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減災二號A、B衛星成功發射

2020-10-03 特致珈物聯

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應急減災二號A、B衛星。該組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首批啟動的遙感業務衛星,將接替在軌超期運行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

這是應急管理部成立以來,作為牽頭用戶部門首次發射的衛星。衛星將主要用於支撐應急管理業務應用,補充應急管理衛星資源,並將與後續系列衛星組網,進一步提升應急管理業務監測能力。應急減災二號A、B衛星具備可見多光譜、高光譜和紅外遙感成像能力,與高分一號、高分六號衛星協同觀測實現重訪周期小於24小時。衛星的成功發射,將為我國應急減災、災害事故調查與評估、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水利、農業農村、森林草原、地震等領域提供持續業務應用服務,進一步拓展我國應急減災監測技術手段,對於構建空天地一體化全域覆蓋的災害事故監測系統,全面提升我國防災減災救災和應急管理能力水平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據了解,應急減災二號A、B衛星可以識別災害事故影響範圍、發展動態、損毀情況等關鍵要素,動態監測洪澇、地震地質災害、森林草原火災、雨雪冰凍災害、安全生產事故等多災種影響,為洪澇區域水體與森林火點提取、滑坡堰塞湖等災害調查評估、水庫大壩等大型基礎設施損毀統計、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監測等提供遙感信息支撐。應急管理部將牽頭組織衛星工程各系統和各應用單位,開展應急減災二號A、B衛星在軌測試相關工作,預計明年第一季度將正式交付業務運行。

