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防曬霜「毒性」會進入血液? 闢謠!影響未知,該用的還得用(內...

2020-12-08 騰訊網

關注並星標「小魚育兒手冊」

每天離好媽媽更進一步

日常塗防曬,越來越成為眾多小仙女們的生活習慣

點擊播放 GIF 1.2M

尤其不少明星在防曬方面嚴格自律,從來不放過任何一個補防曬的機會,比如娜扎,即使是在非洲錄了一個多月的節目也不見曬黑

點擊播放 GIF 0.9M

前段時間,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FDA)一項關於防曬產品的研究報告表明,如果按照最大使用劑量塗抹防曬產品一天,被吸收到人體血液中的防曬霜活性成分,超出了FDA所規定的安全水平,且隨著重複使用,這些化學成分在血液中的濃度會持續增加。

此前, 不少人認為,防曬霜僅僅是停留在皮膚中,而且進入血液的防曬霜成分濃度很低,不需要進行安全測試。

但這項研究打破了傳統觀念,研究員要求24名志願者在連續4天內,每天4次塗抹防曬霜或噴霧,每次塗抹量覆蓋志願者75%的皮膚。

研究員接著對志願者抽血化驗,發現僅經過了一天,滲透進入志願者血液的4種活性成分:阿伏苯宗、氧苯酮、奧克立寧和依莰舒,均超出FDA所規定的安全水平。

研究人員表示,吸收過多此類成分很可能引起內分泌和過敏等健康問題。

不過大家不必恐慌,也別急著扔掉防曬霜,因為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它們確實對人體有害。但這項研究揭示的事實將對防曬霜生產商的未來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並且這種影響可能在今年內波及貨架上供應的防曬霜種類。

點擊播放 GIF 0.1M

進入血液,影響未知

實驗參與者:

實驗是由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導的。共召集了24名志願者,平均35.5歲,男女各半。24個人共劃分為4組,分別接受不同的防曬產品(2款噴霧,1款乳液和1款乳霜)測試。

實驗具體操作:

志願者們需要連續4天每天塗抹4次防曬產品,且控制用量:覆蓋75%的皮膚,每平方釐米塗2mg。7天後收集血液樣本,來檢測人體會從防曬品中吸收多少成分進入血液。

實驗過程中的幾個「極端」

1. 用量極端

每平方釐米2mg相當於一枚一元硬幣的大小。

你想一下自己平時塗防曬產品時,一次用得了這麼多嗎?而且即使你用得了這麼多,也不過是在臉部、手部塗抹,根本達不到覆蓋全身 75% 的要求。

2. 塗抹頻率極端

一天塗抹4次。聽起來不多對不對?甚至很多人日常防曬也能做到4次對不對?但是,如果是結合上一條一起呢?全身75%的部位,每天塗抹4次量這麼大的防曬產品,我的老天爺,想想就累死了。

3. 持續時間極端

上面說的這2件事情,讓你連續做4天,就問你累不累?而且我們來算一下這4天的總用量,基本上就在1斤多了。按照一瓶防曬霜30g來算,這些實驗者4天最起碼用掉了十六七瓶防曬!

4. 實驗條件極端

這個實驗是室內進行的,換句話說就是實驗者4天內完全接觸不到陽光,也就是說沒有起到防曬霜正常的消耗作用。

成分的安全性不確定

滲入人體循環系統的防曬分子並不意味著這些成分是不安全的。「這可能沒什麼影響,也有可能是件大事,問題在於我們什麼都不知道,」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皮膚科醫生 Kanade Shinkai 說,她也是 JAMA 旗下期刊《皮膚病學紀要》(JAMA Dermatology)的主編。她指出,最重要的一點是,儘管有確鑿的證據表明日曬會導致皮膚癌,但科學家們對防曬物質的相對風險和益處知之甚少。

還需要更多的數據:

這個實驗的意義在於,提醒學術界,如果是最大劑量使用防曬霜的話,會超過 FDA 規定的 的0.5mg/mL閾限,從而需要進一步研究,而不是讓大家不要用防曬霜了這個道理等同於喝水。一天8杯水是我們人體的正常吸收量,但當你一天800杯水,可能就引發水中毒了。

此外,不要僅僅在控制溫度和溼度的臨床實驗室中進行試驗,收集符合實際使用場景的數據也相當重要,比如評估防曬霜在炎熱沙灘上對人體的影響。然而這項試驗的結果只是表明,我們需要收集更多防曬霜吸收數據,也就是那些 FDA 一直要求生產商提供卻從來沒拿到的數據。

防曬霜到底還要不要用?

