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牌對液相色譜及液質聯用技術在基因毒性雜質檢測中的應用研究

2020-07-25 牌牌生物

液相色譜及液質聯用技術在基因毒性雜質檢測中的應用

陳苑秋,袁曉*,蒲含林*

暨南大學細胞生物學系 廣州牌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目的 為藥物中基因毒性雜質的分析方法開發及檢測提供參考。方法 查閱國內外文獻,歸納與總結了液相色譜及液質聯用技術在基因毒性雜質檢測中的適用範圍、特點與不足,並對其應用案例進行綜述。 結果與結論 基因毒性雜質種類繁多,需根據結構特性及限度要求開發合適的分析方法。液相色譜及液質聯用作為當代藥物分析的重要手段,在基因毒性雜質分析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基因毒性雜質;液相色譜;液質聯用;分析方法

Application of LC and LC-MS in the detection of genotoxic impurities

CHEN Yuan-qiu, YUAN xiao*, PU Han-lin*

AbstractOBJECTIVE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detection of genotoxic impurities in drugs. METHODS The application scope, characteristics and shortcomings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in the detection of genotoxic impurities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techniques in the analysis of genotoxic impurities was introduced.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genotoxic impurities and appropriate analytical methods should be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limits.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modern drug analysis,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the combination of liquid and mass have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analysis of genotoxic impurities.

Keywords: Genotoxic impurity; Liquid chromatography; 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Analytical methods


基因毒性雜質(Genotoxic Impurities,GTIs),也稱遺傳毒性雜質,是指可與DNA反應,且在較低濃度時可能會直接造成DNA損傷,導致DNA突變的物質。潛在基因毒性雜質(Potential Genotoxic Impurities,PGIs)是指結構上與基因毒性雜質相似,具有一定的警示結構,但還未得到實驗證明的一類化合物。為了更好地控制基因毒性雜質,歐洲藥品管理局(EMA)、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人用藥品註冊技術要求國際協調會議(ICH)相繼出臺了相關的指導原則,提出採用「毒理學關注閾值」(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TTC)作為基因毒性雜質的可接受限度,並根據TTC以及每日攝入劑量,計算藥物中基因毒性雜質的控制限度,即1.5(μg/d) / 最大日劑量(g/d)[1, 2]。由於基因毒性雜質種類繁多且控制限度不同,故需要根據結構特性及限度要求開發合適的檢測分析方法。本文系統地歸納了液相色譜及液質聯用技術在基因毒性雜質檢測中的適用範圍、優點及不足,總結了近年來國內外採用液相色譜及質譜技術在基因毒性雜質檢測中的應用,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譜-紫外檢測法、高效液相色譜-二極體陣列檢測法、超高效液相色譜法、二維液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及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

1.液相色譜法

1.1高效液相色譜-紫外檢測法(HPLC-UV)

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因具有分離效率高、成本較低等特點而在藥物雜質分析中得到廣泛應用[3]。在可達到檢測限度的情況下對常規限度較高對揮發性弱而紫外吸收強的基因毒性雜質可首選高效液相色譜法進行檢測。

孫以乙腈:0.02mol/ml磷酸鹽緩衝液(pH3.5)(50:50)為流動相,在波長225nm下檢測氫溴酸西序普蘭中的對甲苯磺酸乙酯,LOD為0.0124μg/mL,LOQ為0.0256μg/mL[4]。需通過調整有機相的比例及流動相的pH以改善分離度,最終確定以乙腈:10mmol/ml磷酸二氫鈉溶液(pH3.5)(10:90)為流動相,在波長242nm下檢測利伐沙班中的4-(4-氨基苯基)-3-嗎啉酮,LOD為10.10ng/mL,LOQ為30.30 ng/mL[5]。Griˇcar等以0.5g/L H3PO4-乙腈為流動相,在波長205nm下通過梯度洗脫程序對沙坦類藥物(厄貝沙坦、坎地沙坦、纈沙坦)中的疊氮化物進行分析,LOD為0.17μg/g,LOQ為0.84μg/g[6]。謝等以0.1%醋酸溶液-乙腈為流動相,在波長286nm下通過梯度洗脫程序檢測間苯三酚中的2,4-二氯苯酚及2,4,6-三氯苯酚,LOD均為0.5μg/mL,LOQ分別為1.5μg/mL和1.6μg/mL[7]。Luo等採用了HPLC-UV衍生化對氯黴素中的4-硝基苯甲醛進行測定,通過比較四種硝基苯瘟衍生化試劑,發現3-硝基苯肼與4-硝基苯甲醛在60℃乙腈-水(70:30)中反應30分鐘,藥物基質和衍生試劑的幹擾明顯減少,其衍生物的最大吸收波長顯著紅移至397nm,該方法的LOD 及LOQ分別為0.009μg/mL、 0.003μg/mL[8]。Zheng等在比較了硝基苯肼與硝基苯胺後,選擇2-硝基苯肼作為衍生劑,對親酯性藥物中的芳香族與脂肪族醯氯進行衍生化分析,檢測限的範圍為0.01-0.03μg/mL[9]。

