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龍巖已發現240多枚恐龍足跡 至少8種造跡者

2021-01-15 騰訊網

福建消費網—福建新消費訊(張軒宇)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1月12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介紹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的有關情況。本次共發現大、中、小型鳥腳類、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等至少八種造跡者(恐龍),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呈現出面積較大、多樣性較高、保存較好等特點。專家認為,該發現對於研究晚白堊世時期的古環境、古地理、古生態以及該時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要價值。

據龍巖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黃慶輝介紹,2020年11月7日,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發起,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聯合考察隊進行福建省恐龍資源調查考察工作,在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

2020年12月15日,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王麗霞,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原館長彭光照,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甘肅農業大學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所長李大慶等三位專家深入實地考察認定,開展工作指導。根據專家組的考察意見,這次在上杭縣發現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對福建省的恐龍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據初步勘察,該化石產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呈現出面積較大、多樣性較高、保存較好等特點。專家認為,該發現對於研究晚白堊世時期的古環境、古地理、古生態以及該時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要價值。

龍巖市及上杭縣也將進一步加強科學規劃,做好恐龍足跡群化石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加強古生物化石資源調查,加快構建優秀傳統文化和自然遺產傳承發展體系。

這是否意味著周圍還能發現恐龍的骨骼化石?福建地區在這方面的潛力有多大?

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彭光照表示,恐龍足跡化石是恐龍活著的時候在柔軟的泥沙地面上行走所留下的痕跡被保留下來的足跡,叫遺蹟化石。恐龍骨骼化石則是恐龍死亡之後,其屍體本身被泥沙迅速埋藏起來,肌肉、內臟等軟體部分通常會腐爛掉,但它們的骨骼、牙齒、甲板等比較堅硬的部分會保留下來形成為化石,我們稱之為實體化石。恐龍足跡和恐龍骨骼化石是恐龍不同性質、不同埋藏環境狀態下形成的,所以,一般情況下,在比較小的範圍同一地層中,恐龍足跡和恐龍骨骼化石是不會同時出現的,但如果在比較大的區域(比如上杭盆地)、不同沉積環境、不同地質年代的地層中,兩者都是有可能發現的。這很好理解,既然有恐龍在這個區域生活,那它們死亡後也可能在某個地方保存下來成為化石,這在其他恐龍化石產區比如四川、雲南、新疆、內蒙、山東、江西、廣東等都是這樣的情況。

彭光照認為福建在恐龍化石資源方面的潛力還是很大的,從地質資料得知,福建恐龍生活的中生代地層出露還是非常廣泛的,尤其與江西、廣東毗鄰的閩西地區一些盆地,比如上杭、連城、武平、漳平、永安等,地表出露的大多是恐龍那個時代的陸相沉積地層,它們與發現大量恐龍骨骼和恐龍蛋化石的江西贛州、廣東河源等地區的沉積環境是差不多的。這次上杭恐龍足跡群的發現是福建恐龍化石發現的一個良好開端,相信今後會有越來越多的恐龍化石被發現,不僅恐龍足跡,還有恐龍骨骼,甚至恐龍蛋化石,讓我們拭目以待。

此前,為何福建省在恐龍化石這方面一直是空白?

福建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表示,首先,第一個問題,福建為什麼恐龍方面一直是空白,雖然我們與江西在地理上相連,但在地層分布上,有著很大差別。恐龍化石的保存需要連續的陸相沉積巖。福建省東部由於燕山運動,被大量火山巖覆蓋,只有閩西和閩北有少量晚白堊世紅層。而且這些紅層零星分布在白堊紀華東南地區的大量斷裂帶之間,比較分散破碎,發現恐龍化石的難度很大。再者,化石的探尋有時如同大海撈針,每次裡程碑式的發現之前可能是數年甚至數十年默默無聞的積累。

第二個問題,剛才彭老師提到雖然尋找起來難度較大,但也還是有一些線索,閩西紅層盆地中包含了大量植物化石和一些雙殼類化石,很多證據表明當時的古環境恐龍是可以生存的。所以,從理論上來說,福建省完全具有保存恐龍實體或遺蹟化石的潛力。所以我們依託於這些資料,在省直有關部門的指導下發起這次聯合考察行動,也有所發現。

