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維時空數據建自然資源「一張圖」

2020-12-01 澎湃新聞

用三維時空數據建自然資源「一張圖」

2020-09-09 13: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可快速關注我們

中國自然資源報2020年09月08日 第642期

近日,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承擔建立的三維立體時空資料庫系統,按照自然資源「一張圖」建設部署接入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網絡,成為三維立體自然資源「一張圖」建設的空間基底。該系統首次完成全國多年基礎地理資料庫、地理國情監測資料庫、部分自然資源專題資料庫等海量多元、多尺度、多時相數據的三維立體整合,實現了地理空間數據的三維真實表達、綜合空間疊加和秒級在線應用。

三維立體時空資料庫建設取得突破

建設三維立體「一張圖」是新時期真實展現山水林田湖草海自然資源要素分布、服務自然資源管理決策的一項全新工作。2019年,自然資源部對三維立體時空資料庫建設作出指示,要求加快系統建設、完成網絡互聯,服務自然資源管理應用。隨後,自然資源部發布《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總體方案》《自然資源部信息化建設總體方案》《2020年自然資源部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要點》等方案,要求依託基礎測繪成果和各類自然資源數據成果,構建三維立體時空資料庫,形成三維立體自然資源「一張圖」,推進自然資源三維立體﹢時間的多角度、全方位管理創新。

三維資料庫系統已有多年發展。與二維資料庫相比,三維資料庫從平面升級到三維空間,資料庫系統在存儲調度、瀏覽顯示、疊加分析方面的計算成本呈幾何級上升。此外,原有三維系統大多以數字仿真為主,在多尺度三維數據協同服務以及基於三維的海量數據承載與應用等方面,均存在較大技術難度。如何推動二維系統向三維系統全面升級,構建多尺度三維立體綜合性資料庫系統,是整個領域面臨的一個新命題。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作為多項全國重大測繪工程的牽頭單位,長期負責國家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地理國情監測資料庫等全國性資料庫的建設、維護、更新與應用,在大規模時空數據管理與服務上有長期積累。新時期,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充分發揮數據資源和技術優勢,緊密結合「三調」、空間規劃、督察執法、耕地保護、違法監管、分析評價等重點需求先行先試,連續為自然資源管理決策提供了多個層次的應用保障,取得良好效果,並在多方位融合應用中,對自然資源三維管理價值有了深切體會。

為此,以綜合性三維表達與應用一體化為目標,國家地理信息中心在多年工作基礎上,重點圍繞多尺度地形實景信息融合、PB級遙感影像實時調度、億級複雜矢量三維表達與應用、高程坡度等柵格計算分析等影響三維調度與應用的瓶頸問題,由核心骨幹牽頭,組織優勢力量,主動出擊、大膽創新、全力推進。中心經過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和集中攻關,先後解決多項技術難題,成功建立了一套三維立體時空資料庫系統。

支撐自然資源管理成效初顯

當前,資料庫系統在支撐自然資源數據管理方面成效初顯,首次完成了所有國家級地理空間數據資源與部分自然資源專題數據資源的三維立體整合與統一在線管理。

三維數據方面,資料庫已聚合管理全國10米、60%重點地區2米三維地形數據,部分試點區的傾斜攝影、城市精模、地下管線、地下空間及水下地形等地上地下數據,基本建立了一套覆蓋全國、尺度融合、空間連續的三維立體一張底板。

影像數據方面,資料庫已聚合管理全國連續5年地理國情監測、基礎測繪、資源調查等超2PB影像成果,形成了三維立體的遙感影像動態一張圖。

矢量數據方面,資料庫已聚合管理全國連續多年的基礎地理信息、地理國情監測以及部分自然資源專題數據成果,實現了矢量數據在三維立體上的一體化表達與應用。

柵格數據方面,資料庫已實現全國多尺度高程、坡度、暈渲等柵格數據的三維在線服務,具備全國任意範圍的查詢分析等基礎能力。

根據工作安排,該系統現已接入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網絡,並在支撐自然資源業務應用上初步發揮作用。在三維信息支撐方面,按照自然資源「一張圖」建設部署,資料庫成為了三維立體自然資源「一張圖」建設的空間基底,並進一步接入中國地質調查局相關網絡,為地質災害三維平臺系統提供三維支撐。

在業務應用方面,該系統初步為自然資源部辦公廳、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司、國土空間規劃局、耕地保護監督司、國土測繪司、國家自然資源總督察辦公室、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等提供應用服務,先後開展了秦嶺、縉雲山、圖牧吉等自然保護區違建分析、全國耕地坡度抽檢與分析、基本農田坡度與地類分析、黃河灘區範圍提取與情況分析、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數據分析、青海湖水面變化分析、鴨綠江河口變化分析等應用工作,取得良好反響。

