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空間大數據助力智慧城市建設

2021-01-09 參考消息

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日訊(記者徐紅)「我國地理空間數據成果豐富。」在日前舉辦的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大會上,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宋超智表示,地理國情普查數據量達770TB;高分衛星專項已累計分發數據400百萬景,結合其他國產衛星,已使我國衛星遙感數據自給率達80%;資源三號衛星高解析度遙感影像覆蓋了全國陸地國土,全球影像有效覆蓋7200多萬平方公裡。

「網際網路+」時代,數據呈現多元化,特別是基於人的移動行為大數據,進行地理空間可視化和地理維度(GIS)需求分析,受到廣泛關注,其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有著無限可能性,並蘊含在大數據分析中。

中國科學院院士童慶禧在「雲GIS與大數據」論壇上表示,「國內一些像超圖這樣的自主地理信息平臺軟體在迅猛發展,數據處理技術創新能力、開發能力在大幅度提高,使得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行業都從中獲得了非常大的收益。」然而,放眼全球,我國地理空間信息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創新仍任重道遠。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地理信息大數據在規劃、房產、環保等領域中都有很好的應用。 中國經濟網記者徐紅/攝

連接一切的「橋」

手機上安裝的任一款APP,都會詢問用戶讓不讓「讀取位置信息」;微信朋友圈上傳圖片,可以自動識別照片拍攝地;確定了用戶位置,導航地圖上的「搜周邊」,吃喝玩樂遊購娛全方位為你導航,成為大眾生活的好幫手。

「位置」連接一切,位置服務無所不在,地理位置大數據應用不斷拓展。常言道,人類生活的80%與地理位置有關。地理大數據相當於橋梁,精準的空間位置服務可以實時感知道路擁堵、給城市「治病」、控制人類疫情、改變城市生活質量,甚至助力美國總統選舉。

手機「不離身」,手機數據則成為大數據專家們的「寶貝」。「通過一個手機數據,就可以把整個城市狀態實時反應出來。」北京大學教授、數字中國研究院副院長鄔倫在大屏幕前邊演示邊介紹說,基於手機定位數據,將上海外灘事件進行復盤,圖上的每一個紅點對應的就是一個人。可以看到,隨著時間推移,紅點不斷向外灘方向聚集,很快整個區域「糊」成一片。「如果地理空間大數據真正能用起來,提前調度預警,可能上海外灘踩踏事件就可以避免;通過手機移動基站和視頻數據,能及時把握旅遊景點人流狀況,也許去年「十一」黃金周,八達嶺長城景區遊客擁擠現象也不會出現。」

在鄔倫看來,地理空間大數據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地理空間大數據可以循環利用,「跨界」來用,如將訂票數據收集起來,進行分析預測,就可以知道下次提前多少天訂票最合適;還有用谷歌搜尋引擎數據進行禽流感預測等。廣義的地理空間大數據是把不同行業的數據「混搭」,放在一起進行關聯性分析。鄔倫也坦言,目前很多研究還處在狹義地理空間大數據的層面上。

開放的數據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跨界」也好,「混搭」也罷,類似於買機票、酒店入住、移動通信,甚至PM2.5這類新興數據,在與傳統測繪地理數據融合後,其應用有著無限的想像空間,地理大數據的商業價值和社會效益正在顯現,前景美好。

不一樣的數據能力

「這裡超市難做,已經多次易主。」曾在北京青芷園小區邊上,藉助超市「寶地」做了2年多眼鏡生意的郭志力師傅告訴記者,他已隨超市幾次關停。「眼下又『失業』了,因為超市再次關張」。

有專家認為,找到一個理想的店面開店創業,就等於成功了一半。所以,店面選址非常重要。

「店鋪選址只是地理空間大數據商業分析中的一個方面。圍繞選址,還可以進行競品分析、商圈分析、營銷分析等。」地圖慧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鵬介紹說,選址的背後,是近百萬人群網絡行為的分析,以及大量品牌實體店數據的分析。每天平臺數據增量更新達到TB級。

經營網店已兩年多的逸凡,在上大學時,常常利用網上地圖「講故事」,她將自已遇到的大事小情製作成各種奇思妙想的趣圖,比如將曾經去過的旅遊景點標註在地圖上,還會附上照片。目前,她打算開一家線下實體店,實現O2O經營。應該把店鋪開在哪裡呢?選址,難住了逸凡。

