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高壓技術「特」在何處?世界範圍僅此一家!

2020-12-06 騰訊網

低壓變高壓,內部絕緣材料競然是紙!國產特高壓技術超越人類想像!

編輯 丨國際能源網 瑤瑤

你乘了20多個小時的飛機,跨越大半個地球,還沒來得及倒時差,就急匆匆趕到工作現場準備大幹一場,迎面卻潑來冷水:

「你們的標準和我們當地的有出入!」

「我們當年電力技術世界領先,你們中國人還來學過技術。」

面對不信任,你會怎麼想?怎麼做?

當年,千裡迢迢奔赴巴西開拓海外市場的中國特高壓技術人員們沒有「硬塞道理」強行輸出。

因為他們知道,事實勝於雄辯;他們更知道,中國特高壓技術領先全球,而且還是獨一份的。

自信心的背後,源於中國特高壓技術確實硬核能打。

敢為人先 下「先手棋」

開啟世界電網特高壓時代

在電力技術發展史的考卷中,成熟的特高壓技術毫無疑問是壓軸大題。

這道題,很多發達國家幾十年前就開始研究了,但要麼中途卡殼,要麼直接棄卷。

上世紀60年代起,美國、蘇聯、日本等國家開始研究特高壓輸電技術。當時這些國家經濟增長快,電力需求旺盛,能夠遠距離、大容量輸電的特高壓技術進入科學家的視野。

※ 美國從1967年開始對1000千伏特高壓輸電的特性展開研究。

※ 蘇聯在1985年建成埃基巴斯圖茲—科克切塔夫—庫斯塔奈1150千伏特高壓輸電線路。

※ 日本、義大利也都研究開發過特高壓輸電技術。

蘇聯的特高壓試驗

發達國家摩拳擦掌,結果紛紛退賽:

美國建了一些試驗設施,甚至規劃了工程,但是沒有付諸實施。

義大利建立了試驗站,對絕緣子與電磁環境特性做了一些研究,也建成了幾十公裡的試驗線路,但原來規劃的工程沒有上馬。

日本建設的兩條同塔雙迴路特高壓交流輸電線路的變電站用的還是500千伏設備,後降壓至500千伏等級運行。

1991年蘇聯解體後,僅斷斷續續運行了5年時間,唯一建成完整工程的蘇聯特高壓電網由原來的1150千伏降壓到500千伏運行。

特高壓,這一電力領域公認的高精尖技術,剛剛萌芽就因為各種各樣的「難題」被「雪藏」了。

為滿足武鋼1.7米軋鋼機投產後衝擊負荷的需要建設的500千伏平武線

那時的中國電力還在「超高壓」技術和設備上苦苦求索。1981年,我國首個500千伏平武線輸電工程竣工上馬。1985年,我國首個500千伏直流工程葛上直流開建,連變電站的草皮、螺帽、釘子、水龍頭都要全套進口。

葛上直流南橋換流站裡的設備都是洋貨

縱觀輸電技術從低電壓到高電壓等級提升的過程,西方國家曾經一直領先。330千伏工程,我們比西方晚了20年;750千伏工程,我們晚了40年。

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是企業的「命門」所在。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就是這樣一個外國人眼裡的「後進生」,竟然完美回答了特高壓這道壓軸大題,並快速交卷!

2006年,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核准開工。2009年1月6日,這項由我國自主研發、設計建設的首個特高壓交流工程投運。

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工程

2010年,向家壩—上海±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示範工程投運。

±800千伏向家壩—上海特高壓工程

中國的特高壓時間開始了!

中國電網一舉進入交直流特高壓混合電網時代。

用中國核心技術

解決中國實際問題

為什麼特高壓能在中國取得成功?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頭條君想先問您:

您家有多久沒停電了?是不是「空調wifi冰西瓜」已經是夏日標配了?朋友圈裡曬藍天照的變多了嗎?