用!當然要用。

防曬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光老化、皮膚癌等問題都是不注重防曬引起的。

舉個小慄子,下面這張圖片是一名司機,每天都按軌跡行駛,所以半張臉總是在陽光下。他沒有使用任何防曬產品,長年累月下,經常受到日曬的那半張臉就發生了嚴重的老化。所以,防曬很重要!一定要每天堅持!

防曬產品到底防什麼?

防曬歸根到底就是防紫外線,而不是防太陽的強弱。陽光中的紫外線分3種:短波紫外線(UVC),中波紫外線(UVB)和長波紫外線(UVA)

其中UVC全部被臭氧層吸收,不能到達到地面。所以呢,防曬產品防的是UVA和UVB

長波紫外線(UVA)可達到真皮深處,會引起皮膚黑色素沉著(就是變黑),雖不會引起皮膚畸形炎症,但長期累積會導致皮膚衰老。

中波紫外線(UVB)主要被皮膚表皮所吸收,可出現紅腫水泡等症狀(曬傷的症狀),長期照射下來的話會引發紅斑,炎症。嚴重的話,可引起皮膚癌。

那麼,一款好的防曬產品應具備一定量的SPF(防曬傷)PA(防衰老)這兩個指數。

SPF防曬係數的數值適用於每一個人,其計算方法是:假設紫外線的強度不會因時間改變,一個沒有任何防曬措施的人如果待在陽光下20分鐘後皮膚會變紅,當他使用SPF15的防曬品時,表示可延長15倍的時間,也就是在300分鐘後皮膚才會被曬紅。

PA則是1996年日本化妝品工業聯合會公布的「UVA防止效果測定法標準」,測試標準為2—4小時陽光照射後皮膚持久性黑色素沉澱的穩定指數。一般將PA防護程度分為四級,分別為PA+,PA++, PA+++,PA++++。 「 + 」字越多, 防止UVA 的效果就越好,有效防護時間也就越長。

點擊播放 GIF 0.2M

那麼防曬到底要怎麼選?作為護膚品安全毒性檢測的行家,小魚發揮嚴謹專業的態度和實力,用科學的生物檢測結果和分析,帶給 更與寶寶們好選擇指引——健康優質的防曬霜綠魚榜單

