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新基建」的驅動下,5G、特高壓、工業網際網路等七大領域基礎設施迎來建設紅利期,數字經濟加速發展,電力行業數位化轉型也在加速。
電力行業數位化轉型,既關乎能源本身的開發與利用,也關乎開發、利用能源過程中的工程管理,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簡稱「青豫直流」工程)則是其前沿實踐。「青豫直流」工程是全國乃至世界第一條專為清潔能源外送建設的特高壓通道,將來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清潔電力,途經甘肅、陝西,以更高效率、更低損耗向東輸送進河南境內——每年可向河南輸送清潔電力400億千瓦時。如此龐大的工程,從開發建設到管理運維中的困難可想而知。因此,藉助數位技術融入工程建設及管理,成為了順應時代的必然選擇。
在整個「青豫直流」工程中,位於河南省上蔡縣蔡溝鄉的駐馬店特高壓情況尤為複雜。換流站施工現場,工地面積大,人員多、工種雜,物資多,這使得青豫特高壓豫南站的管理複雜性高且安全責任重大。此外受疫情影響,項目建設工期縮緊,如何保質保量地及時順利交付,是華為及合作夥伴海南博禹共同面臨的難題。
作為電力行業「懂行人」的華為和海南博禹,通過深入核心業務場景,結合技術與業務融合優勢給出了令人滿意的答案:利用「5G、AI、雲」等技術,制定了針對性的數位化解決方案,實現建築、人員物資、管理過程的全面數位化,達到生產提效、管理有序、成本節約、風險可控的效果。青豫特高壓豫南站,也因此成為電力行業在「智慧工地2.0時代」的先驅。
01
AI技術賦能,施工現場多了安全保障
施工現場情況複雜,如何全面、詳細地了解現場情況?如何減少現場存在的安全問題及隱患?工地需要靈敏的「感官」,在青豫特高壓豫南站,AI技術的到來讓這一切成為可能。
在施工現場,藉助AI技術對現場攝像頭捕捉畫面進行實時動態分析,識別不規範的危險場景,如現場未按規定帶安全帽的人員、闖入帶電區域安全距離的人員和移動物體等。一經發現,即可直接聯動智能語音進行實時語音告警,實現對場區的動態監控,最大程度上避免不安全情況和不安全行為的出現,保障現場安全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華為HoloSens攝像機可支持實時圖像識別比對,內置30萬名單庫,前端分析更加智能、精準,為智能巡檢的創新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撐,也大大提高了建設現場的安全性。
02
智慧平臺雲端部署,管理效率瞬間翻倍
在工程建設和管理中,數據打通十分重要。依託華為雲支撐的BIM技術,不同企業間的人、物都被有機聯繫起來。
在青豫特高壓豫南站,進場人員需採用刷身份證、核驗人臉的方式進行實名制進場,規避非場區人員入場、超齡用工、童工等行為;一線管理人員通過數字項目平臺手機app,快速下載、學習施工過程中的圖紙、方案、變更、交底,避免因為人員疏忽導致變更遺漏,造成後期返工……種種細節,都是通過數位化管理,降低傳統人工檢測的失誤率,確保項目有序進行。
同時,由此產生的各類大量數據由智慧工地平臺中心直接採集,並匯總到數據處理中心,智慧工地平臺中心則成為項目一些基本信息的「集合地」,包括項目概況、人員信息、質量管理、安全管理、航拍視頻、新聞動態等,對本項目進行全方位展示。
不僅如此,這些信息實時共享,項目建設進展細節可視,便於項目建設單位、施工方、監理、分包單位等多方協同管理,同時也可以滿足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管需求,實現閉環式的數位化管理,降本增效。
03
5G靈活應用,建築工地邁入「智能時代」
工地融入5G將帶來怎樣的全新體驗?在青豫特高壓豫南站,5G加持智慧工地建設,進一步提升了施工現場的安全、效率,也讓現場變得更加綠色環保。
在施工現場,5G網絡實現全覆蓋,賦能現場施工管理、安全督查、線上監管、特高壓線路巡檢等多個環節,實現終端實時在線,監管無死角、全天候。
依託華為5G平臺搭建5G巡檢機器人,實現實時回傳、VR巡檢、遠程控制等功能;結合生產管控APP利用5G技術實現現場施工管理、安全督查現場管控、支持進行安全考試等功能,實現無紙化辦公;手持5G單兵提供本地預覽、錄像存儲、圖片抓拍等功能,督查人員可以與監控中心實時對話,真正實現流動式、可攜式的單兵監控。
在青豫特高壓豫南站建設多方的協同下,華為和合作夥伴順利完成對該項目智慧電力建設服務的交付,僅用時三個月,讓「智慧工地2.0時代」提前到來,助力「青豫直流」工程河南段線路全線貫通。
順利交付背後,離不開華為及夥伴多年的行業深耕。在電力行業,華為已助力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客戶的智能電網建設,深知輸變電工程場景的痛點和需求,因此能夠和夥伴一起打造出針對輸電工程的智慧工地解決方案。秉承「從行業中來,到行業中去」的理念,「懂行人」華為和夥伴正加速電力行業數位化轉型進程,以「5機」協同釋放行業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