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手機幾個鏡頭中,你會發現有一個鏡頭非常特殊,它不參與成像,好像沒什麼用,那你就錯了,將來它將大顯身手,構建虛擬3D世界!
這個鏡頭就是TOF鏡頭
TOF鏡頭的全稱是time of flight,就是通過測量光發射後,經過物體反射回來的時間差,就可以測定出物體的距離。根據測量方法可分為直接測量和間接測量兩種。
間接測量光速簡稱iTOF,通常發射紅外光,優點是解析度可以做高。但精度較低,成本便宜目前手機應用廣泛。
直接測量光速簡稱dTOF,發射雷射,精度更高,像素尺寸不宜做小,解析度通常較低,成本也更貴。最近蘋果發布的iPad pro就採用了這種技術。
那麼TOF技術有什麼用呢?
TOF可以測量物體到手機的距離,從而實現空間物體的三維建模。未來由此技術可以構建虛擬的3D世界,是未來增強現實所依託的技術。
但受限於目前技術的發展,手機上使用的是iTOF鏡頭,目前只是一些簡單的應用,不能參與3D建模。
01
用於拍照時的景深處理
相比於傳統的算法虛化效果,TOF能夠計算景深,從而拍出更好的漸進式虛化效果。
02
長度、面積和體積的計算
利用TOF的原理計算物體的長度,從而實現面積體積的計算,但只能精確到釐米級別。
03
實現3D面容識別
其實mate30 pro上就採用了TOF實現3D人臉解鎖,而不是繼續沿用mate20 pro的結構光技術。TOF佔用更小的體積,同時也能保證精度。
但這些只是很簡單的應用,TOF最大的應用是進行3D的建模。目前蘋果、華為等手機廠商都在深入研究這項技術。
蘋果在最新的ipad pro上首次採用了dTOF技術,用於室內的建模,精度在5m左右,為增強現實及更廣泛的領域開啟無限可能!
蘋果依託強大的軟硬體實力,可以實現閉環的生態,提供更好的服務及體驗,給廠商指明了方向。
而華為即將推出的華為AR地圖河圖,也將依託於TOF技術,從而實現3D地圖服務。
華為很早的手機上就配備了TOF鏡頭,其實就是為了華為河圖準備的。如果真的實現3D地圖的話,應用到AR眼鏡上會有更好的用戶體驗,畢竟誰也總不能一天天舉著手機看世界。但對於目前來講,也只是邁出了第一步。
安卓碎片化的生態,對TOF技術的開發參差不齊。華為面向全場景的AR地圖,也看出了華為的野心,自己做地圖實現閉環的生態,提供獨一無二的用戶體驗。
總之目前TOF技術也有很多技術障礙沒有克服,需要強大的軟體能力來運行。是一個開發周期比較長的技術,但絕對是未來新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