮裡,而食物被放在出口時,

黏菌會探索周邊環境,並用黏液記錄路徑

有點像是把記憶抹在地上那樣。當它在探索時,會避開已經標記過的路徑去尋找食物。

黏菌為了節省力氣和時間調整行為,避免盲目地卡在死胡同裡。

這是一種天生的行為,而科學界難以認同這是一種智慧,儘管它帶給黏菌某種程度上的優勢。


蜜蜂則是更加彈性、聰明的行為的例子之一。

科學家訓練雄蜂把色球移進終點,用糖分作為獎勵。而雄蜂不僅對此非常熟練掌握,隨著時間推進,它們甚至越來越有效率。當有許多球在檯面上時,他們會選擇離終點最近的那顆球,就算那顆球的顏色跟平常訓練時用的顏色不一樣。

對於更有挑戰性的問題,我們需要更多的靈活性:

高級工具,以基本工具為底,高等動物能解決的問題更多更廣。他們能記憶各式各樣的關聯和技巧。我們稱這項工具為「知識庫」。

以浣熊為例。它們最喜歡人類的食物。它們獲取的手段仰賴於各式各樣的理論與實踐技巧,它們成為偷竊大師,具有開窗或是開鎖的能力。在一項研究中,浣熊拿到了被各式各樣的鎖鎖起來的箱子,例如門閂、門栓或是推桿,它們需要在少於十次的嘗試中找出各個箱子開鎖的方法。就算各種鎖被組合成各種更困難的組合,必須按照正確的順序解鎖,而其各自費的心力也不同。即使一年後,浣熊仍然記得怎麼打開箱子。而其開鎖的速度就跟第一次解開一樣快。

除了我們的關聯庫和技能庫以外,我們工具箱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工具是創造力。

算是某種思維上的膠帶。有創意的意思是從看似無關的事物中產生新的、有價值的東西

而在智慧的層面上而言,這代表著建立嶄新而非凡的連接。將輸入與記憶和技能配對,以提出解決問題的獨特方法。

在另一項對浣熊的研究中,研究者向它們示範把小石子丟進水箱中,就可以把水位提高,拿到浮在上面的棉花糖。而浣熊提出了更優秀的方法:翻倒水桶。

另一方面,創造力能將新資源用於工作上:實體工具。

就像靈長類動物用樹枝來釣魚或是抓樹裡的白蟻,或是某些章魚,把自己關在撿來的椰子殼裡當作是攜帶式裝甲來躲避天敵那樣。

收集材料以備後用與解決問題的更高層面有關:計劃。

計劃是指思考達成目標所需的動作並將其組合到計劃中。當出現不可預見的情況和新的可能性時,需要根據它們是否符合計劃進行評價。這種聰明行為的一個例子是囤積食物以備後食。這是松鼠的一種本能行為。但是,即使他們本能地藏著食物,他們仍然需要運用先進的思維來做出最佳決策。

松鼠仔細檢查每個堅果,權衡隱藏它所需的時間和精力,並與預期收益相比較。先吃受損或低脂的堅果,還沒熟的堅果則儲存起來。松鼠在被監視時也會假裝自己在埋堅果。這些空的藏匿處分散了競爭對手的注意力。

這是非常高級的策略,因為要制定計劃分散別人的注意力,你首先要意識到有其他人也跟你一樣想要一樣的東西。問題越複雜,解決問題需要結合使用的工具就越多。因此,工具越多,生物面對生存問題的靈活性就越高。

但是即使是面對複雜問題,每種動物的個別情況也不容忽視。松鼠是會激進地守護領地的雜食動物。對於它們來說,記住食物儲存的位置很有意義,藉此欺騙它們的敵人來提升存活率。

羊則沒有這種精心設計的陰謀詭計,但它們也不需要。它們是草食動物,結群而居。對它們而言,社交技能比較有用。它們能識別並記住不同的羊,甚至是人,長達數年以上。是完全不同的技能。進化或保留他們可能永遠不會使用的複雜心智能力,對他們來說是浪費資源。

人類則反其道而行,並投資了異常多樣化的智慧工具組。儘管這很有用,但我們意外地又多了另一組工具:文化。

沒有一個人能自己造出宇宙火箭或是粒子加速器。歸功於我們的共識與知識傳承的能力

我們可以克服所有個人無法超越的障礙。這讓我們能隨心所欲地改造這顆星球。在此過程中我們還產生了新的問題:數獨、稅表、弦論。還有快速的氣候變遷與微生物抗藥性。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不能短視近利,並要遠觀未來。

我們手上已經有工具了,只需要好好善用它。不是嗎?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如果喜歡此文,請記得點讚、轉發哦!關注,第一時間了解更多優質APP、軟體、網站、及系統應用技巧,精彩內容每日更新!