資料來源:應急管理部

相關焦點

  • 應急減災二號A、B衛星成功發射!
    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應急減災二號A、B衛星。該組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首批啟動的遙感業務衛星,將接替在軌超期運行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這是應急管理部成立以來,作為牽頭用戶部門首次發射的衛星。衛星將主要用於支撐應急管理業務應用,補充應急管理衛星資源,並將與後續系列衛星組網,進一步提升應急管理業務監測能力。
  • 應急減災二號A、B衛星成功發射 進一步提升應急管理業務監測能力
    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應急減災二號A、B衛星。該組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首批啟動的遙感業務衛星,將接替在軌超期運行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這是應急管理部成立以來,作為牽頭用戶部門首次發射的衛星。衛星將主要用於支撐應急管理業務應用,補充應急管理衛星資源,並將與後續系列衛星組網,進一步提升應急管理業務監測能力。
  • 中國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 可用於應急管理業務
    (中國新聞網)北京時間9月27日11時23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該組衛星將接替在軌超期運行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可用於支撐應急管理業務應用,並廣泛服務於環境保護、自然資源、水利、農業、林業、地震等應用用戶,進一步滿足國家在相關領域數據持續供給的需求。
  • 環境減災二號A、B星成功發射
    2020年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該組衛星將接替在軌超期運行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可用於支撐應急管理業務應用,並廣泛服務於環境保護、自然資源、水利、農業、林業、地震等應用用戶,進一步滿足國家在相關領域數據持續供給的需求。
  • 我國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星
    今天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山西省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四號乙」型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本次發射任務採用雙星串聯的方式,在整流罩基本型的基礎上增加串聯搭載艙,將環境減災二號A、B兩顆衛星同時送入預定太陽同步軌道。
  • 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發射成功
    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成功。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包括2顆16米光學衛星,具有高機動能力
  • 中國一箭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兩星 可滿足應急應用需求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9月27日消息 中國9月27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可滿足國家應急管理部、生態環境部應用需求。
  • 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成功發射
    2020年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鄭逃逃/攝該組衛星將接替在軌超期運行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可用於支撐應急管理業務應用,並廣泛服務於環境保護
  • 我國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
    2020年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成功。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包括2顆16米光學衛星,具有高機動能力、高精度控制、高穩定度、載荷適應性較強及長壽命等特點。衛星入軌後,將接替超期服役的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A、B星,可廣泛服務於國土資源、水利、農業、林業、地震等應用用戶,進一步滿足國家在相關領域數據持續供給需求。
  • 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星
    記者今天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020年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該組衛星將接替在軌超期運行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可用於支撐應急管理業務應用,並廣泛服務於環境保護、自然資源、水利、農業、林業、地震等應用用戶,進一步滿足國家在相關領域數據持續供給的需求。
  • 環境減災二號A、B星發射成功!2天出一張圖
    ,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將環境減災二號A、B星送入預定軌道。環減災二號A、B星由兩顆光學對地遙感衛星組成,用於接替已在軌運行12年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滿足國家應急管理部、生態環境部應用需求,併兼顧國土資源、水利、農業、林業、地震等行業需求。
  • 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發射成功 它將完成什麼任務?
    2020年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成功。  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包括2顆16米光學衛星,具有高機動能力、高精度控制、高穩定度、載荷適應性較強及長壽命等特點。衛星入軌後,將接替超期服役的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A、B星,可廣泛服務於國土資源、水利、農業、林業、地震等應用用戶,進一步滿足國家在相關領域數據持續供給需求。
  • 「雙胞胎」減災衛星發射,我國環境減災再添保障,應急監測不犯愁
    —環境減災二號A、B這對「雙胞胎」衛星也發射成功。據報導,9月27日11時23分,一箭雙星-環境減災二號A、B在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據了解,這兩顆衛星將接替在軌超期運行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減災一號的兩顆衛星也是功成身退。
  •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環境減災二號衛星數據
    9月28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數據。上午10時07分和11時42分,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雲站先後成功跟蹤、接收到環境減災二號A星和B星的首軌下行數據。此後,喀什站也按計劃成功完成環境減災二號A、B星數據接收任務。當日,總計接收衛星數據119GB,所有接收數據均在第一時間完成回傳,處理情況正常。
  • 我國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
    鯨平臺9月27日訊,今日11點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成功。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包括2顆16米光學衛星,具有高機動能力、高精度控制、高穩定度、載荷適應性較強及長壽命等特點。
  • 我國環境減災二號 01 組衛星發射成功
    IT之家9月27日消息 據人民網報導,2020年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成功。IT之家獲悉,衛星入軌後,將接替超期服役的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A、B星,可廣泛服務於國土資源、水利、農業、林業、地震等應用用戶,進一步滿足國家在相關領域數據持續供給需求
  • 兩顆「利國利民」衛星成功發射,未來承擔減災任務
    就在最近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報導稱,中國在9月27日11點23分左右於太原的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了,環境減災二號A以及B這兩顆衛星,據悉,這兩顆衛星未來將滿足於中國的應急管理部以及生態環境部的應用需求。
  • 撥雲瞰海,海洋二號C衛星發射成功
    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該星是由自然資源部主持建造的海洋業務衛星,發射後將與已在軌運行的海洋二號B衛星協同觀測,大幅提高海洋動力環境要素全球觀測覆蓋能力和時效性。對海洋強國建設、防災減災能力提升、開展海洋科學研究、解決全球變化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發布丨海洋二號C衛星成功發射
    中國網9月21日訊(記者 趙曉雯)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該衛星發射後將與已在軌運行的海洋二號B衛星協同觀測,大幅提高海洋動力環境要素全球觀測覆蓋能力和時效性。
  • 海洋二號C衛星發射成功!海洋動力環境衛星星座又添新成員
    海洋二號C衛星發射成功(央廣網發 自然資源部供圖)央廣網北京9月21日消息(記者張佳琪)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該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支持立項,由自然資源部主持建造的海洋業務衛星,發射後將與已在軌運行的海洋二號B衛星協同觀測,大幅提高海洋動力環境要素全球觀測覆蓋能力和時效性。對海洋強國建設、防災減災能力提升、開展海洋科學研究、解決全球變化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