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冠噪鶥,婺源的精靈婺源的歌手,配得上「國家一級」這個名分!

2020-12-06 中國綠色時報

藍冠噪鶥。攝影/程潔淮

藍冠噪鶥為雀形目畫眉科噪鶥屬,原名黃喉噪鶥。藍冠噪鶥曾在江西婺源和雲南思茅有分布記錄,但目前可知的分布範圍僅在婺源森林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種群數量200隻左右,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6月19日-7月19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關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中,藍冠噪鶥赫然在列,它與其他44個物種「新增」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過去,藍冠噪鶥最大的威脅是被捕捉販為籠鳥,但現在,它們的主要威脅來自拍攝者等人為活動對生境的幹擾。希望保護級別的提升,能增加對它們的研究投入、保護政策、管理實踐、執法司法和公眾教育等。

藍冠噪鶥:林鳥中的精靈

撰文/李小港

藍冠噪鶥,是一種美麗、活潑的鳥。它們藍冠、黃喉、黑臉、黃背、褐腰、尾羽上藍下白,或行或飛都讓人覺得分外漂亮,「滴鉤滴鉤」的叫聲異常清脆悅耳。

目前,藍冠噪鶥的數量少於200隻,低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極度瀕危標準,棲息地僅發現於江西省婺源縣幾個狹小的自然保護小區內。它們既脆弱、又堅強,通人性、社會性強。

藍冠噪鶥。攝影/呂緒

它們個體不大,飛行能力不強,野外觀測中沒有發現長距離飛行的情況,築巢也不結實,用絡石藤、小樹梗甚至破網、魚線作材料。天敵眾多,紅腹松鼠、蛇、雀鷹等都是重要的威脅。但它們一直繁衍生息在婺源幾塊特定的斑塊狀林地裡,頑強地生存著,在天地之間以活潑好動的身影證明生命的偉大。

當天敵眾多、難以招架的時候,藍冠噪鶥就會靠近人居安巢,借人的影響遠離天敵的傷害,甚至在房前的果樹裡離地僅1米多高築巢育雛。

藍冠噪鶥社會組織性強,總是集體活動,服從頭鳥的指揮。晚間進入棲息的地方如竹林之後,頭鳥發出「滴鉤滴鉤」的一聲叫喚,活潑躁動的鳥群立刻變得寧靜,全部進入休息狀態,直到第二天醒來。

繁殖期間,如果有部分鳥爸鳥媽第一次繁殖失敗,會再進行第二次繁殖,而為了保障所有的幼鳥成活並趕上遷徒的時間,鳥爸鳥媽們自發組成互助互幫的群體。我們在長期的跟蹤觀測中,發現有多隻鳥爸鳥媽共同餵養一隻幼鳥的現象。

藍冠噪鶥能保存至今,要感謝淳樸善良的婺源人,感謝當地悠久的風水林傳統文化。風水林的文化深入人心,既提高了當地的水源涵養能力和空氣品質,又為藍冠噪鶥提供了種群生存必須的棲息空間。

婺源人自古以來崇尚天人合一的生態理念,沒有打鳥害生的習慣,使得藍冠噪鶥與綠林炊煙共存,生命之火綿綿不絕。

藍冠噪鶥與婺源的古樹之約

撰文/張微微

婺源的很多村落如今仍保存著古老的風景林。

藍冠噪鶥是江西婺源最具盛名的珍惜鳥類。自其2000年在婺源重新發現至今,一直被保護在婺源古木林蔭的懷抱中。

婺源因歷史悠久,古樹名木眾多。其古樹之多、年數之長,在江西乃至全國都少有,堪稱「古樹之鄉」。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婺源的古樹名木成為一方生靈的庇佑場所,藍冠噪鶥就是其中的主要受益者。

藍冠噪鶥不似噪鶥屬裡的其他近親,要麼藏於高山,要麼躲在低矮灌叢,只聞其聲,難見其形,羞怯而神秘,甚至不似黑臉噪鶥和白頰噪鶥,雖喜伴人而居卻又保持一定距離,只在遠離人群的低矮灌叢間築巢。藍冠噪鶥喜歡熱鬧,不懂掩藏自己,喜歡高大的喬木,也喜歡村民的果樹、菜地。繁殖時仍然成群結隊活動,高調而炫耀,只將巢隱於高大喬木的枝幹末端,為子孫提供必要的庇佑。

