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遙感衛星助推測繪技術發展

2020-12-04 OFweek儀器儀表網

   中國科學院院士、遙感技術與應用專家童慶禧在7月22日的2015中國測繪地理信息高端論壇上提到的採用多鏡頭、多衛星組網的方式實現基於傾斜攝影原理的三維建模方式的構想,頗使人深思。

  從市場需求來看,童慶禧院士認為,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以及智慧城市如火如荼建設,從基礎設施建設,到地理國情普查和不動產登記,再到惠及民生的智慧服務,上至政府下到行業企業,對影像數據特別是對真三維化的測繪地理信息數據有著更強烈的應用需求。

  不僅僅是在技術層面,業內會對由衛星組網的傾斜攝影測量有廣泛期望,隨著中國要大力發展商業衛星,商業遙感衛星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克強總理也曾在國內外的多次重要會議上,強調發展商業遙感衛星的重要性,並提出引導民間資本投資、研製、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商業遙感衛星,是支撐童慶禧院士構想,進一步從理論階段到實踐的驅動力。

  童慶禧: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李維森提到過,要建立創新的測繪體系,包括會形成從地面、低空、中空到高空的測繪手段,這方面也要求我們從技術上追趕國外,甚至趕超國外的技術。

  全國傾斜攝影技術聯盟的成立,正是基於核心技術建立一個測繪體系鏈,他們當中的企業優勢互補,當然組件聯盟也有宣傳上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練內功,通過集體的努力,提高技術水平。

  從市場角度來看,中國和世界很多地方都不太一樣。我們國家的建設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城市化、農業現代化,以及各種信息化和智慧城市的詞眼常被提及,也許在紐約、倫敦、東京等發達城市十幾年都不會有太大變化,但在中國,變化是日新月異的。這時候,從政府、到行業企業,對信息更新的需求是迫切的,其中三維化的測繪地理信息是其中之一,因此從測繪來看,我們需要跟上城市發展、與社會需求的步伐,提高測繪地理信息三維快速建模速度。

  從我個人來看,由於我一直以來是從事以遙感為主的工作,我就想基於傾斜攝影測量這個技術,已經有從低空無人機到高空航飛,那麼是否甚至可以轉到衛星上去,比如在衛星組網的每一顆星上放置一顆鏡頭,按照傾斜攝影測量的原理,變成傾斜攝影的衛星集群對地面進行測量。目前這還僅僅是一個構想。

  童慶禧:我們從「北京一號」開始就得到科技部863計劃、國土資源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推進商業遙感衛星的發展。目前來發展商業遙感衛星,仍需要關注幾個問題。

  第一,是商業遙感衛星的成本一定要降低,如果你研發的衛星成本很高,商業利潤就很小,這不利於商業化的進程。

  第二,商業遙感衛星企業,在國家政策之下,要有明確的商業模式,目的就是要把從遙感數據、產品和服務推出去。

  第三,要建立一個善於營銷的團隊,包括建立品牌文化和思想,思考如何讓優質的服務走向市場化、國際化。

  第四,商業遙感衛星,本質上是需要在政策上減少一些條條框框,最大限度推動商業化的進程。

  第五,在發展遙感商業衛星的現階段,應加強國際合作,這在初期階段,可以提高我們的市場認可度。

  童慶禧:像我們所提到的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正是我們國家的重大專項,這裡有諸如從高分系列的一號、二號和三號,他們為國家所有。但國家遙感衛星數據的提供,除了考慮信息安全問題,還有面向遙感數據的用戶,在體制和模式上所存在的供需問題。

  商業遙感衛星,將是一個商業化的服務系統。在須做好國家保密工作之外,數據能以服務的形式按需提供給用戶,包括數據量和時間,都要滿足客戶的需求。這是商業遙感衛星服務的主要優勢。

  童慶禧:從技術實力來看,我覺得我們並不見得做不到,但是有可能研發費用相當高,這對我們探索商業遙感衛星來說,企業會承受不起。

  國內的商業遙感衛星企業和國外企業合作,一方面依託他們的技術實力能減少研發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增強自己的口碑,得到用戶信賴。

  而從長遠來看,國內商業遙感衛星企業可以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方法,實現商業遙感衛星的自主研發、生產和運營。這是未來可期的一種模式。

