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討論的是:一萬年前農業出現,人類放棄了狩獵的舒適,他們為什麼這樣做?「996」是現在的一種工作體制,意思就是每天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因為這種工作模式在高薪的網際網路、計算機行業非常常見,是人們廣泛討論的話題。
其實我們很多行業是沒有996的,或者說沒有因為996拿到很高的工資。我們現在有一句很流行的自嘲,我們是「打工人」,但是我們心裡明白不是工作需要我們,是我們需要工作,這與農業的起源不謀而合。
農業剛開始的時候會花費人類大量的時間,並且得到的穀物單一經常食不果腹。而同時期的捕獵,只需要5個小時的時間,就能保證一天豐盛的食物來源。
最早的穀物:二粒小麥
所以是為什麼一萬年前的智人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要選擇發展農業而漸漸減少捕獵呢,我們從農業的發展、人類的選擇和人類的追求三個方面來討論下。
/農業發展史/
農業為什麼發展?為什麼在那個時候發展?又為什麼在那個地方得到發展?這在人類文明進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01:農業出現在一萬年前
我們知道穀物被人類馴化是在一萬年前左右的智人時期,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時間線呢?7萬年前的時候智人從非洲來到亞洲,5萬年前到達澳大利亞,15000年前到達美洲。
所以馴化小麥並不是一個單點的發明,而是在差不多的時間裡人類都出現了相應的技術,然後發展出了農業。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如果我們把這種同一時期無交流的技術和思想爆發稱之為奇蹟的話,這樣的奇蹟在人類的歷史上屢次發生。
在歷史上被稱作「軸心時代」的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在北緯30度左右,依次是古希臘三賢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中國的孔子到百家爭鳴,印度的佛陀三個不同的文明在沒有文化交流的情況下都發生了思想大爆發。
02:神奇的北緯30度
北緯30度產生了大量超越時代的文明
但是北緯30度並不僅僅如此,還有太多可以稱之為奇蹟的事情:金字塔、古巴比倫城、三星堆、瑪雅文化、亞特蘭蒂斯以及中國最早的巫山人。
如果我們不相信某種神秘的力量,那北緯30度一定有它獨特的存在。特別是我們能夠看見,世界各地開始馴化穀物的五個糧食生產區:新月沃地,中國,中美洲,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地區,美國東部,也都在北緯30度附近。
我們現在只能稱之為自然的力量,不管是氣候、土地等等因素,但那終究不是人類自己的選擇,只是農業的發展史的開端,從那之後人類參與的農業發展,才真正體現人類的智慧。
03:現代農業
現代農業技術
農業是人類第一次改造自然,我們目前種植的近200種植物,都是在農業剛開始的時候就已經馴化了。
下一次農業進行大的改變,是工業革命,機器的發展轉變成了農業的現代化。生物學與化學的發展,讓人類對種植物可以進行第二次馴化:基因工程。但是發展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化肥汙染、過渡開墾、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
我們自己的生活也是如此,我們少年時期不能選擇大多數事情,就像農業起源是自然原因。可是當我們進入青年時期可以讓自己聰明才智有所作為的時候我們什麼都想做,就像工業革命對農業的改造。
城市的高度發展
到頭來我們過渡改造自然遺留下大量的問題,這就像我們到而立之年後,要面對無數生活的問題一樣。讓我們從農業的起點開始,看看農業發展的歷程與現代人的生活之間,有怎樣的聯繫,我們又能學到什麼。
/選擇農業成本巨大/
01:時間
中國最後的馴鹿民族:鄂溫克族
今天世界上還有很多依然靠狩獵生存的部落,中國的鄂溫克人居住在大興安嶺深處,養著馴鹿,從事打獵。非洲坦尚尼亞的哈扎部落也過著原始的生活,用最原始的彈弓、長矛捕獵。
比起歷史資料的佐證,現代打獵部落也能讓我們看見,每天只需要工作三至五個小時,就能養活自己和家人,這不就是現代人最高的追求嗎?
所以從捕獵社會變化到農業社會,人類可用的時間是變少了的。早期農民的化石也能看出他們比狩獵採集祖先出現更多的瘦弱和齲齒。
如果沒有現代機械的幫助,現在遊牧民族的生活水平是遠高於農民的。所以,為什麼人類要放棄這樣一種舒適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時間更長更艱苦的勞作?