HPLC-UV操作簡單、維護成本低,但對於無紫外吸收基團或紫外吸收弱的樣品,需進行衍生化處理,且HPLC-UV在使用時只能選擇固定的檢測波長,不適用於最佳檢測波長不確定的樣品。

(小結評價一下HPLC-UV法的局限性或範圍)

1.2高效液相色譜-二極體陣列檢測法(HPLC-DAD)

二極體陣列檢測器(DAD)可以對色譜峰進行光譜掃描、峰純度鑑定,在方法研究中可快速選擇最佳檢測波長,在高效液相色譜分析中廣泛使用,是物質鑑別的一種常用手段,已被證明是一種可靠的檢測方法[10, 11]。

García等在對氯芬斯汀芬地佐酯中的對甲苯磺酸甲酯(MPTS)、2-氯乙基對甲苯磺酸鹽(CEPTS)進行檢測時,發現MPTS出現峰強度下降的現象,且降解產物是一種未知的化合物,最終通過HPLC-DAD對MPTS的降解產物進行分析,得到與對甲苯磺酸匹配的保留時間與紫外光譜,從而確定是由於MPTS酯鍵發生降解而導致[12]。Soman等開發了一種簡單、靈敏的HPLC-UV-DAD方法,通過直接進樣的方式檢測雙原料藥中的4-氨基-2-乙氧基-肉桂酸、4-氨基-2-乙氧基-肉桂酸乙酯、4-溴-3-甲氧基-硝基苯, LOD為0.09 - 0.6µg/mL[13]。Hou等建立了在溫和條件下以2-硝基苯肼為衍生劑,測定藥物中滷代酸(氯乙酸,溴乙酸,二氯乙酸,2-氯丙酸,2 -溴丙酸和3-氯丙酸)殘留量的方法,並採用HPLC-DAD進行分析,檢測範圍在0.02-–0.05μg/mL[14]。

HPLC-DAD可通過全波長掃描獲得更全面的樣品信息,很好地彌補了HPLC-UV檢測波長單一的缺陷,並可根據光譜對未知化合物進行輔助定性。

(小結評價一下HPLC-DAD法與UV法的不同或優勢)

1.3超高效液相色譜法(UPLC)

作為HPLC的衍生產品,UPLC的出現無疑為藥物分析打開了新的大門。無論是分析速度、溶劑消耗量,還是色譜解析度和靈敏度,UPLC都優於傳統的HPLC[15, 16]。

Abdelwahab等建立了一種在輔料苯扎溴銨的存在下穩定測定氮卓斯汀中苯甲醯肼的UPLC-UV方法,LOD和LOQ分別為1.62µg/mL、4.91µg/mL[17]。在檢測鹽酸沙格雷酯中的中間體環氧化物時,Wang等比較了柱切換高效液相色譜法和超高效液相色譜法,發現超高效液相色譜法的檢測靈敏度更高,LOD和LOQ可達0.09ppm和0.18ppm,但由於鹽酸沙格雷酯中間體的幹擾,導致回收率較差[18]。

基於UPLC的優點,對於較難分離的基因毒性雜質可選擇該法,且因其分離速度快、分析時間短,在方法優化時可節省大量時間。

(小結評價一下UPLC法的可能應用範圍和優勢)

1.4二維液相色譜法(2D-LC)