這些變化其實都能記「特高壓」一等功勞。

當年,外國放棄繼續研究特高壓,無非是用電量增長乏力、技術實際落地面臨瓶頸等原因。

而在中國,有其特殊的國情——

經濟發展迅猛,用電量快速增長

2004年,一則新聞這樣報導:「2003年出現了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拉閘限電,局部地區經濟發展遇到了『瓶頸』;2004年,全國供需形勢仍然緊張,總體缺額同2003年大體相當。」

2004年,號召「節約用電」非常普遍

當時,中國GDP增速飛快,2003年開始進入「兩位數」增長時代,對電能的需求大大增強。

資源分布不均,中東西部各有需求

在中國,80%以上的能源資源分布在西部、北部,相距東中部負荷中心1000~4000千米。

東中部負荷中心需要更多清潔、便宜的「遠水」來緩解「近渴」,並緩解本地建燃煤電廠的土地成本、空間成本、環境成本等實際壓力。

西部、北部資源中心則希望自己的資源優勢能轉化為經濟優勢,帶動當地人口就業、經濟發展。

雖然各地本身的資源情況與經濟發展不匹配,但兩邊的需求可謂「一拍即合」。

這樣的背景亟需大容量、大範圍、高效率的資源配置。

而特高壓具有大容量、低損耗、少佔地的綜合優勢,能夠把清潔能源送到遠方去。

如果說超高壓輸電是4G,那特高壓輸電就是名副其實的5G了——

中國發展特高壓的必要性與緊迫性不言而喻。

2004年,國家電網啟動了特高壓輸電工程關鍵技術研究和可行性研究。隨著特高壓關鍵技術接連取得重大突破,特高壓電網建設全面鋪開。

目前,國家電網已累計建成投運「十三交十一直」特高壓工程。

如今,張北的風點亮雄安的燈,四川的水電送往江浙滬,新疆、甘肅的風能長驅直入送中原……

跨越區域的清潔能源傳輸鏈條「特高壓」

與此同時,「拉閘限電」「電荒」等名詞也成為歷史記憶。

特高壓,可謂是用中國核心技術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典範。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啃下卡脖子的「硬骨頭」

當特高壓剛橫空出世時,不少人都好奇去探究竟——特高壓到底「特」在哪兒?

有這樣一個細節:

在武漢,一名記者參觀了我國第一座500千伏鳳凰山變電站和我國首個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的荊門變電站。

1000千伏特高壓荊門變電站

500千伏鳳凰山變電站

他覺得,僅就感官體驗,在荊門變電站設備場地只能聽到微弱的電磁聲,測量噪音分貝值是36分貝,而鳳凰山變電站的場地噪音是60分貝。前者是百分之百的「中國製造」,後者是日本進口的「洋玩意兒」。

為什麼特高壓變電站的環境噪音更低?

「解釋只有一個:中國電工製造技術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確實,當年我們發展特高壓時面臨這樣的現狀——

建設500千伏電網,我們尚且可以買到「八國聯軍」的設備。但建設1000千伏電網,技術與設備從哪裡引進?外國沒有,已有的早期研究或落後或有缺陷。

有錢也買不到!

「跟蹤式」的創新老路子,走不通了。

要解決自己的問題,必須要自己啃下卡脖子的「硬骨頭」!

唯有此,才能把核心技術這一企業的「命門」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這個過程中,國家電網不斷破解世界性技術難題——

√ 破解特高壓交流輸電過電壓控制、外絕緣子配置、電磁環境控制、系統集成、設備研製等世界性技術難題。

√ 破解大容量特高壓接入系統問題,並保證了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2012年、2017年,特高壓交直流技術摘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特等獎,問鼎世界電力技術的珠穆朗瑪峰。

如今,國家電網建成了以「四基地兩中心」為核心的特高壓試驗研究體系。

在攻堅特高壓核心技術過程中,國家電網人切切實實感到「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

登頂世界電力技術的珠穆朗瑪峰後,其中的「皇冠」——特高壓變壓器和換流閥,也被我們摘得。

特高壓換流閥

欲戴皇冠,自然要必承其重。

特高壓變壓器和換流閥,研發難度極高,但又是「心臟」一樣的存在。

為了攻克核心技術,國家電網集合了300多家單位的上千名科研技術專家,潛心研發十年之久,結束了受制於人的局面。

中國電力裝備實現突破,特高壓成套技術實現突破。

滿滿的「原創力」:

或許你想不到,將低電壓轉換成1000千伏特高壓的變壓器,它的內部主要絕緣材料居然全是紙。

用紙做成的各種配件達到25萬件,不亞於任何一件精密的藝術品。

你可能還想不到,將交流電轉換成直流電的關鍵設備——特高壓換流閥,它的生產車間比醫院腦外科手術的環境還要潔淨100倍。

用紙做成的各種配件達到25萬件,不亞於任何一件精密的藝術品。

±1100千伏準東—皖南特高壓直流工程

2019年,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電容量最大、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1100千伏準東—皖南特高壓直流工程建成投產,標誌著我國已完全掌握交流1000千伏及以下電壓等級電網的系統規劃、工程設計、施工安裝和調試試驗技術,以及±1100千伏、±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關鍵技術,實現了工業化規模應用。