發揮技術優勢服務「兩統一」職責履行

現實世界的國土空間是一個三維空間,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三維支撐是自然資源統一管理和綜合治理的內在動力。因此,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必須轉變三維認知和技術理念,加快建立以三維為基礎的自然資源信息支撐體系,真實再現國土空間自然地理狀況和自然資源分布情況,為自然資源管理提供全方位、一體化應用支撐。

用地理數據說話,在三維空間研判,憑科學事實決策,是切實履行好自然資源「兩統一」職責的必然選擇。三維立體時空資料庫將持續發揮三維信息技術優勢,為三維立體自然資源「一張圖」建設及自然資源管理應用提供持續支撐與服務,共同推進自然資源事業創新發展。

END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作者:高崟 劉建軍

原標題:《用三維時空數據建自然資源「一張圖」》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我國將推進建設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 構建自然資源三維立體「一張...
    記者昨天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今年我國將推進建設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構建自然資源三維立體「一張圖」。自然資源部表示,將充分利用基礎測繪成果,以遙感影像為背景,集成整合地下空間、地表基質、地表覆蓋、業務管理等各類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數據,按照統一的標準,構建自然資源三維立體「一張圖」,全面真實地反映自然資源現實狀況和自然地理格局,為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耕地保護、審批監管等自然資源管理和決策提供重要支撐和保障。
  • 海澱城市大腦「時空一張圖」上線
    9月下旬,海澱區城市大腦「時空一張圖」1.0版上線,涵蓋全區17萬多幢既有建築物信息、1.9億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多個攝像頭點位、249個數據圖層、百萬級圖層調用等,為城市交通、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生態環境、街鎮應用等領域提供實時高效的地理空間服務。試運行兩個多月來,累計調用1067268次數據圖層,助力各委辦局及單位業務能力提升。
  • 海澱城市大腦「時空一張圖」上線,超乎你的想像!
    11月26日,網格員趙軍在巡檢中發現,海澱區紫竹院街道魏公村路口南側200米井蓋丟失,他立即打開大城管APP,將井蓋信息拍照上傳,後臺調用「海澱區時空一張圖」城市部件基礎圖層信息(井蓋權屬信息)與案件信息進行數據「掛接」,自動研判出丟失井蓋的權屬信息,將案件工單自動派發到相應處置部門,處置部門根據井蓋案件信息進行處理,將井蓋復原,整個過程用時僅4小時。
  • 百度智能雲時空數據管理平臺亮相 打造一體化數據中臺
    通過構建多源異構的時空數據服務中臺,形成地上地下一體、靜態動態一體、基礎專題一體的信息資源服務支撐體系打造城市地理空間信息框架基礎環境,提升自然資源空間治理能力,為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城市、數字孿生等應用建設提供基礎數據服務能力支撐,賦能數字經濟時代的高質量發展,積極擁抱新基建浪潮。而這也是繼去年時空資料庫升級為時空時序資料庫之後,百度智能雲在時空數據管理領域的又一次重大升級。
  • 海澱區「時空一張圖」上線
    本報訊(記者 王斌)涵蓋海澱全區17萬多幢既有建築物信息、1.9億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多個攝像頭點位……近日,海澱城市大腦核心平臺——海澱區「時空一張圖」上線,助力智慧城市建設。大城管APP後臺由海澱區「時空一張圖」提供地理信息及空間信息服務,系統自動判斷丟失井蓋的權屬信息,並自動派發工單,交由權屬單位處理。整個過程用時僅4個小時,丟失井蓋就實現了復原。「過去遇到類似情況,拍照取證後需要人工查詢權屬單位、人工派單聯繫,中間流轉環節過長,至少需要一天時間。」
  • ...單位丨以GIS技術加速「新基建」,看MapGIS全空間一張圖之「動能」
    對此,作為我國地理信息產業中的佼佼者,中地數碼已經做好了準備,在傳統的資源管理模式的基礎上,融合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構建了集時空大數據存儲、管理、發布、共享、應用於一體的全空間信息管理模型,並基於此研發出了MapGIS全空間一張圖框架產品。
  • 智慧東營時空大數據與雲平臺建設試點項目通過專家驗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園園 通訊員 尚輝「智慧東營時空大數據與雲平臺建設項目不僅圓滿完成了設計書規定的各項建設任務,達到了預期目標,並在基於國產密碼的跨網服務、時空大數據分析和地理實體數據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成功的創新性探索,為全國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臺建設樹立了標杆。」
  • 涵蓋海澱區1.9億平方米建築面積 「時空一張圖」正在做什麼?
    城市大腦時空一張圖項目負責人曲曉英向經濟觀察網介紹,海澱區時空一張圖可以為城市交通、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生態環境、街鎮應用五大領域提供實時高效的地理空間服務。包括基於時空信息對各類重點車輛進行研判與分析,固化違法證據;基於海澱區遙感數據結合300個大氣監測微站點和129個水質監測站點的點位數據,實現對大氣汙染、河流汙染、裸露土地等監控分析等。
