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丨以GIS技術加速「新基建」,看MapGIS全空間一張圖之「動能」

2021-01-08 澎湃新聞

可快速關注我們

以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慧、網際網路、物聯網建設等為代表的「新基建」正改變著我們社會治理、生產製造、民眾生活等各個方面。可以預見,隨著「新基建」的開展,萬物都將數據化,數據量和計算量呈指數爆發,這也對信息資源的存儲、管理、共享、應用以及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信息化建設也將成為「新基建」的重要抓手。對此,作為我國地理信息產業中的佼佼者,中地數碼已經做好了準備,在傳統的資源管理模式的基礎上,融合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構建了集時空大數據存儲、管理、發布、共享、應用於一體的全空間信息管理模型,並基於此研發出了MapGIS全空間一張圖框架產品。

MapGIS全空間一張圖框架產品以時空大數據管理為基礎,信息整合資源共享為重點,應用為導向,著力打造集空中、地表、地上以及地下為一體的全空間數據管理、資源共享、綜合展示、專業化應用及業務協同的信息化建設完整解決方案,為全行業「一張圖」應用開發提供可定製的支撐框架。基於全空間一張圖框架將傳統共享平臺中的「數據、服務、應用」升級為一體化的「數據云、服務雲、應用雲」,最終實現時空大數據、業務流程及應用需求深度融合的目標,形成全行業的一體化解決方案。作為MapGIS全國產化平臺產品成員之一,MapGIS全空間一張圖也已完成了國產化環境適配,從基礎軟硬體環境上保障數據信息的安全性。

自2017年MapGIS全空間一張圖問世後,歷經三年時光的打磨,MapGIS全空間一張圖在數據管理、資源共享、開發定製、業務協同、應用擴展等方面均取得長足的進展。伴隨著產品技術的創新發展,MapGIS全空間一張圖已應用於自然資源、空間規劃、軍工、通信、地質、智慧城市等愈發廣泛的領域。

定義數據管理新模式

MapGIS全空間一張圖基於全空間信息模型,建立了適用於行業需求的數據標準和分類標準,將不同類別、不同來源、不同比例尺的高空、地上、地表、地下全空間範圍的矢量數據、遙感影像數據、三維模型數據、切片數據、矢量瓦片等按照統一的數據基準匯集到一起,形成可定製的全空間數據資源目錄,接入來自於各終端採集的實時數據以及各業務單位產生的批、審、查相關的非空間數據,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空間全業務全流程的多源異構數據的存儲與管理。形成「高空地表地上地下一體、陸地海洋相連」的全空間數據管理模式,對外提供統一的數據服務。

全空間一張圖目錄管理

全域數位化管理

面向測繪、調查、規劃、管理、不動產、社會經濟等領域空間數據,利用MapGIS全空間一張圖技術,可實現集數據處理、數據管理、數據維護於一體的大數據管理,完美呈現地上、地表、地下全空間信息。

全空間一體化數據管理與展示

多源異構數據標準化管理

MapGIS全空間一張圖實現了多源異構數據標準化管理,既支持接入shp、tif、MapGIS 6x、geojson等本地數據格式,又支持接入各類數據服務,如MapGIS REST、ArcGIS REST、OGC、天地圖、高德、百度、谷歌等數據服務;以及實時採集的點位數據服務、視頻流數據服務;還可管理業務功能產生的非空間數據,如常用的Office文件、圖片、視頻(MP4)等數據類型。

三維立體資源「一張圖」

MapGIS全空間一張圖支持DEM、傾斜攝影、三維實體、地質體、地下管線、BIM模型、點雲等多種格式的三維異構數據融合應用,利用全空間一體化技術,實現數據二三維一體化展示、查詢等應用,並支持三維數據與傳統數據的無縫融合,為行業全域數位化、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等提供支撐,實現全要素、全維度、全域空間數據管理。

多樣化的數據可視化表達

為了更好的表達和展現數據,全空間一張圖基於數據統計、數據挖掘等技術,為全空間數據提供了多樣化的表達方式。結合ECharts框架,實現基於地圖的統計數據的可視化表達;利用蜂窩格網、熱力圖、聚合標註等客戶端渲染效果,實現數據趨勢可視化表達;針對採集的點位數據、交通壓力數據、視頻流等實時數據,實現基於真實數據的特徵表達;基於可視化搭建技術,結合大屏應用特點,提供配置式大數據可視化表達。

