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太空白瑞雪:衛星服務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天基信息化基礎設施
愛太空創始人白瑞雪女士在談到航天服務及航天延伸產品與智慧城市結合方面的問題時,表示至少可以有三方面的應用: 一是衛星遙感技術的應用。白瑞雪表示,衛星遙感技術為城市生態優化提供監測數據。通過遙感衛星對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空氣品質、氣象水文環境的綜合監測,提供城市生態優化的宏觀指導和汙染防控措施,將原本多部門、長時間才能完成的監測任務,通過衛星遙感實現全方位和近實時監測,實現生態環境調控的智能化。 「另外,衛星遙感技術為城市規劃提供測繪支持。」
-
數字孿生貫通工業生產信息孤島,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打開APP 數字孿生貫通工業生產信息孤島,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佚名 發表於 2020-12-02 15:28:11 數字孿生是未來數位化企業發展的關鍵技術,例如可應用於以下的常見工業領域: 數字孿生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中國以「智慧城市」和「
-
大力推動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 為城市增添更多「智慧」
人民網北京6月26日電(記者王靜)6月26日,以「詮釋配電物聯網架構體系,推動能源互聯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19年(第三屆)中國配電技術高峰論壇在北京隆重召開。1000多位配電領域專家代表出席會議,共同交流探討、分享經驗,探索研究推動配電物聯網技術的進步和發展。
-
智慧城市標準化建設勢在必行!
299個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巨大的市場和巨大的技術需求,讓我國在智慧城市領域處於先進地位。但是,縱觀國際,歐洲、美國、韓國、日本等國的標準化委員會,三大標準化組織包括OECD以及很多國際智慧城市相關標準會議,都有大企業參與的影子,最近GE、IBM等也在美國推動這方面的研究,而我國則多是以大學標準化研究院為主,從這一點來講,我們在國際上的發聲仍然比較弱。
-
第二屆遙感應用技術論壇召開 聚焦遙感前沿技術在氣象等領域的應用
中國氣象報記者孫楠 通訊員白維報導8月22日至23日,第二屆遙感應用技術論壇在北京舉辦。聚焦跨界融合、賦能百業和遙感強國戰略,專家學者以及行業應用者交流了遙感在氣象、海洋、農業、國防、應急、導航等領域應用的前沿技術。
-
建設沿黃生態屏障 推動流域地區高質量發展
經過不懈努力,山西沿黃地區正在從生態脆弱區變為京津冀的重要生態屏障。下一步,要瞄準減少水土流失,全力加大黃河流經市縣水資源保護力度。大力實施退耕還林、荒山綠化、經濟林提質等營造林工程。繼續深化採煤沉陷區治理,加快礦區生態保護和修復。系統研究、全面提升沿黃防洪水平,加強蓄水能力建設,不斷提高抵禦旱澇和地質災害能力。
-
商業遙感衛星助推測繪技術發展
從市場需求來看,童慶禧院士認為,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以及智慧城市如火如荼建設,從基礎設施建設,到地理國情普查和不動產登記,再到惠及民生的智慧服務,上至政府下到行業企業,對影像數據特別是對真三維化的測繪地理信息數據有著更強烈的應用需求。
-
佛山市應急管理局:持續建設運營城市安全「智慧大腦」
與清華大學合作高標準建設「智慧安全佛山」魏鈺發言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佛山實現了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但對於佛山這樣的以製造業為主導、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工業城市,安全隱憂和安全肌理的撕裂伴隨經濟社會發展一路博弈。隨著佛山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鎮化率早已接近95%。
-
專訪華為企業BG全球智慧城市業務部總裁鄭志彬:建設古羅馬式智慧...