誰持彩練當空舞?中國特高壓工程穿越「陣陣關山」

正如劉吉臻院士所說,特高壓技術是電力行業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方向,電壓等級的升高也帶動了電工裝備技術的變革,包括絕緣、變壓器、開關、保護、控制、材料等。電壓等級提升與技術進步是相輔相成的。

勇闖技術「無人區」

在更高水平上實現新跨越

實際上,中國特高壓技術剛走出國門時「碰壁」,並不意外。

畢竟,僅僅十幾年前,中國電力技術還是個不斷學習消化「洋學問」的學生,拄著「洋拐棍」亦步亦趨。

國網巴控公司的副總保羅是名地道的巴西人,他的父親曾是伊泰普水電站的建設者。

他說,伊泰普水電站是巴西人民的驕傲,也是巴西電力技術的驕傲。很長一段時間,搞水電站、做輸電線路的技術人員紛紛來此「朝聖」,其中不乏中國人。

現在情況變了,曾經的「學生」去教「老師」,這種身份的轉換或許一時半會兒讓人有點難以接受。

但巴西依然選擇了中國電網技術。因為——

特高壓解決巴西缺電問題能力強

巴西的能源布局與中國有相似境遇:水電資源集中於西北部、用電負荷集中在東南部。特高壓能夠解決資源的大範圍配置問題。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社會責任心強

國家電網資助的馬累貧民窟交響樂團

國家電網贊助和支持了巴西多項公益項目。美麗山二期項目也是巴西近年來第一個零環保處罰的大型工程。

如今,這條「電力高鐵」為2000多萬巴西人民源源不斷輸送電能,成為中國特高壓技術裝備出海的金色名片。

美麗山二期的裡約、欣古換流站

伴隨著特高壓的發展和建設,從傳統老牌企業哈電集團、東方電氣、上海電氣,到如今的西電集團、特變電工,輸變電設備製造企業「走出去」的新聞也屢見不鮮。

獨步天下的特高壓交直流技術也成就了相關標準的制定。國家電網成功推動 IEC 成立專門的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委員會。一流企業做標準,標準意味著影響力和話語權。

不斷勇攀電力高峰的國家電網人

不到20年的時間,國家電網實現了從跟跑向並跑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

也是在這20年的時間裡,我們深刻地感受到,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人民的生活福祉。

如今,國際形勢波雲詭譎,複雜性與不確定性交織,核心技術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

「命門」掌握在自己手中,才不會受人牽制,才能在關鍵時刻打出實招硬招,才能不讓意外比明天先到。

歷史與時代,為我們造就了機遇之門、開啟了機會之窗。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國家電網公司向著更高水平的創新吹響號角,全面實施「新跨越行動計劃」。

啃下卡脖子的「硬骨頭」,努力實現「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超越,徹底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

