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雲瞰海,海洋二號C衛星發射成功

2020-09-21 人民數據

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

該星是由自然資源部主持建造的海洋業務衛星,發射後將與已在軌運行的海洋二號B衛星協同觀測,大幅提高海洋動力環境要素全球觀測覆蓋能力和時效性。對海洋強國建設、防災減災能力提升、開展海洋科學研究、解決全球變化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海洋二號C衛星採用66°傾角的非太陽同步軌道,星上配置了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校正輻射計、數據收集系統和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等5個有效載荷。可有效獲取海風、海浪、海流、海溫、中尺度渦等海洋動力環境信息。

在海洋防災減災中,通過衛星搭載的微波散射計能夠在每個颱風生命周期內至少完成一次觀測,有效獲取我國周邊海域的全部颱風信息;衛星獲取的海浪信息,在汛期災害監測、氣象預報服務以及國家重大應急事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海洋資源開發中,衛星觀測數據能為海上風能和波浪能等新能源設施的開發和建設提供環境信息保障;

在大洋漁業方面,利用雷達高度計識別出的中尺度渦,能大幅提高探測大洋漁場區域的準確性,並為大洋捕撈提供漁場氣象保障;

在海洋科研方面,衛星提供的全球大面積、長時間序列觀測數據在海洋大中尺度現象宏觀估算和趨勢分析中具有極大優勢。

海洋衛星在為多個領域提供服務的同時,也不斷在衛星觀測的精度、空間解析度和時效性等方面上繼續提升能力。

待明年海洋二號D星發射後,海洋動力環境衛星「三兄弟」齊聚太空,組網後形成全天候、全天時、高頻次全球大中尺度的海洋動力環境監測體系,合力實現全球海洋環境信息高時效、高精度和多要素的同步獲取,屆時我國海洋衛星的綜合觀測能力和應用服務能力將實現質的飛躍。

