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致力於中國自主創新的高科技公司,納微公司創立之初,就堅持「以創新、贏尊重、得未來」的發展理念,以創造出屬於中國自己的色譜芯為己任,使得關係到全社會生命健康與安全的生物製藥產業不再受制於人。做出這種選擇,與我在國外的經歷和感受有著內在關聯。
我在美國生活和工作十多年,80-90年代去美國留學的中國絕大多數學生都是學數理化生,畢業後留美一般也是從事技術工作,而且很多都做到美國公司的核心技術層,這充分說明了中國學生的聰明和勤奮。儘管如此,還是有不少美國人從心底裡對中國人有偏見,他們認為中國人只會拷貝別人的技術,缺乏創新能力,生產的產品也是價廉質低。這些經歷和感受深深地刺痛了我,因此我希望回國堅持做一個創新型企業,來證明中國的企業也有創新和技術引領能力,也會推動世界技術進步。
雖然公司創業初期有很多機會做短平快的項目,也有不少投資人跟我說,他們非常看中我們的技術創新能力,只要我們願意做低端一點的產品,他們就願意給我投資。但是投資人並不看好我們做色譜芯,認為與中國大環境不相匹配,風險太大。
一是技術風險。因為做色譜芯就像做電子晶片一樣,屬於高難度底層技術和產品,不僅技術壁壘高,工藝複雜,面對的又是世界在該領域最頂級的競爭對手,這些公司由於長期處於壟斷地位,具有超額的利潤和強大的財力,因此聚集了該領域最頂尖的技術專家和工藝人才,同時還擁有通過多年研發形成的領先技術和極致工藝壁壘,以及強大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牆等,後來者要突破是極其困難的。
二是環境不利。中國過於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大環境,非常不利於公司團隊沉下心來長期堅持研發攻關核心技術,解決產業化過程的層層困難。
三是產業化風險。由於國內欠缺高質量的基礎原材料和設備,也會大大增加對質量有苛刻要求的色譜芯產業化過程的難度。
四是收益風險。即使產業化成功了,由於國內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尚不健全,再加上高科技企業在國內需要承擔沉重的value added tax(VAT)等因素,使得中國高科技企業必須承擔更高風險和更高投入,而且即使成功了,也不能保證高回報。相比美國,由於美國沒有value added tax(VAT),而且對智慧財產權有嚴格法律保障,因此可以確保高科技項目一旦成功就可以長時間獲得超額利潤。在美國,有大把的風險投資首選高科技項目,儘管成功概率也不是特別高。基於這些顧慮,中國的風險投資人對色譜芯這樣的高科技項目都不太敢涉足。
面對眾多投資人的質疑和反對,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堅持走創造中國色譜「芯」這條高難度、高風險、長周期,註定是不平坦的道路,因為色譜芯對中國生物製藥、食品安全檢測、環境監測、實驗室分析檢測等眾多民生和科技領域來說至關重要。當然我也想通過色譜芯這種高難度的項目實施來證明中國企業也是有創新能力的,也同樣可以引領全球的技術進步,贏得世界同行的尊重。
當然納微的中國色譜芯創造之路絕不平坦,歷經「十年磨一劍」,可謂是困難重重,「九死一生」!
在十年的漫長研發和產業化過程中,公司不只是要解決國外壟斷核心技術壁壘及產業化過程每個環節的各種問題,還得面對部分股東和管理團隊的意見分歧和壓力,特別是公司在陷入低谷以及資金短缺時,部分股東和高管質疑項目前景,甚至提出要終止項目;產品在導入市場時,還會遇到國外廠家的封殺及國內外客戶對中國品牌的不信任等非技術性問題,以及由於國內對智慧財產權不尊重,必須防範和擔心技術洩露風險等等。
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納微團隊始終堅守初心,始終堅定不移地研發原創技術,終於成功開發出完全自主創新的中國色譜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