下好基礎研究的「先手棋」,在電力系統基礎理論、建模仿真、運行控制技術等重點領域創造更多「從0到1」的原創成果。

找準兩化融合的「突破點」,加強人工智慧、區塊鏈、北鬥等技術應用,推進電網向能源網際網路轉型升級。

勇闖核心技術「無人區」,方能飽覽無限風光在險峰。

技術隨世運,無日不趨新。

在核心技術創新的路上,

唯有爭先鼓勇、溯迎而上,

方能長風破浪、直濟滄海。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

惟其篤行,彌足珍貴。

艱苦攀登,不竭探索,

奉獻付出,

從特高壓技術這一切口,

我們能看到——

國家電網自始至終不斷

傳承創新基因,

實現更大跨越。

相關焦點

  • 中國特高壓技術冠絕全球,從落後到世界第一,仍有難題待突破
    那就不得不提中國特高壓技術了,或許很多人不知道,我國的特高壓輸電也是中國在高端製造領域領先世界,在世界上已處於領先水平,在該領域我國不僅僅是特高壓輸電大國,更是連歐美發達國家都承認的強國那就特高壓技術能解決這個問題。從2004年提出,再到2009年中國建成特高壓輸電工程,才開始改變這個格局。
  • 特高壓技術研發科學家陳維江詳解為什麼只有中國取得了成功
    陳維江指出,特高壓技術很好地印證了經濟學「生產可能性曲線」原理:發達國家雖然研究了特高壓輸電技術,但是由於經濟下滑產生了技術的閒置,未能完成經濟資源和生產技術最大限度的組合。而中國的經濟增長潛力,終於讓特高壓開花結果。
  • 中國多地特高壓輸電工程建設加速
    西起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東至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青豫直流」工程線路途經青海、甘肅、陝西、河南,全長1587公裡,是世界第一條專為清潔能源外送建設的特高壓通道。它在技術上實現了遠距離輸送大規模清潔能源的突破,額定輸送功率達800萬千瓦,年輸送電量400億千瓦時,相當於目前河南省用電量的八分之一。
  • 特高壓知識問答
    由於特高壓直流輸電在世界上尚屬首例,國內外現有的試驗數據和研究成果十分有限,因此有必要對特高壓直流輸電的絕緣配合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3. 電磁環境影響。採用特高壓直流輸電,對於實現更大範圍的資源優化配置,提高輸電走廊的利用率和保護環境,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中國特高壓往事:拉閘限電後的十七年
    研討會上,專家們把特高壓技術的問題挑了個遍。特別是在項目必要性、核心技術難度、國產化門檻等問題上反覆拉鋸,爭論異常激烈。開場第一個發言的就是蒙定中,一口氣講了一個多小時,最後的結論也是強烈反對:交流特高壓技術在國外已經證明是落後技術,既不經濟,又很危險。
  • 中國特高壓輸電技術的國際地位究竟如何?
    怎麼看咱們中國電力全球領先這個事兒,這主要指的是咱們國家的特高壓輸電技術。這所謂的特高壓輸電是指直流±800kV和交流1000kV及以上等級的輸電技術。反正技術上的事兒說多了有的人也不一定明白,大家就記著這幾點:那就是輸電電壓特高、輸送的容量特大、傳輸的距離特遠,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輸電技術,大傢伙應該明白了吧!有了特高壓輸電技術,內蒙古錫林郭勒大風車風力發電才能一路南下,經北京、河北、山東直抵南京,要不然這個電力,發出來還沒出省界就損耗一半兒了,到家裡了電燈就只能忽閃忽閃。
  • 2018年中國特高壓建設及輸電能力分析,特高壓持續性發展空間巨大
    一、特高壓行業定義及發展歷程通常輸電電壓一般分為高壓、超高壓和特高壓,對於我國絕大部分電網來說,110kV-220kV稱為高壓電網,300kV、500kV和750kV稱為超高壓電網,±而特高壓由±1000kV及以上交流和±800kV及以上直流輸電構成,特高壓適合長距離大規模電力傳輸。
  • 科技名詞 | 什麼是特高壓直流輸電?
    2010年,我國建成世界上首個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自此,中國電網正式步入「特高壓」時代,並開始領跑世界特高壓電網建設運行。2016年,我國「西電東送」戰略重點工程昌吉—古泉(準東—皖南)±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建,這是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技術最先進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該工程起於新疆昌吉,止於安徽古泉,全長3324千米,共有鐵塔6080座,2019年9月建成投運。
  • 2020年中國特高壓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一帶一路」催生...
    2020年中國特高壓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我國自然資源分布不均,特高壓具有輸送容量大、距離遠、效率高和損耗低等技術優勢,滿足我國能源輸送需求。截至2020年3月,我國共有25條在運特高壓線路、7條在建特高壓線路以及7條待核准特高壓線路。2020年,特高壓設備投資額達1811億元。
  • 「新基建」重啟特高壓建設高潮:國網連續上調投資規模,2025年中國...
    中國在世界上已經形成了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標準體系,主導制定特高壓輸電等多項國際標準,中國特高壓交流電壓也被確定為國際標準電壓,特高壓正在與高鐵、核電一道,成為中國製造的一張「新名片」。孫會峰介紹,中國是特高壓輸電領域唯一實現大規模投入商業運營的國家,未來將能夠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建設提供國際領先的中國方案,進而樹立新的中國製造質量品牌。加強特高壓輸電工程基建投入,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在此領域的工程經驗。
