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荒野保護協會:可荒棄山野 不能荒棄的理念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四月是最殘忍的月份,荒地上滋生著丁香,把回憶與欲望摻和在一起,讓春雨催促那些遲鈍的根芽。

  ——艾略特《荒原》

  艾略特以荒原象徵戰後的歐洲文明,它需要春天和水的滋養。臺灣荒野保護協會則是以一種近乎「拋荒」式的原生態環保理念,提醒人們對於地球過度開發所導致環境問題的關注。保護荒野、讓孩子們接觸最本真大自然的理念,與加入人工造景因素的生態農莊和森林公園相比,不僅僅是環保方式上的差異,其實也體現了對於荒野、溝壑、灘涂等較少關注到的「環保死角」的重視。「買一塊地,什麼也不做。」如果你只是聽到了這種環保方式的「奢侈」,卻沒有領會到發起者希望關注平日很難觸及的荒野等地的環保危機,那麼,就有些「不解風情」了。編者

  「買一塊地,什麼也不做。」臺灣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林耀國說出這一環保理念時,讓採訪他的本報記者著實愣了半晌。

  「什麼也不做」的意思是:既不蓋樓房,也不養花種菜,放棄一切人工作為,只任憑土地荒著,讓一應生物在上面自由生長,將土地完全歸還給自然,還原成「荒野」般的原生狀態。在林耀國看來,要想讓已被過度開發、傷痕累累的地球得以修復,故意讓一些土地「荒野」化,不失為一種辦法。

  「通常我們以為荒野就是雜草叢生、髒亂差的環境,其實不然,自然有自淨的功能,髒亂差是人類往荒野亂扔垃圾造成的。」所以,林耀國認為改造環境首先要改造人的觀念,並從養成潔淨習慣、清潔生活環境做起,進而保護整個地球生態。

  近日,在福州倉山西林小築聆聽這番話且深有感觸的不僅是記者,還有福州「樂享自然」工作室的會員們。

  從2010年起,閩臺兩地的民間環保公益團體就展開頻繁的互動交流活動,林耀國、戴文婉等臺灣環保人士多次到福州、廈門等地開辦環保公益講座、主持「走入自然」夏令營,並為兩岸互訪交流牽線搭橋。福建省觀鳥會資深會員林晨認為,臺灣的環保民間公益團體起步較早,已積累不少成功經驗,他們所倡導的一些先進理念和教育模式很值得借鑑。

  林耀國說,希望通過傳播環保觀念,在兩岸培養眾多環保的「種子」。福州一中初中部的林恬田便是一顆這樣的「種子」。網名「小鴒鴒」的她兩年多前通過參加「走入自然」夏令營而愛上觀鳥,並逐漸成長為一名執著的自然環境保護者。7月初,林恬田受英國皇家觀鳥會之邀,參加在加拿大舉辦的2013年國際鳥盟世界大會,以流利風趣的英文演講向世界介紹了福州的生態環境之美,贏得了許多與會者的讚賞。「小鴒鴒」的脫穎而出令林耀國十分欣喜,他認為培養更多的環保「種子」是兩岸環保工作者的共同責任,而他自己當年,也正是從一顆「種子」慢慢成長起來的。

  1995年,由民眾自發組成的環境保護團體「荒野保護協會」(簡稱「荒協」)在臺北誕生。「創會的一個動因我至今印象深刻。」林耀國說,「首任會長展示了一組臺灣生態之美的照片,精美的畫面讓我們深深震撼,然而一組用來對比的照片又令人十分震驚。隨著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和破壞,美好的生態環境正在迅速消失,如果不立即採取行動,進行有效保護,我們的後代子孫恐怕再也看不到那樣的美景……」

