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值得閱讀的地理專業文章
01.
中國·上海
E121.49,N31.24
2019-09-20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誕生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直轄市之一,中國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
▼中國·上海 衛星圖
02.
中國·香港
E114.18,N22.29
2019-06-10
"維多利亞港"是英國人為紀念英女皇維多利亞(Victoria)而命名的,未被稱為維多利亞港之前,英文就叫Harbour of Hongkong或者Hongkong Harbour,即「香港之港」。
▼中國·香港 衛星圖
03.
中國·深圳
E114.09,N22.53
2018-09-20
「深圳」作為地名,最早出現在清朝康熙年間,這一地名就來源於深圳河。「圳」是指田邊的水溝。「深圳」,顧名思義,也就是田邊的深水溝。
其上的「羅湖橋」是深圳最古老的橋,也是中國第一條可以通往世界各地的橋。
▼中國·深圳 衛星圖
04.
中國·北京
E121.42,N40.79
2019-01-20
北京護城河可分為外城護城河、內城護城河、皇城護城河、皇宮(紫禁城)護城河等四類。而「紫禁城護城河」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其建成於明代永樂十八年(即1420年)。
▼中國·北京 衛星圖
05.
中國·海拉爾
E119.53,N49.23
2018-03-24
海拉爾河,蒙古語意為雪水之河,位於我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境內。河流全長1430多公裡,流域面積卻僅有5.45萬平方公裡,在每年9月至次年5月均有供暖的呼倫貝爾,海拉爾河的封凍期長達200天,流域內積雪可達半米。
冰凍消融、分織離聚、蜿蜒迴轉,海拉爾河就這樣在土地上肆意勾畫著自己的印象派大作。
▼中國·海拉爾 衛星圖
06.
中國·臺灣海峽
E119.94,N24.77
2018-05-10
「臺灣海峽」是屬於東海大陸架的淺海。在古生代和中生代,就是華夏古陸的一部分。第三紀始新世的大規模海侵,使海峽及兩側變成了海洋。
在中新世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中,臺灣島聳起成陸,形成了海峽地形的基本輪廓。第四紀冰期時海峽經歷了多次的海陸變遷,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歷經了6000多年,才形成了當今可觀的海峽地形。
▼中國·臺灣海峽 衛星圖
07.
中國·盤錦
E121.42,N40.79
2019-01-20
「遼東灣」是中國緯度最高的海灣,盤錦這座城市因」紅海灘「聞名於世,而這翡綠的」蝦池「位於300年前退海形成之地——歡喜嶺。
盤錦人們經常說的順口溜中「盤山無山、歡喜嶺無嶺」,卻是因其高於海平面,形成露出水面的高地「嶺」,而非真正的山嶺,傳說過去周邊有漁民居住,漁民由此出海,由於歡喜嶺地勢相對較高,他們的妻子兒女在這裡翹首企盼,等待漁民滿載幸福而歸,歡天喜地的回家去,由此被稱為歡喜嶺。
▼中國·盤錦 衛星圖
08.
法國·巴黎聖母院
E2.35,N48.85
2019-04-25
2019年4月15日,一場大火籠罩巴黎聖母院,玫瑰窗成為歷史,尖塔幻化永恆,卡西莫多依然守候。
巴黎聖母院屹立於塞納河畔,見證了巴黎這座城市的成長,始建於1163年,完全建成於1345年,歷經了180多年。
而聖母院大教堂並不是其位置上的第一棟宗教性建築,根據教堂地下曾經挖掘出來的文物,這一處被用作宗教用途地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羅馬的提庇留大帝(Emperor Tiberius)時期。
▼法國·巴黎聖母院 衛星圖
09.
日本·東京
E139.8,N35.62
2019-07-24
鎌倉時代的「東京灣」已經是主要通道。中世紀時,海盜活動頻繁。到戰國時代,「東京灣」則成為後北條氏與裡見氏的海軍的戰場。
「臺場」位於東京都東南部東京灣的人造陸地上,是當下年輕人聚集度非常高的娛樂場所集中地。而在那裡,也留有多位日本知名建築師的精彩作品。
▼日本·東京 衛星圖
10.
巴西·巴西利亞
E49.98,N15.98
2018-11-30
巴西利亞,巴西聯邦共和國首都,建城於1956-1960年,因其在現代城市設計史中的重要意義,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巴西利亞的主持設計師Lucio Costa深受現代主義建築師柯布西耶的思想影響,該規劃設計追求理性、高效、秩序和符號象徵意義,注重功能分區,並建立了完善的機動車交通系統,高密度、立體化的居住形式使巴西利亞得以在容納大量人口的同時獲得更多開放空間,這些在上世紀中期都是極為重要的城市建設實踐。
但隨著城市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巴西利亞也暴露出諸多城市問題,對功能分區、宏偉尺度的追求導致人們的心理需求被壓縮,平面的符號形式也與本土的文化和歷史難以共融,對機動車交通的滿足更使其深陷交通擁堵等問題。
如今的巴西利亞,既代表了一段城市規劃的輝煌歷史,卻也是對現代城市規劃中功能主義、過度介入的一種警示。
城東的帕拉諾阿湖,是設計師科斯塔通過攔截帕拉諾阿河等幾條河流,根據當地的丘陵地形,人工造就而成的,其在造就城市核心景觀的同時,對調控洪水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巴西·巴西利亞 衛星圖
11.
