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曼玉攝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曼玉)5月5日,最後一支撤離湖北的國家醫療隊——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醫療隊的代表來到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分享在武漢治療期間的經驗和收穫。北京協和醫院黨委書記、醫療隊領隊張抒揚表示,第一確保病人的安全,醫護人員是拿生命守護著生命。
1月26日至4月15日,北京協和醫院先後派出4批、共186位醫務人員馳援武漢,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負責重症救治。醫療隊中,感染、呼吸和重症的隊員佔了三分之一,還有腎內科、心內科、神經科等。這樣一個團隊到前方「打仗」,依靠的是什麼?張抒揚表示,協和醫院在學術上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按照前方醫療隊的需求,協和後方組織了多名專家對接,先後進行了24場遠程會診,在提高救治率、降低病亡率方面起到了重要指導作用。
雖然專科齊全,但遇到的困難也很大。疫情最複雜、傳染性最強的時候,每天發病人數過千,甚至有兩千到三千的新發病人。隊員們過去從沒在一起工作過,甚至很多人都不認識。這樣一支多學科的團隊形成合力、打了勝仗,張抒揚說,這是集體智慧,是整個行業在職業精神的指引下的奮不顧身。
到武漢之後,醫療隊建立了核心組,同時建立了核心組例會制度。核心組共有21名隊員,是多學科大專家、是臨時黨支部的書記、是護士長。「我們每晚8點一定開會,盡全力救治患者,還有確保隊員安全,把隊員一個不少地帶回來。」張抒揚說。
精心救治患者怎麼做?張抒揚繼續介紹,團隊晚上的例會採用民主集中制,發揮團隊的力量。早上專家帶領查房,布置當天的治療方案,和一線大夫、護士對接。以病人為中心,以病人的需要、問題為導向。同時例會還建立了一種工作模式,依靠骨幹力量建立工作和標準操作的流程,以及明確的工作清單,每個人都要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保證醫護人員在思想、行動上在一個頻道上,工作清單非常重要。每一種實施手段的標準操作流程,使得管理和治療走向專業化、科學化、有序的狀態。」
「最初最困難的日子,我們面臨著很高的病亡率,核心組在討論病情的時候,大家不免時常痛苦,這個核心組確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樣的大考面前,集體的力量戰勝了所有的困難。」張抒揚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