二維液相色譜,也稱柱切換液相色譜,在一維液相的基礎上通過添加一組切換閥和一個樣品定量環而達到快速、高效分離複雜樣品的目的,用於基因毒性雜質分析時,不僅自動化程度高,還可降低基質影響,提高檢測靈敏度[19, 20]。

為檢測鹽酸沙格雷酯中的中間體環氧化物,Wang等開發了一種簡單經濟的柱切換色譜法,即選擇兩根保留較弱的色譜柱以減少鹽酸沙格雷酯中間體的殘留,色譜柱1的作用是儘可能多地從系統中除去鹽酸甲氧基胍中間體,並保留所有的環氧化合物雜質,色譜柱2的作用是分離從色譜柱1切換過來的少量鹽酸沙格雷酯中間體和全部的環氧化物雜質,達到準確定量環氧化物雜質的目的,該方法的LOD可達0.33ppm[18]。結合超高效液相色譜以及二維液相的優點,對於基質效應嚴重的基因毒性雜質,2D-UPLC可提供新的思路。

2. 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檢測法

2.1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檢測法(HPLC-MS)

基因毒性雜質進行痕量分析時,需要一個可靠、靈敏度高且重現性高的分析方法,這是對現代分析技術的一個重要挑戰,僅使用液相色譜難以滿足痕量分析,而液相色譜與質譜的聯用很好地結合了液相色譜的多功能性及質譜的靈敏性[21],使基因毒性雜質痕量分析可以準確地測定至ppm乃至甚至更低的水平。

張等在電噴霧電離源(ESI)正離子模式下,採用多反應離子監測模式(MRM)——離子對採集方式對氟胞嘧啶中的N,N-二甲基苯胺進行測定,LOD 及LOQ分別為0.1ng/mL、0.4ng/mL[22]。Guo等採用液質聯用技術,比較了電噴霧電離源(ESI)與大氣壓力化學電離源(APCI)兩種電離技術對12種潛在基因毒性雜質(磺酸酯類)在檢測能力上的差異,結果發現採用ESI源時,無論是正模式還是負模式,靈敏度與重現性都較差,並且難以改善,採用APCI源時,正模式下檢測靈敏度較低,但在負模式下,可電離出穩定的子離子,準確度高,且在選擇反應監測模式(SRM)SRM模式下可達到較低的檢測限(2-4ng/mL)[23]。宋等建立了液相色譜-質譜法同時測定酒石酸伐尼克蘭中6個類苯胺雜質,因其中4個雜質為同分異構體,質譜離子反應特徵相同,因此通過優化流動相的pH及梯度洗脫程序使其有效分離,從而達到較高的的靈敏度,經過方法學驗證,LOD 及LOQ分別為15ng/mL、45ng/mL[24]。Székely等利用實驗設計(Design of Experiments,DOE)開發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對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痕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流速、梯度、進樣量三個液相條件及錐孔電壓、碰撞能兩個質譜參數,並根據分離度、峰面積、分析時間、信噪比進行色譜及質譜條件優化,其定量限可達0.1ppm[25]。Grigori等在檢測美羅培南的三種潛在基因毒性雜質時,通過設置質譜切換閥將在三種雜質後出峰的美羅培南切換至廢液,以減少原料對結果分析的幹擾[26]。(補充總結式說明該方法的應用範圍和優勢)

不同於LC-UV/DAD,使用質譜時不需考慮化合物是否具有發色基團,質譜數據可提供如分子量、結構特性、純度等有效信息[27]。當API中包含的其他雜質與目標基因毒性雜質在液相色譜中的保留時間相同或相近時,可能會對目標基因毒性雜質的測定產生幹擾,若單獨使用液相色譜可能無法作出準確判斷,此時採用液質聯用技術可以很好地排除這種幹擾。

2.2超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檢測法(UPLC-MS)