相比於其他噪鶥,它與人更親,也因此更容易遭受人類活動的侵擾。

藍冠噪鶥。攝影/陳樹森

藍冠噪鶥並不喜大面積的成片林地,反而更喜歡在村莊的古樹上棲息,多個繁殖點都如此。藍冠噪鶥選作棲息場所的古樹,多為樹齡在500年以上的古樟、古楓香等,雖已年老,但仍枝繁葉茂;雖身單影只,但高大的樹幹、巨大的樹冠也為鳥兒們提供了足夠的活動空間和良好的隱蔽條件。

此外,古樹本身就是一個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的小生境,也為鳥兒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藍冠噪鶥常常在它的枝幹間穿梭忙碌,搜索食物的同時,也為這些古樹提供了清潔服務,減少了害蟲,這也許是有鳥兒棲息的古樹仍然保持青春活力的原因之一。總之,兩者對這種關係似乎都很滿意。

每到春季,藍冠噪鶥或三五成群,或二三十隻聚集於此,哺育後代,繁衍生息。這種鳥兒與古樹之前的約定不知從何時開始,但似乎從未改變。

也許,正因為這些古樹的存在,藍冠噪鶥這一物種才得以延續至今,才讓我們有機會認識和保護這美麗的精靈。也可能鳥兒與樹的約定早在樹的年幼時期就已開始,千百年來未曾疏遠。

古樹見證了藍冠噪鶥個體的生老病死,以及整個族群的興衰變遷;鳥兒則世世代代地陪伴著古樹從幼年直至耄耋。好在如今這些鳥兒和古樹在人們的守護下,尚都各自安好,希望它們還能再相約至下個百年、千年……

