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數據地面接收、處理與分發系統

2020-12-05 央廣網
   20多年來我國已建立起5個國家級遙感衛星數據接收和服務系統。

  一、氣象衛星地面接收、處理與分發系統

  我國極軌氣象衛星地面系統由數據處理和服務中心、運行控制中心、數據存檔中心,以及北京、廣州和烏魯木齊地面接收站組成,為適應對衛星氣象應用日益增長的需求,計劃逐步增建三個國內站,一個海外站,形成覆蓋全球的氣象衛星地面接收體系。氣象衛星地面系統負責我國風雲氣象衛星及國外其它遙感衛星的數據接收、傳輸、處理、存檔和分發服務,負責向用戶提供多種級別的高質量,高時效大氣、陸地和海洋遙感圖像和定量產品。

  我國靜止氣象衛星地面系統已經具備對我國兩顆在軌靜止氣象衛星雙星進行運行、控制的能力,是集對地觀測、衛星測控和信息處理於一體的高時效業務系統,由系統指令和數據接收站、系統運行控制中心、資料處理中心、計算機網絡存貯、應用服務中心和用戶站等組成。靜止系列氣象衛星地面系統承擔了衛星業務測控、圖像觀測、數據接收、資料處理、轉發、存檔和服務以及數據收集平臺資料收集和空間環境監測數據接收處理等多方面任務,同時還具有向我國及周邊國家用戶提供數據廣播服務的能力。

  我國氣象衛星的數據處理與分發系統使用了伺服器分區、資料庫、高可用集群、動態負載平衡、分層存貯管理、並行文件系統等多種先進技術,具有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靈活性等特點。系統每天實時處理國內外十多顆衛星的數據,生產出30多種圖像和定量產品,通過數據專線、網際網路等方式實時分發給政府、氣象、林業、農業和科研等單位,為政府決策及公眾服務提供支持。

  我國風雲衛星數據廣播系統是採用廣播技術和網絡技術搭建的天地一體化衛星遙感數據共享平臺,真正實現了全國範圍乃至全球的數據共享。目前,系統準實時地分發國家級氣象衛星資料處理中心的所有衛星數據和產品,用戶分布全國多個行業。2006年中國政府向《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公約》籤署國——孟加拉、印度尼西亞、伊朗、蒙古、巴基斯坦、秘魯和泰國等17個國家分別贈送了風雲衛星數據廣播接收系統,與亞太區域各國共享中國風雲衛星的有關資料和產品。

  二、海洋衛星地面接收、處理與分發系統

  海洋衛星數據接收、處理、分發由海洋衛星地面應用系統完成。地面應用系統包括北京衛星地面接收站、三亞衛星地面接收站、牡丹江衛星地面接收站和北京數據處理中心。

  實時數據接收範圍覆蓋我國海岸帶、海島、領海、大陸架、專屬經濟區及鄰近海域。系統具有自主控制衛星境內外探測計劃能力,可自動運行、集中調度、多星數據實時接收與境外探測延時回放處理、數據實時通信傳輸、分布式處理、多種產品製作、海量數據存檔、快速網絡分發等先進功能。

  地面站主要用於接收我國海洋一號衛星HY-1A/B衛星及其後繼星X波段傳輸的遙感數據,同時兼容接收美國TERRA/AQUA衛星傳輸的遙感數據。

  根據海洋一號衛星數據處理業務流程,地面應用系統又劃分七個分系統,分別為接收預處理、資料處理、產品存檔與分發、資料應用示範、輻射校正、真實性檢驗、通信和運行分系統。各分系統內部互相協調配合,外部與航天工程部分和衛星測控中心設有通信接口,共同完成從衛星業務測控、數據接收、處理、存檔與分發的整個業務流程。其中接收預處理分系統通過北京、三亞、牡丹江三個衛星地面接收站,接收HY-1A/B衛星下行數據,並進行預處理生成0級、1級產品。資料處理分系統負責對衛星下行數據進行處理,在0級、1級產品基礎上製作2級和3級產品。產品存檔與分發分系統負責海洋一號衛星各級產品的存檔和管理,通過資料庫查詢、檢索和文件管理系統,向用戶提供服務。