如何根據足跡判斷恐龍的種類?這次可靠發現有沒有可能包含新品種?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副教授邢立達表示,此次在上杭發現有植食性蜥腳類,大、中、小型鳥腳類,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至少八種造跡者(恐龍)。這些足跡差別其實蠻大的,其中肉食性獸腳類為三趾型,並有著非常尖銳的爪痕;獸腳類中的恐爪龍類為二趾型,蜥腳類腳印由前後腳印組成,都像大型的圓坑,一些後腳印還有約三個粗壯的爪痕;鴨嘴龍類腳印的後足跡為三趾型,腳趾形似三葉草的葉片,爪痕非常粗鈍等。這麼高的多樣性集中在1600多平方米的區域,我們感到非常震撼也是非常重要的發現,對研究地理、古生態在白堊紀晚期的時候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此次發現的「上杭恐龍足跡群」如何進行保護的?

龍巖市自然資源局局長溫永表示,在上杭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後,市、縣高度重視,政府第一時間介入並採取設置圍欄、安裝監控設備、聘請安保人員值守、應急保護等各種保護性措施。

上杭縣接下來將對恐龍足跡群進行哪些方面的規劃?

上杭縣委副書記、縣政府黨組書記羅劍表示,接下來,上杭縣將在五個方面加強相應的工作:

一是成立上杭縣恐龍足跡群保護工作機構。成立由縣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上杭縣恐龍足跡群保護工作小組」,組建工作專班,切實做好上杭縣恐龍足跡群保護工作。

二是開展古生物化石資源調查。聘請恐龍足跡研究科考專家,在全縣轄區內開展古生物化石資源調查,以白堊紀為重點,摸清家底。

三是加強原址保護。在建設永久性保護設施(如恐龍博物館)之前,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好化石產地,包括提前對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恐龍足跡進行翻模和製作模型、建設臨時性保護棚、對化石及巖層進行防風化處理等,防止人為或自然力破壞。

四是搭建上杭恐龍足跡保護研究平臺。由縣裡組織搭建平臺,有針對性邀請恐龍化石研究專家,共同研究探討閩西距今約8000萬年晚白堊世的古環境、古地理、古生態,以及全球白堊紀晚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和演化等。同時,還計劃在合適時機舉辦相關研討論壇,交流研討恐龍足跡保護相關經驗。

五是做好保護利用規劃及項目策劃工作。在學習借鑑先進經驗做法的基礎上,上杭縣將儘快制定科學可行的保護規劃和開發利用計劃,依託客家緣文化中心現有的博物館、族譜館等資源,打造自然歷史博物館,推動上杭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