超高效液相色譜與質譜聯用時可顯著縮短檢測時間及減少溶劑使用量,提高離子質譜化效率並減小基質效應,使靈敏度和重現性提高[28]。

Venugopal在開發一種可同時測定利託那韋中三種苯酚雜質的UPLC-MS方法時,研究了不同稀釋劑的色譜性能,發現用甲醇-水(40:60)作為稀釋劑時可解決雜質響應低且峰形差的問題,減少了基質對靈敏度、回收率及重現性的影響,LOD可達0.03-0.1ppm,LOQ為0.1-0.3ppm[28]。Marija等在對齊帕西酮五種未知降解物進行定量測定及遺傳毒性結構鑑定時,通過優化色譜條件對結構相似性較高的化合物進行分離,使七種化合物在七分鐘的運行時間內完成洗脫,同時優化MS/MS裂解條件獲得特定的裂解片段並提高信號強度[29]。Vijaya等開發出一種靈敏且選擇性強的UPLC-MS/MS方法同時鑑定和定量佐米曲普坦中的四個PGI,解決了用HPLC分析該藥物雜質時間長和分離效率低的問題[30]。(簡單總結該方法的優缺點)

鑑於UPLC能有效分離和分析複雜的樣品的優點,當HPLC-MS無法很好地分離含基因毒性雜質的複雜樣品時,可考慮採用UPLC-MS。

2.3 二維液相-質譜聯用檢測法(2D LC-MS)

考慮到流動相中的非揮發性添加劑對質譜的損害和汙染,John等採用柱切換液相色譜分離技術通過不同的洗脫液對複雜混合物的成分進行分離,增強了質譜檢測的能力,成功提高對低含量目標化合物的檢測和表徵[31]。3-硝基苯並蒽醌(3-NBA)是一種潛在基因毒性雜質,Hasei等開發了一種新的靈敏的分析方法,採用反相色譜和正相色譜組成的二維HPLC系統,通過反相色譜純化3-NBA,用填充氧化鋁的催化劑柱在乙醇中將非螢光的3-NBA還原成螢光3-氨基苯並蒽醌(3-ABA),但3-NBA在乙醇中不發螢光,因此,通過正相色譜將3-ABA與乙醇和雜質分離,並用螢光檢測器進行定量檢測[32]。(補充小結該法的優點和可能應用範圍)

由於質譜對流動相成分的要求較高,使用二維液相色譜與質譜聯用時可通過改變二維洗脫條件,避免第一維分離條件中的不揮發性添加劑等進入質譜,並減少其他雜質的幹擾,提高質譜檢測信號。

(能不能列個表總結一下各種方法的優缺點和使用範圍?)

結語

隨著液相色譜與液質聯用技術的發展,其在基因毒性雜質檢測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基因毒性雜質檢測進行方法開發時,需根據基因毒性雜質的特性及限度需要要求選擇合適的檢測方法,如需對基因毒性雜質進行痕量分析時,儘管液相色譜操作簡便且維護成本低,但其檢測限度可能無法滿足要求,且原料中包含的其他雜質常常會對目標雜質產生幹擾,容易出現假陽性或回收率差的問題,而質譜不僅靈敏度高且抗幹擾能力強,二者串聯使用能達到更準確快速地分析。而二維液相色譜與質譜聯用時,可有效避免流動相中的某些成分(如不揮發性鹽、不揮發性酸等)對質譜的損壞及對pH對電離效率的影響。因此,液相色譜及液質聯用作為當代藥物分析的重要手段,在基因毒性雜質分析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現有方法的評價,是不是夠用了,還有哪些不足之處或不能滿足的方面。