  三、資源衛星(CBERS)地面接收、處理與分發系統

  CBERS-01/02星地面系統包括數據接收、數據預處理、用戶服務、運行管理、衛星有效載荷業務測控、應用示範及分析模型、數據模擬和應用評價7個分系統。2003年系統進行了針對02星數據處理的升級改造。CBERS-02B衛星地面數據處理系統採用了集中存儲和系統管理,分散處理的分布式體系結構。02B星處理系統根據處理數據量的增加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採用SAN存儲結構,大大提高了處理系統的性能;同時解決了HR相機數據的接收和處理問題;系統幾何校正採用了星敏和GPS數據,大大提高了數據產品定位精度。

  隨著CBERS-02衛星的發射,數據生產量增大,加上用戶對CBERS數據產品進行網絡查詢和下載的需求,資源衛星中心於2005年開發了一套採用微機分布式處理模式的CBERS衛星數據處理實驗系統。該系統於2006年投入運行,圓滿地完成了2006年4月1日起CBERS-02星數據網上免費分發的任務。該系統的特色包括:採用分布式並行處理體系結構,具有大批量生產能力;採用模塊化設計,各分系統之間獨立性強,易於擴充;易於使用和維護,降低系統成本;用戶服務採用B/S結構,界面友好,方便用戶的查詢、瀏覽、訂購和下載。

  2006年4月國家公布了CBERS-02星數據的免費分發政策,對國內用戶免費提供數據產品,使得國內許多單位能夠利用國產數據進行業務化運行。截止2007年底,資源衛星中心已接收處理存檔100餘萬景數據,全國共有2000餘家用戶,長期用戶500餘家,已分發數據產品23萬景。目前全國數據覆蓋率達100%,普遍覆蓋6-10次,個別地區達十次以上。

  四、 北京一號地面接收、處理與分發系統

  北京一號小衛星地面運行中心由地面接收系統、產品生成系統、應用處理系統和用戶服務與產品分發系統組成。地面接收系統具有北京一號小衛星業務測控和數據接收能力,S 頻段和X頻段 共用7.5m口徑XY座架天線,完成小衛星的任務測控、衛星跟蹤、數據接收、快視、記錄和站管理。

  產品生成系統以18節點的曙光TC4000L機群為核心,達到1000億次/秒的計算速度,並行處理完成北京一號小衛星數據產品生產與存檔,實現了近實時的數據加工與產品生產,快速向用戶提供數據產品。北京一號小衛星數據產品包括:輻射校正產品、系統幾何校正產品、幾何精校正產品、正射校正產品、融合數據產品、三維立體產品等。

  應用處理系統進行北京一號小衛星信息產品、遙感應用模型和算法、應用示範的研究,進一步提升北京一號小衛星數據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中應用的深度和廣度。

  用戶服務與產品分發系統建立了用戶服務和基於CD/DVD/FTP/HARDDISK的數據產品分發體系,用戶可以在網絡上瀏覽、查詢和定購北京一號小衛星數據產品。

  五、國外衛星地面接收、處理與分發系統

  我國於1986年建立了專門用於接收、處理與分發國外民用對地觀測衛星地面系統並投入正式運行。經過20多年來的發展,我國負責接收、處理與分發國際上民用對地觀測衛星的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已成為國家關鍵的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及國際對地觀測陸地衛星地面站網的重要成員。接收與記錄衛星的能力,從1986年的1顆,發展到2007年的16顆,數據解析度覆蓋2.5m至250m,數據類型從光學到雷達,衛星範圍涉及美國、法國、加拿大、歐洲空間局、日本、印度等國際上主流的遙感衛星系列及我國自主發展的資源衛星系列。真正實現了一站多星、全天候、全天時、近實時、多種解析度,成為世界範圍內最成功的對地觀測地面站之一。

  1985年建成第一部10m口徑大型天線及相應的接收與記錄系統後,1999年、2004年分別建起了第二部口徑為11m、第三部6m口徑的大型天線及相應的接收與記錄系統;2004年開始啟動西部、南部地面接收站的建設,2007年在西部首先成功建立了一套全國產化的12m口徑大型天線及相應的接收與記錄系統。正在建設西部的第二套天線系統、南部的兩套接收系統和北京的第四部接收系統,預定於2008年底建成。

