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有宜居!山東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增至37.1平方米

2021-01-09 齊魯晚報網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皇

12月31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第十八場新聞發布會,邀請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主要負責同志等介紹「十三五」時期居民住房工作情況。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王玉志在發布會上介紹,山東省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由2015年的36.4平方米增加到2019年的37.1平方米,向住有宜居目標大步邁進。

王玉志說,山東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努力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全省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2016年至今年11月,全省累計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78萬億元,銷售商品房6.23億平方米,其中銷售商品住房5.54億平方米,比「十二五」時期分別增長45.5%、31.3%、30.9%,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由2015年的36.4平方米增加到2019年的37.1平方米。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相關焦點

  • 截至2019年底,山東城鎮人均住房達到37.1平方米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王皇 谷婉寧 1月7日,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在濟南召開。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王玉志在會上作工作報告時表示,2020年山東住建取得了疫情防控和住建事業發展的雙勝利。
  • 陝西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8.8平方米
    全國和各省城鎮居民住房條件什麼樣、國內房地產有可能在何時碰到「天花板」?近日一組有關城鎮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的數據對此予以反映。 9省城鎮人均住房面積超全國,大多在南方 易居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住房飽和度研究報告》,通過一組數據對比來反映我國居民居住條件的變化:1978年,我國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僅6.7平方米,但此後40年,尤其是1998年房改以來,商品房逐漸代替政策類住房成為增量市場主流,我國的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大幅提升
  • 90平方米指單套住房建築面積
    本報北京7月13日訊記者冉永平報導:建設部今天下發了《關於落實新建住房結構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見》,對國務院37號文件(即《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等部門關於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意見的通知》)中提出的「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審批、新開工的商品住房建設,套型建築面積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經濟適用住房)面積所佔比重,必須達到開發建設總面積的70%以上」提出了具體意見。
  • 人均住房36平方米?住房面積怎樣「被平均」?
    8月5日,《中國民生發展報告2012》公布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家庭平均住房面積為116.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為36平方米。該數字一經發布便引起各方熱議。不少網友調侃稱:「無法相信這一結果」、「不知不覺中被平均了」……   8月6日,針對公眾對數據真實性的質疑,該報告主編李建新接受了中國青年報的採訪。
  • 我國人均住房面積40.8平,買房壓力減輕了嗎?
    今天我國人均住房面積上了熱搜,蜜姐頗為感慨。報導說, 1978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僅有3.6平方米,缺房戶達869萬,佔城市總戶數的47.5%,近一半城鎮居民無房可住。而40年後的今天,中國人均住房面積已高達40.8平方米,套戶比高達1.13。兩個「高達」背後,是我們40年來住房環境的變遷。
  • 我國小康社會住宅目標:人均居住面積達35平方米
    日前,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發布了《2020我們住什麼樣的房子———中國全面小康社會居住目標研究》,為2020年的居住住宅描繪了一幅未來藍圖。 這個課題研究公布了21項指標,主要包括城鎮人均居住面積35平方米、城鎮最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面積大於20平方米、城市人均綠地面積8平方米等。
  • 農村和城市都蓋了很多房子,40年城鎮和農村人均住房面積增速相同
    1978年當時有兩個數據,一個是城鎮居民的平均住房面積6.7平米,一個是農村居民的平均住房面積8.1平米。這兩個數據如果放在今天一定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一家三口擠在20平米左右的小房子中生活鮮有保障。不過好在40年間住房面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截至2018年我國城鎮居民平均住房面積已達39平米,農村居民住房面積達到47.3平米。