  • 智能化國土空間規劃 MapGIS 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
    2019年7月,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和現狀評估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建設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是支撐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和推進國土空間規劃任務實施的重要環節。
  • 學術交流丨自然資源管理中測繪地理信息工作的若干思考
    急需開展的工作1新成果體系研究與建立在支撐自然資源管理中,新生產體系應以「一測多用」為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對已有成果體系進行調整改造(圖1),構建新成果序列和數據模型,形成新成果體系,為建立新生產系統中的技術體系、標準體系、組織體系、質量管理體系、成果服務體系提供依據和方向。
  • 北京:百萬級點位信息織密「時空一張圖」 城市大腦添智慧
    至井蓋復原,整個過程用時僅4小時。而在過去,發現井蓋丟失後,需要拍照取證、人工判斷、人工匹配、手工派單等過程才能上報到相應部門,再將井蓋復原,至少需要一天時間。這個時間差得益於大城管APP所調用的「海澱區時空一張圖」城市部件基礎圖層信息,數據與趙軍發現的案件「掛接」,直接顯示井蓋權屬信息。
  • 乾貨 面向大數據的時空數據挖掘
    但是空間坐標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有些空間數據的坐標是多個單維坐標形式,如用三個單獨的欄位 x, y, z 分別表示三維坐標; 有些空間數據的坐標是一個多維坐標形式,如用一個列表[x, y, z]來表示三維坐標。既然涉及坐標,就必然會關係到坐標系,而不同空間數據的坐標系往往不同。
  • 在三維空間裡面,時間也是三維對應的,這就是六維時空理論
    關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方程式,也就是時空公式,有下面這些:(圖:愛因斯坦方程)(圖:薛丁格一維三維方程)大家估計也都看得一頭霧水吧,雲裡來霧裡去的,今天就非得說個明白不可。(圖:元會運世衍生圖)說到這裡,時間用三維來表達,已經馬馬虎虎的可以呈現了,其中一種維度勾勒就是年、月、日三個維度。那麼我們回過頭來看一個模型,廣大易學愛好者經常玩味的,六爻卦,易經中64卦以六爻表達。
  • 觀察|地理信息賦能,自然資源信息化建設深入推進
    一個自然資源信息化基礎:「一張網」。整合多套網絡等基礎設施資源,構建涵蓋涉密網、業務網、網際網路(電子政務外網)、應急通信網的多級互聯的統一自然資源「一張網」。建成覆蓋多節點的分布式自然資源雲數據中心運行體系。構築分層安全防護技術機制及制度規範,完善安全可控的基礎設施,確保涉密信息和不動產登記等敏感信息的安全。
  • 甘肅省祁連山區域自然資源綜合調查試點項目通過驗收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 通訊員王鋒)12月21日,由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司、中國地質調查局自然資源綜合調查指揮中心、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甘肅省自然資源廳等多家單位20餘名專家成立的專家組,對甘肅省祁連山區域自然資源綜合調查試點項目進行驗收
  • 2020城市規劃信息化年會|百度地圖時空大數據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的...
    國土空間規劃的核心目標是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自然資源保護並重。首先,基於自然資源和人類活動數據對各類自然資源的承載力和適應性進行評價,隨後在評價的基礎上開展生態、農業、城鎮三類空間的保護線劃定和空間規劃。其中,時空大數據及所反映的社會經濟規律可以發揮巨大的價值。
  • 全國林地「一張圖」 大數據時代的經典力作
    林地落界,是構建林地「一張圖」最艱巨的工作。由省、地、縣林業調查隊伍承擔,對20多萬幅遙感底圖中凡與二類調查數據不一致的,逐一進行核實調查,最終逐塊落實林地邊界。全國共區劃圖斑6800多萬個,調查數據3億多組。        匯總建庫,是構建林地「一張圖」最核心的工作。
  • 三維空間四維時空
    我們生活的空間,加上一條時間軸,變成四維時空。時間軸是人們添上去的,那麼對於我們自身,定義的就是三維構造。三維指的是我們這些實物,也就是擁有質量,確切存在的物。至於空間指的是什麼,我也不是很清楚。像我們所生活的空間,看不到,摸不著,不知道是否有質量,是個能活動的空間,把它定義成三維空間好像有點勉強。能否說成四維空間? 四維時空。時空和空間,有些相似。
  • 人體三維掃描儀 一分種搞定數據(圖)
    人體三維掃描儀 一分種搞定數據(圖) 2006-02-08 00:00:00 來源:來源:中國家紡網
  • 全息宇宙 | 我們的宇宙是一張全息圖嗎?
    全息對偶原理表明,包含引力的高維空間可以從不含引力的低維量子理論中像全息圖一樣產生。這一原理使物理學家們自然地聯想到,我們的宇宙是不是也只是一張「全息圖」呢?這是一個十分誘人的想法;它意味著,我們所處宇宙中的各種豐富現象,大到星系形成、小到電子躍遷,都可以用一個低維的、不含引力的量子場論加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