  從國家到整個社會,都有對地理信息非常強的需求,可以說,國內的測繪地理信息與遙感應用迎來了非常好的機遇,期待國內的測繪技術有更大的突破。

相關焦點

  • 「遙感應用技術論壇」助推遙感生態產業發展
    11月19日,遙感應用領域年度盛會——「遙感應用技術論壇」在京隆重開幕。論壇以「助推遙感生態產業發展,共建智能美好未來」為主題,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400餘名行業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遙感應用新理論、新技術,分享新進展與新成果。
  • 中科遙數「天空地」遙感觀測技術助推商業航天跨越式發展
    2015年是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元年,自「吉林一號」商業衛星成功發射之後,國內商業航天衛星產業就不斷提速,遙感衛星產業也實現了蓬勃發展,逐步實現商業化、國際化,國家重大戰略工程更進一步推動了我國商業航天跨越式發展
  • 國外陸地遙感衛星投資模式及發展現狀小探
    原創 中國測繪雜誌 中國測繪學會可快速關注我們本文內容摘自《中國測繪》2020年第4期陸地遙感衛星是用於陸地資源和環境探測的遙感衛星。本文從研究國外多個國家和組織的陸地遙感衛星的發展現狀入手,分析了美國、歐盟、俄羅斯、印度、加拿大等在軌陸地衛星的運行情況及投資模式,總結了目前國外遙感衛星技術發展及衛星投資運營的主要特點。
  • 測繪學院舉辦「衛星遙感技術研究新進展」學術報告會
    3月21日下午,測繪學院邀請了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應用有限公司研發總監、高級工程師何建軍在舜耕會堂作題為《衛星遙感技術研究新進展》的學術報告。報告分由測繪學院院長趙志根主持。學院教師和各年級本科生、研究生400餘人聆聽了報告。
  • 武文忠:衛星遙感技術與國家需求的差距,還要靠基礎研究彌補
    論壇以「助推遙感生態產業發展,共建智能美好未來」為主題,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400餘名行業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遙感應用新理論、新技術,分享新進展與新成果。論壇現場自主創新仍是發展遙感技術的關鍵自然資源部國土測繪司司長武文忠指出,在國外商業巨頭壟斷勢頭的背景下國產遙感技術要實現彎道超車
  • 武文忠:衛星遙感技術與國家需求的差距,還要靠基礎研究彌補
    論壇以「助推遙感生態產業發展,共建智能美好未來」為主題,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400餘名行業專家、學者共同探討遙感應用新理論、新技術,分享新進展與新成果。本次論壇由中國測繪學會指導、九三學社中央科技專門委員會支持、首都師範大學水資源安全北京實驗室與北京地理學會協辦、航天宏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承辦。
  • 中國遙感應用協會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 航天商業遙感衛星應用論壇」
    6月14日,中國遙感應用協會(以下簡稱協會)聯合寧波市杭州灣新區管委會、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浙江數據與應用中心、寧波市測繪設計研究院、聯科智慧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於在浙江省寧波市杭州灣新區成功組織舉辦了第二屆中國航天商業遙感衛星應用論壇。
  • 2020年中國遙感衛星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中國遙感衛星行業...
    遙感衛星行業產業鏈梳理從遙感衛星產業鏈看:產業鏈上遊衛星製造及衛星發射服務環節,根據衛星投資主體的不同可分為政府建設的民用衛星、軍隊建設的軍用衛星和企業建設的商用衛星三類;中遊為遙感衛星運營和數據的接收處理,參與主體是商業運營商和政府運營商,以及遙感衛星地面與應用系統的供應商;產業鏈下遊主要是衛星遙感行業應用與服務,可分為遙感數據銷售、數據加工服務、應用服務等不同環節,涉及眾多領域
  • 鹿心社:促進攝影測量與遙感等測繪高新技術發展
    我國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發展狀況如何?鹿心社說,我國高度重視發展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自20世紀70年代,我國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的奠基人王之卓先生提出全數字自動化測圖的構想以來,國家測繪局一直致力於推動我國測繪技術的現代化變革和發展,使其成為測繪事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 2020年中國遙感衛星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衛星遙感應用市場...
