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詩104:5-12講到有三個要素,使地球能有高等生物。
2. 回想前幾年日本的地震、海嘯,四川汶川的地震,多人傷亡,有人問,神為何允許這樣的悲劇?
3. 地震、颶風、海嘯這些災難,卻都是必要的,是地球上維持高等生物存活所必需要的條件。
4. 地震起因於大陸板塊的漂流、移動,地震帶是在大陸板塊的交接壓擠之處,若震央在海底,就會形成海嘯。千島群島,日本,臺灣,菲律賓,印尼,是一連串大陸板塊壓擠的交界處,也是強烈的地震帶。
1. 詩104:6根據地球物理學者,地球最早時,水是淹蓋全地的。
2. 大陸板塊的移動、互撞形成造山運動,將板塊向上推動,形成陸地。若非造山運動,地球就沒有陸地,就不會有像人類的高等生物。
3. 因為水的循環,雨水會不會將陸地不斷衝回大海,而完全消失?但因為造山運動,陸地能繼續隆起,地球表面的陸地才不會消失,陸地上的高等生物,才可以生存。
4. 地震是造山運動的產物,是維持地球高等生物的必要條件。好像是災害,卻是化裝的祝福。
5. 人類應該要避免住在地震帶,才是有智慧的決定。人的智慧,是神的賜予。
1. 詩104:5,「立在根基上」、「永不動搖」是什麼意思?
2.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轉一圈是一年365 1/4天,地球又有自轉,大約是24小時一圈,自轉使我們有日、有夜,不至於一直太熱或太冷。公轉使地球有四季,讓較高等植物成長,供應糧食。
3. 最靠近太陽的行星─水星,有一面永遠面對太陽,炎熱無比,背向太陽的一面,沒有陽光,非常寒冷,沒有生命。
4. 因為地球的自轉軸有23.5度的傾斜角度(自傾角),使北半球與南半球都能均勻的得到太陽光,都有分明的四季。
5. 地球的自傾角非常重要,自轉與公轉配合起來,使地球有適合的氣候。
6. 指南針是靠著地球的磁傾角,地球有磁場,地球磁傾角與地球自傾角略略相同,但並非完全吻合。
7. 地球要維持、固定的自傾角,才能四季分明,使自傾角穩定的是月球。
1. 空氣中要有氧氣供生物使用,但不能全是氧氣,那會快速燃燒,一發不可收拾。
2. 氧氣、碳形成二氧化碳,也在空氣中。是植物的「食物」。
3. 空氣中19%是氧,78%是氮,1%是二氧化碳。氧氣和二氧化碳主導動物和植物的新陳代謝。
4. 氮是鈍氣,除了衝淡空氣中的氧氣,以免氧化過快以外,功能甚多。
1. 在阿拉斯加旅遊時,因為靠近北極圈,常常可以看到奇妙的北極光,好像天上有綠色的雲彩,不可測度的高,很快的在天上奔跑、閃爍。
2. 北極光是因為太陽風的高能量粒子,不斷的衝擊地球表面,但局限在地球磁場中。若地球沒有磁場保護,大氣層很快就會被這些高能粒子所驅散,今天仍有大氣層,是因磁場的保護。
3. 北極光是很好的提醒,當太陽風的粒子衝擊到地球表面時,因地球有很強的磁場,就被折射在南北兩極,產生綠色的光,就是北極光。
4. 在詩104:5說地球的根基,應該解釋為地球自轉的角度。因為角度穩定,地球上的氣候才能溫和,適合高等生物生存。
1. 地球旋轉有許多功能:
a. 保持四季分明。
b. 保持溫度調和。
c. 自轉與地心的鐵相對的運動,保持了強度的磁場,保護地球不受太陽風粒子造成的損害。
2. 這都是神精密的設計與調治,讓生物能存在,而且最高等的生物—人,能夠了解神的設計。
下載使用「良友學院」手機應用程式,長按識別二維碼(安卓使用),蘋果用戶在App Store搜索「良友學院」。
網站https://lts38.net
電郵至school@liangyou.net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