支撐資源共享聚合力

在資源共享方面,MapGIS全空間一張圖為實現不同部門、不同行業之間數據共享提供支撐,為各種應用和決策支持提供良好數據環境。例如:利用MapGIS全空間一張圖技術,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能夠接入不動產、規劃、管理、遙感、土地、地質、礦產資源、地質環境等自然資源系統所屬信息資源,形成包含文件數據、業務數據、空間數據的數據資源池和數據資源目錄,進而通過制定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規範,確保數據共享實時、準確、安全,通過制定信息資源共享標準和規範,實現不同應用系統、不同資料庫之間基於不同傳輸協議的數據交換與信息共享,以滿足不同類型用戶對國土空間信息資源的獲取需求。

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門戶-應用服務

助推業務協同提效能

結合行業信息化建設需求,基於MapGIS全空間一張圖能夠構建適用於行業具體業務需要的全業務服務體系,為諸如:電子政務系統、不動產登記平臺、規劃協同應用、土地調查調查資料庫管理系統、以及其他第三方應用等不同廠商系統提供圖形服務、查詢分析、統計匯總、圖件輸出等服務,滿足不同的業務應用需求。利用各類業務審批相關數據,通過空間疊加、緩衝、統計等各種方法,提供多種審批服務,根據業務自定義審批方案,實現行政審批項目全環節帶圖審批。

輔助審批服務

在國土空間規劃應用中,基於MapGIS全空間一張圖技術,可以為國土空間規劃提供輔助編制、規劃成果規範化審查、項目落地行政審批、規劃執行動態監測等服務。提供15分鐘覆蓋率指標計算、兩步移動搜索、供需預警等規劃分析模型,為空間規劃管理提供指標評估與預警服務,推進規劃編制、審查、實施、監督、決策全業務過程信息化、智能化。

國土空間規劃服務

便捷、快速的開發框架

MapGIS全空間一張圖基於Web端構建「框架+插件」的開發模式,提供「一套框架+一套標準+一套服務+一套接口+一套應用聚合」的開發框架;構建豐富多樣的服務資源,實現資源的靈活定製與重組;提供一套功能完備、性能高效、靈活便捷的接口,實現一張圖全行業應用的深度定製和快速擴展。

全空間一張圖開發框架

MapGIS全空間一張圖開發框架已經應用於國土空間、空間規劃、軍事測繪、智慧地質、智慧城市等多個行業,並逐步形成了滿足行業應用的行業產品。

創新成果頻出,應用成效凸顯

目前基於MapGIS全空間一張圖開發框架已構建了多種行業應用,為自然資源、空間規劃、軍工、通信、地質、智慧城市等多領域提供決策支撐,且已經服務於湖南、浙江、山東、陝西、四川、江西、廣州等全國多個省市地區。

MapGIS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

基於MapGIS全空間一張圖開發框架擴展而來的自然資源行業應用產品——國土空間基礎信息應用服務系統,是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的服務門戶。

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基於國土空間基礎資料庫打造的國土資源「一張圖」升級版,面向自然資源部門、各政府部門和科研單位、企事業單位提供數據服務、查詢分析、統計匯總、圖件輸出、二三維一體化等基礎應用服務,並根據不同部門權責,搭建行政審批、自然資源監管等專題應用服務,為自然資源局及相關政府部門開展國土空間相關的規劃、審批、監管與分析決策提供服務。目前該項成果已經在湖南省、宜賓市、漢中市、高密市等省市國土空間信息基礎信息平臺建設中得到深入應用。

MapGIS空間規劃(多規合一)信息服務平臺

在空間規劃領域,基於MapGIS全空間一張圖開發框架擴展而來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是空間規劃(多規合一)信息服務平臺重要組成部分。

空間規劃(多規合一)信息服務平臺以「一張藍圖、一套標準、一個系統、一套制度」為目標,實現各級各類空間性規劃在統一數據標準、統一坐標體系基礎下,檢測規劃差異,輔助消除規劃矛盾,最終形成動態更新的「一張圖」,致力於推進空間規劃在編制、審查、決策、實施、監督全過程智能化服務,為建設項目一站式並聯審批提供支撐。在多個省級、市級空間規劃項目中MapGIS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系統均有著良好表現。

MapGIS數字測繪成果管理平臺

MapGIS數字測繪成果管理平臺是基於全空間一張圖開發框架擴展而來的面向軍工行業數據管理與線上辦公的應用產品。產品面向測繪成果管理業務,集數據管理、數據查詢、數據統計、數據申領、審批管理、用戶管理、日誌管理等功能於一體,提高了數字測繪成果管理的自動化水平,能夠快速查詢、精準定位、申領審批,大幅簡化了申領審批過程。目前產品已經服務於某部隊環境實戰觀測系統、地理空間信息服務系統。

