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後的金雕狩獵民族:命令下來,我們只能放棄

2020-11-22 澎湃新聞
       【編者按】

       新疆青河縣的哈薩克族有著幾百年馴養金雕的傳統,而這一傳統與現行的野生動物保護法相牴觸,當地獵戶必須將手中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雕上繳政府並放飛。

       而與此同時,新疆隼類繁育研究中心正在阿勒泰荒漠上興建。在這個公益性項目中,作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隼鷹的從卡達通過官方渠道輸入中國進行人工繁育。

       在這一國進民退的局勢下,甚至談不上博弈,金雕註定敗於隼鷹的手下。

哈薩克人養雕習俗走向末路

別爾德別克•拜山拜的兒子試著給金雕餵食。

       43歲的別爾德別克•拜山拜在家門口訓練金雕,不時地將眼罩從雕的頭上取下又戴上,雕一動不動,安靜地配合著。

       別爾德別克•拜山拜飼養這隻金雕已經有兩年了,用他們哈薩克的話來說,雕是家裡兒子、老婆一樣,寶貝的很。

       2015年5月24日,澎湃新聞在新疆青河縣阿熱勒託別鄉——一處水草豐美的山谷裡見到這隻隨時會被政府收繳了的金雕。

       此前的5月6日,青河縣公安局森林派出所執法人員將該縣非法飼養的11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雕集中放回到大自然。

       放飛大自然的這11隻金雕,屬於阿尕什敖包鄉農牧民所養,青河縣公安局森林派出所在召回期間,做了很長時間的思想工作。這是第一批,「之後又分4至5天,放飛大約在50隻左右」。青河縣公安局森林派出所副所長楊程在接受媒體時說。

執法人員上門收繳金雕。(圖片提供 讓候鳥飛)

 各鄉收繳來的金雕等待放歸大自然。(圖片提供 讓候鳥飛)工作人員將金雕從籠子裡驅趕出來,被趕出來的金雕常常呆在原地,需上前驅趕才會飛走。(圖片提供 讓候鳥飛)

工作人員分批在不同地點放飛,以防金雕集中在一處爭奪領地。(圖片提供 讓候鳥飛)

       別爾德別克•拜山拜說他手裡的這隻雕是兩年前從山崖絕壁上掏的,當時他腰裡扎著繩子,慢慢下滑摸到雕的窩邊。他記得當時窩裡有兩隻幼雕,選了一隻更健壯的帶走。他解釋,選擇一個更強壯的原因是「適應能力更強,保證將來它有能力回歸野生」。

       然而,之所以這隻金雕還未被上面收繳走,他分析有兩個原因。一是年初參加縣裡組織的獵鷹節表演,主辦方還獎勵了500元;其次,去年自發成立了一個25人的獵雕協會,出了一份書面報告,其中「規定誰可以養,誰不可以」。協會會員「承諾在飼養3至4年後放歸自然」。報告呈縣政協,但至今未得到回覆。

       別爾德別克•拜山拜說他養雕不是為了縣裡的獵鷹節,而是哈薩克的傳統。他介紹,在他家祖傳飼養金雕的過程中,4至5年後將把雕放歸大自然。「這也是我們傳統的一部分,也是飼養過程中一個必須的步驟。但是,現在確實有些養雕的人一直養著,不捨得放歸野外,這是不對的」。他強調。

成年的雕展翅平均超過2.3米,體長則可達1米,約10公斤左右。

       金雕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法律明令個人不得飼養。該縣舉辦獵鷹節後受到外界壓力,迫使當地政府加大力量收繳並放歸野外,但受到當地哈薩克族人的牴觸。

       中國、哈薩克斯坦、蒙古以及俄羅斯的部分地區都有利用隼鷹或金雕狩獵的習俗,除了看護羊圈驅趕狼的偷襲,捕捉來的獵物可以作肉食用,也可以利用皮毛做成保暖衣物。而在物質相對充足的今天,哈薩克人正在想方設法保留這門古老的手藝不至於失傳。別爾德別克•拜山拜說他想讓兒子繼承這一傳統,儘管他的兒子剛剛蹣跚學步。

