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孫寶德教授團隊突破關鍵技術助力中國特高壓電網建設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上海交大孫寶德教授團隊突破關鍵技術助力中國特高壓電網建設
2019-09-11 12:06:3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湃

    上海交大孫寶德教授。供圖

  中新網上海9月11日電 (記者 許婧)上海交通大學11日發布消息稱,該校材料學院孫寶德、高海燕教授研究團隊,與江蘇中天科技合作,在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節能減排專項等項目的資助下,歷經二十餘年,突破了制約高性能鋁合金導線材料的關鍵技術,研製了高導耐熱、高強抗疲勞、特高壓節能導線等新型特種導線材料及製備技術,建立了全流程工藝控制體系,形成自主核心技術,高導耐熱導線、高強抗疲勞導線、高導電工鋁導線三大類十九種新型導線通過了權威部門組織的新產品鑑定,滿足了國家電網建設急需。

  該項目將在9月17日至21日舉行的第二十一屆工博會上亮相。

  中國能源與電力負荷逆向分布,國家實施「西電東送,北電南送」戰略。架空輸電線路用導線作為電力輸送的「血管」,是電網中用量最大、最關鍵的組成部分之一。隨著特高壓、遠距離、大容量輸電和清潔能源利用的發展,對架空導線的導電率、強度、耐熱性能和疲勞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提升材料導電率與同時提高其強度和耐熱性之間存在矛盾,導致中國電網建設急需的特種導線難以滿足工程需求。

  數據顯示,中國架空導線總長1000餘萬公裡,2018年中國全社會用電約6.8萬億千瓦時,其中因導線電阻造成的損失巨大。導線的導電率即使僅提高千分之一(0.1%IACS),全國每年可節電約7億千瓦時,減少電煤消耗約2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8萬噸,節能減排效益顯著。

  導線的耐熱溫度決定其輸送電流的能力,採用耐熱導線可提高輸電容量,有效緩解電力供需矛盾,降低城區線路改造的走廊成本;同時可更好滿足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峰值和谷值輸電的大溫差需求。但導線的耐熱性與導電率是一對矛盾。

  孫寶德團隊通過理論計算和科學實驗,研究了新型鋁鋯釔耐熱合金及其微結構調控方法和工藝,研製出新型耐熱導線,總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這一技術在全國一百多條舊網改造中獲得應用,川渝電網「大動脈」洪板線改造全部採用項目成果,一條線達到了兩條線路的輸電能力。

上海交大孫寶德教授團隊「高性能架空導線製備技術」助力中國特高壓電網建設。供圖

  中國特高壓工程需要跨越高山峻岭和大江大河架設電網,形成了中國特色的「大跨越」工程。項目組針對鋁鎂矽合金亞穩強化相的精確調控超細夾雜物的去除開展了大量研究,研製了不同強度級別的高強度鋁合金材料,建立了全流程精細控制技術,消除了材料內部潛在的疲勞裂紋源。研製的高強度鋁合金導線,在運行張力增大的條件下,振動疲勞壽命不低於3000萬次,滿足線路設計預期壽命達到50年的安全標準,綜合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國家電網特高壓大跨越工程中獲得大量應用。

  中國電工鋁導線佔導線用量近70%,是特高壓電網的基礎導體材料。近年來,特高壓輸電技術對電工鋁導體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中國鋁土資源鐵矽含量相對較高的特點,團隊研究了高導電工鋁材料及其冶金質量控制技術,解決了微量雜質元素與氣體去除的難題,突破了鑄錠晶粒細化瓶頸,保證了導線組織與性能的穩定性和一致性。研製的高導電工鋁導線在特高壓工程中得到應用。

  十多年來,上海交通大學孫寶德教授研究團隊與江蘇中天科技集團一直保持密切合作,面向國家電網建設對高性能導線的迫切需求,成立了「上海交大-中天科技」聯合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根據國家電網的線路設計需求,參與導線選型和截面設計,交大負責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中天科技負責中試及產業推廣,真正做到「設計、工藝、製造」一體化,有力促進了中國高性能架空導線製造企業的產業升級與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

  同時,項目團隊研製的高導耐熱導線和高導抗疲勞導線已走出國門,出口到歐美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承接了眾多海外架空線路建設工程,累計架線超2萬公裡,打破國際大公司的壟斷,成為中國製造和中國電力走出去的「國家名片」。(完)

