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得了肺癌你莫怕,治療手段確實多,除了手術、放化療外,靶向治療已不再陌生。下面,我來給大家掰扯掰扯關於肺癌靶向治療的那些事兒。
醫生,我朋友得了肺癌,聽說現在有個新的治療手段可以通過「打靶」來治療,效果還超好,是不是喲?
你說的意思我大概能懂。不是打靶治療,而是靶向治療哈。
靶向治療是咋個治嘛?
靶向治療是一種全新的治療手段,現有研究發現腫瘤它有一定的靶點,有一定的血運通路。
腫瘤它也是正常機體裡產生的一種細胞,也要靠我們的血液去給它帶來營養,現在只是發現腫瘤的血供裡血管內的內皮細胞可以通過一定的藥物去抑制。這種藥物吃進去之後對患者身體的損耗比較低,但是它能夠抑制腫瘤的血運生成,讓腫瘤自然凋亡,相當於把腫瘤活活餓死。同時我們也發現,這種靶向藥物並不是對所有的癌症病人都管用,只是針對一定的特異病人,所以我們在做腫瘤治療之前還需要做一定的檢測工作來明確這個藥物是否對患者有效。在亞洲可能不到30%的人能應用到這種治療。
靶向治療是治療癌症的新型方法,是指在細胞分子水平上確定具體的致癌位點後進行針對性的治療。通過設計相應的藥物,藥物進入人體後會選擇性地作用於某些致癌點,使得腫瘤細胞死亡,但是不會傷害正常的組織細胞,所以靶向治療也叫做「生物飛彈」。靶向治療與化學藥物相比,治療效果更好,能夠大大減輕毒副作用對患者的影響。
那麼,靶向治療適合哪些癌症呢?
受目前理論、實踐水平限制,靶向治療比較適合沒有廣泛擴散的癌症。靶向治療通常需要配合化學治療,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選擇靶向治療千萬不要盲目,在治療之前,患者需要做全面的檢查,確定可以做靶向治療後再進行治療。靶向治療主要是針對腫瘤分子水平基因突變的治療方法,相對於傳統細胞毒藥物治療,其療效和毒副反應都具有明顯優勢,前景很大。理論上所有癌症都適用於靶向治療,但需找出突變的癌症基因,目前肺癌、胃癌等靶向治療藥物選擇較多。
靶向治療分類型嗎?
靶向治療可分三種類型,包括生物性靶向治療、化學性靶向治療和物理性靶向治療。過繼性細胞免疫療法是相對成熟的生物性靶向治療,這種治療方法是依靠身體的免疫細胞來殺死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細胞的活性,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化學性靶向治療也就是分子靶向藥物治療,通過使用具有細胞毒性攻擊性的藥物,來殺滅癌細胞。物理性靶向治療包括冷凍治療、熱療技術等。
針對肺癌的靶向藥物有哪些?
肺癌的靶向藥物很多,總體分以下3種情況:
第一種是有EGFR突變的病人,最常用靶向藥有一代的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二代的阿法替尼,一代二代的病人在治療一段時間以後,會出現T790M的耐藥基因,這時要考慮用三代的奧希替尼(又叫AZD-9291);
第二種是出現ALK融合基因重排的病人,最常用的藥物有克唑替尼、阿來替尼、布加替尼,現在最新的還有PD-1或PD-L1;
第三種是沒有明顯基因突變的病人,可以採用抑制血管生成的藥物,如貝伐珠單抗、安羅替尼等等。
基因檢測對肺癌靶向治療有啥好處?
舉例來說。對於腺癌的患者,如果基因檢測EGFR陽性的,有效率可達70%左右;如果EGFR陰性的,有效率大約1-30%;所以,想靶向治療的患者最好先做基因檢測,因為這對選擇使用哪種靶向藥物來治療非常關鍵。
正確選擇靶向藥物,能治癒嗎?
由於腫瘤是異質性疾病,個體差異較大,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靶向藥物能夠治癒的,但隨著研究深入,每年都會發現新靶點,出現新的靶向藥物,通過靶向治療治癒腫瘤的願望指日可待。
那麼,靶向藥副作用大不大?
靶向藥常見副作用是皮疹和消化道反應。每個藥物之間的副作用是不同的,有些藥物會出現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的毒副反應,甚至包括心臟的一些很明顯的毒性。有的反應很簡單,患者就是有不舒適的感覺或癢的感覺,但像心臟毒性反應和神經系統的不良反應是可以致命的。最近上市的免疫抑制劑PD-1、PDL-1治療中,如果發生心血管系統的毒性反應和神經系統的不良反應,據報導:病死率能達到30%,甚至會更高達40%左右。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不能單純的從一個副反應發生和發現來說明問題,更多要看發生的強度、程度,來明確是否需要幹預。所以腫瘤的靶向藥物治療的副反應應該很多,每一個藥物有它所特有的側重點。作為患者,在吃一個藥物的時候,一定要跟臨床醫生做好聯繫,注意哪些指標是要做監測的,哪些指標是要長期去觀察的,這樣才能保證臨床用藥的安全。
靶向藥物耐藥了該怎麼判斷?什麼時候可以換藥?
靶向藥會出現耐藥,這是其最大的弊端,很多癌症病人在靶向治療過程中不知道怎麼判斷是否耐藥,耐藥了該怎麼處理。靶向藥的耐藥總結起來有三種形式,分別為遲緩耐藥、局部耐藥、完全耐藥。對於不同的耐藥情況,處理方式各有不同。
緩慢耐藥:假如在服用靶向藥的進程中,發現腫瘤沒有減小,腫瘤標誌物有升高,那麼這時則可能已經出現緩慢耐藥。僅是腫瘤標誌物升高,並不是停用靶向藥的標準。不贊成有一些病友在CEA上升後,影像學沒有證明耐藥,就急於停靶向藥換其它醫治方案。但是,也有特殊的。關於緩慢耐藥,建議定期複查,多察看。具體應對方案,請一定聽從主治醫生的建議。
部分耐藥:服用靶向藥物時腫瘤控制的很棒,原有的腫瘤病灶減小或減少,但是發現有其他部位的轉移,如罕見的腦轉移、骨轉移,那麼這種狀況就是呈現了局部耐藥了。這時靶向藥可以持續服用,針對轉移部位則採取針對性解決,如採取腦部放療、打唑來膦酸等。
全面耐藥:病人在複查時會直觀的發現腫瘤會有增長,標誌物有升高,甚至有其他部位的轉移,體感上也有很大的變化,比方疼痛、咳嗽、頭暈等。這時不必再猶豫,立即改換其他治療方案,否則只會延誤治療時機。
耐藥後該怎麼做是對患者最好的呢?假如服用靶向藥物呈現了耐藥,通常有四種方案:重新進行化療、重新做病理檢測、重新做基因檢測、直接換新靶向藥。在這四種方案中,最好重新做基因檢測。靶向治療是針對突變基因的精準治療,假如沒有進行基因檢測,就隨意換醫治方案,極有可能無效,以致於耽擱醫治時間。
吃了靶向藥後,一般能活多久?
通常靶向藥物治療適用於癌症晚期無法進行手術的患者,那麼吃了靶向藥物的患者到底能活多久咧,這個不能一概而論,因為影響因素太多,要依據個人情況來確定。例如對於非小細胞肺癌晚期的病人,如果不經過靶向藥物的治療,生存期大約在8-10個月;如果經過靶向藥物的治療,大部分患者可以生存超過1年的時間。
作者:胸部腫瘤內科 文彥
原標題:熊貓醫生系列科普:聽說「打靶」可以治肺癌?來了解一哈到底是咋個回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