       別爾德別克•拜山拜不捨得放手這門技藝失傳。他說他曾經被哈薩克斯坦邀請去參加獵鷹比賽。

       官方隼鷹繁育中心蓬勃興起

       與此同時,距青河縣約300多公裡的一處荒漠之中,正在建造新疆獵隼繁育研究中心,2015年5月23日澎湃新聞聞訊趕至。據現場人員介紹,5月21日,45隻獵隼輾轉從卡達來到新疆阿勒泰,計劃在此繁殖。

       據了解,新疆隼類繁育研究中心是由新疆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與卡達國保護生態和鳥類協會共同合作建設的公益性項目。中心工作人員陶永善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通過人工繁殖,補充野外種源,擴大野外種群,從而促進新疆隼類保護工作「中心計劃在繁育成功後放歸野外,但留下其中15%的隼交回給卡達國」。

       此舉引發公眾對投資方動機的質疑,有網友甚至將其稱之為「卡達富豪在新疆建立的狩獵場」,擔憂這樣做不僅不利於隼類等猛禽的保護,還會令本已危機四伏的猛禽處境進一步惡化。

       讓候鳥飛公益基金項目官員田陽陽認為「存在非法偷獵交易洗白的嫌疑」。而中科院新疆分院的一位專家則表示「這樣會不會存在生物入侵的可能?有沒有做過前期調研?」。

 荒漠上中豎起的新疆隼類繁育中心門頭

隼類繁育中心面積為14430平米

隼鷹的窩已接近完工

中卡兩國工作人員在準備隼鷹的食物

隼鷹臨時居住地嚴禁外人靠近

       獵隼又名獵鷹、鷂子,是隼類的一種,為大型猛禽,是我國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禁止捕捉和交易。但在一些阿拉伯國家,獵隼是「富人的玩具」,是財富和身份的象徵,不少影視作品中,一襲白袍,手擎獵隼是阿拉伯土豪的標配。在阿聯,獵鷹不僅有護照,還可以隨主人買票一同乘坐飛機,其被視為重要的家庭成員。

       久居山裡的別爾德別克•拜山拜並不知道外界這麼多事,他只惦記著家裡的金雕能不能留下來。在幾百年傳統狩獵習俗與法律明令禁止個人飼養相牴觸的今天,他表示:「命令下來,我們只能放棄(飼養金雕)」。

