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色譜「芯」崛起看中國電子「芯」的希望

2020-12-06 儀器信息網

作為一家致力於中國自主創新的高科技公司,納微公司創立之初,就堅持「以創新、贏尊重、得未來」的發展理念,以創造出屬於中國自己的色譜芯為己任,使得關係到全社會生命健康與安全的生物製藥產業不再受制於人。做出這種選擇,與我在國外的經歷和感受有著內在關聯。

我在美國生活和工作十多年,80-90年代去美國留學的中國絕大多數學生都是學數理化生,畢業後留美一般也是從事技術工作,而且很多都做到美國公司的核心技術層,這充分說明了中國學生的聰明和勤奮。儘管如此,還是有不少美國人從心底裡對中國人有偏見,他們認為中國人只會拷貝別人的技術,缺乏創新能力,生產的產品也是價廉質低。這些經歷和感受深深地刺痛了我,因此我希望回國堅持做一個創新型企業,來證明中國的企業也有創新和技術引領能力,也會推動世界技術進步。

雖然公司創業初期有很多機會做短平快的項目,也有不少投資人跟我說,他們非常看中我們的技術創新能力,只要我們願意做低端一點的產品,他們就願意給我投資。但是投資人並不看好我們做色譜芯,認為與中國大環境不相匹配,風險太大。

一是技術風險。因為做色譜芯就像做電子晶片一樣,屬於高難度底層技術和產品,不僅技術壁壘高,工藝複雜,面對的又是世界在該領域最頂級的競爭對手,這些公司由於長期處於壟斷地位,具有超額的利潤和強大的財力,因此聚集了該領域最頂尖的技術專家和工藝人才,同時還擁有通過多年研發形成的領先技術和極致工藝壁壘,以及強大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牆等,後來者要突破是極其困難的。

二是環境不利。中國過於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大環境,非常不利於公司團隊沉下心來長期堅持研發攻關核心技術,解決產業化過程的層層困難。

三是產業化風險。由於國內欠缺高質量的基礎原材料和設備,也會大大增加對質量有苛刻要求的色譜芯產業化過程的難度。

四是收益風險。即使產業化成功了,由於國內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尚不健全,再加上高科技企業在國內需要承擔沉重的value added tax(VAT)等因素,使得中國高科技企業必須承擔更高風險和更高投入,而且即使成功了,也不能保證高回報。相比美國,由於美國沒有value added tax(VAT),而且對智慧財產權有嚴格法律保障,因此可以確保高科技項目一旦成功就可以長時間獲得超額利潤。在美國,有大把的風險投資首選高科技項目,儘管成功概率也不是特別高。基於這些顧慮,中國的風險投資人對色譜芯這樣的高科技項目都不太敢涉足。

面對眾多投資人的質疑和反對,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堅持走創造中國色譜「芯」這條高難度、高風險、長周期,註定是不平坦的道路,因為色譜芯對中國生物製藥、食品安全檢測、環境監測、實驗室分析檢測等眾多民生和科技領域來說至關重要。當然我也想通過色譜芯這種高難度的項目實施來證明中國企業也是有創新能力的,也同樣可以引領全球的技術進步,贏得世界同行的尊重。

當然納微的中國色譜芯創造之路絕不平坦,歷經「十年磨一劍」,可謂是困難重重,「九死一生」!

在十年的漫長研發和產業化過程中,公司不只是要解決國外壟斷核心技術壁壘及產業化過程每個環節的各種問題,還得面對部分股東和管理團隊的意見分歧和壓力,特別是公司在陷入低谷以及資金短缺時,部分股東和高管質疑項目前景,甚至提出要終止項目;產品在導入市場時,還會遇到國外廠家的封殺及國內外客戶對中國品牌的不信任等非技術性問題,以及由於國內對智慧財產權不尊重,必須防範和擔心技術洩露風險等等。

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納微團隊始終堅守初心,始終堅定不移地研發原創技術,終於成功開發出完全自主創新的中國色譜芯。

