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泉山身陷絕境的黑領噪鶥脫險記

2021-01-08 騰訊網

●時間:4月21日

● 地點:徐州市

● 人物:眾志願者

● 事由:救鳥故事

畫外音

這是發生在歷史文化名城、生態園林名城和全國文明城市徐州泉山公園裡剛剛發生的一段真實故事。

網名「茉莉」者,實為陸莉,觀鳥愛好者。觀鳥十餘年,國內觀鳥600餘種,利用業餘時間帶領公眾愛鳥、觀鳥、護鳥。(本文為其採訪時自述後記者整理)

畫外音

生活在綠水青山徐州的市民群眾,珍惜故鄉家園的一切,她們善良勤勞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饋贈和賞賜。她們愛鳥護鳥蔚然成風……

4月21日下午四點多,我去泉山公園觀鳥,走到水杉林往南處有一條大溝,上邊有個木頭橋,站在橋上時,聽到好似鳥類煽動翅膀撲騰撲騰的聲音。

因為經常觀鳥,對這種聲音很敏感,一下子就尋到了它。通過望遠鏡看出是一隻黑領噪鶥,倒掛在樹枝上。那個樹挺高的,覺著有七八米,從溝底下開始算約有10米高。我用相機拍了一下,然後回放看是一條腿勾在那個樹枝上,感覺被鐵絲纏住了,但是後來解救下來,發現是那種比較粗的繩子。

這時應該下午五點了,我就先打114查詢臺,先問到了泉山公園管理處的電話,跟他們管理人員說明情況,對方回復馬上安排人前去查看。但我放不心,於是又在微信群裡發了信息。市野生動物協會秘書長周虹給主管朱玉主任打電話,朱玉主任答覆說:馬上過來去查看。

沒多久,朱主任就帶著兩名保安前來,然後朱主任實地了解情況,判斷解救被困鳥難度不小,因為樹高枝顫,要充分保證施救人員的安全,以及鳥兒不受二次傷害。朱主任因地制宜現場施策,準備用最短時間把鳥兒解救下來。

朱主任一行人分頭去找施救工具,我在原地觀察等候。兩位江蘇師大的攝影愛好者也參與了進來,一起想辦法。一會功夫他們就扛著一堆竹竿子過來,竹竿子前邊綁上鐵鉤子,然後他們就把這些竹竿子依次連接成足夠的長度,偏偏樹又太高,要連接特別長的杆子,舉起來質地顯得特別軟,給施救工作帶來了很多難度,經過幾番施救,終於鉤斷了樹枝,鳥兒連同樹枝一起落地了。

我和兩名保安師傅趕緊鑽過林子去找落地鳥兒。一看,這個鳥兒還在叫呢,說明精神頭很足,力氣也大,證明它身體狀態還可以。正好我隨身帶著小刀,把纏在鳥兒腿上的繩子割斷。

我和兩個保安趕緊的鑽過林子去找這個落地鳥兒,一看,這個鳥兒還在叫呢,就是說精神頭還足,力氣也大,說明它身體狀態還可以,正好我隨身帶著那個小刀,把那個繩子給它 割斷,把纏爪子上的好幾圈線繩割斷。

兩位保安真是挺不錯的,一直都弄到快晚上七點,將近兩個小時,滿頭大汗的,難度那麼大,他們很執著,絲毫沒有放棄,當看到鳥兒安全被救時,他們也特別開心,覺著救了一條生命。

接著他們給我一個黑塑膠袋兒,然後,就把這個鳥兒包起來,覺著不能馬上給它放到野外,因為這個腿部受傷,不能正常飛翔。吊掛的時間太長了,腿有點兒問題,我就把它帶回去觀察一下,再定放生方案。因為我學過鳥類救助的知識,當走到樓下超市的時候,在超市要了一個紙箱子,按照那個野鳥救助的規則,把鳥兒放進紙箱子,然後在高於鳥的眼睛視平線以上的地方,給紙箱掏幾個洞,讓它保證呼吸。

回到家以後,我就給它先補了點兒水,用手指頭沾一點兒水餵它,沿著嘴角讓它喝一點兒水,然後我給了它十根黃粉蟲,就是平常說的麵包蟲,放在箱子裡邊兒給它蓋好,就不打攪它了。

鳥兒一夜沒有動靜,可能是因為天黑了,它還是挺安靜的,第二天早上,打開了一看它那個箱子裡面兒僅剩四根兒麵包蟲,說明鳥兒還是吃了點兒東西。

當天上午,我把鳥兒給送到動物園兒裡邊的徐州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正好周虹秘書長也去了。工作人員現場檢查了一下,感覺還就是那條腿腫起來了。估計是那個繩子捆的時間太長了,又在樹枝上邊撲騰了好長時間,可能關節有點兒問題。工作人員就把它放到那個大的籠舍裡邊兒,它還能活躍的跳來跳去,另一條腿就在地上拖著。