相關焦點

  • 外媒拍中國哈薩克族:世界上最後的金雕狩獵民族
    據英國《每日郵報》2月7日報導,由哈薩克族捕獵協會主辦的捕獵活動在中國西部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交界雪山區域舉辦,該活動目的在於傳承傳統族人狩獵實踐技能。中國哈薩克族人是世界上僅存的坐在馬背上用金雕狩獵的民族。由於訓練和掌控金雕必須遵循一系列古老且嚴苛的方法,現代的金雕獵人越來越稀少。
  • 探索最後的馴鷹人——哈薩克馴鷹狩獵
    馴鷹狩獵的歷史源自於公元8世紀左右,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金雕的捕捉、馴養、在狩獵中使用都有一套古老而嚴格的傳統。
  • 實拍:新疆柯爾克孜族訓練金雕捕獵文化(圖)
    實拍:新疆柯爾克孜族訓練金雕捕獵文化(圖)昨天晚上在「湖光秋水交流群」裡:絲路藍天(阿依別克):馴鷹是遊牧民族古老的傳統技藝,源於古老的漁獵傳統一隻好的金雕一個冬天捕獲的獵物足夠一家人熬過漫漫嚴冬絲路藍天(阿依別克):有機會我再單獨向大家介紹金雕狩獵絲路藍天(阿依別克):從窩裡拿回幼雕到訓練長成可以捕獵,是一個艱苦的人與雕的相互認知與融合的過程
  • 崑崙山這倒黴狼:獵物被金雕搶走,就去抓幼雕,反被金雕按倒在地
    不過狼也有天敵,金雕這種大型猛禽,一翅膀就能扇倒狼,鋒利的喙與爪子,讓狼都害怕。狼的獵物被金雕搶走一位新疆的動物愛好者講述,在崑崙山地區蹲守拍攝動物半個月,曾見過兩隻金雕一起對付狼。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一頭狼追捕一隻野兔,就快要追上時,跳躍而起想撲上去咬野兔,沒想到,被空中的一隻金雕捷足先登。金雕從空中俯衝而下,寬大的翅膀一扇,狼就被扇倒在地。
  • 金雕捕獵現場圖曝光 獨特運動帶動哈薩克斯坦旅遊業
    2015年2月10日訊,生活在草原上的哈薩克斯坦人,既是畜牧業的行家,也是捕獵能手。他們傳統的捕獵幫手,除獵狗外,主要是身手敏捷的金雕。最近,哈薩克斯坦東部迎來了一場大雪,傳統的捕獵季也隨之拉開序幕。一旦找到合適的時機,獵手們就會放出手中的金雕,而訓練有素、身手不凡的金雕也總能不辱使命,讓獵人滿載而歸。現在,這項傳統的狩獵活動越來越受到哈薩克斯坦人的歡迎,很多獵手在每年的捕獵季到來時,不遠萬裡來參加狩獵比賽,目的就是希望這項古老的運動項目能夠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 最早的996:農業,萬年前打工人放棄狩獵的舒適,是自己的選擇
    今天要討論的是:一萬年前農業出現,人類放棄了狩獵的舒適,他們為什麼這樣做?「996」是現在的一種工作體制,意思就是每天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因為這種工作模式在高薪的網際網路、計算機行業非常常見,是人們廣泛討論的話題。其實我們很多行業是沒有996的,或者說沒有因為996拿到很高的工資。
  • 猛禽之王——金雕,能夠將羊抓上空中,沒有獵物能從它手上逃走
    世界上存在著許多的猛獸,不光是陸地上跑的貓科動物以及犬科動物,在水中遊的鯊魚、鱷魚,還有空中的猛禽。在動物園我們能夠看到這些路上跑的,水裡遊的猛獸,但是卻看不到天空中飛翔的猛禽,所以大多數人都忘了天空當中的猛禽也是十分的兇猛!
  • 高光時刻丨「與金雕共舞」,一場精彩紛呈的草原賽事
    在不同的地區領略不同的文化,今天就讓我們跟隨攝影師@趙託尼,在一場緊張刺激的金雕比賽中,感受草原世界的魅力。目光如炬的金雕AF-S尼克爾85mm f/1.8G 光圈f/1.8,快門1/4000秒,焦距85mm,ISO 140海東青,即滿語中的「雄庫魯」,漢語譯來即為金雕之意。當地的金雕狩獵習俗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 2020年新年,洛陽偃師拍攝空中霸主金雕獵食過程
    有幸拍到金雕獵食的一個全過程,2020年第一天與朋友們分享。 祝親人朋友新年快樂!如大鵬展翅,心想事成! 金雕,國家一級保護猛禽。體形大,展翼達2一3米。性兇猛,以飛鳥走獸為食,惡狼也曾是它鋼爪下亡魂。飛行矯健有力,發現獵物,收起雙翼,一個俯衝,時速250公裡。
  • 角雕:世界上最大的鷹之一 角雕和金雕哪個厲害?
    角雕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鷹之一,世界上只有食猿雕比角雕大,但是角雕的翼展並不長只有2米多,但是在體重上的有絕對的優勢,強壯的爪子幾乎跟人的手掌一樣大小
  • 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漢朝就來到中國,後來放棄信仰自稱中國人
    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漢朝就來到中國,後來放棄信仰自稱中國人 不知道大家聽過「萬國來朝」麼,意思是無數國家都來到古代強大的中國進行朝貢、朝拜,也就是我們經常在電視劇裡看到的,外國人帶著大箱大箱的禮物送給中國皇帝,根據史料記載,隋唐時代那可是「每歲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裡
  • 第一個996:農業,1萬年前打工人放棄狩獵的舒適,竟是自己的選擇