炎夏將至,趕快跟著這份榜單去買戶外防曬霜吧,讓自己美美地、安心地抵抗烈日來襲。

相關焦點

  • 闢謠專欄2:無線耳機有輻射,能致癌?防曬霜有毒,能致癌?
    因為耳機佩戴的時候離耳膜很近,所以對耳膜產生的損害會很大,長期佩戴耳機可能會對聽力造成危害。但這並不代表佩戴耳機會致癌,目前尚未有任何研究證明戴耳機會導致任何癌症。防曬霜致癌的說法出自《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志願者使用防曬霜後防曬成分在血液內的濃度、最高峰濃度、半衰期、第七天的殘餘濃度均超標,其中最高峰濃度超過了美國食品和FDA規定的閾濃度。但是,這也僅僅只是證明了防曬霜進入人體的量比預計的量更多而已,在研究中也提到高濃度的防曬霜的危害性目前還不明確,還需等待FDA下一步評估。
  • 專家闢謠了:防曬霜或含有害成分,你還敢用嗎?
    :使用防曬霜一天,其中的部分化學物質就會進入血液,且高於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標準。1.為什麼防曬霜中的成分會被吸收?其實,研究中提到的羥苯甲酮、奧克立林等都屬於化學性防曬劑,他們的作用原理導致其容易被吸收。
  • 二氧化鈦變2B致癌物,防曬霜還可以用嗎?
    (大致譯文:在2017年9月14日,關於二氧化鈦的科學意見中,RAC(風險評估委員會)建議將可吸入的該物質歸為2類致癌物。由於人體會吸入顆粒形態的二氧化鈦,它會滯留在肺部並且較難溶解,推測其會誘發肺毒性與後續的腫瘤發展,從而需提醒使用者做好預防措施,降低人體損傷風險。)
  • 防曬霜的真相是什麼?兩類過濾紫外線的成分
    防曬霜的使用似乎不太可能影響健康成年人的維生素D水平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一些有機防曬成分是通過皮膚吸收的,可以進入血液。這並不意味著防曬霜是不安全的。世界上最常見的紫外線防曬成分是氧苯酮(oxybenzone),其潛在的副作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 FDA發現化學防曬霜對人體有害?安全的寶寶防曬霜要怎麼選?
    而這次研究的血液測試顯示,在使用這些產品僅一天後,志願者所有四種化學物質的血液水平都超過了這個上限值,特別是羥苯甲酮,在2小時內就超過該水平。在為期四天的研究期間,血液中的化學物質濃度持續上升。所以,這項研究結果的結論是:1、在最大使用條件下使用4種市售防曬劑,導致血漿濃度超過了FDA確定的可以豁免防曬劑非臨床毒理學研究的閾值。
  • 「28天護膚闢謠」防曬霜開封後,第二年就不能用了嗎?
    Q:防曬霜開封後,第二年就不能用了嗎?A:不是的,只要做好保存工作,防曬霜裡的活性依然有效。如果你的防曬霜沒有拆開,只要注意避光、低溫,防曬霜的功效是不會有影響的。 如果你的防曬霜已經打開了,那我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 二氧化鈦被列為2B級致癌物,手裡的防曬霜還能用麼?
    二氧化鈦被列為2B級致癌物,手裡的防曬霜還能用麼?被歸為2B級致癌物起源於一項來自法國的研究,該項實驗發現將大鼠置於高濃度的二氧化鈦環境中會導致肺部出現癌變。因此推測吸入二氧化鈦有可能也會對人體產生同樣的傷害,列為致癌物是給大家提個醒,提醒消費者可能存在的風險。手裡的防曬霜還能用麼?
  • 防曬霜、太陽鏡……用對了是保護,用錯了是傷害!沒幾個人真的用對
    原標題:防曬霜、太陽鏡……用對了是保護,用錯了是傷害!沒幾個人真的用對 又快到驕陽似火、一年中最熱的幾個月了,媽媽們外出遛娃,防曬成了必須要考慮的事情,但對於防曬,媽媽們還是會存在很多擔心: 塗防曬霜,會不會對寶寶皮膚有傷害 戴墨鏡,會不會對眼睛有傷害?
  • 寶寶多大可以用防曬霜,紫外線UVA、UVB如何區分?一文看懂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又進入到埋怨后羿射日不敬業的季節,每天出門面對著毒辣的太陽,不管多白淨的小孩子,都給曬得渾身白一塊、黑一塊。愛美的女性都開始注重防曬了,市面上的防曬霜也是層出不窮,各種各樣的款式和參數,看得人眼花繚亂。
  • 擔心防曬霜對寶寶有副作用?可是不塗防曬霜會導致皮膚癌!你說該不...
    因為我個人對防曬還是挺上心的,畢竟人本來就黑,不擦防曬就得變成包黑炭了,鑑於防曬霜專業複雜,本人特意花了幾天時間查資料,為的就是這張其實不怎麼白也不怎麼美的臉皮,唉~人活一張臉這句話真不錯!然後呢,夏天肯定也會帶著孩子出門,我要防曬寶寶自然也要,從小就要開始「護膚」,美在起跑線上,哈哈!所以今天就說說寶寶夏季防曬的那些事兒!1、寶寶什麼時候要開始防曬?