MapGIS協同應用雲服務平臺

MapGIS協同應用雲服務平臺基於政務信息化當前發展現狀、國家地理空間信息中心主要職責及相關實際需求,以GIS技術為基礎,以位置服務為核心,通過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設省級基礎庫綜合服務平臺,並形成一套從需求設計、開發、測試、集成部署到應用的綜合服務應用模式,面向國家電子政務業務部門、省級區域信息化以及社會公眾提供服務。

「新基建」是我國發展和超越的重大機遇,也是民族GIS軟體企業中地數碼義不容辭的重要歷史使命,作為國家地理信息產業的戰略科技力量,中地數碼將利用自身在GIS基礎軟體平臺、行業信息化建設等方面技術能力和經驗,在不斷創新自主核心技術的同時,與生態合作夥伴攜手共同擁抱「新基建」,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來源:中地數碼MapGIS

原標題:《會員單位丨以GIS技術加速「新基建」,看MapGIS全空間一張圖之「動能」》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智能雲網聯接千行百業,為新基建提供新動能》的主題演講
    打開APP 《智能雲網聯接千行百業,為新基建提供新動能》的主題演講 華為網絡 發表於 2021-01-13 14:59:29 以
  • 數字金融與新基建 相輔相成的驅動關係
    原標題:新基建丨數字金融與新基建,相輔相成的驅動關係   疫情背景與新興業態增長   2020年的疫情加速了全球數位化時代的速度
  • 智能化國土空間規劃 MapGIS 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
    2019年7月,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建設和現狀評估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建設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是支撐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和推進國土空間規劃任務實施的重要環節。
  • 沙利文諮詢:新基建成為新經濟浪潮中的巨大動能
    中證網訊(記者 黃一靈)沙利文諮詢全球合伙人兼大中華區總裁王昕日前在沙利文2020中國新基建企業榜直播盛典暨第十三屆增長、科創與領導力峰會上表示,「新基建」不僅對「引爆」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一代技術革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更將構建支撐新經濟發展的基礎網絡,助力各個行業更快構建新特點,跟上新趨勢,抓住新機遇,成為新經濟浪潮中的巨大動能
  • 騰訊雲數據中心「全景圖」,做新基建的「基建」
    不同於傳統經濟,數字經濟往往會產生一種「溢出」效應,這意味著除了數字產業本身,與之相應的產業鏈上下遊都會因為這種溢出,而獲得普遍的提升。數字經濟的「溢出」,是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所推動的產業創新,同時讓數據中心成為了科技創新和技術應用的實體,更成為了千行百業數位化轉型的「新基建」,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 澎湃新動能——株洲市加速新舊動能轉換促進高質量發展解碼(上)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株洲從清水塘破局做「減法」,向「中國動力谷」發力做「加法」。這個承載新中國工業榮光的老工業城市,正從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強烈陣痛中重獲「新生」,躍升為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新城,在實施「三高四新」戰略中迸發出澎湃新動能。把握新方位——不看短期看長遠,為發展闖關,為未來蓄勢清水塘,曾是中國版「魯爾區」。
  • 34萬億投資的新基建 計算力為核心動能
    數位化轉型的基礎,就是「新基建」——以5G、人工智慧、數據中心為代表的信息數位化基礎設施。有媒體統計,新基建帶來的總投資額近34萬億。
  • 5G新基建加速推進上遊三類產業增長
    文丨天風天睿,作者丨龔卿在我國新基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戰略部署中,5G建設作為支撐經濟社會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因素,在穩投資、助升級、培植經濟發展新動能等方面作用突出、潛力巨大。現階段,我國處在5G新基建的初期,上遊行業首先擁抱發展紅利,從事高端原材料供應、晶片升級與研發、光模塊研發與生產的三類上遊製造產業有望乘風而起。5G新基建的核心是建設並升級無線通訊的三大關鍵要素——通訊基站、光網絡、核心網,那麼其對應的上遊行業及產業賽道可依此進行分類:
  • 三維GIS技術,六大新進展
    近兩年,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新基建下的BIM+GIS、CIM、數字孿生、自然資源三維立體 「 一張圖 」 和國土空間規劃等應用需求的出現
  • 高屋建瓴把脈新基建,群策群力發展新經濟
    ,創新技術與實體經濟正在加速融合,新基建已成為新一輪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為數字經濟要素和產業發展提供新的體系架構和方向,並推動城市從數位化到智能化到智慧化發展。、實現了市區物聯網全覆蓋等。;強化應用牽引,把場景化的應用創造出來;強化模式創新,由政府、企業、單位及個人四方共同發力、共建共享;強化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是新基建最本質的特徵;強化產數融合。
  • 人工智慧助新基建數位化轉型
    人工智慧對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各新基建科技端領域具有重大促進作用;人工智慧與5G、大數據等技術結合,將帶動諸多行業快速發展,為很多領域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奠定基礎。本期刊發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副理事長、中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蔡自興教授的觀點。作為新基建主要支撐的人工智慧技術,對國民經濟發展和新基建都起到巨大作用。
