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圖冊-白喉噪鶥

2021-01-08 騰訊網

白喉噪鶥

White-throated laughingthrush

白喉噪鶥(méi),分布於阿富汗、不丹、印度、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中國和越南,在中國見於中國西藏、雲南、四川、陝西、甘肅、青海。棲息於亞熱帶、熱帶潮溼的山地森林。

相關焦點

  • 陝西的噪鶥你見過嗎?這一種在西安市區也很常見
    我國是世界噪鶥科分布的中心,有69種,其中很多是中國特有種。今天我們說說陝西名叫噪鶥的鳥類。陝西有黑臉噪鶥、白喉噪鶥、黑領噪鶥、山噪鶥、灰翅噪鶥、眼紋噪鶥、斑背噪鶥、大噪鶥、白頰噪鶥、橙翅噪鶥,共十種。山噪鶥分布面積最廣,從陝南到陝北都有分布,其他的分布在秦巴山區。
  • 動物知識普及——黑臉噪鶥
    黑臉噪鶥,拉丁學名為Garrulax perspicillatus,別名是土畫眉,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雀形目、鳴禽亞目、畫眉科、噪鶥亞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Masked Laughingthrush,命名人是Gmelin,命名時間是1789年。
  • 白頰噪鶥
    今天找到一個小程序,特意查了一下,應該叫白頰噪鶥。白頰噪鶥也叫白頰笑鶇、白眉笑鶇、白眉噪鶥、土畫眉。眉紋白色或棕白色、細長,往後延伸至頸側。隱匿於次生灌叢、竹叢及林緣空地 。一般生活於平原至海拔2000米的高山地區以及活動於山丘、山腳及田野灌叢和矮樹叢間。叫聲是偏高的鈴聲般叫聲和唧喳叫聲,以及不連貫的咯咯笑聲。
  • 花鳥蟲魚——黑臉噪鶥
    黑臉噪鶥(學名:Garrulax perspicillatus):中型鳥類,體長27-32cm。頭頂至後頸褐灰色,額、眼先、眼周、頰、耳羽黑色,形成一條圍繞額部至頭側的寬闊黑帶,狀如戴的一副黑色眼鏡,極為醒目。背暗灰褐色至尾上覆羽轉為土褐色。頦、喉褐灰色,胸、腹棕白色,尾下覆羽棕黃色。
  • 朱子與藍冠噪鶥的情緣
    這隻鳥,名叫藍冠噪鶥。藍冠噪鶥 綦茗鵬攝沒錯,這種棲居在婺源的鳥類「大熊貓」,是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極危(CR)名錄的鳥類。它對棲居環境有著極端苛刻的要求,是生態環境的「試金石」,過去全球僅分布在婺源、雲南思茅和印度阿薩姆三地,總共僅200隻左右。
  • 營盤山白化白頰噪鶥觀察(上)
    山上長年活躍著白頰噪鶥、金翅雀、叉尾太陽鳥、白頭鵯、紅頭長尾山雀、烏鶇、黑尾蠟嘴雀、紅嘴藍鵲、斑姬啄木鳥等多種鳥類。我從2016年至2019年末,在此地觀察到若干白化的白頰噪鶥,白化程度不一的不同個體疑為共群鳥類。2018年3月初的一天中午,陽光明媚,春風和煦。
  • 朱子與藍冠噪鶥的情緣(圖)
    □ 呂富來今年,是朱子誕辰890周年,也是藍冠噪鶥發現101周年。今年10月,由江西省林業局、江西省林學會主辦的「保護珍稀鳥類(藍冠噪鶥)?傳承生態文明」學術研討會在婺源召開。婺源,是當今藍冠噪鶥在我國的唯一棲息地,也是世界僅有的兩個棲息地之一。
  • 「長槍短炮」聚焦南京罕見的棕噪鶥
    一位圍觀拍攝鳥友介紹,這群鳥叫棕噪鶥,是南京城中非常少見的鳥類。   據了解,棕噪鶥 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性羞怯、善隱藏,多活動在林下灌木叢間地上,很少到森林中上層活動,因而不易見到。  棕噪鶥也是中國特產鳥類,在貴州遵義、江口、惠水和雷山一帶較豐富,安徽黃山景區也發現不少此鳥,其他地區均很稀少,應注意保護。近年來隨著城市環境的改善,這才漸入南京人的視野。
  • 羽色鮮豔,膽小善鳴,臨近瀕危的紅尾噪鶥
    紅尾噪鶥又名赤尾噪鶥,是噪鶥科彩翼噪鶥屬的鳥類。體長24~28釐米,頭頂至後頸紅棕色,翼與尾赤紅色。眼先、眉紋及喉黑色,耳羽灰色。雌雄羽色相似,頭頂至後頸紅棕色,兩翅和尾鮮紅色,眼先、眉紋、頰、頦和喉黑色,眼後有一灰色塊斑。其餘上下體羽大都暗灰或橄欖灰色。
  • 紅翅藪鶥,與麗色噪鶥及赤尾噪鶥易區分,尾端橘黃
    紅翅藪鶥,為鶲科藪鶥屬的鳥類,體型23釐米藪鶥,臉側及初級飛羽緋紅。紅翅藪鶥,與麗色噪鶥及赤尾噪鶥易區分,不同處在頭側紅色。紅翅藪鶥,體羽餘部大致灰褐。方形的尾黑色,尾端橘黃。紅翅藪鶥,上體以及翅上的覆羽橄欖褐色;眼先、頭側、頸側深紅,眉紋黑色。