    應用服務是衛星產業鏈中商業價值最高的環節,隨著產業發展與技術進步共同的推動,國內衛星遙感行業有望加速發展。截止到2020年9月,全球共有824顆遙感衛星在軌運行,其中美國遙感衛星數為462顆,中國為182顆,位居第二。中國遙感衛星發射數量逐年增加,民用、商用遙感衛星數量佔比超過60%。
  • 2019年全球遙感衛星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未來商業遙感衛星...
    未來商業遙感衛星數量將會逐步增加在遙感衛星技術領域,研究最早的當屬美國。1961年,美國發射了第一顆氣象衛星。1972年,美國發射了第一顆陸地觀測衛星。1978年,美國發射了第一顆世界海洋衛星。美國為世界遙感衛星技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美國的遙感技術也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 第三屆遙感應用技術論壇在京召開:遙感應用產業將迎來巨大發展空間
    「未來,遙感應用作為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航空航天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迎來巨大發展空間和更加美好的未來。」在11月19日舉行的遙感應用技術論壇開幕式上,來自遙感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暢談遙感應用產業未來發展,充滿無限期待。
  • 衛星遙感等技術發展促進我省地理信息產業大眾化
    東北網5月21日訊(記者 楊帆)21日,作為第九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重要活動之一的衛星應用科普展在黑龍江省地理信息產業園緊張的籌備著。在測繪儀器展廳區,記者看到了從傳統的測繪儀器到具有GPS系統、可搭載雷射三維掃描、卡片機的無人機、無人船,向人們展示著測繪儀器的更迭。
  • 全球商業遙感衛星行業分析,美國航天遙感能力最強
    全球商業遙感衛星發展現狀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航天技術的迅猛發展,衛星遙感技術在人類社會生產、生活各領域的應用規模不斷擴大,全球商業遙感衛星進入技術全面更新和產業化發展時期。
  • 中國首個「商業遙感衛星」吉林一號發射成功
    近日,我國首顆商用遙感衛星成功發射。這顆備受矚目的「星星」都具備哪些功能?它的升空具有什麼意義?在實現人們「飛天夢」的同時,它又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便利呢?7日中午,我國成功將首個商業遙感衛星「吉林一號」發射升空,標誌著我國在航天遙感技術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 第二屆「中國航天商業遙感衛星應用論壇」成功召開
    6月14日,中國遙感應用協會聯合寧波杭州灣新區管委會、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浙江數據與應用中心、寧波市測繪設計研究院、聯科智慧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在浙江省寧波杭州灣新區,共同召開了第二屆「中國航天商業遙感衛星應用論壇」。
  • 高景一號雙星發射 我國首個0.5米高解析度商業遙感衛星星座建成
    新京報快訊(記者倪偉)今天(1月9日)11點24分,在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二號丁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高景一號03、04星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與同軌道的高景一號01、02星組網運行。這是2018年我國首次航天發射,標誌著我國首個0.5米高解析度商業遙感衛星星座正式建成。  2016年12月,高景一號01、02星發射成功。相比01、02星,高景一號03、04星進行了星地一體化的圖像質量優化設計,圖像幾何質量將大幅度提升。
  • 中國遙感衛星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數量與科技含量不斷提升「圖」
    根據應用領域劃分,遙感衛星主要分為氣象遙感衛星、陸地衛星和海洋衛星等類型,其中,氣象衛星是應用最廣泛的種類。遙感衛星通常為低軌中小型衛星,與其他衛星相比,遙感衛星具有用途廣泛、技術準入門檻低、衛星製造成本低、發射成本低、無軌位限制等特點,因此受到創新型商業航天企業的青睞,遙感衛星運營總收入市場規模增長較快。
  • 廈門市地理測繪再升級 助推發展惠民生
    信息化時代,各大商業地圖迅速發展、廣泛應用。「天地圖·廈門」作為廈門的專屬地圖,在近年來持續優化升級,更詳盡、多面地呈現全市地理情況,成為人們外出的「領航員」、城市建設的「引航燈」。
  • 中國測繪丨寧波測繪機構改革實踐實錄——專訪寧波市測繪和遙感...
    作為浙江省測繪機構改革的典型樣本之一,對測繪機構改革有怎樣的借鑑意義和引領示範效果,本刊對寧波市測繪和遙感技術研究院院長張榮華進行了專訪。新架構發展動能轉換,業務架構重塑記者:新組建的寧波市測繪和遙感技術研究院有哪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