鳥兒很快能去找東西吃了,說明它的狀態還可以。等這個這條腿恢復好的話,鳥兒可以放飛了。我特意叮囑工作人員,到時候研究會會有志願者去對接。然後把鳥兒接走,再送回到泉山公園,讓它儘快地回到自己那個小種群裡邊去,這樣能融進去,會在野外生活得更好。

截止本文發表前,受傷的黑領噪鶥在救治中心狀況良好,待康復後放飛大自然。

策劃:任務 周虹

攝影:程陸

編輯:王超

相關焦點

  • 陝西的噪鶥你見過嗎?這一種在西安市區也很常見
    我國是世界噪鶥科分布的中心,有69種,其中很多是中國特有種。今天我們說說陝西名叫噪鶥的鳥類。陝西有黑臉噪鶥、白喉噪鶥、黑領噪鶥、山噪鶥、灰翅噪鶥、眼紋噪鶥、斑背噪鶥、大噪鶥、白頰噪鶥、橙翅噪鶥,共十種。山噪鶥分布面積最廣,從陝南到陝北都有分布,其他的分布在秦巴山區。
  • 花鳥蟲魚——黑臉噪鶥
    黑臉噪鶥(學名:Garrulax perspicillatus):中型鳥類,體長27-32cm。頭頂至後頸褐灰色,額、眼先、眼周、頰、耳羽黑色,形成一條圍繞額部至頭側的寬闊黑帶,狀如戴的一副黑色眼鏡,極為醒目。背暗灰褐色至尾上覆羽轉為土褐色。頦、喉褐灰色,胸、腹棕白色,尾下覆羽棕黃色。
  • 動物知識普及——黑臉噪鶥
    黑臉噪鶥,拉丁學名為Garrulax perspicillatus,別名是土畫眉,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雀形目、鳴禽亞目、畫眉科、噪鶥亞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Masked Laughingthrush,命名人是Gmelin,命名時間是1789年。
  • 營盤山白化白頰噪鶥觀察(上)
    營盤山地處城鄉結合部,北鄰鄉村,釜溪河從山腳蜿蜒流過,四川輕化工大學營盤校區坐落於山的南坡,校園植被豐厚,覆蓋著高大的香樟、加楊、闊葉榕、小葉榕、刺桐、洋槐、女貞、棕櫚等樹木,以及多種多樣的花果樹。山上長年活躍著白頰噪鶥、金翅雀、叉尾太陽鳥、白頭鵯、紅頭長尾山雀、烏鶇、黑尾蠟嘴雀、紅嘴藍鵲、斑姬啄木鳥等多種鳥類。
  • 白頰噪鶥
    今天找到一個小程序,特意查了一下,應該叫白頰噪鶥。白頰噪鶥也叫白頰笑鶇、白眉笑鶇、白眉噪鶥、土畫眉。眉紋白色或棕白色、細長,往後延伸至頸側。隱匿於次生灌叢、竹叢及林緣空地 。一般生活於平原至海拔2000米的高山地區以及活動於山丘、山腳及田野灌叢和矮樹叢間。叫聲是偏高的鈴聲般叫聲和唧喳叫聲,以及不連貫的咯咯笑聲。
  • 朱子與藍冠噪鶥的情緣
    水口的理想地形是山環水抱,追求的是佳木蔥籠。正如朱子所言,「古時建立村莊之際,乃依堪輿家之言,擇最吉星纏之下,而築之,謂可永世和順也」。然而,令人惋惜的是,2017年《雲南省生物物種紅色名錄》正式宣布,藍冠噪鶥野生種群在雲南省已滅絕。婺源,因此成了藍冠噪鶥在中國的唯一棲息地,世界的兩個棲息地之一。今年,是朱子誕辰890周年,是藍冠噪鶥發現101周年。誰能想像得到,一段789周年的時光距離,連接起了朱子與藍冠噪鶥的情緣。789周年,可不是一個小數據。
  • 物種圖冊-白喉噪鶥
    白喉噪鶥 White-throated laughingthrush 白喉噪鶥(méi),分布於阿富汗、不丹、印度、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中國和越南,在中國見於中國西藏、雲南、四川、陝西、甘肅、青海。
  • 朱子與藍冠噪鶥的情緣(圖)
    □ 呂富來今年,是朱子誕辰890周年,也是藍冠噪鶥發現101周年。今年10月,由江西省林業局、江西省林學會主辦的「保護珍稀鳥類(藍冠噪鶥)?傳承生態文明」學術研討會在婺源召開。婺源,是當今藍冠噪鶥在我國的唯一棲息地,也是世界僅有的兩個棲息地之一。
  • 非法捕獵黑臉噪鶥畫眉 三人分別獲刑九個月