  • 同在藍天下 共享大自然 南京:鳥鳴悠悠 珍稀小鳥棕噪鶥現身紫金山...
    1月2日上午,一群美麗的珍稀小鳥棕噪鶥   南京:鳥鳴悠悠 珍稀小鳥棕噪鶥現身紫金山   這種棕噪鶥有拳頭大小,羽毛鮮豔,善於隱藏,叫聲響亮悅耳而多變,有時會模仿其他鳥叫。棕噪鶥主要生活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山地,在城市中非常少見。近幾年,棕噪鶥逐漸在南京出現。   大豐麋鹿保護區:「鹿鶴」合鳴 和諧共處
  • 南京常駐鳥類多 黑臉噪鶥成大公園常客
    網友好人好夢今天(5月25日)就給我們分享了他在中山陵拍攝到的黑臉噪鶥。 黑臉噪鶥是一種中型鳥,頭頂至後頸褐灰色,額、眼先、眼周、頰、耳羽黑色,形成一條圍繞額部至頭側的寬闊黑帶,狀如戴的一副黑色眼鏡,極為醒目。這種鳥類棲息於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帶地灌叢與竹叢中,也出入於庭院、人工松柏林、農田地邊和村寨附近的疏林和灌叢內。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
  • 藍冠噪鶥與江西婺源的「百年之約」
    在江西婺源,不僅有徽派古宅與層層梯田交相輝映,全球僅200隻左右的珍稀鳥類藍冠噪鶥也聚居於此。今年是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物種的藍冠噪鶥科學發現100周年。1919年,一名法國神父在婺源獲取了3個藍冠噪鶥標本,這是有關此鳥種的最早記錄。但從1923年之後的長達70餘年裡,婺源再無藍冠噪鶥發現記錄。
  • 「生物多樣性百科」脊椎動物·白冠噪鶥:深得「莫西幹」髮型真髓
    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脊椎動物·白冠噪鶥。白冠噪鶥Garrulax leucolophus脊椎動物,鳥類,畫眉科。棲息於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和溝谷常綠闊葉林中,西雙版納熱帶叢林附近可見。白冠噪鶥外形奇特,雪白冠羽深得「莫西幹」髮型真髓,主要以金龜甲、步行蟲、甲蟲、蟬等昆蟲為食,也吃榕樹果、草子等植物性食物。喜結群,性活躍,鳴叫不止,叫聲響亮而嘈雜。畫中的植物是林生杧果(Mangifera sylvatica)。曾孝濂,1939年生。原籍雲南威信,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 矛紋草鶥(學名:Babax lanceolatus)
    矛紋草鶥(學名:Babax lanceolatus,英文名:Chinese Babax)是噪鶥科草鶥屬的鳥類。嘴略彎,具特徵性的深色髭紋,縱紋密布。主要棲息於稀樹灌叢、亞熱帶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分布於印度、緬甸以及中國大陸的甘肅、陝西、四川等地。種群數量較豐富。
  • 藍冠噪鶥,婺源的精靈婺源的歌手,配得上「國家一級」這個名分!
    藍冠噪鶥。攝影/程潔淮藍冠噪鶥為雀形目畫眉科噪鶥屬,原名黃喉噪鶥。藍冠噪鶥曾在江西婺源和雲南思茅有分布記錄,但目前可知的分布範圍僅在婺源森林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種群數量200隻左右,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 夏日鳥趣:黑臉噪鶥呆萌可愛,伯勞鳥一口吞下一隻螞蚱
    近日,在安徽省六安市九墩塘公園,一隻黑臉噪鶥鳥在枝頭抖動羽毛,呆萌可愛。仲夏時節,六安市九墩塘公園綠意蔥蘢,鳥語花香。不時可見黑臉噪鶥、白頭鵯、伯勞以及麻雀等鳥兒,在綠樹荷塘間飛舞覓食,身姿靈動,模樣可愛,充滿野趣。圖為一隻螞蚱被伯勞鳥一口吞下。
  • 謎一樣的小精靈 藍冠噪鶥 時下正是拍攝打鳥的好時光
    藍冠噪鶥為雀形目畫眉科噪鶥屬,原名黃喉噪鶥,靛冠噪鶥(學名:Garrulax藍冠噪鶥在江西省婺源和雲南思茅有分布記錄,分布區域十分狹窄,數量稀少。目前可知的分布範圍僅在婺源森林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種群數量200隻左右。2007年,藍冠噪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是極度瀕危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