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F鏡頭在手機行業算是一個坐過山車的配置。2018年的時候有一個高峰,手機大廠,如三星、華為、OPPO、vivo、小米、LG等也在中高端機型中配置了ToF鏡頭,但是實際效果不佳。而今,ToF捲土重來,這又是為何呢?
ToF鏡頭
隨著手機的各種競爭,尤其是在相機方面層出不窮,廣角鏡頭,長焦鏡頭,潛望式長焦鏡頭,3D鏡頭,人像鏡頭、打孔鏡頭等等,當然還有個新名詞ToF鏡頭。經常被各大手機廠商用發布會冠以稀奇古怪和莫名其妙的名詞來宣傳手機。
ToF只是一種技術的縮寫,由一組人眼看不到的紅外光(雷射脈衝)向外發射,遇到物體後反射,反射到攝像頭結束,把這個過程的數據收集起來,從而得到一個立體的3D模型的成像技術。總歸一句話,這個技術讓攝影有更豐富的景深信息,讓你的照片更有層次感。
我們上面說的ToF技術中還包括了iToF和dToF,而dToF則是被認為在未來會成為主流的技術。在短距離、低成本上方案上,iToF更有優勢。如果測量距離比較遠,成本空間又大,則適合dToF。如果是近距離拍照,dToF的誤差並不低,反之,iToF、結構光更精準。
蘋果標杆
原先這項技術被當作各種噱頭宣傳,後來很多人認為這並沒有什麼實際用處。直到蘋果出手了。蘋果公司今年發布了2020版iPad Pro,新iPad Pro搭載了基於dToF模組的雷射雷達掃描儀,配合蘋果出色的AR應用,顯示了ToF的真正實力。
從這裡開始,國內廠商緊跟其後。華為發布的P40、P40 pro,三星的S20+、S20 Ultra都搭載了ToF模組。該技術已經逐漸成為高端機型的標配。從無到有,ToF進入手機之旅也有不小的一段時間。
供貨緊張
在ToF模組生產上,索尼是當之無愧的霸主。2019年最新的ToF模組問世時,索尼已經從3D感測接收器晶片的零市場份額上升到45%。國內的華為、小米和VO都是和索尼拿的貨,這對於國內的生產商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壓力。
大家關於ToF還有什麼想說的,可以關注並留言給科技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