  「讓我們及後代子孫從保留下來的臺灣荒野中,探知自然的奧妙,領悟生命的意義」是荒協的宗旨。協會通過購買、長期租借、接受委託或捐贈,取得荒地的監護與管理權,將之圈護,儘可能讓大自然經營自己,恢復生機。協會以全民參與的方式,通過自然教育、參與環境議題、保育自然棲息地、推動義工組織等方式,引領更多人認識臺灣自然生態的珍貴,並一起守護臺灣、保護地球。

  荒協的理念引起廣大臺灣民眾的共鳴與支持,經過18年的發展,如今除了臺北總會,還設有9個分會、12個聯絡處,擁有2萬多個會員家庭,已成為臺灣最大的自然保護團體。

  林耀國表示,荒協目前已經擁有保護生態溼地、守護河川山林、關懷海洋永續等16個主題團隊,並且新團隊還在根據實際需要不斷衍生。每個團隊都在生態保護中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其中環境教育和理念推展是最熱門的主題,親子教育的團隊最為龐大。」

  「不要忽視你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動,它會影響孩子一輩子。」荒協資深會員戴文婉強調,兒童環境教育要貼心、自然、細緻。 「荒協」善於創新兒童營活動的模式,讓兒童在驚奇、冒險、快樂中,深刻體驗自然中的真、善、美,從而在每個孩子的心中播下愛自然的「種子」。

  林恬田的母親清楚地記得女兒第一次參加「走入自然」夏令營的情景:「閉營分享會還沒結束,孩子就忍不住哭了,因為她覺得再也無法玩夏令營裡那些有趣的遊戲,她懷念在夏令營丟失的美麗的葉子……想不到幾天的夏令營竟能給孩子帶來如此深刻的感受,我想這影響會一直伴隨著孩子成長。」

  自然體驗是荒協開展環境教育的重要方式。荒協在全臺灣共有45個自然場域的定點觀察站,解說員每個月在觀察站持續進行自然觀察,記錄其中的四季變化,並在觀察站舉辦各類型單日或過夜的戶外推廣活動。此外,荒協的自然體驗活動跳脫單純的解說方式,發展出交互式、體驗式、分享式的活動,他們認為「最好的解說是將民眾帶到大自然裡,讓自然去感動他或者她」。

  「雖然目前臺灣民眾的環保意識正不斷加強,但多數人仍感覺自身力量渺小,因此,搭建平臺,凝聚力量,讓每個有志者發聲發光發力,頗為重要。」林耀國認為,兩岸應聯手播撒環保理念的「種子」,他也很樂意將經驗與大陸同胞分享。(本報記者 林娟)