孫鵬介紹,地圖慧通過GIS平臺進行大數據分析,從而可以高效精準地服務地理商業智能,商業選址就是其中一項。以店鋪選址為例,周邊環境、人群消費能力、年齡結構、興趣愛好、競爭對手信息等這些因素都應該作為依據。為了讓選址更加精準,商圈的投資環境、房價、人口、小區、甚至網民信息也都要考慮進去,進行數據關聯分析。

據悉,地圖慧店鋪選址僅用3步就可以簡單實現:首先選擇一個商圈,再勾選行業和店鋪類型,商圈信息以及對開店位置的分析結果便顯示在圖上。大數據選址,讓原本1個月甚至1年的工作量,現在幾分鐘就可以完成。

你是否見過這樣的場景:時空聚焦,5萬多艘貨輪航行軌跡同時動態地展現在一張三維地圖上,圖上移動著的每一個點就代表一艘輪船,星星點點、如銀河系般光影交織,令人非常震憾。這是基於我國自主的基礎GIS平臺軟體SuperMapGIS二三維一體化技術的大數據分析和展現。

如果說這樣的展示在手機上也能實現,你一定不會相信,因為三維地圖的數據量超大,以往加載和呈現需要經歷格式轉換等複雜程序。如今,超圖軟體突破了這一瓶頸,其SuperMapEarth可以支持手機端瀏覽地球三維動態,並支持使用者上傳數據。

超圖軟體副總裁、研究院院長李紹俊表示,超圖致力於打造新一代雲端一體化GIS軟體平臺體系,為市場提供不一樣的GIS,提供不一樣的GIS平臺。

地理智能仍在路上

「全球已進入(時空)大數據時代,企業決策過程正由程序驅動變為數據驅動,(時空)大數據成為各個產業創新的動力。」一位院士曾表示,數字城市是「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而智慧城市時代是「秀才不出門能定天下事。」這是充分挖掘和利用空間大數據(地理智能)的價值所在。

在大數據時代,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國自主GIS軟體正在崛起,打破了國外品牌壟斷中國GIS軟體的局面。據賽迪發布的《2015年中國GIS軟體市場研究報告》顯示,經過30年發展,我國GIS基礎平臺軟體行業集聚度逐步提高,市場主要被超圖軟體、Esri、中地數碼和武大吉奧4大廠商佔據,約佔市場整體份額的74%左右。其中,超圖軟體的國內市場份額佔31.6%居榜首,美國Esri公司以29%位列第二。

隨著我國GIS軟體的創新發展,挖掘空間大數據應用價值的探索也在不斷深入。這個地理信息萬億市場,吸引了眾多淘金者的目光,網商、電商、運營商……巨頭們紛紛跨界而來,想要分得一杯羹。

然而,「現有的地理空間大數據價值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胥燕嬰坦言,很多數據應用與智慧發展的要求還存在很大差距。

深度挖掘地理空間大數據價值仍在路上。「大數據本身不等於價值,它是貧礦,只有挖掘出它的價值,才是金子。」超圖軟體總裁宋關福認為,大數據挖掘分析技術門檻很高,這些因素阻礙了位置大數據的應用和推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宋關福表示,超圖致力於提供的不是大數據本身,而是大數據的處理能力與處理平臺,讓更多人擁有處理時空大數據能力。」

「跨界」的衝擊,倒逼著產業變革。宋關福認為,其他行業涉足地理信息產業,好比在沙丁魚群裡放一條鯰魚,可能會讓沙丁魚活得更好。同時,也是沙丁魚的一次學習機會。企業也一樣,在有些方面可以借「他」力來合作,另一些方面要尋求改變,差異化定位。

從0到1的創新,需要魄力,需要膽識。正如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會長孫玉國所言,要找到人類和社會的重大需求,人要上天、盲人要看見東西,這些都會成為一個偉大時代顛覆性的創新。挖掘空間大數據的價值也在於此。

早晚高峰期擁堵成常態,上下班前,可以考慮向地理空間大數據求助,通過人流變化圖,預先知道哪條路好走;下雨有可能導致城市積水,城市管理者別急,地理空間大數據會幫你做前瞻性分析,防患於未然;計程車司機的苦惱是如何儘快拉到客人,減少空載距離,這也可以向大數據要答案。「從政府、企業到公眾都通過大數據提高了效率,這是智慧城市美好的願景。」鄔倫如此表示。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