  • 特高壓輸電質疑多
    從2004年12月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發展特高壓輸電技術,對此的質疑就沒停止過。存在巨大安全隱患,國外已被「棄而不用」近三四十年,歐洲、北美等地發生的十幾次大面積停電事件的教訓是,交流電壓等級越高,覆蓋範圍越大,越存在巨大安全隱患,聯繫緊密的特高壓交流電網某一局部甚至某一部件發生破壞,就會將事故迅速擴大至更大範圍。因此,要保證電網安全運行,必須在規劃、設計、建設、運行中研究電網結構,要按「分層分區」原則實行三道保護。
  • 一文了解2020年中國特高壓行業市場現狀與競爭格局特高壓工程快速...
    我國特高壓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目前處於第三輪發展期。2018年至今我國出臺了多項特高壓相關政策,旨在推動特高壓有序快速發展。2020年2月發布的《2020年重點工作任務》中對高壓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推動了各地區特高壓建設。我國特高壓工程累計線路長度呈逐年增長態勢,2019年累計線路長度為28352公裡。
  • 國家特高壓變壓器工程中心通過現場驗收 特高壓板塊再度走強
    中證APP訊(記者 歐陽春香)9月11日科技部消息,近日科技部高新司會同基礎司組織專家在新疆昌吉市對國家特高壓變壓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行了現場驗收。11日上午,特高壓板塊再度走強。截至上午收盤,大連電瓷漲停,平高電氣、許繼電氣、恆華科技、金利華電等個股均有大幅拉升。
  • 中國「特高壓電網」著作英文版在美發行
    新華網美國奧蘭多2月10日電(記者林小春)由中國專家編著的《特高壓交直流電網》英文版10日在美國東南部城市奧蘭多舉行首發儀式。參加首發儀式的有關代表和專家認為,這本著作全面總結了中國特高壓電網發展的實踐經驗,對於世界各國電網技術發展具有借鑑意義,將進一步促進中美兩國能源電力行業的合作交流。
  • 《特高壓交直流電網》英文版在美國首發
    國家電網總師辦公室主任梁旭明作為作者代表在首發式上介紹中國特高壓技術的發展和實踐成果。(人民網記者 陳麗丹攝) 《特高壓交直流電網》一書由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振亞編著,總結了中國特高壓工程技術應用經驗和技術標準。其中文版自2013年發行以來,受到國際電力行業、政府和科研機構的高度關注,英文版的發行有望進一步擴大其國際影響力。
  • 「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寬頻域電暈電流傳感器」填補了國內外電暈...
    特高壓直流線路的工程設計和導線電暈特性的機理研究均需對線路電暈電流的高頻特性進行測試和研究,而寬頻域電暈電流取樣傳感器的研製成為制約電暈電流相關研究的瓶頸。為測量得到特高壓直流線路電暈放電時的電暈電流高頻特性,該發明提出了一種寬頻域電暈電流取樣電阻傳感器,通過一系列技術改進措施,實現了在特高壓環境下測量帶寬高達30MHz的電暈電流取樣傳感器。
  • 中國特高壓行業政策扶持力度較大,工程累計線路長度呈逐年增長態勢
    我國特高壓工程累計線路長度呈逐年增長態勢,2019年累計線路長度為28352公裡。在特高壓項目工程中,除了基建、線路、鐵塔等成本外,站內設備也是重要成本之一。 1、中國特高壓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目前處於第三輪發展期 我國特高壓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2006年8月19日,中國首個特高壓示範工程奠基。
  • 特高壓直輸電流線路淺析
    問:建設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需要研究哪些關鍵技術問題?答:直流架空線路與交流架空線路相比,在機械結構的設計和計算方面,並沒有顯著差別。但在電氣方面,則具有許多不同的特點,需要進行專門研究。對於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的建設,尤其需要重視以下三個方面的研究:1. 電暈效應。
  • 電力百科|什麼是特高壓可控並聯電抗器?為什麼要配置可控並聯電抗器?
    在特高壓工程中配置特高壓可控並聯電抗器,不但可有效補償線路充電功率,還可通過靈活快速調節輸出感性無功容量,有效化解限制過電壓與無功調節之間的矛盾,優化無功分布,降低網損,提高系統運行穩定性。什麼是特高壓可控並聯電抗器特高壓可控並聯電抗器是一種集成特高壓技術、變壓器技術、系統集成設計技術、電力電子技術、控制保護技術等關鍵技術的新型柔性交流輸電(FACTS)設備。
  • 特高壓遠距離低損耗輸電已是大勢所趨
    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的特高壓交直流輸電,已成為我國標誌性電力工程,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浙北-福州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已於4月11日全面啟動。此工程是國家電網公司繼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範工程、淮南-浙北-上海特高壓交流工程之後的第三個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標誌著我國特高壓電網進入加快發展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