  從1986年建立我國第一套大型地面預處理系統以來,地面站先後經歷了5次大規模的系統升級工作,分別涉及到美國的Landsat衛星系列、歐洲空間局的ERS衛星系列、法國的SPOT衛星系列、加拿大的Radarsat衛星、日本的JERS衛星、歐空局的Envisat衛星以及印度的IRS-P6衛星等,可以快速處理這些衛星的數據。

  我國建立了多種對地觀測衛星數據檔案庫,保存著地面站運行20多年來接收的不同種類衛星、不同時間解析度、不同空間解析度的遙感數據。目前地面站存檔各類衛星數據60餘萬景,成為我國地理空間信息領域中寶貴的數據資源。建立了大型遙感衛星圖像檢索資料庫,可以通過互連網為國內外遙感用戶提供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的在線查詢服務。我國自主開發的運行性綜合數據存檔、分發設施與遙感衛星圖像檢索資料庫是我國現存唯一的多種國際民用資源遙感衛星資料庫,存儲著地面站迄今為止接收的每一景遙感影像說明描述數據,以及相應的快視瀏覽圖像。

 

相關焦點

  •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高分六號衛星數據
    密雲站接收的高分六號衛星2米全色高解析度相機首軌數據快視影像。中科院遙感地球所 供圖中新網北京6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中科院遙感地球所)6月4日發布消息說,該所所屬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當天已成功接收高分六號衛星數據,後續處理正常。密雲站接收的高分六號衛星16米多光譜中解析度寬幅相機首軌數據快視影像。
  •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資源三號03星數據
    (中科院空天院供圖)中新網北京7月27日電 (記者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27日發布消息說,該院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已成功接收最新發射升空的資源三號03星數據,處理情況正常。至此,從2012年資源三號01星至今,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已完成資源三號系列衛星數據接收任務20501條軌道,接收數據量達到897TB。
  •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實現高分多模衛星數據接收
    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 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該院下屬的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日前已成功實現了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的數據接收。高分多模衛星是具備亞米級解析度的民用光學遙感衛星,可實現多種成像模式切換。
  •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環境減災二號衛星數據
    9月28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環境減災二號A、B衛星數據。上午10時07分和11時42分,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雲站先後成功跟蹤、接收到環境減災二號A星和B星的首軌下行數據。此後,喀什站也按計劃成功完成環境減災二號A、B星數據接收任務。當日,總計接收衛星數據119GB,所有接收數據均在第一時間完成回傳,處理情況正常。
  • 密雲站當先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高分多模衛星數據
    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7月3日至5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實現了高分多模衛星數據接收。7月3日該衛星發射當天,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雲站於22點07分至22點16分按計劃成功跟蹤、接收到高分多模衛星首軌下行數據。
  • 空天院建成懷來定量遙感地面精細試驗觀測區
    觀測區從2009年開始構建,由定量遙感地面試驗四維軌道塔吊觀測平臺、可見光熱紅外多角度傳感器集成觀測系統、目標地物特性配套參數觀測節點、塔基遙感數據後期處理以及數據發布資料庫五個主要分系統組成,形成了集觀測、數據後期處理與分發一體化的綜合遙感地面試驗能力。
  • 中西部首個高光譜衛星遙感數據與分發中心落戶三門峽
    此次論壇以「數據創造價值、創新驅動發展」為主題,圍繞空間大數據的應用及國際標準化的推動等熱點話題,邀請國內外眾多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共190餘人,共同對空間大數據及標準化的問題進行交流,探討大數據時代國際標準化發展趨勢與最新研究方向,以及空間大數據如何更好地服務於國家經濟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有力促進空間大數據與各行業、各領域的深度融合發展。
  • 西安市初步建成全套氣象衛星地面接收系統
    原標題:西安市初步建成全套氣象衛星地面接收系統 屬首個建成該系統的副省級城市  9月25日,西安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對西安市實施《西安市氣象災害防禦條例》情況進行了集中檢查。
  • 風雲一號氣象衛星資料接收處理系統