相關焦點

  • 助力智慧城市建設,雲&大數據平臺遍地開花 | 智慧城市周報
    雙方將共同致力於大數據在城市規劃、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的全方位應用研究,形成一批高質量的創新研究和應用成果,助力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和城鄉高質量發展。兩個月前,《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指南》國家標準發布。江蘇省城市規劃研究會理事長張鑑說,這意味著以大數據技術為支撐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將成為解決城市問題、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基
  • 智慧城市之地理空間數據 內外兼修是王道
    地理空間基礎框架是智慧城市建設的精髓,因此基礎測繪正加快腳步,滿足智慧城市建設的需求。獲取空間數據的手段多樣,隨著雷達、GPS、北鬥等高科技的引入,傳統測繪正逐步擺脫艱苦的手工作業,走向真正信息化,並逐漸形成天地空一體化空間測量系統。在航空航天方面,航空攝影測量、高精度衛星遙感測量是主要數據採集手段,而近年來逐步興起的街景測量車掃描正成為地面數據採集的新寵。
  • 智慧城市萬裡行 | 看四川遂寧如何運用基礎測繪數據助推智慧城市建設
    「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不斷深化,對地理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大。無論是智慧管網、智慧交通,還是智慧城管,無一例外都要用到地理信息。」遂寧局相關負責人說,「時空信息雲平臺是通過整合多時空、多源、異構時空信息數據,建成地下地上一體、市區縣一體、二三維一體的時空信息大數據中心,通過雲平臺的搭建以及智慧應用推廣,為遂寧各部門、各行業提供綜合地理信息分析與應用服務。」
  • 智慧東營時空大數據與雲平臺建設試點項目通過專家驗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園園 通訊員 尚輝「智慧東營時空大數據與雲平臺建設項目不僅圓滿完成了設計書規定的各項建設任務,達到了預期目標,並在基於國產密碼的跨網服務、時空大數據分析和地理實體數據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成功的創新性探索,為全國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樹立了標杆。」
  • 騰訊雲中標長沙城市超級大腦項目 助力建設新型智慧城市
    「WeCity未來城市」解決方案是在以智能設備、雲平臺與大數據構建的城市場景中,未來城市人、服務、空間將被重新定義的背景下,以騰訊雲的產品和技術能力為底層,支撐數字政務、城市治理、城市決策和產業互聯等領域的解決方案,並通過微信、小程序等工具,實現對用戶的觸達。
  • 智慧東營時空大數據與雲平臺構建全市數據底圖 發掘城市管理密碼
    智慧東營時空大數據與雲平臺建設試點項目是國家級試點項目,2018年2月由原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批覆,2019年8月份實施,於今年11月28日順利通過自然資源部組織的專家驗收。一年多來,該試點項目始終扭住「創新突破和突出地方特色亮點」這一關鍵,從項目定位、數據匯聚、示範應用、城市管理、技術創新五個維度進行摸索和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  立項之初,試點項目建設定位於打造新時期的標杆和典範,設計書提出的無人機一體化更新、網際網路實時抓取等內容被納入全國時空大數據平臺技術大綱(2019版)和國家新型基礎測繪技術體系。
  • 智慧城市大屏可視化決策系統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相協調。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信息在城市的建設和管理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大數據蘊藏大價值,運用大數據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以提升政府服務和監管能力,越來越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
  • 全國各地積極打造智慧燈杆 助力智慧城市建設
    作為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智慧燈杆具備供電、聯網、廣布等特點,既可以作為數據的採集端,也可以作為數據終端,整合監控攝像頭、5G微基站、多媒體信息屏、安全報警、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硬體,通過信息感知和大數據交互技術,實現智能照明、智慧交通、
  • 以前沿遙感技術推動智慧城市建設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孫錦)探討地理信息技術,助力智慧城市發展。首屆「InSAR測繪應用及產業化高峰論壇」昨天在深圳舉行,與會嘉賓就InSAR(幹擾合成孔徑雷達)數據處理策略及方法、地質災害監測及預警、測繪應用領域等相關議題展開研討。
  • 清晰度遠勝谷歌地圖 地理信息技術正助力「數字長沙」邁向「智慧...
    時光長廊2009年長沙正式申報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項目2010年3月長沙獲批成為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試點城市2012年12月長沙獲評「全國數字城市建設示範市」2013年9月數字長沙地理空間框架建設項目獲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優秀工程金獎2014年2
