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會Sophia與臺灣荒野保護協會交流荒野及生物多樣性保護
日前,綠會代表參觀臺灣博物館時,無意間在館內看到了荒野快報,了解到荒野保護協會的相關工作,就馬上聯繫去拜訪。綠會代表在臺灣拜訪 荒野保護協會荒野保護協會秘書長接待了綠會代表Sophia,並介紹了他們正在開展的一些工作。據介紹,荒野保護協會已經成立21年,在社區倡導和公眾動員這方面做的非常好。
-
臺灣荒野保護協會:讓公眾看見自然的力量
今天要推送的是臺灣民間環保團體荒野保護協會。他們以全民參與的方式,通過環境教育、棲地保育、守護行動等活動,引領更多人認識自然的珍貴,影響一代青年人的環保理念。▲第六屆SEE生態獎入圍機構:臺灣荒野保護協會 臺灣荒野保護協會:上世紀後半段,臺灣經濟快速發展,而環境卻成為了經濟發展的犧牲品。
-
臺灣荒野保護協會:可荒棄山野 不能荒棄的理念
臺灣荒野保護協會則是以一種近乎「拋荒」式的原生態環保理念,提醒人們對於地球過度開發所導致環境問題的關注。保護荒野、讓孩子們接觸最本真大自然的理念,與加入人工造景因素的生態農莊和森林公園相比,不僅僅是環保方式上的差異,其實也體現了對於荒野、溝壑、灘涂等較少關注到的「環保死角」的重視。「買一塊地,什麼也不做。」
-
【秘境講堂】悠遊荒野——臺灣自然生態之美與「荒野保護協會」札記
圖04 陽明山夢幻湖是臺灣面積最小的生態保護區。湖裡的臺灣特有種植物—臺灣水韭一度只剩下兩株,幾乎絕跡,後來在荒野保護協會志工的努力協助下,成功復育到了1萬多株。辛勤/攝圖05 臺灣萍蓬草,冰河時期孓遺植物,是唯一有紅色花蕊的萍蓬草,也是全球萍蓬草分布的最南界。圖為在荒野保護協會「萬裡水生植物庇護中心」復育的臺灣萍蓬草。辛勤/攝
-
馬英九拜會臺荒野保護協會 交流環保與永續發展
[內容速覽]臺灣「中央社」報導,國民黨200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參選人馬英九昨日拜會荒野保護協會,交換環保與永續發展議題。 中國臺灣網11月8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國民黨200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參選人馬英九昨日拜會荒野保護協會,交換環保與永續發展議題。協會人員表示,外界長期之所以認為環保團體親綠,是因環保團體向來缺乏與藍營間溝通及合作管道,馬英九除允諾當選後會推動綠色產業、節能措施與永續經營,也允諾未來會加強與環保團體互動。
-
保護生物多樣性 我們應該怎麼做?
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 為了減緩物種滅絕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速率,人們選擇了建立保護地,而這也成為了公認相對有效的方式。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這樣定義保護地:通過法律及其它有效方式用以保護和維護生物多樣性、自然及文化資源的土地或海洋。
-
大自然保護協會在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
上世紀50年代初中國在廣州設立了第一個保護區,到現在已經有2600多個保護區,這2600多個保護區是做生物多樣性保護唯一有效的工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保護區就是為了所有的人把這些生物多樣性資源保留下來。2600多個保護區,已經劃定了中國最好的地方,和中國最好的資源。
-
五湖四海皆「戰友」-公民科學家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故事|分論壇②...
2020年11月17日下午3時,「公民科學家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主流化」(Citizen Scientists and Mainstreaming of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分論壇在中國綠髮會公眾科學素質與生態文明建設專題論壇籌備組的主持下,於線上順利召開。
-
科普知識丨保護生物多樣性 我們應該怎麼做?