  • 昆明發力「新基建」 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
    昆明發力「新基建」 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  總投資逾萬億元 重點布局五大領域,昆明「新基建」風口正盛。  運營商「加速度」推進5G建設  5G是「新基建」的領銜項目,「新基建」中的各大新興產業均需要以5G作為產業支撐,在5G建設搶抓工期的同時,通信運營商也在加緊細化5G商用「腳本」。發布會上,中國電信昆明分公司、中國移動昆明分公司分別從5G基站、IDC數據中心建設等方面抓好項目建設,為賦能「新基建」其他領域提供基礎支撐。
  • 新基建如何加速落地
    何為「新基建」?日前,國家發改委明確範圍,新基建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具體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3個方面。   和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相比,新基建究竟新在何處?助推新基建駛入快車道,應該從何處發力?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 新基建深度報告:新基建開啟創新大時代,七大行業深度研究
    政策持續加碼,為光伏發展注入新動能。近期,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時指出「生命安全和生物安 全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國之重器,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應急體系是國家戰略 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快補齊我國高端醫療裝備短板,加快關鍵核心技術 攻關,突破技術裝備瓶頸,實現高端醫療裝備自主可控。」 。
  • 數字新基建激發新動能 成都錦江區新增投資152億元
    人民網成都12月2日電 (朱虹)12月2日,成都市錦江區都市工業暨數字新基建建設應用推進會在春熙路舉行。會上,10個重點項目籤約,6 項戰略合作協議籤訂,新增投資152億元目前,成都錦江區瞄準都市工業產業集群,搶抓數字新基建新風口,推進會上發布《錦江區關於加快都市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錦江區數字新基建行動計劃(2020-2022) 》、《機會清單》和產業地圖。
  • ...一文看懂新基建七大關鍵領域有哪些發展機會|新基建深度研究報告
    基建投資將託底經濟,而新基建將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基礎設施投資是固定資產投資的三大下遊之一,對固定資產投資的佔比長期保持在 20%以上,並以政府投資為主導,因此,基建將起到穩定託底經濟的作用。2020 年開年以來,已有北京、廣東、重慶、湖南等多個省市的 2020 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新基建。由此可見,2020 年有望成為新基建的大舉布局之年。新基建將將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既助力「十三五」規劃妥善收官,又與「十四五」規劃發展目 標相契合,大概率將成為「十四五」的重要發展方向。
  • 「新基建」應堅持科學思維
    從需求側看,「新基建」有助於穩增長和穩就業,促進消費升級,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經濟社會效益顯著;從供給側看,「新基建」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特別是為搶佔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競爭制高點創造了有利條件。因此,加快推進「新基建」的必要性毋庸置疑。 但是,對於「新基建」,人們也存在一定擔憂。
  • 新基建,是什麼?
    2020年4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強調:「要抓住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抓緊布局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黨中央密集部署之下,市場開始熱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基建)迎來風口。
  • 新基建專題報告:軌道交通設備未來市場空間究竟幾何
    受 新冠疫情影響,國內甚至全球經濟均面臨衝擊,3 月製造業、基建、投資均數顯大幅度下滑, 創 2008 年來歷史新低。儘管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企業復工正在加速,但考慮到消費增速 實質性下滑,出口受全球經濟放緩影響,特殊時期的經濟增速仍需投資來拉動。在堅持不將房 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手段的目標下,基建投資或將成為「穩增長」的主要動能。
  • 長江產經智庫圓桌會:中國新基建:發展機遇、策略與影響
    第二,創造新消費,進一步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新基建能夠使新消費開拓更多創新空間,創造更多可能,並從基礎層面進一步廣泛地、根本地提升新消費的體驗。新基建能夠增強基礎設施的賦能能力,實現消費供給與消費需求的高效釋放和匹配。第三,新基建能提升城市競爭力,助力都市圈建設。目前我國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普遍存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和分配不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