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田進 11月26日,在巡檢中發現海澱區紫竹院街道魏公村路口南側200米井蓋丟失後,網格員趙軍打開了「大城管APP」並將井蓋丟失信息拍照上傳。四個小時後,井蓋便被相關工作人員復原。
在過去,經過網格員發現井蓋丟失到拍照取證、人工判斷、手工派單等環節,將井蓋復原至少需要一天時間。
效率提升的背後得益於「海澱區時空一張圖」的上線——大城管APP後臺通過調用「海澱區時空一張圖」城市部件基礎圖層信息(井蓋權屬信息)與案件信息進行數據掛接,自動研判出丟失井蓋的權屬信息。緊接著,後臺將案件工單自動派發到相應處置部門將井蓋復原,省去中間多項環節。
據經濟觀察網了解,作為海澱城市大腦的核心平臺,由中科大腦公司承建的「時空一張圖」經過60多天的試運行後,已於近日上線,系統涵蓋海澱全區17萬多幢既有建築物信息,1.9億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多個攝像頭點位,249個數據圖層,百萬級圖層調用等。
城市大腦時空一張圖項目負責人曲曉英向經濟觀察網介紹,海澱區時空一張圖可以為城市交通、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生態環境、街鎮應用五大領域提供實時高效的地理空間服務。包括基於時空信息對各類重點車輛進行研判與分析,固化違法證據;基於海澱區遙感數據結合300個大氣監測微站點和129個水質監測站點的點位數據,實現對大氣汙染、河流汙染、裸露土地等監控分析等。
「時空一張圖」的完成並非一蹴而就。
2018年,海澱區開始布局海澱城市大腦建設,結合城市規劃、建設、運營搭建海澱區數字孿生城市時空一張圖。
在過往,城市管理人員想要了解危化車運行情況,需要一邊在政務網環境下查看危化車行駛路線,一邊在網際網路環境下查看危化車實時路況。時空一張圖則將網際網路數據引入政務網環境,城市管理人員只需在政務網環境下就可以查看危化車行駛路線和實時路況。
海澱區城市大腦專班辦公室成員、時空一張圖建設單位區房管局副局長孫懷強表示:「海澱區時空一張圖分三個階段建設,建設時空一張圖、建設虛擬海澱、建設孿生海澱。目前海澱區已經完成第一階段建設,全面整合接入全區基礎地理數據、全區二、三維模型、遙感影像、網際網路數據、物聯網數據,政務數據,形成時空一張圖,有效支撐城市大腦和全區各委辦局應用服務。」
海澱區時空一張圖作為海澱城市大腦的核心三大支撐平臺之一,孫懷強表示,「時空一張圖」可以對現有城市治理各業務場景提供數據支撐,實時了解業務發展現狀,通過整合分析各部門業務數據,對城市未來進行研判分析。隨著不斷的升華應用,對未來城市發展進行預測預警,為城市大腦綜合服務的各項應用提供數據和場景支撐,更高效的服務於市民。
經濟觀察網了解到,下一步,海澱區時空一張圖還將根據各部門業務需求,進行個性化定製。貫通全區時空數據共享通道,為各業務部門提供基礎圖層服務,基礎圖層在各部門應用過程中形成業務圖層,通過對業務圖層的疊加、融合和再造,不斷豐富「時空一張圖」數據圖層質量和內容,形成共融共享、可進化的基礎圖層。進而更好的滿足各部門多樣化的業務需求,支撐城市智能運行過程中態勢研判、事件分析、綜合決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