以上文章節選自中國綠色時報融媒體成員《森林與人類》雜誌2016年第12期

相關焦點

  • 藍冠噪鶥與江西婺源的「百年之約」
    視頻由江西婺源饒河源國家溼地公園提供新華社南昌5月7日電(記者陳毓珊)藍冠、黃喉、黑臉、褐腰,啼聲清脆悅耳,動作輕盈矯捷。在江西婺源,不僅有徽派古宅與層層梯田交相輝映,全球僅200隻左右的珍稀鳥類藍冠噪鶥也聚居於此。
  • 林鳥中的精靈,藍冠噪鶥
    藍冠噪鶥,是一種美麗、活潑的鳥。它們藍冠、黃喉、黑臉、黃背、褐腰、尾羽上藍下白,或行或飛都讓人覺得分外漂亮,「滴鉤滴鉤」的叫聲異常清脆悅耳。目前,藍冠噪鶥的數量少於200隻,低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極度瀕危標準,棲息地僅發現於江西省婺源縣幾個狹小的自然保護小區內。
  • 【綠鏡頭·發現中國】婺源饒河源溼地公園吸引珍稀鳥藍冠噪鶥安家
    藍冠噪鶥棲息地世界僅存200隻的珍稀鳥藍冠噪鶥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李志強報導:「咻咻....——好似口哨聲的清脆鳥鳴響徹在婺源繞河源國家溼地公園,枝繁葉茂的樹林間,幾隻白色尾羽的小鳥兒輕輕飛過。它就是珍稀神秘的鳥類——藍冠噪鶥。  日前,「綠鏡頭·發現中國」媒體採訪團有幸深入藍冠噪鶥的棲息地——婺源國家溼地公園生態保育區,一睹它的神秘風採。  繞河源生態保育區是繞河源國家溼地公園的組成部分,這片饒河源頭的茂盛樹林,面積225公頃。
  • 謎一樣的小精靈 藍冠噪鶥 時下正是拍攝打鳥的好時光
    藍冠噪鶥在江西省婺源和雲南思茅有分布記錄,分布區域十分狹窄,數量稀少。目前可知的分布範圍僅在婺源森林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種群數量200隻左右。2007年,藍冠噪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是極度瀕危物種。
  • 朱子與藍冠噪鶥的情緣
    而巧妙無比的是,石門汀洲的「自然財富」精準滿足了藍冠噪鶥的「身心需求」,可謂天賜良緣。由此,也讓藍冠噪鶥成了婺源的「生態名片」和生態文明「代言人」。按理來說,石門村並非「桃源」,而是一個「鬧市」。它距離婺源縣城3.6公裡、距離黃山機場85公裡、距離景德鎮機場77公裡……村莊周邊車來車往、人流如織。然而,這個「鬧市」,它為何能吸引著藍冠噪鶥的挑剔目光呢?
  • 朱子與藍冠噪鶥的情緣(圖)
    即便在今日,婺源也永久禁伐天然闊葉林等,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意義深刻,影響深遠。有道是,「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有了樹,也讓婺源成了世界珍稀森林鳥類的天堂。其中,有一隻可愛的小精靈,是對感恩朱子生態倫理思想的有力佐證。這隻鳥,即是藍冠噪鶥。
  • 婺源好生態引來「會飛的熊貓」 「觀鳥經濟」富山鄉
    這隻鳥給這個村子帶來了什麼?對此,本報記者進行了深入採訪。  「熊貓鳥」安家美麗鄉村  說到猛禽,人們自然會想到大型的鷹類。豈不知地球上還生活著一種最小的猛禽——白腿小隼,它是聯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之一,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江西婺源,不僅有最美鄉村,還有鳥界的四大「名旦」
    義膽雄豐江西婺源,擁有眾多旅遊自然資源。其中,江灣被稱為最美的鄉村。婺源土特產是:綠、紅、黑、白。綠,是綠茶!紅,是中華荷包紅魚!黑,是龍尾硯!白,是江灣雪梨!現在,正在建設的饒河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包括了整個婺源縣。對於觀鳥人來說,婺源還是野鳥的天堂!
  • 婺源珍稀鳥類圖譜,你pick哪一款?
    4月1日是「國際愛鳥日」,篁嶺景區和婺源旅遊股份有限公司聯手,分別在篁嶺、曉起舉行國際愛鳥日公益宣傳活動。國際愛鳥日:愛鳥護鳥活動現場,有關婺源境內存有的珍稀鳥類攝影作品,沿著篁嶺天街和曉起古樟依次排開。景區工作人員在旁,向遊客介紹攝影作品中的珍稀鳥類,並發放相關宣傳單,讓大家更加充分的了解這些珍稀鳥類,從而更好的保護它們。
  • 婺源一個休憩與安謐心靈的地方
    婺源的山水田野天成了這樣理想的境地。婺源七山一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半分莊的自然環境,天成則天成,理想則理想,可逼仄的田地也迫使不少人出外尋求生計,這就引出了徽商這個角色,給徽派文化的外形上染就了一抹濃濃的商賈市井文化色彩。徽商,賈而好儒,以儒飾商,以仕護商,以商促學,一個商字活躍其間,徽商顯揚了徽州文化。而徽州文化的根底欲在鄉間,落葉即飄在鄉村。