相關焦點

  • 《集體智慧》01/什麼是集體智慧?
    所有的智慧都是集體的。——科學史學家喬治·戴森[i]在1859年,一本即將產生巨大影響的書籍出版了,它就是《物種起源》。在這本書中,達爾文提出了一種重要的科學理論——生物進化論。通過這個理論我們認識到,地球上的物種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斷演化發展。
  • 科學分析:人類的智慧是怎麼產生的?人為的,還是神為的?
    就像一個破舊的電腦上安裝了一個特別牛的CPU,而且這個電腦系統也特別的強,我們人類好比就是Windows 10系統,貓貓狗狗就是DOS系統。我們不光是Windows 10,還能裝各種軟體,又會邏輯計算、又會想像、又會語言、又會記錄,而且內存又足夠的大!為什麼在這麼破爛的電腦上裝了一個這麼強的系統呢?就感覺這個系統就不是這個軀體產生的。
  • 人體由原子組成,為什麼原子沒有智慧,而人類卻能產生智慧?
    也許你會發現一個問題,原子是最普通的存在,而且沒有智慧,卻構成了有智慧的人類,它們是如何做到的呢?學過中學物理的朋友就知道,世界萬物都是由基本粒子組成的,例如分子、離子和原子等。其中原子是最為普遍的一種基本粒子,很多物質都是由一顆顆簡單的原子構成的。那麼原子又是由什麼構成的呢?
  • 人工智慧的產生源於古代人類對計算機編程幻想的各種可能性
    人工智慧領域發展到現在,不得不佩服人工智慧作為人類智慧源泉的地位。本人在閒來無事的時候也是喜歡看看人工智慧領域的科普著作,但是由於身邊的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人工智慧是一個熱門的領域,但是大學不教」導致了自己無法深入了解,從而在自己科普到這個領域之後也遇到了瓶頸,那麼多的科普書籍,竟然不知道如何選擇好。
  • 從AlphaGo 到具有人類智慧的 AI 究竟有多遠?François Chollet...
    所以我們知道,他們可以把這種通用「智慧」指向許多其他任務上,並學會同樣很高效地完成這些任務。這就是所謂的「通用性」。但是機器沒有這樣的限制,機器完全可以為下棋而設計。因此,我們對人類所做的推論——「會下棋,因此一定很聰明」,就失效了,我們的擬人假設不再適用。通用「智慧」可以產生完成特定任務的技能,但絕對不能反過來說,完成特定任務的技能可以產生通用「智慧」。
  • 人類大腦究竟是如何產生意識的?
    目前地球上存在870萬種生物,150萬種動物,儘管地球上擁有近千萬種生物,但是人類卻成為這千萬之一的幸運兒,因為人類是地球上唯一的高級智慧生物,那我們是如何區別人類這種高級智慧生物與其他低級生物的呢?人類與其他動物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但其中最主要差異在於人類具有高級意識活動,這是人類與其他低級動物的本質區別,也是人類被判定為高級智慧生物的最重要標準,為什麼會是這個呢?
  • 人類的未來,純意識生存——「宇宙智慧聯盟」科學猜想!
    這是《宇宙智慧聯盟文章系列》第1篇文章,介紹宇宙中存在唯一「宇宙智慧聯盟」的科學猜想,展示人類文明向何處去的一種可能,2020年6月7日,宋增建。) 「人類,將往哪裡去?」 「人類,未來的命運如何?」 這些問題,古往今來,引發無數人的思考,也關乎每個人當下和未來的選擇。 其實,答案就在我們頭頂的天空,但我們,往往選擇漠視和逃避。UFO(不明飛行物),已經出現100多年了,觀察UFO的行為、技術,加上天文學對宇宙的觀察,我們可以獲得很多信息,包括我們看到了什麼,和沒有看到什麼。
  • 人類六大未解之謎。如何學會說話僅排第二,智慧又是從何而來
    人類究竟創造了多少奇蹟,又留下了多少謎團,也許我們很難一一考證。但畢竟有許多神秘莫測的未解之謎因備受關注而常駐人們心中。人類是如何學會說話的?人類又是如何形成多種語言的?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有一種說法表示,在最開始全世界人們都說同一種語言,不過因為這樣人們之間的溝通就會特別的順暢,所以為了避免人類太團結,所以才形成了不同的語言,讓民族和民族之間,都無法進行流暢的溝通,除非我們學會他們的語言。
  • 智慧演化已取代生命進化,500年後人類肉體或徹底消失!
    人類的智慧和知識已完成了「原始積累」,目前正處於爆發初期,未來將按指數式增長,任何超過50年的長期預測估計都是不靠譜的。所以對500年後的地球,不管你如何大膽預測,現實都可能比你想像得還要魔幻。可以想像,500年後,我們今天所提出的所有有物理定律支撐的技術幾乎都肯定會實現。
  • 人類與類人猿擁有共同祖先,為何只有人類發展成智慧生物?
    為了搞清楚這1%的區別究竟在哪裡,近日,來自瑞士生物信息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聯合洛桑大學的科研人員一起,發現了一種全新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對大腦中的人類特異基因來進行精準定位,最終為區分人類和類人猿的根本所在,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這項研究也發表在近日的《科學進展》雜誌上。
  • 人猿產生智慧,人類會如何對待?答案就在這部49年前的科幻影片中
