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2020世界5G大會在廣州如期舉行。為交流5G技術加持下大灣區創新建設、探討大灣區5G政策、規劃、產業發展、應用、安全,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的模式及5G行業應用,多位專家學者及5G生態建設者圍繞「5G引領灣區未來」主題,結合實際應用案例進行了觀點碰撞。
作為5G領域的重要參與者和建設者,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區副總裁、廣東代表處代表周建軍發表了《「5機「協同,共創智慧大灣區》的主題演講。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國區副總裁、廣東代表處代表周建軍
周建軍認為,5G技術除了在應用方面對智慧灣區建設加碼,更重要的是在行業應用、產生升級等經濟層面加速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
以下是周建軍演講內容:
聯接的密度乘以計算的精度等於未來數字經濟的強度
新基建為數字經濟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我認為聯接+計算是數字新基建的核心。
數字經濟發展最主要的場景,未來是依靠聯接數的總數、未來聯接的密度是未來數字經濟最核心的內容。計算是數字新建設的核心,同時在數字經濟發展最主要的場景。
密度是未來數字經濟最核心的內容,但並不能取代在數字運算上的算力,5G是其中一種技術,未來還有WIFI6,還有各種聯接技術構建了整個的聯接體,一開始我們就把聯接+計算打造成華為的核心戰略。。
聯接體把每比特成本降到更低,體驗層次覆蓋的網絡也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在聯接與大聯接中,5G只是聯接其中一個要素。聯接體核心要素除了技術之外,我認為核心是算力。
鯤鵬計算產業助力千行百業智能化升級
新基建的兩大核心中,5G協同配合雲服務能夠為企業實現高性價比的數位化轉型。上雲之後需要的就是多樣性的算力支撐,計算就相當於電廠,再大的雲力也不可能是智慧的,只用通過計算才能挖掘出數據的價值。
粵港澳大灣區擁有豐富的產業,數位化轉型也走在全國前列,如何讓產業之間迸發出更高的價值,是我們需要著重探討的方向。我們認為,雲+人工智慧+場景化的應用去打造數位化、產業轉型、企業轉型和行業轉型,將是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2022行動計劃裡面提到的一個關鍵點:如何打造網絡,同時行業加速為大灣區數字經濟建設加碼,關鍵是行業優勢、產業鏈、行業鏈全部結合起來,讓每個人、每家企業都成為連結之中的一員,這樣才能把5G端到端的生態聯盟建立起來。今天我們欣喜地看到,從技術角度打造的一毫秒交叉圈,能夠為行業中的企業根據不同場景打造不同的解決方案。
有了覆蓋全產業、全行業的生態聯盟,計算就能派上大用場。你計算的底座有多深、多厚。5G+F5G結合起來打造面向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聯接,聯接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它是講究聯接的速度、AR、VR對我們計算能力要求是越來越高,行業進行數位化、產業進行數位化、城市進行數位化,是我們下一步面臨的重要挑戰。
為了解決這些挑戰,我們深度參與鯤鵬生態在廣東的建設,目前鯤鵬計算產業在廣東解決方案超過600個,有效解決了各產業的數位化、智能化升級難題。
以南方電網為例,在南方電網的實踐中,華為5G技術帶來了超寬帶管道電力業務的創新應用,5G的速度快、大帶寬、低延時特性應用在電力巡檢及監控業務中,可以實現作業現場超高清視頻的回傳和實時視頻巡檢,通過與AI的配合,實現端管雲協同的智能巡檢,巡檢效率提升了80倍,成本下降了30%,也大大降低了人工巡檢風險。
除了電網,我們還攜手運營商與省人民醫院,公安、美的電器、港口等行業,在智慧醫療、智慧警務、智能製造、智慧交通、智慧工廠、智慧崗等領域,合作進行了眾多創新的應用,比如5G遠程醫療、5G立體巡防、5G雲化PLC、5G遠程控制等,部分場景已經建立了可複製的標杆,後續我們將會推動將5G應用到更多大灣區的行業。
我們主張一句話,5G協同是面向未來城市智能體的,一座城市的思考更重要是要有感知,要有血液,最底下的基座就是5G+多個技術。什麼是智能體呢?
它是以云為基礎,以AI為核心,通過雲網邊端協同,構建一個開放、立體感知、全域協同、精確判斷和持續進化的智能系統,包含智能交互,智能聯接,智能中樞,智能應用,助力行業。
智能升級參考架構—智能體
在未來,相信我們和在座各位建設者、政府領導部門一起,共同做大產業空間,通過5G技術打造大灣區智能體,推動大灣區數字經濟建設,達成世界一流灣區建設目標。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DOIT » 華為周建軍:「5機」協同 助力智慧灣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