  • 婺源:國家氣象觀測站搬遷項目全面完成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汪舒報導 近日,江西省婺源縣國家氣象觀測站搬遷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業務樓已完成主體工程建設,綠化、圍欄設置和儀器安裝等調試工作已全面完成。  婺源國家氣象觀測站建設用地10畝,觀測環境保護用地70畝,總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主要建設業務樓、科普館、輔助值班用房以及一個標準觀測場。
  • 流蘇小築,在婺源
    流蘇小築鄉宿位於婺源縣秋口鎮、婺源東線旅遊線路上,距離婺源高鐵站、婺源汽車站均約18公裡。流蘇小築是一處面河靠山的田園鄉宿,共有19間客房,並提供配套餐飲、茶室、會議室多功能廳等功能。在如詩如畫的婺源,越來越多的民宿各有千秋,流蘇小築的地理環境和創新理念可以說是別具一格。青山綠水、草木葳蕤、狗吠雞鳴、蔬果池魚、荷塘月色、幽幽花徑、一葉小舟、千年古樹等應有盡有。
  • 戲曲·婺源徽劇 | 包羅萬象、五彩繽紛的藝術寶庫
    戲曲·婺源徽劇 | 包羅萬象、五彩繽紛的藝術寶庫 2020-12-03 1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婺源:精品民宿鱗次櫛比,首家中國微馬小鎮令人期待
    在水墨青山的婺源,民宿已經成為旅遊的一張「金名片」。11月4日,參加「2020全國主流融媒體看江西」大型採訪採風活動的婺源採風團,深入了解婺源的特色民宿產業。坐落於「中國茶文化第一村」「國家級生態示範村」——婺源縣江灣鎮曉起村的曉起攬月民宿,就是婺源的精品民宿之一。該民宿於2016年由徽派建築改造而成,具備茶室、畫室、徽菜特色餐廳等功能區,還配有電梯和高檔洗浴設施等。
  • 演繹別樣風情 婺源體驗昌河鈴木北鬥星X5
    ——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北部的一個小鎮,是全國唯一一個以行政地名命名的著名國家5A級旅遊景區,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陽春三月是遊覽婺源的最好季節,到處春意盎然,油菜花田、各種果樹、茶園以及撐著小竹排在溪河中打魚的漁民,與田野間相鄰的徽派建築群構成一幅絕美的江南風景畫卷!  昌河鈴木北鬥星X5婺源之旅的全新體驗活動便舉辦於這個江南美麗的小山村中,古樸典雅的徽派建築、金黃色的油菜花、潔白的李花和嬌豔紅彤彤的桃花奠定了此次活動的主旋律。
  • 婺源發現稀有魚類品種—洛氏品種
    中廣網上饒3月23日消息(記者胡嘯 通訊員餘林峰 吳春光)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楊少榮等3位博士,在婺源沱川作魚類調查研究時,發現一稀有魚類品種——洛氏。據專家分析,婺源是個山區縣,山環水繞山澗溪流眾多,尤其是北部地區的沱川、鄣山、浙源等鄉鎮,溪流水質清冷,常年流水不斷,是冷水小個體魚的良好棲息場所。
  • 婺源發布「彩虹令」令人淚目,還好他們在風雨中守護
    受連日強降雨影響,江西婺源擁有800多年歷史的彩虹橋被洪水衝斷。婺源發布「彩虹令」,全網尋找被衝走的古橋梁原木構件。彩虹橋的命運,牽動著人們的心……  彩虹橋遭遇史上最高水位  7月8日,江西婺源,大雨滂沱。當天下午,婺源縣大鄣山鄉、清華鎮一帶山洪狂洩、河水猛漲。「清華鎮的彩虹橋可能有危險了。」
  • 江西婺源發生山體滑坡 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今天早上9點左右,江西婺源S302紫曲線菊徑路段旅遊公路發生小面積山體滑坡,遊客用手機拍攝下了這一驚險瞬間。  婺源公路分局養護工人發現後,立即設立了警示標識,禁止遊客通行。隨後該路段因山體不穩,持續落石,造成大面積山體滑坡。由於預警及時,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目前養護工人正在搶險,該路段已暫時封閉。
  • 尋花問柳 江西婺源賞油菜花最經典(圖)
    江西婺源 最經典的油菜花觀賞地江西婺源 最經典的油菜花觀賞地婺源號稱是中國最美麗的鄉村,她最美麗的季節是三月中下旬。棵棵粉紅的桃花、潔白的梨花點綴在漫山遍野金黃色的油菜花中,掩映著白牆灰瓦的徽派建築,使得每一個逃離紛繁城市的人都能找到歸宿。
  • 江西婺源千畝「葡萄花」盛放上熱搜,看著似葡萄,聞著卻奇臭無比
    近日,江西婺源賦春鎮盛放的千畝酷似葡萄的禾雀花上了熱搜,當地村民在賦春鎮翀山發現了一片上千畝的野生禾雀花林,花藤粗壯。據介紹,這片禾雀花林已有幾百年歷史,目前全部進入盛開期,掛在高高低低不同的樹木上。盛開的禾雀花其形狀酷似禾雀,因此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