  • 洗衣液、洗潔精要少用,毒性危害比抽菸還可怕!
    但是,過度的、不合理的使用,對身體危害極大,清潔劑的毒性對身體產生的危害比抽菸還要嚴重!最近,《美國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的一項研究,通過觀察6200名使用過玻璃清潔劑、漂白劑、土壤清潔劑、脫脂劑等家用化學清潔產品的人的肺部,發現定期使用過化學清潔產品的人的肺部,其肺部狀態與10到20年間每天抽一整包香菸的人的肺部類似。過度用化學清潔劑,很傷身!
  • 只會更傷車
    這些物質揮發出來、進入空氣,便形成了所謂的口臭。所以絕大多數的口臭是口腔的問題,而不是腸胃。6、用不粘鍋炒菜會致癌流言:不粘鍋的表面塗層中含有會致癌的全氟辛酸銨(PFOA),用不粘鍋炒菜會致癌。全氟辛酸銨還可能導致膽固醇水平升高、甲狀腺疾病及不育。更糟糕的是,全氟辛酸銨在人群血液樣本和環境中也有發現。但是,目前並沒有任何研究表明,人群血液中檢測到的全氟辛酸銨是源自對特氟龍廚具的使用。因為除特氟龍的製造外,全氟辛酸銨也被廣泛用於製造其他產品,包括防雨外套、織物保護層、防火套管及密封帶。
  • 研究發現防曬霜對珊瑚礁有害
    近日,據外媒報導,一項發表在《環境汙染和毒理學檔案》的研究表明,人們身上塗的防曬霜對世界珊瑚礁造成了難以置信的破壞。根據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數據,每年有4000到6000噸的防曬霜進入珊瑚礁地區。但並不是只有海灘客在傳播這些有害化學物質。
  • 網曝二氧化鈦致癌,那物理防曬霜還能用嗎?真相來了
    吃瓜群眾傻眼了,這馬上就是防曬的天下了,二氧化鈦咋還成致癌物了?那物理防曬霜還能不能用? 二氧化鈦其實是化妝品中的常用成分,在防曬霜、素顏霜、粉底中經常會看到,尤其是物理防曬霜中,用的最多。
  • 人類胎盤中發現塑料微粒,或會進入血液系統,對胎兒有何影響?
    人類胎盤中發現塑料微粒,或會進入血液系統,對胎兒有何影響?地球上的塑料垃圾只會越堆越多,而它消失的速度遠遠要低於人類製造垃圾塑料的速度。此前有這樣一項科學研究,如果長期食用帶有塑料包裝紙的食物,或者經常喝瓶裝水,塑料微顆粒極有可能會進入人類的體內。在澳大利亞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當中發現,人體之內確實含有一些塑料微顆粒,通過對於這些糞便的研究來看,塑料微顆粒並不在少數。
  • 化療會讓你死得更快嗎?打破對未知的恐懼,科學抗癌!
    化療真的會加速死亡嗎?藥理學家腦洞大開,芥子氣既然對白細胞有影響,是不是能用在治療相關的血液病中呢?於是,他們給有淋巴瘤的小鼠使用了氮芥(通過對芥子氣的硫變換為氮而得到),證實了氮芥確實可以殺死快速增長的非正常細胞,而不會殺死正常細胞,並發現氮芥對於霍奇金淋巴瘤以及其它淋巴瘤和白血病都有治療作用。
  • 你每用一支防曬霜,深海裡會減少幾頭鯊魚?
    乳液、防曬霜、粉底、口紅……當你在炎炎夏日走完這一套流程,精緻地出門時,可曾想到你也許往臉上抹了幾頭鯊魚的性命?美國《國家地理》近日在網站上發文指出,為提取「魚肝油」進行化妝品生產,全球約有60種鯊魚面臨過度捕撈,其中26種已被列入易滅絕名單。
  • 平臺闢謠
    新冠病毒」的信息在自媒體裡快速傳播,圖為該信息配圖。近日,不少自媒體摘選了一則亞洲太平洋通訊社的信息,該快訊表示,用一般市場銷售的茶葉飲料,就可以殺死新冠病毒,讓新冠病毒變得無害化。這一項試驗是由該校的微生物感染症學教授矢野壽一帶領的研究小組實施的。該研究小組從超市裡購買了10種茶葉飲料,然後在試管裡混入新冠病毒,發現1分鐘後,病毒會失去最多99%的感染力。
  • 牌牌對液相色譜及液質聯用技術在基因毒性雜質檢測中的應用研究
    潛在基因毒性雜質(Potential Genotoxic Impurities,PGIs)是指結構上與基因毒性雜質相似,具有一定的警示結構,但還未得到實驗證明的一類化合物。,不僅自動化程度高,還可降低基質影響,提高檢測靈敏度[19, 20]。
  • 你每用一支防曬霜 深海裡會減少幾頭鯊魚?
    視覺中國 圖乳液、防曬霜、粉底、口紅……當你在炎炎夏日走完這一套流程,精緻地出門時,可曾想到你也許往臉上抹了幾頭鯊魚的性命?美國《國家地理》近日在網站上發文指出,為提取「魚肝油」進行化妝品生產,全球約有60種鯊魚面臨過度捕撈,其中26種已被列入易滅絕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