適用範圍

適用於常規限度、揮發性弱而紫外吸收強的基因毒性雜質

適用於最佳檢測波長不確定的基因毒性雜質

適用於分析時間長且較難分離的基因毒性雜質

適用於基質效應嚴重的基因毒性雜質

適用於無發色基團或需痕量分析的基因毒性雜質

適用於難分離且分析時間長的複雜樣品

適用於基質效應嚴重及需在含不揮發性鹽流動相下分離的基因毒性雜質

優點

操作簡單、維護成本低

1.可進行光譜掃描、峰純度鑑定


2.可快速選擇最佳檢測波長


1.分析速度快、分析時間短

2.溶劑消耗量低

3.色譜解析度高

1.自動化程度高

2.基質影響小,檢測靈敏度高

1.不需考慮化合物是否具有發色基團


2.可排除API中與目標基因毒性雜質在液相色譜中保留時間相同或相近的其它雜質的幹擾


1.分析速度快、分析時間短

2.溶劑消耗量低

3.色譜解析度高

4.離子質譜化效率高

1.避免流動相中非揮發性添加劑對質譜的損害


2.降低交叉幹擾、減少信號抑制


3.利用二維改變洗脫條件提高質譜檢測信號


不足

1.只能選擇固定的檢測波長

2.對於無紫外吸收基團或紫外吸收弱的基因毒性雜質,需進行衍生化處理

對於無發色基團的基因毒性雜質,需進行衍生化處理

不適用於基質效應嚴重的基因毒性雜質

無法滿足痕量分析

不適用於難分離的複雜樣品

不適用於基質效應嚴重的基因毒性雜質

操作較繁瑣


參考文獻:

[1] REDDY AV, JAAFAR J, UMAR K, et al. Identification, control strategies, and analytical approach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otential genotoxic impurities in pharmaceutical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2015;38(5):764-779.

[2] SZEKELY G, AMORES DE SOUSA MC, GIL M, et al. Genotoxic Impurities in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ring: Sources, Regulations, and Mitigation. Chemical reviews. 2015;115(16):8182-8229.

[3] NAGESWARA RAO R, NAGARAJU V. An overview of the recent trends in development of HPLC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impurities in drugs.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2003;33(3):335-377.

[4] P S. Determination of ethyl p - toluenesulfonate in Citalopram Hydrobromide by HPLC. Jouna of Phamaceutical Research. 2015;34(11):637-639.

[5] JIE X. Determination of aniline potentially genotoxic impurity in rivaroxaban by HPLC. Chin J Pharm Anal(藥物分析雜質). 2017;37(1):105-110.

[6] GRICAR M, ANDRENSEK S. Determination of azide impurity in sartans using reversed-phase HPLC with UV detection. J Pharm Biomed Anal. 2016;125:27-32.

[7] XIE W GY, TANG X. Determination of genotoxic impurities of 2,4-dichlorophenol and 2,4,6-trichlorophenol in pyrogallol by HPLC. Chin J Pharm Anal(藥物分析雜質). 2018;38(12):2110-2115.

[8] LUO L, GU C, LI M, et al. Determination of residual 4-nitrobenzaldehyde in chloramphenicol and its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 by HPLC with UV/Vis detection after derivatization with 3-nitrophenylhydrazine. J Pharm Biomed Anal. 2018;156:307-312.

[9] ZHENG X, LUO L, ZHOU J,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general derivatization HPLC method for the trace analysis of acyl chlorides in lipophilic drug substances.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2017;140:327-333.

[10] PRAGST F, HERZLER M, ERXLEBEN BT. Systematic toxicological analysis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diode array detection (HPLC-DAD).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2004;42(11):1325-1340.

[11] MATTHIAS HERZLER SH, FRITZ PRAGST. Selectivity of Substance Identification by HPLC-DAD in Toxicological Analysis using a UV Spectra Library of 2682 Compounds. Journal of Analytical Toxicology. 2003;27.

[12] GARCIA A, RUPEREZ FJ, CEPPA F, et al. Development of chromatographic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genotoxic impurities in cloperastine fendizoate. J Pharm Biomed Anal. 2012;61:230-236.

[13] A. SOMAN SJ, F. SWANEK. Low Level Determination of 4-amino-2-ethoxy-cinnamic Acid and Its Ethyl Ester in a Drug Substance and Its Formulation Prototypes by HPLC-UV-DAD.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ic Science. 2009;47:315-319.

[14] HOU D, FAN J, HAN L, et al. Determination of small halogenated carboxylic acid residues in drug substances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ion following derivatization with nitro-substituted phenylhydrazines.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16;1438:46-56.

[15] NOVAKOVA L, MATYSOVA L, SOLICH P. Advantages of application of UPLC in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Talanta. 2006;68(3):908-918.

[16] ASHOK KUMAR GS, ANROOP NAIR , RISHBHA SHARMA. UPLC:A PreeminentT Technique in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Acta Poloniae Pharmaceutica ñ Drug Research. 2012;69:10.

[17] ABDELWAHAB NS, FARID NF, ELAGAWANY M, et al. Efficient UPLC and CE methods for the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azelastine hydrochloride and its genotoxic impurity. 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 : BMC. 2018;32(11):e4346.