相關焦點

  • 色譜「芯」創新之路
    無論是生物製藥大規模分離純化還是藥物分析、食品檢測、環境監測、石油化工產品質量控制、生命科學研究等都離不開色譜技術。色譜填料是色譜系統的心臟,因此被譽為色譜「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色譜領域的基礎研究取得突飛猛進的進步,發表文章數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中國無論是用於工業分離純化還是實驗室分析檢測的色譜填料和色譜柱基本依賴進口,中國色譜產業長期處於缺「芯」狀況。
  • 中國芯終將崛起!中科院立軍令狀點名美科技,川普或要慌了
    作者:小韓編輯:月七中國實體晶片技術的崛起,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科技硬實力!這對中國而言是好事對美國而言就又是令其頭疼的大事!據環球時報報導,中方把美國&34;的清單變成了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中國將會爭取在第二期聚焦在國家最關注的重大領域,集中中科院的全部精力進行研發奮鬥!
  • 行進在納米世界路上的中國芯
    中國芯中國芯沒辦法,中國只能選擇突出重圍。大家都知道,華為高端晶片的研發能力是很強的,但在晶片生產方面卻不得不依靠強大的臺積電。阿里巴巴達摩院作為我國的企業巨頭,阿里巴巴也沒閒著。Ali-NPU是一款神經網絡晶片,專門處理圖像和視頻識別,雲計算等AI推理運算問題,暫時無法代替CPU,GPU等傳統的通用晶片,但它對「中國芯」可以起到強有力的助推作用。同樣,華為的5G晶片向世人展示了中國發展的決心,中國有能力、有信心打破被壟斷的這一格局。
  • 中國半導體巨頭崛起,突破5nm蝕刻機技術,或帶領中國芯突出重圍
    雖然當前我國在諸多行業都實現了彎道超車,但是晶片這一短板卻成為最大的瓶頸,尤其是在華為事件發生之後,更是對我國龐大的電子產業結構敲響警鐘,在晶片領域實現獨立自主迫在眉睫。雖說目前部分中國企業在晶片製造領域實現了全球領先,但關鍵技術和設備同樣也依賴於美國,所以當供應鏈無法為晶片設計廠商提供服務後,企業自然也會被卡脖子。
  • 中國MEMS晶片第一股敏芯股份正式上市 打造MEMS產業鏈國產化的中國...
    近日,筆者與敏芯股份管理層進行獨家對話,揭秘中國MEMS半導體晶片背後的「中國芯」力量,探尋國產MEMS的崛起之路。  說起敏芯股份,就不得不從半導體領域的新興技術MEMS說起。而敏芯股份主營的MEMS傳感器,通俗來說,就是傳統的傳感器從過去的機械元件變成了一個晶片,而這枚小小的晶片代替了結構複雜、外形相對笨拙的傳統機械元件。
  • 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芯之父」——鄧中翰院士
    他就是「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建人兼首席科學家鄧中翰院士。,並啟動承擔了「星光中國芯工程」,確立了以數字多媒體晶片為突破口、實現核心技術產業化、將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芯」打入國際市場的戰略目標。
  • 十三年專「芯」致志,敏芯股份實現MEMS晶片中國造!
    正在衝刺科創板的敏芯股份,就是一家MEMS傳感器晶片龍頭企業。創立13年來,公司創始人李剛帶領敏芯股份從零開始打通MEMS產業鏈,實現了MEMS傳感器全生產環節的國產化,並吸引了芯動能、國投創合、中芯聚源、華登國際、蘇州元禾等明星股東的輪番加持。其中,芯動能和中芯聚源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基金。
  • 中國「芯」的後浪!南大博士攻克光刻技術,西電學霸為國創「芯」
    近日,我國晶片製造巨頭中芯國際已經確定被美國列為「黑名單」了,這對國產晶片的發展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中國「芯」一直是我國晶片領域的難題,被美國卡住脖子,呼吸困難,掙扎求生。而這個困難表面上看是晶片製造機器的落後,實際上是晶片人才的不足。
  • 中芯國際CEO邱慈雲:中國企業可以做好晶圓製造
    「中國Foundry企業在過去幾年中體現出的持續盈利能力,表明Foundry在中國無法存活的說法已不攻自破。我們歡迎新從業者的加入。但是,過度狂熱的資本投入並非產業健康發展之福,光伏、LED都是前車之鑑。希望中國集成電路業能夠理性投資,避免過熱。」中芯國際集成電路有限公司CEO邱慈雲表示。
  • 「中國IC風雲榜新銳公司候選」燁映電子:「熱電紅外中國芯」為疫情...
    【編者按】2021中國IC風雲榜「年度新銳公司」徵集現已啟動!入圍標準要求為營收過億元的未上市、未進入IPO輔導期的半導體行業優秀企業。評選將由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129家會員單位及400多位半導體行業CEO共同擔任評選評委。獎項的結果將在2021年1月份中國半導體投資聯盟年會暨中國IC 風雲榜頒獎典禮上揭曉。