相關焦點

  • 臺灣荒野保護協會:讓公眾看見自然的力量
    自2005年創立以來,SEE生態獎一直致力於樹立中國民間環保公益典範、推動生態環境改善和可持續發展,逐漸成為中國頗具影響力的民間環保公益獎項。今年第六屆SEE生態獎入圍名單已經公布,並將最終產生10個獎項。我們將陸續向大家講述入圍者的環保故事。今天要推送的是臺灣民間環保團體荒野保護協會。
  • 【秘境講堂】悠遊荒野——臺灣自然生態之美與「荒野保護協會」札記
    圖04 陽明山夢幻湖是臺灣面積最小的生態保護區。湖裡的臺灣特有種植物—臺灣水韭一度只剩下兩株,幾乎絕跡,後來在荒野保護協會志工的努力協助下,成功復育到了1萬多株。辛勤/攝圖05 臺灣萍蓬草,冰河時期孓遺植物,是唯一有紅色花蕊的萍蓬草,也是全球萍蓬草分布的最南界。圖為在荒野保護協會「萬裡水生植物庇護中心」復育的臺灣萍蓬草。辛勤/攝
  • Sophia與臺灣荒野保護協會交流荒野及生物多樣性保護
    Sophia與臺灣荒野保護協會交流荒野及生物多樣性保護 2018-11-23 09: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綠會Sophia與臺灣荒野保護協會交流荒野及生物多樣性保護
    日前,綠會代表參觀臺灣博物館時,無意間在館內看到了荒野快報,了解到荒野保護協會的相關工作,就馬上聯繫去拜訪。綠會代表在臺灣拜訪 荒野保護協會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接待了綠會代表Sophia,並介紹了他們正在開展的一些工作。據介紹,荒野保護協會已經成立21年,在社區倡導和公眾動員這方面做的非常好。
  • 馬英九拜會臺荒野保護協會 交流環保與永續發展
    [內容速覽]臺灣「中央社」報導,國民黨200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參選人馬英九昨日拜會荒野保護協會,交換環保與永續發展議題。    中國臺灣網11月8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國民黨200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參選人馬英九昨日拜會荒野保護協會,交換環保與永續發展議題。協會人員表示,外界長期之所以認為環保團體親綠,是因環保團體向來缺乏與藍營間溝通及合作管道,馬英九除允諾當選後會推動綠色產業、節能措施與永續經營,也允諾未來會加強與環保團體互動。
  • 慧眼識茶,白茶裡的荒野茶和拋荒茶,究竟要怎麼區分?
    荒野茶,生於荒郊野外。屬於完全放任天性生長的野孩子。生長在深山野嶺內的荒野茶樹,無人管理,無人照顧。對茶農們來說,每年只有春茶季的時候,會去翻山越嶺的過去採一採茶。將荒野茶樹新生出來的芽頭以及嫩葉,採下來製作荒野銀針,或荒野牡丹。其餘的時候,孤零零生長在野外的荒野茶樹,被人所忽視。
  • 臺灣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在威海考察交流
    臺灣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在威海考察交流 2015年12月02日 10:1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2月2日威海訊 11月30日-12月1日,臺灣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陳如舜理事長一行4人來山東威海,開展海峽兩岸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育交流活動,並召開座談會。
  • ​環境倫理學本土化視域下的荒野保護
    觀念荒野作為人類文明的創造物,其文化形式和倫理內核都具有文化的本土性特徵。以全球荒野保護運動成效最為顯著的美國荒野保護而言,觀念荒野對自然荒野的保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美國的觀念荒野具有深刻的本土性。《荒野與美國思想》的作者羅德裡克﹒納什所說:「荒野是美國文化的一項基本構成。利用物質荒野的原材料,美國人建立了一種文明。他們試圖用荒野的觀念賦予他們的文明一種身份和意義。」
  • 螢火蟲點亮「山野」文化 - 拂曉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文/袁婷婷    10年不懈守護山間精靈    對美岕山野溫泉度假村而言,以螢火蟲為核心打造超級IP並非「一時興起」,而是歷經了10年的「深思熟慮」。2009年溧陽美岕山野溫泉度假村建設伊始,工作人員在度假村的湖岸邊發現了第一隻野生螢火蟲,從那時起美岕山野溫泉度假村便開啟了螢火蟲保護計劃。
