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翅藪鶥,與麗色噪鶥及赤尾噪鶥易區分,尾端橘黃

2020-12-06 百家號

紅翅藪鶥,為鶲科藪鶥屬的鳥類,體型23釐米藪鶥,臉側及初級飛羽緋紅。

紅翅藪鶥,與麗色噪鶥及赤尾噪鶥易區分,不同處在頭側紅色。

紅翅藪鶥,體羽餘部大致灰褐。方形的尾黑色,尾端橘黃。

紅翅藪鶥,上體以及翅上的覆羽橄欖褐色;眼先、頭側、頸側深紅,眉紋黑色。

紅翅藪鶥,尾黑色,具寬的橙紅色端斑,且愈是外側尾羽端斑愈寬。

紅翅藪鶥,兩翅暗褐,初級飛羽外邊緣基部紅色,向先端轉為黃色;翅上的紅色部分形成塊斑。頦淡紅色,下體餘部棕橄欖褐色,尾下覆羽黑色具紅色端斑。

相關焦點

  • 紅翅藪鶥,體羽餘部大致灰褐,兩翅暗褐
    紅翅藪鶥,為鶲科藪鶥屬的鳥類,體型23釐米藪鶥,臉側及初級飛羽緋紅。紅翅藪鶥,與麗色噪鶥及赤尾噪鶥易區分,不同處在頭側紅色。紅翅藪鶥,體羽餘部大致灰褐。方形的尾黑色,尾端橘黃。紅翅藪鶥,上體以及翅上的覆羽橄欖褐色;眼先、頭側、頸側深紅,眉紋黑色。
  • 羽色鮮豔,膽小善鳴,臨近瀕危的紅尾噪鶥
    紅尾噪鶥又名赤尾噪鶥,是噪鶥科彩翼噪鶥屬的鳥類。體長24~28釐米,頭頂至後頸紅棕色,翼與尾赤紅色。眼先、眉紋及喉黑色,耳羽灰色。雌雄羽色相似,頭頂至後頸紅棕色,兩翅和尾鮮紅色,眼先、眉紋、頰、頦和喉黑色,眼後有一灰色塊斑。其餘上下體羽大都暗灰或橄欖灰色。
  • 動物知識普及——黑臉噪鶥
    黑臉噪鶥,拉丁學名為Garrulax perspicillatus,別名是土畫眉,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雀形目、鳴禽亞目、畫眉科、噪鶥亞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Masked Laughingthrush,命名人是Gmelin,命名時間是1789年。
  • 花鳥蟲魚——黑臉噪鶥
    黑臉噪鶥(學名:Garrulax perspicillatus):中型鳥類,體長27-32cm。頭頂至後頸褐灰色,額、眼先、眼周、頰、耳羽黑色,形成一條圍繞額部至頭側的寬闊黑帶,狀如戴的一副黑色眼鏡,極為醒目。背暗灰褐色至尾上覆羽轉為土褐色。頦、喉褐灰色,胸、腹棕白色,尾下覆羽棕黃色。
  • 營盤山白化白頰噪鶥觀察(上)
    山上長年活躍著白頰噪鶥、金翅雀、叉尾太陽鳥、白頭鵯、紅頭長尾山雀、烏鶇、黑尾蠟嘴雀、紅嘴藍鵲、斑姬啄木鳥等多種鳥類。我從2016年至2019年末,在此地觀察到若干白化的白頰噪鶥,白化程度不一的不同個體疑為共群鳥類。2018年3月初的一天中午,陽光明媚,春風和煦。
  • 陝西的噪鶥你見過嗎?這一種在西安市區也很常見
    我國是世界噪鶥科分布的中心,有69種,其中很多是中國特有種。今天我們說說陝西名叫噪鶥的鳥類。陝西有黑臉噪鶥、白喉噪鶥、黑領噪鶥、山噪鶥、灰翅噪鶥、眼紋噪鶥、斑背噪鶥、大噪鶥、白頰噪鶥、橙翅噪鶥,共十種。山噪鶥分布面積最廣,從陝南到陝北都有分布,其他的分布在秦巴山區。
  • 白頰噪鶥