相關焦點

  • 中國「特高壓電網」著作英文版在美發行
    新華網美國奧蘭多2月10日電(記者林小春)由中國專家編著的《特高壓交直流電網》英文版10日在美國東南部城市奧蘭多舉行首發儀式。參加首發儀式的有關代表和專家認為,這本著作全面總結了中國特高壓電網發展的實踐經驗,對於世界各國電網技術發展具有借鑑意義,將進一步促進中美兩國能源電力行業的合作交流。
  • 國網「新基建」已經明確本年度電網重點投資方向 信息化及特高壓需...
    ●「新基建」背景下特高壓建設加速帶動電網投資上臺階,高壓設備需求有保障。2020年特高壓核准、開工、建設全面加速,涉及的16條線路、13個改擴建項目總投資額合計約為2097億元,同時,我們預計本輪特高壓建設將帶動配套線路投資約805億元。
  • 當「5機」遇上特高壓:電網大動脈背後的「懂行」密碼
    「青豫直流」工程是全國乃至世界第一條專為清潔能源外送建設的特高壓通道,將來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清潔電力,途經甘肅、陝西,以更高效率、更低損耗向東輸送進河南境內——每年可向河南輸送清潔電力400億千瓦時。如此龐大的工程,從開發建設到管理運維中的困難可想而知。因此,藉助數位技術融入工程建設及管理,成為了順應時代的必然選擇。
  • 交大教授團隊開發「高效切削刀具技術」 助力高端製造
    同時,圍繞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的定位,藉助展臺傳遞高科技創新成果,體現高校的科創能力和服務社會實力。  工博會上有哪些亮點?晨報記者提前探營,推出系列報導,今天第一篇聚焦的是上海交大陳明教授團隊的「高效切削刀具技術」。  在航空航天、能源和汽車等高端製造領域,難加工零件的高效切削對刀具耐磨損和長壽命有著很高的要求。
  • 交大教授團隊開發"高效切削刀具技術" 助力高端製造
    同時,圍繞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創中心的定位,藉助展臺傳遞高科技創新成果,體現高校的科創能力和服務社會實力。工博會上有哪些亮點?晨報記者提前探營,推出系列報導,今天第一篇聚焦的是上海交大陳明教授團隊的「高效切削刀具技術」。在航空航天、能源和汽車等高端製造領域,難加工零件的高效切削對刀具耐磨損和長壽命有著很高的要求。
  • 山西電力啟動特高壓擴建 電網建設有大動作
    宋昱攝  日前,山西特高壓擴建及「西電東送」500千伏通道調整工程開工動員大會在晉北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變電站擴建場址舉行。  山西是電力大省,建設全國電力外送基地是山西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重要任務。
  • 中國特高壓技術「特」在何處?世界範圍僅此一家!
    日本建設的兩條同塔雙迴路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的變電站用的還是500千伏設備,後降壓至500千伏等級運行。 1991年蘇聯解體後,僅斷斷續續運行了5年時間,唯一建成完整工程的蘇聯特高壓電網由原來的1150千伏降壓到500千伏運行。
  • 南瑞集團成功研製新材料特高壓穿牆套管
    穿牆套管關鍵技術及應用」技術鑑定會,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雷清泉為組長的鑑定委員會一致認為,南瑞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製的世界首支1200千伏交流膠浸纖維穿牆套管具有阻燃防爆、機械強度高、防潮、少維護等優勢,技術上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辛保安:除了雅中線,四川還有兩條特高壓外送...
    辛保安在座談會發言時透露,「十二五」以來,國家電網公司在四川總投資累計超過2500億元,推動四川電網建設取得長足進步。截至目前,建成覆蓋全省的500千伏主網架,21個市州全部建成以500千伏變電站為中心的20千伏環網,初步實現「大電網、大樞紐、大平臺」的發展目標,滿足四川省超過6000萬千瓦新增電源併網需求,助力四川省經濟總量突破4萬億大關。
  • 2018年中國特高壓建設及輸電能力分析,特高壓持續性發展空間巨大
    一、特高壓行業定義及發展歷程通常輸電電壓一般分為高壓、超高壓和特高壓,對於我國絕大部分電網來說,110kV-220kV稱為高壓電網,300kV、500kV和750kV稱為超高壓電網,±而特高壓由±1000kV及以上交流和±800kV及以上直流輸電構成,特高壓適合長距離大規模電力傳輸。
