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譜法是目前各種色譜模式中應用最廣的一個領域,在化合物的分析方面,世界上約有80% 的化合物,包括高分子化合物、離子型化合物、熱不穩定化合物以及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都可以用不同模式的HPLC(如正相 HPLC、反相 HPLC、離子交換色譜和離子色譜、體積排除色譜、親合色譜等等) 進行分離分析。
高效液相色譜是從氣相色譜和液相色譜發展而來的,它的結構和操作流程較完善。高效液相色譜法及其聯用技術新的研究與發展,在化工生產、製藥工業、食品工業、生物化工、醫學臨床檢驗和環境監測等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許多其他檢測方法與高效液相色譜法相比,經過長期反覆驗證它們的可行性、準確性、精密性和效率,最終都因不如高效液相色譜法穩定、可靠、高效被淘汰。由此可見,高效液相色譜法不僅對現在具有非凡的意義,在不久的將來也具有相當廣泛的發展前景
超臨界流體色譜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超臨界流體色譜法是以超臨界流體作為流動相的一種色譜方法。超臨界流體,是指既不是氣體也不是液體的一些物質,它們的物理性質介於氣體和液體之間。超臨界流體色譜技術是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嶄新的色譜技術,它具有氣相和液相所沒有的優點,並能分離和分析氣相和液相色譜不能解決的一些對象。應用十分廣泛,發展十分迅速。據行業內人士估計,至今約有全部分離的25%涉及難以對付的物質,通過超臨界流體色譜能取得較為滿意的結果。
超臨界流體具有對分離極其有利的物理性質,這些性質恰好介於氣體和液體之間。超臨界流體的擴散係數和粘度接近於氣相色譜,因此溶質的傳質阻力小,可以獲得快速高效分離。另一方面,其密度與液相色譜類似,這樣就便於在較低溫度下分離和分析熱不穩定性相對分子質量大的物質。另外,超臨界流體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如擴散、粘度和溶劑力等,都是密度的函數。因此,只要改變流體的密度,就可以改變流體的性質,從類似氣體到類似液體無需通過氣液平衡曲線。超臨界流體色譜法被廣泛應用於環保、醫藥、食品和農業等領域。
毛細管電色譜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毛細管電色譜技術是在毛細管電泳和微柱高效液相色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分離技術。由於技術上的限制,直到90年代,毛細管電色譜的研究才得到較快的發展。
目前,毛細管電色譜在藥物分析方面的研究中獨佔鰲頭,集中在與藥物相關的雜質分離和手性藥物的分離,分析對象以中性藥物和多環芳香化合物為主。隨著毛細管電色譜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提高,後期將在生物技術、環境保護、農業化學、精細化工產品、食品工業等領域的分析中得到應用。按照毛細管電色譜技術目前的發展勢頭,在可預計的將來,CEC作為一種發展中的分離技術,將有更廣泛的應用前景。
從色譜法創立以來,無論是在色譜基礎理論、新的分離模式、新型固定相設備、色譜及毛細管電泳儀器等的研製與改進,還是在它的實際應用方面都得到迅速發展。在色譜柱型方面,目前普遍採用的都是經典的色譜柱。而毛細管柱非常適用於痕量分析且分析速度快、樣品消耗少,是未來色譜柱型發展方向之一。可以預見,未來色譜技術將向與其他技術聯用、高精度、高靈敏度和微型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