    今天找到一個小程序,特意查了一下,應該叫白頰噪鶥。白頰噪鶥也叫白頰笑鶇、白眉笑鶇、白眉噪鶥、土畫眉。眉紋白色或棕白色、細長,往後延伸至頸側。隱匿於次生灌叢、竹叢及林緣空地 。一般生活於平原至海拔2000米的高山地區以及活動於山丘、山腳及田野灌叢和矮樹叢間。叫聲是偏高的鈴聲般叫聲和唧喳叫聲,以及不連貫的咯咯笑聲。
  • 朱子與藍冠噪鶥的情緣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2017年《雲南省生物物種紅色名錄》正式宣布,藍冠噪鶥野生種群在雲南省已滅絕。婺源,因此成了藍冠噪鶥在中國的唯一棲息地,世界的兩個棲息地之一。今年,是朱子誕辰890周年,是藍冠噪鶥發現101周年。誰能想像得到,一段789周年的時光距離,連接起了朱子與藍冠噪鶥的情緣。789周年,可不是一個小數據。
  • 物種圖冊-白喉噪鶥
    白喉噪鶥 White-throated laughingthrush 白喉噪鶥(méi),分布於阿富汗、不丹、印度、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中國和越南,在中國見於中國西藏、雲南、四川、陝西、甘肅、青海。
  • 「長槍短炮」聚焦南京罕見的棕噪鶥
    上體赭褐色,頭頂具黑色羽緣,尾上覆羽灰白色,尾羽棕慄色,外側尾羽具寬闊的白色端斑。額、眼先、眼周、耳羽上部、臉前部和頦黑色,眼周裸皮藍色,極為醒目。鳴聲為響亮悅耳而多變的哨音,有時模仿其他鳥叫。   一位圍觀拍攝鳥友介紹,這群鳥叫棕噪鶥,是南京城中非常少見的鳥類。   據了解,棕噪鶥 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性羞怯、善隱藏,多活動在林下灌木叢間地上,很少到森林中上層活動,因而不易見到。
  • 朱子與藍冠噪鶥的情緣(圖)
    □ 呂富來今年,是朱子誕辰890周年,也是藍冠噪鶥發現101周年。今年10月,由江西省林業局、江西省林學會主辦的「保護珍稀鳥類(藍冠噪鶥)?傳承生態文明」學術研討會在婺源召開。婺源,是當今藍冠噪鶥在我國的唯一棲息地,也是世界僅有的兩個棲息地之一。
  • 科學網—不善於鳴唱的臺灣斑翅鶥
    因其雙翼有美麗整齊的黑色和慄色斑紋相間排列,英文名意為「紋翼畫眉」;又因其頭部為慄色,有別於其他斑翅鶥,又名慄頭斑翅鶥。這種可愛嬌小的鳥僅分布在我國臺灣,是中國鳥類特有種。 1906年1月,英國探險家、專業採集者古費洛在海拔2440米的臺灣玉山山區首次發現臺灣斑翅鶥。英國鳥類學家格蘭特鑑定後,將其作為新種發表在當年的《英國鳥類學通報》上。
  • 南京常駐鳥類多 黑臉噪鶥成大公園常客
    網友好人好夢今天(5月25日)就給我們分享了他在中山陵拍攝到的黑臉噪鶥。 黑臉噪鶥是一種中型鳥,頭頂至後頸褐灰色,額、眼先、眼周、頰、耳羽黑色,形成一條圍繞額部至頭側的寬闊黑帶,狀如戴的一副黑色眼鏡,極為醒目。這種鳥類棲息於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帶地灌叢與竹叢中,也出入於庭院、人工松柏林、農田地邊和村寨附近的疏林和灌叢內。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