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的作用
摘要應是一篇簡明扼要、獨立的論文總結。摘要的種類和研究論文的種類一樣多。經典的摘要通常是"信息性"摘要。這種摘要傳達的是壓縮信息,包括文章的背景,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等小節。每個小節都只有那麼1-2句話,且其所傳遞的信息必須能在論文正文中找到。每個小節的內容如下:
o 背景:導致這項工作的問題是什麼?是什麼環境使這項工作變得有趣或重要?此處的背景是為目標期刊的讀者而寫的,不要假設對該主題有太多或太少的背景。
o 目的:這項工作的目標是什麼?填補了什麼空白?
o 方法:為了實現目標,用了什麼方法(如實驗方法、模擬方法、理論方法、這些方法的組合等)?實際做了哪些工作?
o結果:研究的主要結果是什麼?
o 結論:研究的主要結論是什麼?為什麼這些結果很重要?有什麼意義?
摘要是對論文每個主要方面的簡要闡述,能幫助審稿人和讀者決定是否要閱讀論文的其餘部分。因此,必須包含足夠的關鍵信息,使想要研究作者工作的人覺得有用。如何知道摘要中的信息是否足夠?一個簡單的經驗法則是,把自己想像成為另一個從事類似研究的研究人員。然後問自己:如果此摘要是論文中唯一可以查閱的部分,自己是否會對摘要中的信息量感到滿意?此摘要是否講述了關於你的研究的全部故事?如果答案是 "不",那麼摘要很可能需要修改。
摘要的寫法
雖然摘要是論文的第一部分,但應該最後寫,因為它將總結整個論文的內容。把文章的其餘部分寫完後,重讀文章,具體尋找:背景,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摘要一般有四種類型,根據目標期刊的類型,不看原文寫出摘要初稿。通過修正組織結構、改進過渡、刪除不必要的信息和詞語以及添加遺漏的重要信息,從而完成摘要草稿。在寫摘要過程中,需避免:將Introduction的第一段作為摘要;在摘要中插入引用;使用縮略語(但如果使用的話,要拼寫出來);引用論文正文中的數字或表格;使用第一人稱;使用 "新 "或 "新穎 "等詞,或 "在本文中"、"我們報告 "或 "將被討論 "等短語。
從論文的每個部分中抽取整句或關鍵短語,並將它們放在一個總結內容的序列中。然後修改或添加連接短語或詞語,使敘述清晰流暢。注意,統計結果應放在括號內。摘要中的句式,應儘可能使用主動語態,但要注意,你的摘要中的大部分內容可能需要被動句結構。無論怎樣,都要用簡潔但完整的句子來寫摘要。要快速進入主題,並始終使用過去式,因為你要報告的是一項已經完成的研究。摘要的最後幾句簡明扼要地總結您的研究結論、意義或在實踐中的應用,如果合適的話,可以在後面寫上一句話,說明從研究結果中揭示的額外研究的必要性。
摘要的格式應是單段,採用塊狀格式,不留段落縮進。在大多數情況下,摘要緊接在標題頁之後。不要對頁面進行編號。在提交最終論文之前,檢查一下,確保摘要中的信息與你在論文中寫的內容完全一致。把摘要看成是一組連續的完整句子,用最少的必要詞語描述最關鍵的信息。
摘要不應包含以下內容:
冗長的背景或背景信息。
冗長的短語,不必要的副詞和形容詞,以及重複的信息;
縮略語或縮寫;
參考其他文獻[說一些類似 "目前的研究表明. "或 "研究表明. "的話];
使用省略號[即以"... "結尾]或不完整的句子;
可能使讀者感到困惑的行話或術語;
對其他作品的引用;
任何種類的圖像、插圖、數字或表格,或對它們的引用。
摘要的類型
摘要分為描述型、信息型、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我們來看看不同類型摘要的異同和寫作要求。
描述型摘要
描述型摘要比較簡短(50-100字),大部分都含有:背景、目的、文章的主要問題和內容概要(不常包括)。由於描述型摘要不包括詳細的結果信息,可能通過一個詞組表達結果而沒有數值和統計數據,因此需要獲得全文了解具體信息,對於讀者來說就不是很便利。描述型摘要告訴你文章在講啥,但是要知道到底是怎樣還需要進一步的閱讀文章細節。
信息型摘要
從信息型的摘要約含有200字,你能夠獲取文章的精髓部分。大部分的信息型摘要包括一些共同的關鍵部分,每個部分約一兩句,如背景、研究目的、使用方法、結果發現以及總結。信息型摘要提供研究的準確數據,尤其是結果部分,信息型摘要相當於一個小的科學論文,讀者可以從中獲取大部分有用的信息甚至因此不必閱讀全文。
結構化摘要
結構化摘要包括四個部分,目的, 方法, 結果和結論,中英文結構化摘要基本相同,文辭力求簡明有實質內容。臨床實驗報告摘要需要有一個結構化的格式,同時摘要結構化使得數據信息化更清晰、明了。
半結構化摘要
半結構化的摘要僅有一個短評,每句對應文中的一部分。而結構化摘要,對每個部分都需要分別介紹。
非結構化摘要
非結構化摘要可能並不提及文中的每個部分,也可能一個都不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