  • 香港近20萬人住隔斷房 人均居住面積約5.7平方米
    中新網7月30日電 據香港《明報》報導,香港統計處29日首度發表詳盡的劏房(業主或二房東將一個普通住宅分割成幾個小房間出租,相當於內地隔斷房、群租房)研究報告,顯示全港有8.64萬個劏房
  • 廈門:小學生人均建築面積不少於10平方米
    小學生人均建築面積不少於10平方米!《廈門市普通中小學(幼兒園)建設標準指引》開始施行  廈門普通中小學(幼兒園)建設有了標準,1月1日起,由廈門市資源規劃局、市發改委、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建設局、市市政園林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廈門市普通中小學(幼兒園)建設標準指引》(以下簡稱《標準指引》)開始施行。
  • 重慶人均住宅建築面積達27.7平米 水平已近小康
    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築面積達到27.7平方米,已接近小康水平。  「今天我要進城去!」提起這句話,很多市民可能都很熟悉,這裡所謂的「進城」,就是指到解放碑去。在60年前,除了解放碑片區,渝中區只要一出了七星崗,其它地方都是農村。
  • 公租房面積標準一般有多大?多少錢一平方米?可以申請補貼嗎?
    公共租賃住房作為有別於廉租住房、經濟適用房的一種新型保障性住房,尚無一個內涵統一的明確界定。是指由國家提供政策支持,社會各種主體通過新建或者其他方式籌集房源、專門面向中低收入群體出租居住的保障性住房,是一個國家住房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麼,公租房面積一般為多大?多少錢一平米?公租房補貼如何計算?
  • 全中國到底有多少套房子?房子真的已經夠30億人住了嗎?
    住房需求關於中國有多少套房子,從未有過權威官方部門進行過統計,中國房子的組成太過複雜,可並不僅僅只有商品房一種。僅僅商品房,2019年全國銷售面積為171558萬平方米,也就是17億平方,這還是僅僅一年的量。全部存量有多少,我們以最官方的統計數據,人均居住面積來估算。國家統計局發布《建築業持續快速發展 城鄉面貌顯著改善——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指出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9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47.3平方米。
  • 廈門發布住房五年規劃 釋放穩房價預期
    11月16日,廈門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對外發布了《廈門市住房發展規劃(2021-2025年)》(公示稿)(以下簡稱「公示稿」),自設目標:「新增住房供應總量約38萬套」,「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年度漲幅不超過5%」,「住房租金價格年度漲幅不高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等要求出現,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北京租賃房建設導則徵求意見:宿舍人均使用面積4㎡以上
    1月13日,北京市住建委制定《北京市租賃住房建設導則(試行)》(徵求意見稿)並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導則提出,宿舍型租賃住房人均使用面積不得小於4平方米,且應設置管理室、會客廳和智能快件箱。導則也倡導應用智能化技術,但要充分考慮老年人需求特點,推廣使用智能化適老產品。
  • 公有住房出售剩餘部分產權 一律按建築面積計價
    近日,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接到諮詢:以前單位分的老房子想出售,但是由於面積超標,還有部分產權並不歸個人所有,導致無法出售,是否有解決方法?
  • 搖號定序、抽籤定房 87戶住房困難家庭喜圓「安居夢」
    本次活動分四場進行,首先對申請公共租賃住房實物保障的4戶家庭,舉行公開配租活動。按照1:1原則,市經濟適用住房發展中心提供4套聯誼南園聯泰苑(現房)房源供選擇,建築面積60平米左右,均為高層,有獨立自行車庫。聯誼南園聯泰苑位於揚州東南片區,如今是揚州的黃金地段,不僅交通便利,且教育資源豐富,周邊銀行、飯店、超市、菜場、大型綜合體等生活配套一應俱全。
  • ...6萬套人才住房!「十三五」期間青島強力發起城市品質改善提升攻勢
    為全面改善市民居住條件,青島始終堅持將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作為提升城市品質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推進落實,「十三五」期間,累計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建築面積2428萬平方米、惠及居民34萬餘戶,累計實施棚戶區改造20.6萬套(戶),有效改善城市居民居住條件,努力實現「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 2019年,中國人均GDP超1萬美元!為什麼說這事意義重大?
    也就是說,中國人均月收入為2352元,城鎮居民人均月收入為3270元。就算按2個工作人口養1個人來算,全國勞動人口人均月收入約3500元,城鎮勞動人口月收入約4900元。這看起來並不算多,很多人也覺得這與人均GDP超1萬美元該有的水平似乎存在差距。
  • 南山冠銘花園、京基御領公館認租 租金最低37.13元/月·平方米
    本次配租109套,其中:單身公寓87套(建築面積約為37.45-38.49平方米);二房一廳19套(建築面積約為52.08-52.79平方米);二房一廳3套(建築面積約為69.50-69.78平方米)。
  • 建築業規模全國倒數第五,內蒙古建築碳排放量為何排名第13
    全區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建築施工企業991個;施工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6296.0萬平方米,下降9.7%;竣工房屋面積2538.6萬平方米,下降18.1%;房屋建築竣工率40.3%。全年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實現利潤50.0億元,比上年增長7.5%;實現稅金44.7億元,增長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