智慧城市在其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建立現代化產業發展體系,促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發展,推動信息技術集成應用。這些智慧城市的建設內容,從根本上講就是數字經濟。智慧城市的核心價值是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建設智慧城市是大勢所趨。 華為1+1+N建設思路:城市數字平臺經過多年的實踐,華為提出一個理念:1+1+N。華
-
助力智慧城市建設,雲&大數據平臺遍地開花 | 智慧城市周報
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合肥市發揮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作用,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和電子政務頂層設計,推動各大平臺建設,實現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行和服務各方面的均衡發展。合肥市數據資源局作為「合肥展」的負責單位,將攜合肥知名企業參加此次展會。科大訊飛將展示交通超腦、智能服務機器人等智慧城市產品。
-
建設智慧城市的十大反思
1.1 不能否定歷史上的城市智慧 「智慧城市」起源於IBM的宣傳,但是IBM將「Smart City」 翻譯為「智慧城市」並不準確,經媒體、IT專家的大肆宣傳使「智慧城市」的叫法普及化了,IBM的「Smart City」原本是信息技術在局部領域(如供水、供電系統)的應用,一經譯為「智慧城市」一下子變為全局性應用了,一個欠妥當的譯名引導很多人誇大信息技術在城市建設中的作用
-
北鬥下的智慧城市和智慧生活
一個由衛星導航技術與各類信息技術融合,精確利用時空信息的新時代已經來臨。建設智慧城市:依靠北鬥指路張朋永介紹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產業布局。入夏以來,連日暴雨讓哈爾濱城市一線環衛工人時刻提著一顆心。與以往不同的是,每當暴雨來襲,他們不再是固守原地,而是要時刻聽候哈爾濱城管指揮中心的統一調動。「利用北鬥衛星導航、衛星遙感和5G等技術,其中,北鬥定位、遙感『天眼』拍照,將全市城市管理信息都呈現在指揮中心大屏幕上,同時還在環衛車上裝配了北鬥定位裝置,當發現某一地區環衛車輛不夠時,迅速調集附近其他車輛趕到現場。」
-
智慧時代,如何規劃建設城市大腦IOC?
全球都在緊鑼密鼓的布局智慧城市建設,歐洲、北美、日韓等地區處於技術領先地位,而中國也在積極進行智慧城市試點,形成了多個智慧城市群,中國的智慧城市試點項目超過歐洲、印度和美國之和。未來城市IOC智能運行中心是如何規劃構建的,本文給您答案。
-
無人機遙感技術在城市綠地監測中的應用
無人機遙感技術的運用為快速準確獲取城市綠地信息提供了技術條件,成為微中觀尺度上綠地監測的重要工具。文章深入研究無人機系統在城市綠地監測中的應用現狀,從綠地信息提取、變化檢測、生態系統服務3方面綜述了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結果表明,無人機遙感在城市綠地信息提取方面的技術已經較為成熟,且在城市綠地變化監測和評估城市綠地生態系統服務方面已經進行初步嘗試。
-
遙感技術的發展史,中國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現狀
2月2日,我國首個遙感人工智慧應用技術研究中心在重慶成立。該研究中心將以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等新興技術,促進地理信息、城市規劃等業務技術升級拓展,用產學研合力推進遙感數據智能化。 遙感技術集中了空間、電子、光學、計算機通信和地學等學科的最新成就,是當代高新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分析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的規律與經驗及應用案例
隨著網際網路和信息化的發展,在雲平臺、大數據和物聯網等技術的支持下,率先在美國「智慧星球」概念下誕生的「智慧城市」,逐漸成為當今世界各國城市建設的發展趨勢和選擇。 一、國外案例 自21世紀初期,美國、英國、德國、荷蘭、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先一步開展了智慧城市的實踐,誕生了許多經典案例。 1.
-
「遙感大數據+AI算法」賦能空間監測分析與城市體檢研究
怎麼用新技術提高監測手段?傳統靠人工監測,比如人工遙感提取、測繪等等。這些方法現在已經不能滿足動態監測要求高、分析鏈條長的空間監測需求,所以我們要推動新技術的發展。現在新基建、新城建很火,物聯網、5G、遙感、AI都是我們熟悉的新名詞。技術的發展和提升,尤其是AI技術和大數據技術,對促進國土空間規劃監測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構建國土空間閉環體系的全流程裡,這些技術大有可為。
-
遙感技術:觀察世界的「天眼」
很早以前,人們就希望從空中來觀察地球,當時人們使用的是普通的照相機,後來發展成為專門的航空照相機。航空攝影的技術在世界大戰期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基於這種照片的識別技術也得到了提高。隨著飛行器技術的提高,尤其是火箭和衛星的出現,遙感技術獲得了一個全新的平臺。現在,遙感技術也日新月異,成為在國民經濟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重要技術。 遙感學什麼?
-
《城市綠度空間遙感》獲第十屆錢學森城市學金獎
近日,在杭州市召開的「中國城市學年會」頒發了第十屆錢學森城市學金獎、西湖城市學金獎。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遙感衛星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孟慶巖所著的《城市綠度空間遙感》獲得第十屆錢學森城市學金獎。由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為孟慶巖頒獎。
-
騰訊雲中標長沙城市超級大腦項目 助力建設新型智慧城市
中新網7月2日電 近日,騰訊雲以5.2億元成功中標長沙市城市超級大腦項目。根據長沙政府採購網公示內容,未來,騰訊將運用自身網際網路科技優勢和強大的運營能力,攜手長沙市人民政府共同打造長沙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神經中樞」,加快推動長沙的數位化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