    氣象衛星所發送的觀測資料必須通過地面上的資料接收處理系統,生成各種圖象和演算出各種氣象參數及其他要素的定量數據,才能供廣大的用戶使用。風雲一號氣象衛星資料接收處理系統由設於北京、廣州和烏魯木齊的三個地面資料接收站和一個設於衛星氣象中心的資料處理中心所組成。  為什麼要設三個地面站呢?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
    研究進展與成果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的建設地面站的主要任務是接收國內外陸地觀測衛星和我國空間科學衛星數據,提供衛星數據的歸檔、處理、分發以及共享服務,為國家重大需求、重點項目提供數據保障;開展地面系統能力建設、相關技術研究和國內外科學技術合作。
  • 時空大數據的未來:遙感衛星的商業化時代〡水木資本原創
    北鬥專注的是衛星導航系統,SpaceX的衛星則在商業通信領域重點探索;但其實還有一類聚焦於對地觀測的衛星,它們從太空俯視地球,通過遙感技術持續搜集並監測地球表面指定區域的氣象、森林、海洋、環保、國土等各種情況,提供了穿越時空的大數據。
  • 深圳造衛星傳回北極照片 首批衛星遙感數據已傳至地面接收站
    原標題:深圳造衛星傳回北極照片目前衛星在軌測試一切正常,首批衛星遙感數據已傳至地面接收站深圳商報2019年9月19日訊 由深圳航天東方紅海特衛星有限公司研製的京師一號衛星在
  • 資源三號03星數據接收成功
    科技日報北京7月27日電 (記者陸成寬)27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獲悉,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資源三號03星數據。26日10時52分08秒,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雲站在第16圈次成功跟蹤、接收到資源三號03星首軌下行數據。之後,喀什站也按計劃成功完成資源三號03星數據接收任務。
  • 資源三號03星數據成功接收
    喀什站接收數據工作現場。中科院空天院供圖2020年7月26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資源三號03星數據。上午10時52分08秒,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雲站在第16圈次成功跟蹤、接收到資源三號03星首軌下行數據。之後,喀什站也按計劃成功完成資源三號03星數據接收任務。當日,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總計接收衛星數據120GB,所有接收數據均在第一時間完成回傳,處理情況正常。
  • 海洋衛星遙感監測助力汛期防災減災
    12月29日,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在北京設立主會場,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了2020年汛期海洋衛星遙感監測服務工作交流會。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洋減災中心、北海局、東海局,以及福建省海洋預報臺等單位的60餘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 山西省氣象局成功建設高光譜航空遙感監測系統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欒青 馬雅麗報導  隨著1月4日山西省氣象局航空遙感POS AV高精度定位定姿系統招標項目的順利開標,標誌著山西省氣象局成功建成了擁有高光譜成像儀PHI-1309、POS AV-510高精度定位定姿系統和Trimble R8 GPS接收系統
  • 遙感技術的發展史,中國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現狀
    2、遙感數據傳輸與接收系統 數據傳輸與接收系統是指衛星地面接收站、用於數據中繼的通訊衛星等遙感接收到地物目標電磁波信息,記錄在膠片或數字磁帶上。從遙感衛星向地面接收站傳輸的空間數據中,除了衛星獲取的圖像數據以外,還包括衛星軌道參數、遙感器等輔助數據。
  • 資源三號03星數據成功接收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2020年7月26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資源三號03星數據。上午10時52分08秒,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雲站在第16圈次成功跟蹤、接收到資源三號03星首軌下行數據。之後,喀什站也按計劃成功完成資源三號03星數據接收任務。
  • 【人民日報】資源三號03星數據成功接收,昨日傳回120個G
    喀什站接收數據工作現場密雲站接收數據工作現場2020年7月2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資源三號03星數據。上午10時52分08秒,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雲站在第16圈次成功跟蹤、接收到資源三號03星首軌下行數據。之後,喀什站也按計劃成功完成資源三號03星數據接收任務。當日,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總計接收衛星數據120GB,所有接收數據均在第一時間完成回傳,處理情況正常。
  • 資源三號03星數據成功接收,昨日傳回120個G
    喀什站接收數據工作現場2020年7月26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成功接收資源三號03星數據。上午10時52分08秒,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密雲站在第16圈次成功跟蹤、接收到資源三號03星首軌下行數據。之後,喀什站也按計劃成功完成資源三號03星數據接收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