  • 實話實說,碳基晶片還只是理論,要助中國芯崛起還差很多步
    所以大家認為碳基晶片將改變我們在矽基晶片上的落後現狀,能夠助力中國芯換道超車,真正走向崛起,因為像光刻等等原有工藝可能會改變了,那麼光刻機等全部不是問題了。但事實上,我要說的是,大家且慢激動,碳基晶片還只是理論層面,要真正助中國芯崛起,還有很多步要走,不是短時間之內的事情。
  • 中國車載晶片為啥不缺「芯」眼?
    筆者認為,中國車載晶片,從不缺心眼,在不遠的將來,也會不缺「芯」眼!中國的車載晶片依稀可以窺見鎢材料,更具體地說,是高純鎢濺射靶材,也就是純度達到99.999%(5N)以上的鎢靶材。那麼,什麼是鎢濺射靶材?鎢濺射靶材是製備電子薄膜的關鍵材料,也是濺射過程中的轟擊目標。鎢濺射靶材按照化學成分可以分為純鎢濺射靶材、鎢合金濺射靶材和氧化鎢濺射靶材。
  • 斷供後的中芯國際
    TrendForce旗下半導體研究處指出,中芯面臨上遊設備及原物料斷炊危機,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恐將受到衝擊。TrendForce表示,美國對於中芯的斷供影響恐大於福建晉華與華為,雖然近年來中國設備廠已迅速藉由與國內晶圓製造廠合作加緊練兵,但相較於晶片生產製程技術已逐步拉近與國際大廠的距離,中國設備廠的發展腳步仍落後國際大廠。因此,中芯未來若少了國際設備的支持,先進位程的發展與演進將遭受阻礙,整個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也將隨之受到衝擊。
  • 十問華夏芯
    一問:華夏芯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李科奕:在介紹華夏芯之前,我想先略述一下發展背景。在華夏芯之前,中國的高端處理器晶片公司要麼基於海外公司已有的架構進行研發,要麼通過獲得智慧財產權(IP)授權來設計晶片。
  • 他終結了中國無芯的歷史,是中國芯之父!也是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他是最年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是數字多媒體晶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他是「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他也是中星微集團創建人和董事長他放棄了美國大好前程 毅然回國發展他就是被稱為「中國芯之父」的鄧中翰
  • 中科院點名美國科技,美國精英:中國芯崛起無法阻擋
    我們不要過早誇讚自己,但只需要看一下此時此刻西方精英人士的反應就知道了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出警告:到2030年,中國晶片產能將高居全球首位,佔全球總產能的28%。據SIA預測,美國先進晶片廠在10年內的設廠和運營成本比中國臺灣、韓國或新加坡高30%,比中國大陸高37%至50%。
  • 中國MEMS晶片第一股敏芯股份正式上市
    中國MEMS晶片第一股敏芯股份正式上市,打造MEMS全產業鏈國產化平臺蘇州敏芯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敏芯股份」、股票代碼「688286」)成功登陸科創板,公司首次公開發行A股 1330萬股,發行價62.67元/股,截止收盤,敏芯股份報收231.5元,較發行價上漲
  • 中國「芯」它來了!國產晶片離子注入機,實現去美化突破
    最近美國可以說沒少鬧事,其中就有針對於華為的一系列限制措施,其中由於華為可能會動搖其在晶片領域的霸主地位,所以便要求使用晶片製造商(臺積電、中芯國際)不能採用美國公司的工具生產華為所用零部件。眾所周知,關於晶片的研發製造中國一直處於弱勢地位,很多核心技術都掌握在外國人手中,要知道一顆看似很小的晶片卻需要諸多複雜的製作工藝方能夠完成。比如:對晶圓進行光刻、刻蝕、離子注入、薄膜沉積、化學機械研磨等等過程。所以中國一直沒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晶片!
  • 中國MEMS晶片第一股敏芯股份正式上市,打造MEMS全產業鏈國產化平臺
    憑藉自身優異的技術實力,敏芯股份自主研發的MEMS傳感器產品獲得了華為、傳音、小米、百度、阿里巴巴、聯想、索尼、LG、樂心醫療、九安醫療等客戶認可,廣泛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消費電子產品,並逐漸在汽車和醫療等領域擴大應用。在MEMS麥克風領域,敏芯股份的市場佔有率已位居世界前列。
  • 科創板半導體晶片領域再添黑馬 中國MEMS晶片第一股敏芯股份上市
    為什麼敏芯股份科創板上市會被投資者重點關注?因為這是科創板MEMS第一股,在中國整個A股市場上,也算得上第一股了。雖然A股上市公司歌爾股份、蘇州固鎝、士蘭微都有MEMS相關產品,但都不是公司主業。敏芯股份是一家以MEMS傳感器研發與銷售為主的半導體晶片設計公司,可以說敏芯股份是中國MEMS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