本文轉自:自然資源部、人民數據·人民星雲

相關焦點

  • 海洋二號C星成功發射!撥雲瞰海顯身手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遙四十一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海洋二號C星是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的第二顆衛星,也是我國首顆運行於傾斜軌道的大型遙感衛星,其入軌後與海洋二號B星組網,將大幅提升我國海洋觀測範圍、觀測效率和觀測精度。
  • 「撥雲瞰海顯身手」:海洋二號C星發射邁出三星組網關鍵一步
    中新社北京9月21日電 題:「撥雲瞰海顯身手」:海洋二號C星發射邁出三星組網關鍵一步作者 郭超凱9月21日13時40分,海洋二號C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為後續海洋二號B星、C星和D星三星組網邁出關鍵一步。
  • 中國發布丨海洋二號C衛星成功發射
    中國網9月21日訊(記者 趙曉雯)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該衛星發射後將與已在軌運行的海洋二號B衛星協同觀測,大幅提高海洋動力環境要素全球觀測覆蓋能力和時效性。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
    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海洋二號C衛星是我國第三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也是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探測系列的第二顆業務星,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衛星及後續規劃發射的海洋二號D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實現對全球海面高度、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
    長四乙火箭點火升空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火箭測試海洋二號C衛星是我國第三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也是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探測系列的第二顆業務星,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衛星及後續規劃發射的海洋二號D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
    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海洋二號C衛星是我國第三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也是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探測系列的第二顆業務星,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衛星及後續規劃發射的海洋二號D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
    9月21日13點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03星。海洋二號03星是由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的第2顆海洋動力探測系列業務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製。衛星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可以對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實現高精度、高解析度的實時觀測。
  • 海洋二號C衛星發射成功!海洋動力環境衛星星座又添新成員
    海洋二號C衛星發射成功(央廣網發 自然資源部供圖)央廣網北京9月21日消息(記者張佳琪)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該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支持立項,由自然資源部主持建造的海洋業務衛星,發射後將與已在軌運行的海洋二號B衛星協同觀測,大幅提高海洋動力環境要素全球觀測覆蓋能力和時效性。對海洋強國建設、防災減災能力提升、開展海洋科學研究、解決全球變化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 海洋二號C衛星成功發射 相關概念股迎關注
    隨著我國航天衛星方面的不斷發展,每一次的衛星發射任務都取得完滿結束,然而,值得慶賀的是,我國海洋二號C衛星成功發射升空,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個時候,衛星相關股票又將成為投資者們關注焦點,那麼衛星相關概念股有哪些呢?  衛星相關股票  從國家航天局獲悉,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中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星
    中新網北京9月21日電(郭超凱 段遜 李晨)北京時間9月21日13時4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遙四十一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發射現場。攝影:汪江波海洋二號C星是中國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衛星系列的第二顆業務衛星。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星
    本報北京9月21日電 記者陳海波、張蕾從國家航天局獲悉,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該衛星主要對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實現高精度、高解析度的實時觀測,並具備船舶識別,以及接收、存貯和轉發我國近海和其他海域浮標測量數據的能力。  海洋二號C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衛星系列的第二顆業務衛星。
  • 海洋二號C衛星成功發射!將大幅提高我國海洋觀測能力
    據國家航天局處獲悉,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03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海洋二號C衛星入軌運行後,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衛星及後續規劃發射的海洋二號D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實現對全球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海面溫度的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觀測,有效服務我國自然資源調查監管。
  • 我國長徵4B火箭發射成功,海洋二號C衛星部署成功,我國海洋探測又添...
    周一,中國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一顆新的海洋觀測衛星,長徵4B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起飛,本次任務發射成功,部署成功。海洋二號C衛星代表了第二代海洋觀測和監視衛星,該計劃於2007年2月獲得國家航天局批准,用於全天候測量海洋動態和環境參數。
  • 海洋二號C衛星發射成功!VR航天航空館普及科技知識
    海洋二號C衛星發射成功!VR航天航空館普及科技知識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中國航天在奮進的道路上又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中國衛星發射基地之一的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設置了VR航天科普館,為青少年普及航天航空知識,培育全民的航天熱情。
  • 中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 後續還將發"D星"
    中國網9月21日訊 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海洋二號C衛星是我國第三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也是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探測系列的第二顆業務星,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衛星及後續規劃發射的海洋二號D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實現對全球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海面溫度的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觀測,有效服務我國自然資源調查監管。
  • 中國發布丨海洋二號C衛星成功發射 可獲取我國周邊海域全部颱風信息
    中國網9月21日訊(記者 趙曉雯)記者從自然資源部獲悉,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該衛星發射後將與已在軌運行的海洋二號B衛星協同觀測,大幅提高海洋動力環境要素全球觀測覆蓋能力和時效性。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將構成我國首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
    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的第二顆衛星,也是我國首顆運行於傾斜軌道的大型遙感衛星,其入軌後與海洋二號B星組網,將大幅提升我國海洋觀測範圍、觀測效率和觀測精度。
  • 海洋二號C衛星:邁出「三星組網」關鍵一步
    C衛星發射現場汪江波 攝  9月21日13時40分,海洋二號C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建設再獲新突破。目前,我國發射的海洋衛星和以海洋為主要用戶的衛星已達到9顆,包括海洋一號A、B、C、D衛星,海洋二號A、B、C衛星,中法海洋衛星,高分三號衛星等。  海洋二號C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衛星系列的第二顆業務衛星。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星 海洋動力環境衛星星座又添新成員
    海洋二號C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攝影:汪江波中國日報9月21日北京電(記者 趙磊)記者從國家航天局、自然資源部獲悉,今天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遙四十一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發射升空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 6小時完成全球80%的海面風場監測
    繼海洋一號C星、海洋一號D星成功發射後,我國又有一顆海洋水色系列衛星成功發射。今天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海洋二號C衛星是我國第三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也是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探測系列的第二顆業務星,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衛星及後續規劃發射的海洋二號D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可在6小時內完成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