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高分六號衛星數據
密雲站接收的高分六號衛星2米全色高解析度相機首軌數據快視影像。中科院遙感地球所 供圖中新網北京6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中科院遙感地球所)6月4日發布消息說,該所所屬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當天已成功接收高分六號衛星數據,後續處理正常。密雲站接收的高分六號衛星16米多光譜中解析度寬幅相機首軌數據快視影像。
-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資源三號03星數據
(中科院空天院供圖)中新網北京7月27日電 (記者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27日發布消息說,該院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已成功接收最新發射升空的資源三號03星數據,處理情況正常。至此,從2012年資源三號01星至今,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已完成資源三號系列衛星數據接收任務20501條軌道,接收數據量達到897TB。
-
密雲站當先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高分多模衛星數據
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7月3日至5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實現了高分多模衛星數據接收。7月3日該衛星發射當天,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雲站於22點07分至22點16分按計劃成功跟蹤、接收到高分多模衛星首軌下行數據。
-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實現高分多模衛星數據接收
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 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該院下屬的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日前已成功實現了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的數據接收。高分多模衛星是具備亞米級解析度的民用光學遙感衛星,可實現多種成像模式切換。
-
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成功發射
2020年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中規劃的2顆16米光學衛星,衛星採用CAST2000平臺,具有高機動能力、高精度控制、高穩定度、載荷適應性較強及長壽命的特點。兩顆衛星均配置16米相機、高光譜成像儀、紅外相機和大氣校正儀等4種載荷,可提供16米多光譜、48米高光譜和48米紅外圖像數據。
-
揭秘環境減災二號衛星:農作物生長狀態可盡收眼底
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工作示意圖(航天科技五院供圖)9月27日,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16米相機,可實現地面像元解析度優於16米,擁有5譜段成像功能,其中紅邊譜段對農作物生長狀態監測意義重大,可更準確反映植物遭受病害的程度及健康狀態。該相機對地實測幅寬優於800公裡,達國際先進水平。
-
中國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 可用於應急管理業務
(中國新聞網)北京時間9月27日11時23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該組衛星將接替在軌超期運行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可用於支撐應急管理業務應用,並廣泛服務於環境保護、自然資源、水利、農業、林業、地震等應用用戶,進一步滿足國家在相關領域數據持續供給的需求。
-
海洋衛星遙感監測助力汛期防災減災
12月29日,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在北京設立主會場,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了2020年汛期海洋衛星遙感監測服務工作交流會。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洋減災中心、北海局、東海局,以及福建省海洋預報臺等單位的60餘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
環境減災二號A、B星成功發射
2020年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該組衛星將接替在軌超期運行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可用於支撐應急管理業務應用,並廣泛服務於環境保護、自然資源、水利、農業、林業、地震等應用用戶,進一步滿足國家在相關領域數據持續供給的需求。
-
應急減災二號A、B衛星成功發射
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應急減災二號A、B衛星。該組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首批啟動的遙感業務衛星,將接替在軌超期運行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
-
遙感數據地面接收、處理與分發系統
二、海洋衛星地面接收、處理與分發系統 海洋衛星數據接收、處理、分發由海洋衛星地面應用系統完成。地面應用系統包括北京衛星地面接收站、三亞衛星地面接收站、牡丹江衛星地面接收站和北京數據處理中心。 實時數據接收範圍覆蓋我國海岸帶、海島、領海、大陸架、專屬經濟區及鄰近海域。
-
聚焦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
9月27日,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中規劃的2顆16米光學衛星,衛星採用CAST2000平臺,具有高機動能力、高精度控制、高穩定度、載荷適應性較強及壽命長等特點。
-
應急減災二號A、B衛星成功發射!
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應急減災二號A、B衛星。該組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首批啟動的遙感業務衛星,將接替在軌超期運行的環境減災一號A、B衛星。這是應急管理部成立以來,作為牽頭用戶部門首次發射的衛星。衛星將主要用於支撐應急管理業務應用,補充應急管理衛星資源,並將與後續系列衛星組網,進一步提升應急管理業務監測能力。
-
環境減災二號A、B星發射成功!2天出一張圖
,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將環境減災二號A、B星送入預定軌道。據了解,環境減災二號A、B星入軌後,將與高分一號、高分六號協同組網運行,這是環境減災衛星首次開展衛星項目間的融合協同,星座協同將提高衛星利用率,整體提升我國對地遙感觀測效率。
-
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發射成功
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成功。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包括2顆16米光學衛星,具有高機動能力
-
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天琴一號」衛星首軌數據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廖俊 胡民達報導 12月20日22時12分,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在「天琴一號」衛星升空十餘小時後成功接收其首軌數據,並即時傳送至中山大學天琴中心。
-
中國一箭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兩星 可滿足應急應用需求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9月27日消息 中國9月27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可滿足國家應急管理部、生態環境部應用需求。
-
中國衛星:助力國際防災減災
7月中旬,應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組織緊急事務官的數據請求,中國調動高分一號、二號、三號等遙感衛星對印度洪澇災害區域進行多次成像工作,同時安排專人查詢歷史存檔數據,及時將相關數據提供給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為印度洪災監測提供空間技術支持,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
-
我國成功發射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
2020年9月27日11時2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成功。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包括2顆16米光學衛星,具有高機動能力、高精度控制、高穩定度、載荷適應性較強及長壽命等特點。衛星入軌後,將接替超期服役的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A、B星,可廣泛服務於國土資源、水利、農業、林業、地震等應用用戶,進一步滿足國家在相關領域數據持續供給需求。
-
高分八號衛星發射 為高解析度對地觀測光學遙感衛星
高分三四五六七號尚未發射,高分八號衛星發射成功。2015年6月26日14時22分,高分八號衛星在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高分八號衛星是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安排的光學遙感衛星,主要應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等提供信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