美國·華盛頓
E77.02,N38.89
2017-12-12
1789年,美國聯邦政府成立,建都選址問題在國會中爭議巨大,最終根據總統華盛頓的意見選定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線——波託馬克河(Potomac River)沿岸長寬各16公裡的區域作為國都選址,這是美國的開始。
五年前,初入大學不久,小明的第一門設計相關課程分析作品是著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的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它正位於華盛頓這條醒目中軸的北側。
2019年5月16日,貝聿銘於紐約逝世,享年102歲。他的作品是小明打開設計之門的第一課,作為一名優秀的華人建築師,他關於設計的意志值得被廣泛傳承,也會激勵更多城市建設者勇敢地選擇和堅持。
▼美國·華盛頓 衛星圖
12.
突尼西亞·斯法克斯
E10.75,N34.71
2018-07-01
Sfax古城曾是古迦太基文明、古羅馬文明、伊斯蘭文明、柏柏爾遊牧族文明四大文明交匯的彈丸之地。而突尼西亞也是世界上少數幾個集中了沙灘、沙漠、山林和古文明的國家之一,是一個有著悠久文明和多元文化的國度。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
作為突尼西亞的第二大城Sfax,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商港,據說在那裡生長著數萬株令當地人民倍感自豪的世界上最大的橄欖樹。
▼突尼西亞·斯法克斯 衛星圖
13.
阿聯·阿布達比
E53.91,N24.19
2018-06-10
阿布達比是在1971年成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後發展起來的一座新型半島城市,始建於1761年,最初的居民主要以採集珍珠為生。
啟用於1973年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國徽,繪有一艘行進的阿拉伯三角帆船,象徵著國家的航海史。而在2008年3月22日啟用的新國徽中被更改了。
阿布艾卜耶德島(Abu al Abyad),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最大的島,坐落在阿聯阿布達比西部海灣中。面積是306平方公裡。西與錫爾巴尼亞斯島隔海相望。行政上屬於阿布達比酋長國。
▼阿聯·阿布達比 衛星圖
14.
剛果·剛果河
E16.52,N-1.23
2019-03-27
「河水流逝的意義,不在於世間萬物變幻卻難再相遇,而在於某些事物在萬變中得以不變,直至永恆。」
——赫拉克利特
「剛果河」流經赤道兩側,按照流量劃分,僅次於亞馬遜河,是世界第二大河。
早在公元前後,非洲最大的民族「班圖人」就在剛果河下遊聚居,逐漸發展成為了中南部非洲的主要勢力,徵服並排擠非洲南部的科伊桑人和非洲中部「袖珍民族」的俾格米人。
直到13世紀末,其下遊地區出現了「剛果王國」控制了河口地區,它才因此得名。
▼剛果·剛果河 衛星圖
15.
加拿大·魁北克之眼
E60.46,N51.27
2018-05-27
時間是宇宙的幻覺,萬有引力或許也是。
位於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曼尼古根隕石坑,又稱「魁北克之眼」。大約2.14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一顆直徑5公裡的小行星親吻地球,形成了這個直徑100公裡的世界第五大隕石坑,隨著風化作用的侵蝕,如今的坑體呈一個直徑72公裡的環形湖,湖中央的連尼尼華撤拉島,則是由於小行星撞擊導致地面抬升所形成的小島。
流經環形湖的曼尼古根河,源出拉布拉多邊界,全長550公裡,兩岸森林茂密,向南流至拜科莫注入聖羅倫斯河河口。1936年,河岸旁建設的大型造紙廠極大地推進了拜科莫的發展,自此森林裡被刻畫出邊界分明的圖形。
▼加拿大·魁北克之眼 衛星圖
16.
坦尚尼亞·納特龍湖
E36.11,N2.454
2018-11-15
Lake Natron在距離阿魯沙鎮110公裡的東非大裂谷底,是坦尚尼亞北部與肯亞交界處的鹼水湖泊。其源頭長期積累了東非大裂谷的火山灰,因此除非是鹼性羅非魚(腫唇雀麗魚),否則不幸落水水中的生物,均將迎接死亡的洗禮並且全面鈣化。
每年雨季,由於湖水含鹽量濃度高而豐富了藻類的生長,會聚集東非近80%的火烈鳥來到這裡繁殖後代,因此那裡也被稱為「火烈鳥的幼兒園」。
(展覽信息更正,裝置中誤將「坦尚尼亞」標記為「澳大利亞」,特此通知)
▼坦尚尼亞·納特龍湖 衛星圖
17.
格陵蘭島·東北格陵蘭島國際公園
E-25.85,N73.54
2018-12-28
格陵蘭島,位於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世界上最大的島嶼,總面積約216萬平方公裡,全島終年嚴寒,是典型的寒帶氣候。
格陵蘭島是除南極洲外世界第二大冰原,中心的堅冰厚達3000多米,儲存了世界30%的淡水,據報導,格陵蘭島的冰川正在以數十年來,也可能是數千年來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
如果格陵蘭島的冰川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上升約7米,而如若換成南極,海平面的上升將超過66米,由經濟發展帶來的全球變暖之影響正日趨顯著。
▼格陵蘭島·東北格陵蘭島國際公園 衛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