相關焦點

  • 福建首次!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
    福建首次!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距今8000萬年、240餘枚該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我國首次發現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今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記者在會上獲悉,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我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距今8000萬年、240餘枚!福建上杭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
    距今8000萬年、至少8種、240餘枚,福建在上杭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考古現場。受訪者供圖 1月12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這一恐龍足跡群化石是國內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行跡,也是中國目前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發布會現場11月7日,福建省恐龍資源聯合考察隊在上杭縣龍翔大道旁一個不起眼的小山坡進行勘探時,從坡面覆蓋的紅褐色風化土層下,意外發現了一枚三趾型恐龍足跡。
  • 福建首次發現8000萬年前恐龍足跡
    考古現場發現的恐龍足跡 (供圖)中國日報福州1月12日電(記者 胡美東) 12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了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這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福建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 240餘枚足跡超8個種類
    人民網福州1月12日電 (陳歡歡)12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這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據初步勘察,該化石產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其中包括植食性蜥腳類、大、中、小型鳥腳類、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至少8種造跡者。該化石產地呈現出面積較大、多樣性較高、保存較好等特點。
  • 福建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距今8000萬年 240餘枚超8個種類
    據@福建發布消息,在1月12日召開的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上通報,近日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福建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 福建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
    距今8000萬年、240餘枚福建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該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我國首次發現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12日,記者從福建省新聞發布廳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汀江之畔發現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240餘枚,也是中國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行跡
    解放日報 上觀新聞報導:日前,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的聯合考察隊,首次在福建省發現恐龍足跡240餘枚,這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存在的證據目前已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
    原標題: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存在的證據目前已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   記者12日從福建省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 240枚腳印距今8千萬年!中國首次出土大型恐龍類足跡
    位於中國福建省的龍巖上杭縣發現了恐龍足跡群,這也是中國首次發現的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經過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這些恐龍足跡群距今8000萬年、至少8種、240餘枚,是中國目前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紀恐龍足跡群。
  • 福建上杭首次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240餘枚足跡超8個種類
    福建上杭首次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240餘枚足跡超8個種類 杭州網  發布時間:2021-01-13 09:58    央視新聞訊 1月12日,福建對外發布一項重大考古發現。在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距今約8000萬年,目前已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這不僅是福建省內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也是中國迄今發現的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跡象 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
    ,此次發現的恐龍足跡群化石位於上杭縣臨城鎮城南社區龍翔村西側,目前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這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跡象,從此結束了福建省「沒有恐龍」的歷史。至此,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僅天津、上海、海南、青海和港澳臺未發現過恐龍化石。專家表示,此次發現對全球白堊紀晚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多樣性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兩個月前,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組成聯合考察隊,進行福建省恐龍資源調查考察,在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
  • 《福建首現恐龍足跡 距今8000萬年》追蹤:龍巖繼續發現50餘枚恐龍...
    ▲發現恐龍足跡的小山丘已披上層層「外衣」 當地政府已實施應急保護,並呼籲廣大市民不要前往圍觀 臺海網1月15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李大榮 文/圖)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在龍巖上杭共發現240餘枚,距今8000萬年,系我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 龍巖繼續發現50餘枚恐龍足跡
    ▲發現恐龍足跡的小山丘已披上層層「外衣」▲從遠處觀看這座小山丘▲足跡化石發現地邊上的巖石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在龍巖上杭共發現240餘枚,距今8000萬年,系我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消息一出,引發眾多關注並點讚:龍巖乃真「龍巖」!
  • 福建發現一大群恐龍足跡!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
    據初步勘察,上杭化石產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呈現出面積較大、多樣性較高、保存較好等特點。在上杭縣發現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現場正在挖掘。圖片來源:上杭縣委宣傳部專家認為,該發現對於研究中國晚白堊世時期的古環境、古地理、古生態以及該時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要價值。足跡點航拍圖。
  • 福建龍巖上杭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據初步勘察,該化石產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呈現出面積較大、多樣性較高、保存較好等特點。其中包括植食性蜥腳類、鳥腳類(大型、中型和小型)、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和小型獸腳類等至少8種造跡恐龍,這些足跡尺寸長度為8釐米至55釐米不等,其中多種恐龍足跡保存有良好的行跡,行跡模式清楚。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 已發掘至少八種恐龍足跡
    福建省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發現地點位於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已發掘至少八種恐龍足跡。據介紹,2020年11月7日,在福建省直有關部門的倡議和指導下,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發起,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聯合考察隊進行福建省恐龍資源調查考察,在龍翔村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據初步勘察,該化石產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呈現出面積較大、多樣性較高、保存較好等特點。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
    240餘枚恐龍足跡化石。這是中國迄今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圖為2020年11月10日,福建上杭,考古現場發現的鴨嘴龍類足跡。(圖片來源:中新社)中新社報導,據初步勘察,該化石產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
  • 240餘枚足跡!超8個種類!福建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
    1月12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 福建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位於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城南社區龍翔西側!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也是中國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行跡
    日前,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的聯合考察隊,首次在福建省發現恐龍足跡240餘枚,這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 福建上杭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
    據初步勘察,該恐龍足跡點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專家認為,該發現對於研究距今約8000萬年晚白堊世時期的古環境、古地理、古生態,以及該時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