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萬多幢既有建築物信息
1.9億平方米建築面積
1萬多個攝像頭點位
249個數據圖層,百萬級圖層調用……
海澱城市大腦的核心三大支撐平臺之一
「海澱區時空一張圖」於近日上線
它極大促進政府間數據互聯,推動城市高效治理
未來將面向社會開放
為大家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科幻大片中人們隨手一點就可以看到
一個虛擬數字空間的場景
未來或在海澱成為現實!
11月26日,網格員趙軍在巡檢中發現,海澱區紫竹院街道魏公村路口南側200米井蓋丟失,他立即打開大城管APP,將井蓋信息拍照上傳,後臺調用「海澱區時空一張圖」城市部件基礎圖層信息(井蓋權屬信息)與案件信息進行數據「掛接」,自動研判出丟失井蓋的權屬信息,將案件工單自動派發到相應處置部門,處置部門根據井蓋案件信息進行處理,將井蓋復原,整個過程用時僅4小時。
全區汙水井蓋分布圖
而在過去,網格員發現井蓋丟失,需要對井蓋信息進行拍照取證、人工判斷、人工匹配、手工派單等過程才能上報到相應處置部門將井蓋復原,整個流程複雜,中間流轉環節過長,至少需要一天時間。時空一張圖減少了案件人工識別、定位和派單的處置過程,大大提高了案件處理效率。
截止目前,已為成千上萬件城市案件提供時空地理信息智能服務。
為大城管APP提供
地理信息服務、空間信息服務的就是
「海澱區時空一張圖」
它通過城市級二三維引擎、
遙感影像、三維建模等方式
承載了海澱區「人、車、地、事、物」
的時空動態信息
實現數字空間和物理空間的智能關聯
初步實現現實城市運行
在數字世界的實時動態呈現
為公眾和政府提供海量的地理空間服務
為城市治理提供時空資源支撐
2018年,海澱區布局開展海澱城市大腦建設,區房管局結合城市規劃、建設、運營開始搭建海澱區數字孿生城市時空一張圖。
當前,「海澱區時空一張圖」已經試運行60多天,已接入249個時空數據圖層,包括207個政務數據圖層和42個網際網路圖層,採集了200多萬要素點位信息,實現了政務數據和網際網路數據的一體化融合,累計調用1067268次數據圖層,助力各委辦局及單位業務能力提升。
時空一張圖建設單位區房管局副局長孫懷強介紹時空一張圖概況
「海澱區時空一張圖」已持續為城市交通、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生態環境、街鎮應用五大領域提供實時高效的地理空間服務。比如,基於時空信息對各類重點車輛進行研判與分析,固化違法證據,通過物聯網傳感器、高點視頻監控、精確點位消火栓以及周邊消防站等信息提供安全領域的空間防控能力等。
在「海澱區時空一張圖」提高城市管理效率的同時,也嘗試對公眾開放信息。
目前,海澱區正與城市管理部門銜接全區的停車場數據,這些數據有望在未來對公眾開放。比如,過去我們駕車出門,一般在地圖APP上查看停車信息,但「海澱區時空一張圖」如果實現了停車場政務信息的開放,那就可以實時查看停車場位置、空餘車位、收費信息等內容。
孫懷強表示,「『海澱區時空一張圖』分三個階段建設,建設時空一張圖、建設虛擬海澱、建設孿生海澱。目前海澱區已經完成第一階段建設,全面整合接入全區基礎地理數據、全區二、三維模型、遙感影像、網際網路數據、物聯網數據,政務數據,形成時空一張圖,有效支撐城市大腦和全區各委辦局應用服務。」
下一步,將根據各部門業務需求,進行個性化定製。貫通全區時空數據共享通道,為各業務部門提供基礎圖層服務,基礎圖層在各部門應用過程中形成業務圖層,通過對業務圖層的疊加、融合和再造,不斷豐富「海澱區時空一張圖」數據圖層質量和內容,形成共融共享、可進化的基礎圖層。圖層不斷進化的生態體系,更好的滿足各部門多樣化的業務需求,支撐城市智能運行過程中態勢研判、事件分析、綜合決策、仿真推演等大數據、AI驅動能力的超級應用,服務全區城市治理業務。
郭蘭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