  • 用大數據創建大平安 科大訊飛「智慧大腦」助力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11月23日,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馮祥在第十屆中國國際警用裝備博覽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時指出,為了讓城市安全從「第一公裡」到「最後一公裡」不斷織密補盲、縱深融合,科大訊飛推出了治安防控體系解決方案,打造智管、效能、宜居、平安的智慧社區,構建全城域封閉、全空間覆蓋、全要素感知的立體化新型治理體系。
  • 孔梁:「畝產論英雄」城市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與運營
    、智慧城市、大數據主管領導、行業專家、企業代表、主流媒體等齊聚一堂。我是上海聯元智能科技公司的一員,今天非常榮幸為大家進行「畝產論英雄」城市能源大數據中心建設與運營的演講,主要從以下八個方面來介紹能源大數據的主要內容:  1、能源平臺的建設背景和平臺定位;  2、解決方案總體框架;  3、區域能源管理;  4、能源大數據洞察;  5、能源平臺運營;
  • 「地理智慧 連結未來」GTC 2020在北京舉辦
    智慧城市建設如火如荼,從概念、規劃方案到落地實現,業界都有著不同的理解,呈現出「百家爭鳴」的局面。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長郭仁忠作報告《基於GIS的智慧城市工程邏輯》,介紹了智慧城市建設的基本邏輯,解答了如何構建數據平臺等關鍵問題,講述了智慧城市數據平臺(基於GIS的CityOS)的特點,以及其在應急疏散、立體倉儲、雲端博物館、數位化體驗式購物等空間管理中的應用。
  • 2020城市規劃信息化年會|百度地圖時空大數據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
    本報告是百度地圖慧眼技術架構師闞長城在2020年中國城市規劃信息化年會「數字國土空間規劃」分論壇上所作的報告。城市規劃是一個動態過程,主要包括現狀調查、規劃決策、規劃實施和監測反饋四個環節;人工智慧大數據如何助力規劃呢?
  • 智慧城市萬裡行 | 四川遂寧:構建城市「最強大腦」
    從數位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礎性信息資源。,實現時空大數據的統一管理、在線應用、交換與共享服務,為遂寧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的各行業提供地理信息支撐,為政府部門各類 GIS(地理信息系統) 應用提供基礎支撐服務,能有效避免基礎GIS軟體、公共地理數據以及基礎GIS功能開發造成時空信息資源的重複投資。
  • 「一帶一路」地理空間認知與地理信息系統的大數據支持
    「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大數據的支持,似乎已經成為共識。一些「一帶一路」大數據的門戶網站或專業網站也紛紛出現;有關「一帶一路」安全投資指數或國家治理指數的概念也相繼推出。這些發展充實和豐富了「一帶一路」大數據戰略的內涵,促進「一帶一路」決策系統的科學性與實踐性。然而,地理空間概念似乎沒有完全被整合到「一帶一路」大數據的決策系統之中。
  • 巨龍信息運用大數據技術助力廈門「智慧市政」建設
    人民網廈門12月18日電(林盈)近日,廈門市政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與廈門市巨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以大數據等高科技手段,共同促進廈門「智慧市政」建設。  巨龍信息公司執行總裁陳墨介紹說,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的有效應用可將城市運行的關鍵信息進行有機融合,從而為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務打造跨領域、跨區域的智慧城市資源交換和共享平臺。  合作後,雙方將利用各自專業技術和經驗,將紛繁多樣的市政信息數據融合、優化,為我所用。同時,加強雙方研發合作和交流互動,開展課題研究和創新軟硬體產品的試點應用。
  • 成都出臺智慧城市建設行動方案 加快建設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
    日前,《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以下簡稱《方案》)印發,提出建設並完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時監督信息系統,提升自然資源綜合監管能力。《方案》明確,到2022年成都智慧城市架構體系基本完善,「城市大腦」全面提能,數據要素高效流轉,智能設施廣泛覆蓋,城市智慧治理水平明顯提升,區域合作取得實質成效,打造「數字政府、智慧社會」建設的典範城市。《方案》強調,要加強多維度經濟運行要素指標監測,建立全市重點企業數據評估模型,實時掌握經濟運行態勢。
  • 滴滴智慧信控系統嘗試 用大數據解決城市堵車難題
    本屆論壇匯集政府領導、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代表,圍繞人工智慧賦能城市建設、數字經濟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等議題展開研討。滴滴智慧交通信控技術負責人鄭劍峰博士受邀出席,以「基於網際網路+的智慧信號控制」為主題發表了演講,闡述了滴滴對於當下城市交通管控面臨的挑戰與應對思路,以及滴滴在智慧交通領域的思考與實踐。
  • 華為周建軍:「5機」協同 助力智慧灣區建設
    鯤鵬計算產業助力千行百業智能化升級新基建的兩大核心中,5G協同配合雲服務能夠為企業實現高性價比的數位化轉型。上雲之後需要的就是多樣性的算力支撐,計算就相當於電廠,再大的雲力也不可能是智慧的,只用通過計算才能挖掘出數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