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遙感技術與應用專家童慶禧在7月22日的2015中國測繪地理信息高端論壇上提到的採用多鏡頭、多衛星組網的方式實現基於傾斜攝影原理的三維建模方式的構想,頗使人深思。
從市場需求來看,童慶禧院士認為,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以及智慧城市如火如荼建設,從基礎設施建設,到地理國情普查和不動產登記,再到惠及民生的智慧服務,上至政府下到行業企業,對影像數據特別是對真三維化的測繪地理信息數據有著更強烈的應用需求。
不僅僅是在技術層面,業內會對由衛星組網的傾斜攝影測量有廣泛期望,隨著中國要大力發展商業衛星,商業遙感衛星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克強總理也曾在國內外的多次重要會議上,強調發展商業遙感衛星的重要性,並提出引導民間資本投資、研製、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商業遙感衛星,是支撐童慶禧院士構想,進一步從理論階段到實踐的驅動力。
童慶禧: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李維森提到過,要建立創新的測繪體系,包括會形成從地面、低空、中空到高空的測繪手段,這方面也要求我們從技術上追趕國外,甚至趕超國外的技術。
全國傾斜攝影技術聯盟的成立,正是基於核心技術建立一個測繪體系鏈,他們當中的企業優勢互補,當然組件聯盟也有宣傳上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練內功,通過集體的努力,提高技術水平。
從市場角度來看,中國和世界很多地方都不太一樣。我們國家的建設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城市化、農業現代化,以及各種信息化和智慧城市的詞眼常被提及,也許在紐約、倫敦、東京等發達城市十幾年都不會有太大變化,但在中國,變化是日新月異的。這時候,從政府、到行業企業,對信息更新的需求是迫切的,其中三維化的測繪地理信息是其中之一,因此從測繪來看,我們需要跟上城市發展、與社會需求的步伐,提高測繪地理信息三維快速建模速度。
從我個人來看,由於我一直以來是從事以遙感為主的工作,我就想基於傾斜攝影測量這個技術,已經有從低空無人機到高空航飛,那麼是否甚至可以轉到衛星上去,比如在衛星組網的每一顆星上放置一顆鏡頭,按照傾斜攝影測量的原理,變成傾斜攝影的衛星集群對地面進行測量。目前這還僅僅是一個構想。
童慶禧:我們從「北京一號」開始就得到科技部863計劃、國土資源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推進商業遙感衛星的發展。目前來發展商業遙感衛星,仍需要關注幾個問題。
第一,是商業遙感衛星的成本一定要降低,如果你研發的衛星成本很高,商業利潤就很小,這不利於商業化的進程。
第二,商業遙感衛星企業,在國家政策之下,要有明確的商業模式,目的就是要把從遙感數據、產品和服務推出去。
第三,要建立一個善於營銷的團隊,包括建立品牌文化和思想,思考如何讓優質的服務走向市場化、國際化。
第四,商業遙感衛星,本質上是需要在政策上減少一些條條框框,最大限度推動商業化的進程。
第五,在發展遙感商業衛星的現階段,應加強國際合作,這在初期階段,可以提高我們的市場認可度。
童慶禧:像我們所提到的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正是我們國家的重大專項,這裡有諸如從高分系列的一號、二號和三號,他們為國家所有。但國家遙感衛星數據的提供,除了考慮信息安全問題,還有面向遙感數據的用戶,在體制和模式上所存在的供需問題。
商業遙感衛星,將是一個商業化的服務系統。在須做好國家保密工作之外,數據能以服務的形式按需提供給用戶,包括數據量和時間,都要滿足客戶的需求。這是商業遙感衛星服務的主要優勢。
童慶禧:從技術實力來看,我覺得我們並不見得做不到,但是有可能研發費用相當高,這對我們探索商業遙感衛星來說,企業會承受不起。
國內的商業遙感衛星企業和國外企業合作,一方面依託他們的技術實力能減少研發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增強自己的口碑,得到用戶信賴。
而從長遠來看,國內商業遙感衛星企業可以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方法,實現商業遙感衛星的自主研發、生產和運營。這是未來可期的一種模式。
從國家到整個社會,都有對地理信息非常強的需求,可以說,國內的測繪地理信息與遙感應用迎來了非常好的機遇,期待國內的測繪技術有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