[18] WANG R, ZHU Z, QIU X, et al. Determination of epoxide impurity in sarpogrelate hydrochloride intermediate by UHPLC and column-switching liquid chromatography. J Pharm Biomed Anal. 2019;174:57-62.

[19] HIROYUKI KATAOKA KS. Perspectives on addressing ionization matrix effects in LC–MS bioanalysis. Bioanalysis. 2012;4(10):1227-1234.

[20] ZHANG Y, ZENG L, PHAM C, et al. Preparative two-dimensional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for the purification of complex pharmaceutical samples.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14;1324:86-95.

[21] COUCHMAN L, MORGAN PE. LC-MS in analytical toxicology: some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 2011;25(1-2):100-123.

[22] ZHANG YUN -FENG QJ-Q, WANG JIAN. Determination of trace level of genotoxic impurity N,N-dimethylaniline in flucytosine by HPLC-MS/MS. Chin J Pharm Anal (藥物分析雜質). 2017;37(2):265-271.

[23] GUO T, SHI Y, ZHENG L, et al. Rapid and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sulfonate ester genotoxic impurities in drug substance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ionization modes.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14;1355:73-79.

[24] FAN S, SX-N, WL, et al. Determination of six aniline-like genotoxic impurities in varenicline tartrate by LC-MS. Chin J Pharm Anal (藥物分析雜質). 2018;38(1):130-134.

[25] SZ KELY G, HENRIQUES B, GIL M, et al. Design of experiments as a tool for LC–MS/MS method development for the trace analysis of the potentially genotoxic 4-dimethylaminopyridine impurity in glucocorticoids.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2012;70:251-258.

[26] KATERINA GRIGORIA YLL, ANDELIJA MALENOVI´C, VICKY SAMARAC,. Chemometrically assisted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LC–MSMS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potential genotoxic impurities inmeropenem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2017;145:307-314.

[27] RAMACHANDRA B. Development of Impurity Profiling Methods Using Modern Analytical Techniques. Critical review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7;47(1):24-36.

[28] VENUGOPAL N, VIJAYA BHASKAR REDDY A, MADHAVI G.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ystematic UPLC-MS/MS metho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hree phenol impurities in ritonavir. J Pharm Biomed Anal. 2014;90:127-133.

[29] CARAPIC M, NIKOLIC K, MARKOVIC B, et al.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for the rapid,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ziprasidone and its impurities. 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 : BMC. 2019;33(2):e4384.

[30] VIJAYA BHASKAR REDDY A, VENUGOPAL N, MADHAVI G, et al. A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UPLC-MS/MS approach for trace level quantification of four potential genotoxic impurities in zolmitriptan drug substance. J Pharm Biomed Anal. 2013;84:84-89.

[31] JOHN R. ALLEN JDW, DAVID J. BURINSKY, STEVEN R. COLE. Isolation of the components of a complex mixture by means of column switching for their enhanced detection by mass spectrometry.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01;913:209-219.

[32] HASEI T, NAKANISHI H, TODA Y, et al. Development of a two-dimensional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system coupled with on-line reduction as a new efficient analytical method of 3-nitrobenzanthrone, a potential human carcinogen.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12;1253:52-57.