  • 上海交大彭志科團隊突破「微波微動監測與智能感知技術」
    上海交大供圖用微波「看見」未知世界 上海交大彭志科團隊突破「微波微動監測與智能感知技術」中新網上海9月17日電 (熊玉勇 江倩倩 許婧)準確監測方艙醫院大量感染患者的生命狀況,精確「診斷」大橋工程結構是否存在安全隱患,隨時隨地獲取獨居老人在家的健康體徵
  • 高原特高壓上的「電網鐵軍」:為電網建設加速度
    中新網西寧10月9日電 題:高原特高壓上的「電網鐵軍」:為電網建設加速度作者 李江寧 郝瑾陽 孫禹晨夜色籠罩著青豫特高壓海南±800千伏換流站項目部內,電氣C包項目經理吳建平伏案而坐,翻閱著手中厚厚的資料,再次核對檢查明日抗爆板的安裝準備工作。
  • 一文讀懂特高壓競爭格局
    光大證券電力設備新能源團隊分析了特高壓競爭格局認為: 根據歷史招標金額佔總投資比例、 各公司中標份額、淨利率假設,測算了 2020-22 年特高壓建設給主要設備、 鐵塔、線纜公司帶來的業績貢獻與業績彈性。
  • 直流特高壓PK交流特高壓 誰更勝一籌
    其中,交流特高壓指的是1000KV交流系統,直流特高壓指±800KV的直流系統。  一直以來,在面對特高壓直流輸電還是特高壓交流輸電的問題上,幾乎每一位專家都有自己的觀點。下面我們分別從特高壓直流輸電和特高壓交流輸電的特點分析,看看看特高壓直流輸電和特高壓交流輸電,誰更勝一籌?
  • 西電東送,南方電網超高壓鑄就深圳特區電力動脈
    以清潔電力貢獻「深圳藍」在深圳市寶安區,有一個世界上佔地面積最小的交直流合建特高壓換流站——東方換流站。東方換流站是滇西北直流工程的受端站。該工程是西電東送首條落點深圳的特高壓直流工程,也是南方電網西電東送第三條特高壓直流通道。
  • 國家特高壓變壓器工程中心通過現場驗收 特高壓板塊再度走強
    中證APP訊(記者 歐陽春香)9月11日科技部消息,近日科技部高新司會同基礎司組織專家在新疆昌吉市對國家特高壓變壓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行了現場驗收。11日上午,特高壓板塊再度走強。截至上午收盤,大連電瓷漲停,平高電氣、許繼電氣、恆華科技、金利華電等個股均有大幅拉升。
  • 國家電網未來5年將投6200億建特高壓智能電網
    (圖片來源:資料圖)  國家電網公司發展策劃部主任張正陵接受《路透》採訪時表示,特高壓(UHV)智能電網對內地電力發展是必須的,未來五年國家電網將投入6200億元人民幣,建設20條特高壓線路,以將西南的水電和西北的風電傳輸至中國東部。發展特高壓電網不僅是技術革新,還實現遠距離運輸,解決中國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和利用,且能改善當前中東部面臨的嚴峻環境壓力。
  • 特高壓遠距離低損耗輸電已是大勢所趨
    此工程是國家電網公司繼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淮南-浙北-上海特高壓交流工程之後的第三個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標誌著我國特高壓電網進入加快發展的新階段。 國家電網表示,將加快發展特高壓輸電,計劃2015年建成"兩縱兩橫"特高壓同步電網;2017年建成"三縱三橫"特高壓同步電網,構建大規模"西電東送"、"北電南送"能源配置格局;2020年"三華"電網建成"五縱五橫"特高壓交流主網架。
  • 「新基建」重啟特高壓建設高潮:國網連續上調投資規模,2025年中國...
    賽迪顧問總裁、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特聘專家孫會峰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新基建」明確將特高壓納入其中,將開啟新一輪特高壓建設高潮,本輪重啟特高壓項目線路12條,預計總投資規模將突破1500億元;目前,中國共有25條在運特高壓線路、7條在建特高壓線路以及7條待核准特高壓線路;預計到2025年,中國有望特高壓線路突破4萬公裡。
  • 「特高壓」輸電為何引起巨大爭議:利益的搏弈
    也就是說,如果全國的電網都用特高壓連接起來,那麼如果一出現動態穩定問題,就容易造成全國的停電。「印度六億人停電什麼意思?不可能是供六億人同時使用的發電機組都出現故障了吧?可能嗎?會有如此大範圍的停電,就是因為交流同步電網的特性。這對我們是非常大的警告。」上述專家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