  • 花蓮鯉魚潭夜間熱鬧滾滾 荒野協會帶領看分明
    繼四、五月份的螢火蟲生態導覽之後,荒野保護協會花蓮分會的解說志工群,又將於100/06/18(六)晚上18:30-20:30,帶領民眾打開耳朵、張大雙眼,一同探索看似沉靜,卻又蓬勃展現生命力的鯉魚潭夜世界。  參加對象不限,6歲以下免費,其它分會員、非會員將酌收保險、解說費,每人頂多100元。
  • 南安市豐州志願者協會荒野召喚義務應急救援隊正式成立
    ­  9日上午,南安市豐州志願者協會荒野召喚義務應急救援隊正式成立,豐州也成為荒野召喚義務應急救援隊的泉州總部。­  當天,豐州鎮政府門口異常熱鬧,近百輛4驅越野車駛入,停靠在鎮區街道兩旁。這百輛越野車是荒野召喚義務應急救援隊的救援車輛。在紅色隊服的隊員中,一名皮膚黝黑的外國人格外引人注目,他有個響亮的名字——「火雞」。
  • 【活動推薦】臺灣荒野協會親子團的使命和價值(成都分享會)
    wonderlandkeeper About Feature 「秘境守護者」是一個由媒體人、公益人共同搭建的新媒體平臺,旨在利用網際網路連接城市、鄉村和荒野
  • 可可西裡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與大自然保護協會(TNC)聯合召開生態...
    協會提出只有在「世界的可可西裡」這一大生態環保理念共識下,倡導「關注生態安全,尋求心態平衡」的「內外互動,身心和諧」思想,才能幫助更多人樹立「內心與外境互動,身心與自然和諧」的意識。才能在推動發展公益環保的同時,讓人們體會到內境與外境之間密不可分的互生、互動關係,使外在環境得到保護的同時,也讓每個人的內在心靈獲得放鬆和安祥。
  • 臺灣積極應對海洋環境汙染嚴峻考驗
    這正是臺灣海洋環境汙染的部分事例。臺灣四面環海,本島海岸線長約1730公裡。根據臺灣荒野保護協會統計歷年淨灘(清潔海灘)成果,全島海岸線被180萬噸海洋垃圾包圍,平均每米海岸線分布0.7公斤。臺環保部門海岸淨灘認養系統今年4月剛上線,來自全臺登錄的淨灘垃圾已達43噸。
  • 白茶裡的荒野茶是什麼茶
    哈哈,我取笑她,你最近天天喝的不是荒野冬片,就是荒野秋壽眉餅,喝慣了荒野茶,還有什麼好茶能入你的口!那麼,白茶裡的荒野茶是什麼茶?之前有很多白茶茶樹因為時代的原因拋荒,在市場經濟最初的那些年,茶山、茶樹都歸置到茶農個人去了。茶農為了增加收入,提高產量,也開始「用心護理」這些茶樹了。
  • 美音響協會獎揭曉 《荒野獵人》擊敗《瘋麥4》
    《荒野獵人》獲真人類電影音效獎  搜狐娛樂訊(文/耷子 來源:《洛杉磯時報》)美國當地時間2月22日,第52屆美國音響協會獎(Cinema Audio Society)的年度最佳音效(混響)提名揭曉。由亞歷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圖執導的《荒野獵人》,一舉擊敗奧斯卡大熱科幻片《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和動作大片《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獲得了真人類電影音效獎。迪士尼動畫大片《頭腦特工隊》則獲得了最佳動畫電影音效獎。美國音響協會獎是奧斯卡最佳音效獎的重要參照,在過去的十年中,提名吻合度達到八成,因此《荒野獵人》的攬下小金人的勝算不小。
  • 海洋垃圾造「雪景」 臺灣大聲向海洋垃圾說不!
    這正是臺灣海洋環境汙染的部分事例。臺灣四面環海,本島海岸線長約1730公裡。根據臺灣荒野保護協會統計歷年淨灘(清潔海灘)成果,全島海岸線被180萬噸海洋垃圾包圍,平均每米海岸線分布0.7公斤。臺環保部門海岸淨灘認養系統今年4月剛上線,來自全臺登錄的淨灘垃圾已達43噸。
  • 「百花」山野的蝴蝶
    山野的蝴蝶劉志宏馬鬃山只留下蒼勁的線條和殘缺的意象,茫茫荒野中,歷史昂然而過。一聲獵獵的嘶鳴,在蠻荒的歲月茹毛飲血。血色黃昏中獵神的幻想,在馬蹄揚起的灰塵之間慢慢定格,放大滿眼堅硬的蹄印和野花的無奈。薄薄的一頁,凝聚著厚厚的山野真情。天地發源,大音希聲。一代又一代探尋的腳印在神秘的鏡頭前緩緩升起。古老的魅力,讓壯烈的旅行返璞歸真……石頭的夢缺少溫情的生命,包容在喑啞了千年的沉默之中,寂寞的日子裡看不清過客匆匆的面孔,渴望那個心醉的季節,渴望地質旗把時間彎成一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