相關焦點

  • ...的面紗——訪安捷倫科技大中華區液相色譜與液質聯用技術支持團隊
    各大儀器廠商在研發推出儀器的同時,對應用技術支持的重視程度也在攀升,相繼加強了應用技術支持部門的建設,以期更好的全方位服務於用戶。  針對目前應用支持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儀器信息網編輯專程採訪了安捷倫科技大中華區液相色譜與液質聯用技術支持團隊。
  • 盤點:超高效液相色譜應用案例及市場預測
    Waters在製藥領域內,其超高效液相色譜儀產品在藥檢所可用於建立藥品的質量標準、基因毒性雜質、藥物相關物質研究等;在中藥領域常用於複方丹參滴丸質量控制研究;;在生物製藥企業可用於常規指標檢測與輔料檢查;在醫院、高校臨床學院等藥物代謝研究機構可用於體內體外活性指標檢測。另外還可用於第三方檢測機構、高校與科研院所的科研課題以及化工企業的檢測當中。
  • N-亞硝胺類基因毒性雜質毒性與檢測方法研究進展
    本文主要針對基因毒性雜質中的N-亞硝胺類化合物,介紹其毒理學研究進展以及食品、水體、菸草、藥品等不同基質中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包括毒理學作用機制、前處理方法、定量方法等,旨在為藥品基質中N-亞硝胺類化合物的檢測研究提供參考。
  • 島津三重四極杆液質聯用儀LCMS-8030:速度無可比擬
    平野一郎先生:目前,液質聯用儀中的液相色譜部分已逐漸從HPLC(高效液相色譜)發展到UHPLC(超高效液相色譜),由於UHPLC的出峰速度很快,所以液質聯用儀質譜部分的分析速度必須很快,否則無法讓UHPLC快速分析的優勢發揮出來。
  • AB SCIEX API3500液質質_中藥農殘檢測方案
    助力您的藥物雜質檢測,讓您體驗LC-MS/MS技術的優勢:包括基因毒性雜質在內的藥物雜質 研究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藥物合成、配置或者儲藏過程中會形成中 間產物,這些藥物副產物可能會與. DNA反應,導致藥物的副作用,所 以,必須要進行監測藥物雜質。 按照FDA和EMEA指南,必須對原料 藥或藥品中任何可能存在、未在早 期合,成步驟中清除的所有基因毒性 雜質進行監測,其限度則需控制到 μg/g級別,所以,選擇LC-MSMS技 術進行更為深入的基因毒性雜質定 量分析是zui佳選擇。
  • 美康生物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獲批上市 助力臨床質譜發展
    12月18日,美康生物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美康盛德醫療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產品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近日取得江蘇省藥監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獲準上市。
  • 安捷倫發布新型單四極杆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
    安捷倫發布具有更高通量和非凡性能的新型單四極杆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     2010 年 3 月 1 日,佛羅裡達州奧蘭多市,匹茲堡儀器博覽會 (Pittcon 2010)—
  • 環渤海第一屆色譜學術報告會在天津薊縣舉行
    >報告題目:高分辨色譜與質譜技術在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分析中的應用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就「高分辨色譜與質譜技術在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分析中的應用」進行了介紹。目前已經產生了脂質組學的概念,關於脂質類物質的研究越來越熱門,美國、新加坡、日本已經展開了相關工作,而我國還尚未真正起步。正相色譜到反相色譜的在線聯用是十分理想的研究脂質物質的手段,其中接口技術尤為關鍵。
  • 2020版《中國藥典》│遺傳毒性雜質檢測,您準備好了嗎?
    如何建立遺傳毒性雜質的監控能力成為一些製藥企業與檢測機構必須完成的挑戰,需儘早做好相應準備。 新版藥典之所以要增加遺傳毒性雜質的內容是為了加強國際標準協調,參考了人用藥品註冊技術要求國際協調會(ICH)相關指導原則。
  • 現代色譜技術在中藥複方研究中的應用進展
    目前,將四極杆質譜與飛行時間質譜組成串聯質譜,結合最新發展的毛細管液相色譜技術組成的CapLC-Q-Tof-MS-MS,將集成高效毛細管液相色譜、四級質譜與飛行時間質譜的優點成為當前解決中藥複方製劑樣品分離分析的最尖端工具之一。
  • 飲料中苯甲酸鈉的檢測技術 - 解決方案 - 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網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得到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苯甲酸的定性和定量的檢測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國內外也受到了高度重視。目前測定苯甲酸鈉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薄層層析法、液相色譜/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高效液相色譜法及快速檢測方法等。