    今天要討論的是:一萬年前農業出現,人類放棄了狩獵的舒適,他們為什麼這樣做?「996」是現在的一種工作體制,意思就是每天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因為這種工作模式在高薪的網際網路、計算機行業非常常見,是人們廣泛討論的話題。
  • 農民殺金雕,被報復三次
    吳永田為這場「戰爭」付出了縫合40針的慘痛代價,而他現在擔心的是,這場「戰爭」什麼時候才能結束?1大鳥空襲 村民住院  回憶起當天的情景,39歲的吳永田仍心有餘悸。10日早,他在自家田地裡幹活坐在玉米秸稈上休息時,突然一隻金雕在空中向他俯衝下來,吳永田急忙拿起地上的玉米秸稈往頭上蓋,但為時已晚,金雕瞬間就降落到他的頭上,鋒利的爪子抓住吳永田的頭皮,開始用嘴巴叨他的眼睛,吳永田左撲右擋拼命反抗,用一隻手臂護著眼睛,用另一隻手臂驅趕金雕。  也許是吳永田的反抗激發了金雕的「鬥志」,只見金雕一邊憤怒的鳴叫,一邊狠狠地啄吳永田的額頭。
  • 金雕與哈薩克人,一曲兇悍的獵歌
    除了有測試金雕速度、敏捷與準確的比賽外金雕節還有舞蹈表演、哈薩克傳統遊戲與哈薩克族為了紀念獵人與鷹的戲劇巴彥烏爾吉是蒙古最西部的省份與俄羅斯和中國接壤這裡以雄偉的阿爾泰山而聞名而這也是蒙古哈薩克遊牧民族的家園
  • 世界上最強悍的民族,獅子見了他們都怕,看完真不敢相信
    俄羅斯人民一直以來都被網友們戲稱為「戰鬥民族」,並不是說他們好戰,而是因為他們總是會幹出一些我們常人看來非常不可思議的事情,不管是做事,還是在別的方面,總是會出其不意俄羅斯人在俄羅斯這片遼闊的領土上,棲息在這片土地上的野生動物自然不在少數,不過在俄羅斯人眼中,野生動物都可以當做寵物對待,無論是體型巨大的黑熊,還是身藏劇毒的毒蛇,在遇到俄羅斯人的時候,這些動物也只能乖乖的低下頭,成為他們的寵物
  • 「金雕復仇」: 一個令人震驚的真實故事
    10日早,他在自家田地裡幹活坐在玉米秸稈上休息時,突然一隻金雕在空中向他俯衝下來,吳永田急忙拿起地上的玉米秸稈往頭上蓋,但為時已晚,金雕瞬間就降落到他的頭上,鋒利的爪子抓住吳永田的頭皮,開始用嘴巴叨他的眼睛,吳永田左撲右擋拼命反抗,用一隻手臂護著眼睛,用另一隻手臂驅趕金雕。也許是吳永田的反抗激發了金雕的「鬥志」,只見金雕一邊憤怒的鳴叫,一邊狠狠地啄吳永田的額頭。
  • 神鵰俠侶中的「金雕」現身神農架!真正的猛禽之王,體型相當碩大
    當然,世界上還有很多未解之謎,也有很多新鮮事物等待著被發現。比方說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神農架。這個自古就傳說不斷的地方,前段時間又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根據《湖北日報》的最新報導,神農架的工作人員在整理野外相機拍攝到的影片資料數據的時候,竟然發現了一段金雕捕食的視頻,並且抓拍到了3張非常珍貴的照片。
  • 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唯一的馴鹿之鄉,遊客慕名而來
    宅家雲旅遊,這裡是我的旅行分享,歡迎關注,每天分享旅遊攻略,宅家帶你看世界。今天走進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敖魯古雅。而鄂溫克是他們民族的自稱,意思是「住在大山林裡的人們」。目前全國統計人口大約有3萬人,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大部分信奉薩滿教,以「萬物有靈」為信仰核心,主要節日有祭敖包、陰曆年和米闊勒節。千年以來,敖魯古雅始終安靜地藏在大興安嶺,任時間流過它的山門,它依舊謹守著自己的古樸,這裡有中國唯一的使鹿部落、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
  • 【狩獵故事】狩獵大角羊,收穫一生的摯友!
    起床漱洗用過早餐後,我們騎上馬匹開始向深山更深處進發。一路上不同景象變換,爬上高山,走過窪地,經過長長的峽谷,又到了一片崎嶇的盆地。如此顛簸四個小時後,終於到達傳說中的羊群出沒地,馬克建議停下來吃午餐,也讓馬吃吃草。而就在我把三文治從背包中取出時,馬克突然興奮地喊了聲:"我看到羊了!"
  • 翟山鷹:中國人一直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你同意嗎?
    他的結論是中國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是遠遠優秀於其它民族的一個民族,而他的論據是以下幾點:1、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和體系在這個世界上是無與倫比的。中國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有五千年完整歷史和文明的國家和民族,其他的不論是古埃及也好,古巴比倫也好,所有曾經在歷史上出現的民族和國家都斷絕了,文化斷絕了,文字斷絕了,語言也斷絕了,只有中國能完整持續傳承下來。有人問他,中國這兩百年這麼落後挨打,還能稱為偉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