    經查明,被告人李某繁、黃某貴、敖某雲是貴州省盤縣人,在北流市六靖鎮龍灣村某山場務工。2018年4月24日至5月7日,三名被告人以用錄音機播放鳥類聲音誘捕、網捕、打套籠捕等方法捕捉陸生野生小鳥。經廣西壯族自治區森林公安局物證鑑定所檢驗鑑定,被扣押的小鳥分別為國家保護的黑臉噪鶥、黑喉噪鶥和畫眉。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李某繁、黃某貴、敖某雲違反狩獵法規,合夥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進行狩獵,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情節嚴重的行為,已觸犯刑律,均構成非法狩獵罪。
  • 「長槍短炮」聚焦南京罕見的棕噪鶥
    一位圍觀拍攝鳥友介紹,這群鳥叫棕噪鶥,是南京城中非常少見的鳥類。   據了解,棕噪鶥 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性羞怯、善隱藏,多活動在林下灌木叢間地上,很少到森林中上層活動,因而不易見到。  棕噪鶥也是中國特產鳥類,在貴州遵義、江口、惠水和雷山一帶較豐富,安徽黃山景區也發現不少此鳥,其他地區均很稀少,應注意保護。近年來隨著城市環境的改善,這才漸入南京人的視野。
  • 羽色鮮豔,膽小善鳴,臨近瀕危的紅尾噪鶥
    紅尾噪鶥又名赤尾噪鶥,是噪鶥科彩翼噪鶥屬的鳥類。體長24~28釐米,頭頂至後頸紅棕色,翼與尾赤紅色。眼先、眉紋及喉黑色,耳羽灰色。雌雄羽色相似,頭頂至後頸紅棕色,兩翅和尾鮮紅色,眼先、眉紋、頰、頦和喉黑色,眼後有一灰色塊斑。其餘上下體羽大都暗灰或橄欖灰色。
  • 紅翅藪鶥,與麗色噪鶥及赤尾噪鶥易區分,尾端橘黃
    紅翅藪鶥,為鶲科藪鶥屬的鳥類,體型23釐米藪鶥,臉側及初級飛羽緋紅。紅翅藪鶥,與麗色噪鶥及赤尾噪鶥易區分,不同處在頭側紅色。紅翅藪鶥,體羽餘部大致灰褐。方形的尾黑色,尾端橘黃。紅翅藪鶥,上體以及翅上的覆羽橄欖褐色;眼先、頭側、頸側深紅,眉紋黑色。
  • 同在藍天下 共享大自然 南京:鳥鳴悠悠 珍稀小鳥棕噪鶥現身紫金山...
    1月2日上午,一群美麗的珍稀小鳥棕噪鶥   南京:鳥鳴悠悠 珍稀小鳥棕噪鶥現身紫金山   這種棕噪鶥有拳頭大小,羽毛鮮豔,善於隱藏,叫聲響亮悅耳而多變,有時會模仿其他鳥叫。棕噪鶥主要生活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山地,在城市中非常少見。近幾年,棕噪鶥逐漸在南京出現。   大豐麋鹿保護區:「鹿鶴」合鳴 和諧共處
  • 南京常駐鳥類多 黑臉噪鶥成大公園常客
    網友好人好夢今天(5月25日)就給我們分享了他在中山陵拍攝到的黑臉噪鶥。 黑臉噪鶥是一種中型鳥,頭頂至後頸褐灰色,額、眼先、眼周、頰、耳羽黑色,形成一條圍繞額部至頭側的寬闊黑帶,狀如戴的一副黑色眼鏡,極為醒目。這種鳥類棲息於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帶地灌叢與竹叢中,也出入於庭院、人工松柏林、農田地邊和村寨附近的疏林和灌叢內。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
  • 重陽登筆架山
    今兒本來是為新課程踩點,早早來到了筆架山靠銀湖方向的北門。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白冠噪鶥:深得「莫西幹」髮型真髓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脊椎動物·白冠噪鶥。白冠噪鶥Garrulax leucolophus脊椎動物,鳥類,畫眉科。棲息於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和溝谷常綠闊葉林中,西雙版納熱帶叢林附近可見。白冠噪鶥外形奇特,雪白冠羽深得「莫西幹」髮型真髓,主要以金龜甲、步行蟲、甲蟲、蟬等昆蟲為食,也吃榕樹果、草子等植物性食物。喜結群,性活躍,鳴叫不止,叫聲響亮而嘈雜。畫中的植物是林生杧果(Mangifera sylvatica)。曾孝濂,1939年生。原籍雲南威信,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 黑領噪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