  • 高效液相色譜監測中藥的發展現狀及前景
    2、高效液相色譜的研究動向  2.1縮短分析時間,提高分離效率。應用先進的檢測儀器和方法,對流動相、固定相進行調節或改變,採用梯度洗脫、柱切換技術有望解決這個問題。液相色譜與質譜聯用在國外已成為測定低濃度生物藥品中藥物及代謝物的首選方法,LC-MS-MS法測定血漿中HIV-1蛋白酶,準確高效,血漿中殘留的內源性組份和其他藥物不幹擾測定,既節省材料又節約時間。已經應用於體液、血漿、血清中的藥物分析。中藥複方注射液「清開靈」中的膽酸類物的分析採用液相色譜質譜質譜聯用,效果理想。高效液相色譜-核磁共振聯用在藥物分析方面的作用很不錯。
  • 吉天儀器液相色譜-原子螢光聯用儀(LC-AFS) 帶你看「食界」
    液相色譜-原子螢光聯用儀汞!無機砷是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確認的致癌物。  在GB 2762-201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汙染物限量》中提出了食品中砷的限量標準;在GB 5009.11-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總砷及無機砷的測定》中提出了稻米、海產品、嬰幼兒輔食中砷的限量標準。
  • 2020藥典 |《9306 遺傳毒性雜質控制指導原則》解讀與對策
    基因毒性雜質來源與分類基因毒性雜質可能產生的環節包括:1)新藥合成;2)原料純化;3)存儲運輸(與包裝物接觸)等。其主要來源有:原料藥合成過程中的起始物料、中間體、試劑、反應副產物;藥物在合成、儲存或者製劑過程中的降解產物;部分藥物通過激活正常細胞而產生基因毒性物質。
  • 安捷倫: Agilent 6150B 系列單四極杆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LC/MS...
    安捷倫科技公司日前發布 Agilent 6150B 系列單四極杆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LC/MS),是此類耐用型儀器的最新一代產品。6150B 系列具有相當高的樣品通量及靈敏度。為了與 Agilent 1290 Infinity 平臺的超高性能液相色譜(UHPLC)等快速色譜儀相匹配,Agilent 6150B 系列的掃描速率可達每秒 10000 amu,同時仍能保持出色的數據質量。這對鑑別複雜混合樣品體系非常重要,例如藥品研發過程中的合成反應相關物質鑑定。
  • 世界主流藥典標準中液相色譜柱應用情況分析
    以二部化藥為例,在修訂的415 個品種中,有的新增了液相色譜檢測方法,如本芴醇在有關物質檢查項下,採用液相色譜法取代原來的薄層色譜法,規定雜質Ⅰ與主成分的分離度,以及雜質峰面積等要求,並列出了雜質Ⅰ的結構信息,這不僅使雜質的信息更加明確,而且對雜質限量的控制更加準確;有的對流動相進行了修訂,如葉酸的含量檢測中,通過添加離子對試劑―四丁基氫氧化銨,增加了葉酸的保留,流動相中甲醇的比例也從原來的每升80
  • 島津推出多維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應用文集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廣泛應用於多個領域的研究、開發和質量控制中,如石油化學、精細化工、醫藥、食品、電子工業、半導體等。但在非常複雜的體系中,許多化合物的色譜峰是重疊的,使用常規一維的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進行準確定性、定量分析十分困難。
  • 譜育科技發布EXPEC 5250 氣相/液相色譜-三重四極杆質譜聯用儀新品
    產品概述  譜育科技在三重四極杆質譜技術平臺基礎上,研製了創新的包含EI/ESI雙離子源的 EXPEC 5250型氣相/液相色譜-三重四極杆質譜聯用儀,同時滿足GC-MS/MS和LC-MS/MS兩種工作模式,一套系統即可實現氣相和液相兩種進樣系統分別分析
  • 相比於氣相色譜,液相色譜有什麼特點呢?
    氣相和液相是有機檢測中的兩種基本工具,佔據了有機實驗室的統治地位。雖然都是用來做有機檢測的,但是這兩種儀器本身有著千差萬別,冉盛網將從5個方面(流動相、固定相、分析物、檢測技術和製備分離)進行比較。氣相色譜是20世紀50年代的一項重大科技成果。這是一種新的分離分析技術,現在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國防、建築、科研等領域。
  • 淺析色譜領域技術進步與發展
    高效液相色譜法是目前各種色譜模式中應用最廣的一個領域,在化合物的分析方面,世界上約有80% 的化合物,包括高分子化合物、離子型化合物、熱不穩定化合物以及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都可以用不同模式的HPLC(如正相 HPLC、反相 HPLC、離子交換色譜和離子色譜、體積排除色譜、親合色譜等等) 進行分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