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 為了減緩物種滅絕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速率,人們選擇了建立保護地,而這也成為了公認相對有效的方式。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這樣定義保護地:通過法律及其它有效方式用以保護和維護生物多樣性、自然及文化資源的土地或海洋。
-
臺灣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在威海考察交流
臺灣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在威海考察交流 2015年12月02日 10:1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2月2日威海訊 11月30日-12月1日,臺灣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陳如舜理事長一行4人來山東威海,開展海峽兩岸野生動植物自然保育交流活動,並召開座談會。
-
環境倫理學本土化視域下的荒野保護
中國公眾對荒野的概念認識比較模糊,極端的荒野概念所指是類似羅布泊和可可西裡等無人區。儘管從普遍的意義上荒野指地球自然中所有具有「荒」和「野」特徵的地帶,但是具體到談論荒野保護的人而言,熱帶雨林和中東荒漠給人的荒野意象是完全不同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和西藏可可西裡的無人區的荒野意象也不同,自然荒野的意向具有地域性和本土性。
-
回歸荒野邀請你成為荒野守護人,你的人生將豐富多彩
荒野是一種自然生態體系,是指大自然最美好的樣子——沒有被人類壓榨、掠奪、功利使用過的野生著的狀態,是一切生命的來源,是生物多樣性的延續的場所。荒野不斷給人類生存供給能量,是人類所需物質的資源寶庫。荒野裡有人類進化的足跡,人類的記憶深處有對荒野的敬畏。它並非荒蕪悽涼,更不可怕,"回歸荒野"就是更好的保護荒野,保護所有地球生靈和體系,包括你我他!
-
發展可再生能源需保護生物多樣性
研究指出,應科學規劃相關採礦行為科技日報北京9月1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通訊》雜誌1日發表的一項環境及能源研究指出,隨著更多礦區開始為生產可再生能源提供材料,需警惕未來生物多樣性受到的威脅或將進一步增加。
-
保護生物多樣性 建設美麗彩雲南
5月22日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 當天,雲南省發布《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白皮書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倡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動物研究所、雲南大學、雲南生物多樣性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組織了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
-
【活動推薦】臺灣荒野協會親子團的使命和價值(成都分享會)
wonderlandkeeper About Feature 「秘境守護者」是一個由媒體人、公益人共同搭建的新媒體平臺,旨在利用網際網路連接城市、鄉村和荒野
-
「生態滅殺」要不得 保護生物多樣性才安全
面對病毒與野生動物乃至自然界長期共生共存的客觀規律,我們不能將疫情的傳播歸罪於野生動物,更不應該打著保護生態的旗號,做違背自然生態規律的事情。從近期出現的「生態滅殺」觀點,我們可以看到,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生物多樣性的科學普及與主流化任重道遠。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原則和目標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
花蓮鯉魚潭夜間熱鬧滾滾 荒野協會帶領看分明
繼四、五月份的螢火蟲生態導覽之後,荒野保護協會花蓮分會的解說志工群,又將於100/06/18(六)晚上18:30-20:30,帶領民眾打開耳朵、張大雙眼,一同探索看似沉靜,卻又蓬勃展現生命力的鯉魚潭夜世界。 參加對象不限,6歲以下免費,其它分會員、非會員將酌收保險、解說費,每人頂多100元。
-
「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系列活動 譚盾...
明年5月,聚首美麗春城,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 本場音樂會由譚盾先生攜手他的好朋友,國際著名青年鋼琴家萬捷旎、國際著名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和國際著名青年打擊樂手林喆、中國首位嗩吶博士劉雯雯、雲南民族民間歌舞樂傳承人羅鳳學、中國著名的杭蓋原生態搖滾樂隊以及雲南昆明聶耳交響樂團聯手打造。
-
最新研究表明:保護半個地球,質量比數量更重要
需要保護多大面積才可以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一直是業界爭論的焦點。最近,一份由杜克大學尼古拉斯環境學院名譽教授斯圖爾特·皮姆(StuartPimm)、巴西生態研究所教授柯林頓·詹金斯(ClintonJenkins)以及中國崑山杜克大學環境科學助理教授李彬彬合作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Advances)上的研究結果指出:保護區域的質量要比數量重要得多,僅通過保護荒野來達到「半球計劃」,無法滿足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需求。
-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本報訊 日前,由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市財政局、築城海關聯合制定的《貴陽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方案(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