    人類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物嗎?如果有一天,智慧生物不再是外星人身份,反而是地球上的人猿產生了智慧,並且能像人一樣說話,將會引起怎樣的反響?兩年後,美國加利福尼亞海岸,一架太空飛船降落於此,美國軍方立馬派遣直升機探查這個來歷不明的飛船,此時的他們並不知道飛船中究竟是什麼人
  • 人類出現的時間很短,為什麼只有人類發展出了高等智慧?
    如果進化論是對的,試推想一下,幾萬年前或幾十億年前,與人類同時存在地球上的動物,經過相同的時間,不可能只有人類的智力進化到現在這個水平,一定還有別的生物智力也會同樣進化,但現在地球上為什麼只有人類有高智力,答案只有一個,所有動物同時在地球上出現時,每種動物的智力都是定死的,也就是說,幾十億年前
  • 揭開人腦奧秘:如何具備高智慧?
    人類文明起源於智慧覺醒,人類智慧來自於聰明大腦。現代文明是現代人智慧的結晶,毫無疑問,人腦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人類歷史上曾出現過許多高智慧的人,他們如何獲得智慧?自然萬物種類繁多,唯有人類具備高等智慧。現代進化論證實,人類是生物進化史上後期誕生的生物,智能是生物長期進化的結果。
  • 人是由原子所組成,但原子沒有任何智慧,我們人類是如何做到的?
    人是由原子所組成,但原子沒有任何智慧,我們人類是如何做到的?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討論,網友說人是由原子所構成,但奇怪的是源自他本身沒有智慧,沒有思考方式,但眾多的原子按照複雜的結構組成人類以後,我們不僅能夠思考,而且還擁有了自己的文明和智慧,那麼我們人類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 恐龍1.6億年沒產生智慧,人類幾百萬年就產生了,誰安排了一切?
    所以許多人心中產生了一個疑問:恐龍1.6億年都沒產生智慧,人類卻幾百萬年就產生了,這是為什麼呢?是巧合嗎?因為很多人懷疑恐龍滅絕並沒有那麼簡單,畢竟正是恐龍的滅絕,才有了後來哺乳動物的興盛、人類的出現,所以恐龍1.6億年沒產生智慧,人類卻在幾百萬年內建立了文明,這背後肯定有著某種力量在操控。
  • 恐龍統治地球上億年沒有產生智慧,為何人類百萬年就統治了地球?
    要知道在此之前,恐龍已經統治地球上億年之久,為何在如此漫長的時間裡,恐龍都沒有進化出智慧這種東西呢?這種疑問和想法屬於「一廂情願」,並沒有認知到進化過程到底是如何發生的。恐龍在長達上億年的時間沒有產生智慧,簡單講三個字:沒必要。不要以為進化出智慧就一定「所向披靡」,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智慧在自然選擇中處於一個相當尷尬的地位,智慧的出現通常不會給生命帶來多大的好處,除非像人類這樣有一個質的飛躍。
  • 宇宙空間裡是否還有其他智慧生物呢,或許只有人類
    宇宙在有沒有其他有智慧的生物?宇宙中只有人類有智慧嗎?宇宙中還沒有其他有智慧的生物。毫無疑問,確實存在與地球相似的行星,存在具有相似引力、相似植物甚至相似動物的類似混合大氣層,但其它情況下,為了維持生命,必須具有相似的地球條件嗎?
  • 何為智慧?如何生智慧?
    問:何為智慧?如何生智慧?沒有考問只是時時沒有明確答案而困惑?答:解開愚昧就是智慧。愚昧源於心識對於六根的攀緣,心識攀緣意根就是意識,心識攀緣眼根就是看,攀緣耳根就是聽,攀緣舌根就是嘗,攀緣鼻根就是聞,攀緣身體就是觸,意識聚合其餘五根體驗,就是心靈覺受感觸,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自己,因為這個自己,認識了世界現象,世界與自我皆生於心識分別,我們就是心識幻化而成的業果,心識就是生與死的根源,我們被心識幻影所活著,看不到生命根本的實相,這就是無明愚昧。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那麼有沒有恐龍產生智慧呢?
    在上億年前,地球上還沒有人類,那時候海,陸,空,三界都被恐龍所霸佔!而恐龍統治地球上億年之久!但是我們人類呢?從人類的起源到今天才區區不過幾十萬年,而人類文明的記載僅僅五千年而已!相對於恐龍統治地球1.7億年的人類來說,根本微不足道,科學家研究表明,兩隻腳站立行走的動物大多數都具有更高的智慧,為什麼1.7億年以來,恐龍仍舊沒有得到進化呢?六千五百萬年的恐龍還是滅絕了!為什麼人類卻可以短短幾萬年就可以進化成高等智慧生物呢?有人說,如果再給恐龍一些時間,他一定可以進化成高智慧的恐龍人!這個結論是真的嗎?
  • 智慧困境下 智慧城市「智」到什麼程度?
    然而,縱觀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不難發現,目前成熟的城市運作機制尚未形成,這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智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智慧城市是什麼,智慧城市到底需要「智」到什麼程度?智慧城市運作機制究竟面臨哪些挑戰,又需要如何進行智慧城市運作機制創新?理性思考和研究這些問題,對突破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運營困境,促進智慧城市健康有序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