02:單一
遊戲中的原始生活
如果我們玩過原始人主題的生存類遊戲,可以知道的是,我們基本不可能靠種莊稼維持自己的生存。莊稼需要經常澆水,是一個持續性勞動,而打獵是一次性勞動,獲得的獵物完全能夠滿足那個時期智人的需求。
現在的研究還表明,依靠農業生存人類的食物來源將變得單一,就像我們現在也經常遇到的蝗災,這會導致一個國家陷入糧食短缺的境地。
更重要的是,這會使我們的膳食結構同樣單一。人類開始栽培莊稼時,它們只佔膳食結構中的一小部分,我們的膳食結構還是多樣化的。讓穀物從次要膳食結構變成主要食物,人類花了一千多年。還是那個問題,為什麼要改變?
/農業發展代表人類有了更高的追求/
01:人類的物質追求
任何時期的人都有物質追求
我們再回到「996」的問題上,去明確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這種工作模式是我們自己的選擇,還是公司強加給我們的?答案可能在一萬年前已經出現了。
農業代替打獵比較認可的說法是,出於儀式或社會形成的需要,新的食物是罕見的奢侈品,然後逐漸傳播,就像我們現在的名表名包一樣。
以小扁豆為例,每株野生植物只長出兩顆,對一個智人的一家三口來說,是不可能吃飽的,小扁豆是近東的第一批莊稼,那個時期的人大量種植。
02:穀物是稀有物品
早期釀酒工藝
如果我們知道小扁豆的最終產物是酒,那麼你應該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飯可以不吃飽,酒必須要喝好」,原來在一萬年前是人類的口頭禪。
酒可能是少有的原始的作用與現代作用相同的物品之一,那個時代的智人剛剛開始組建社會,等級制度不是特別的完善,那麼如何證明我是高人一等的呢?
可能是擁有更多的稀有物品:穀物,也可能是在群體聚會時提供更多穀物的產品:酒。不管怎麼說,發展農業可以提高智人在社會中的地位,所以他們不顧一切的去種植穀物。
03:996是獲得更高地位的途徑
人人都想要更高的地位
對於今天的我們而言,大家好像也在做著一樣的事:不管是公司還是老同學聚會,我一定要精心準備,不能讓別人看不起,顯得我的地位更高。
與之比起來,工作996好像就是當初不顧一切的發展農業,都是人類自己的選擇。996變成了那個成本,而不是結果。
這好像是人們今天並沒有看見的東西,因為更高的社會地位是大多數人的追求,996可以獲得更高的工資,他有經濟能力去買所謂的名包名表,但是那些被動進入996模式的人以為996是一個結果,自然就會去抱怨。
/跨越一萬年的思想對話/
01:自由
法國著名的思想家、法國大革命理論主導者之一的盧梭有一句名言:「人生生而自由,但無時無刻不在枷鎖之中。」
這應該是對自由最恰當的理解了,不管是一萬年前的農業還是現在的996,都只是我們想要達到的那個目標的途徑,而真正的目標是更高的社會地位或者更高的收入。
我們不用去闡述這樣的價值觀是是否正確,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看見這樣選擇的思維方式:當我們選擇一樣東西的時候,其實是放棄了其他東西的。
那麼當我們選擇更高的社會地位和更高的經濟收入就得付出更多的時間,當我們選擇一種自由,不得不放棄對另一些事情的自由,這也是經濟學中的機會成本。
02:選擇
如果讓我自己去做選擇,我可能就選了996的工作模式,那為什麼現在那麼多人抨擊996呢?
我們可以看見,並不是所有行業都是996,你不能要求買菜的大媽,晚上9點還給你準備新鮮的蔬菜。現在那些996的行業大多是網際網路、計算機、經濟,為什麼呢?因為這些行業本質就是更多的時間能帶來更多的收益。
我知道現在絕大多數年輕人大學畢業的時候並不太了解他自己的行業,他可能選了一個熱門的計算機,但是並不太想天天加班。
你只需要離開這個行業就行了,有原始農業一樣的996行業,自然也有打獵一樣的舒適工作。選擇與取捨,在你自己。
寫在結尾:
我們通過關於農業發展的了解,看見了人類這個偉大的種群一萬年發展的思想共性。更讓人吃驚的是,早在那時候開始我們就已經在進行有關選擇、博弈、非即時性收益的思考。
這可能是人類真正能夠在萬千物種裡脫穎而出的原因:關心未來大過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