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一樣的小精靈 藍冠噪鶥 時下正是拍攝打鳥的好時光

2020-11-26 騰訊網

藍冠噪鶥為雀形目畫眉科噪鶥屬,原名黃喉噪鶥,靛冠噪鶥(學名:Garrulax courtoisi)是體型較小的畫眉科鳥類,頂冠藍灰色,特徵為具黑色的眼罩和鮮黃色的喉。上體褐色,尾端黑色而具白色邊緣,腹部及尾下覆羽皮黃色而漸變成白色。活動於常綠樹林和濃密灌叢,於地面雜物中取食,喜食昆蟲,也吃些蚯蚓、野生草莓、野杉樹樹籽等。

藍冠噪鶥是分布於中國江西省婺源縣自然保護區的獨立群體。藍冠噪鶥在江西省婺源和雲南思茅有分布記錄,分布區域十分狹窄,數量稀少。目前可知的分布範圍僅在婺源森林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種群數量200隻左右。2007年,藍冠噪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是極度瀕危物種。

藍冠噪鶥它們喜歡在複合型的樹林裡生活,須有闊葉林和層層疊疊的喬灌木,這可是藍冠噪鶥的絕佳安樂窩。與其他在茂密灌木叢中築巢的噪鶥類鳥不同,藍冠噪鶥喜歡把巢築在高10米以上的樹木上,而這些樹木都處在居民村落周邊,甚至村落內,均有保存完好的水口林。鳥巢一般築在枝葉繁茂的大樹上,且搭得較高,最低離地面5米以上,一對一個巢,每對一年只孵一次。10多天孵出,一般2至4隻,兩周後小靛冠噪鶥就能自行覓食了。藍冠噪鶥喜食蚯蚓及其他昆蟲。食物匱乏的時候,也會食用野生草莓、野杉樹籽等野果。

藍冠噪鶥的棲息地一般在婺源特有的水口林裡,依山傍水,天晴時每天都會在溪水裡洗澡。婺源四大棲息地分別是太白鎮的曹門村,秋口鎮的石門、月亮灣、鶴溪村附近的山林,能夠監測到的棲息繁育地有13處。藍冠噪鶥是群居性鳥類。每年3月下旬,都會成群結隊出現在婺源繁殖地,產卵、哺育幼鳥,每年5月和6月,藍冠噪鶥進入繁殖期,到了夏末完成繁衍後,成鳥便帶著幼鳥消失在茫茫山林中。等到次年4月,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又會如期出現在棲息地。

但它們在哪裡度過漫長的冬季,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為了加強對藍冠噪鶥及其棲息地的生態動態監測與保護,2009年起,婺源縣全面禁伐天然常綠闊葉林。多年來,婺源縣打造了190餘個自然生態型、珍稀動物型、水源涵養型的自然保護小區,藍冠噪鶥繁殖地皆被劃為自然保護小區。每年的4月上旬到6月底是藍冠噪鶥最佳的拍攝觀賞時間,歡迎更多的愛鳥影友們前來婺源攝影採風。

致"噪鶥"——

我不知道你從哪裡來,

也不知道你去了哪裡,

我所關注的是你的存在。

曾經,

有人說你極危,

有人說你無存…

可我已確實的見到了你:

一個活生生的你!

為此,

我才知道星星之火的真諦。

關於你,

有的說你是「黃喉」,

有的說你是「藍冠」,

這只是人們的戲說。

其實呀

你就是你,

你的繁衍生息,

才是你的初衷,

也是我們的初衷!

版權聲明:圖文攝影 江志紅,版權所有轉載引用請署名作者出處。

相關焦點

  • 藍冠噪鶥與江西婺源的「百年之約」
    藍冠噪鶥的發現者之一,婺源縣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站長洪元華回憶起當年的情景,依然激動不已。「我們在秋口鎮鶴溪兵營林自然保護小區開展調查時,林間忽然傳來陣陣鳥叫聲,從聲音種類可以分辨是噪鶥屬。」洪元華心裡一緊,難道是藍冠噪鶥重現『江湖』?這個大膽的猜測讓他熱血沸騰。珍稀鳥類藍冠噪鶥近照。
  • 藍冠噪鶥,婺源的精靈婺源的歌手,配得上「國家一級」這個名分!
    藍冠噪鶥。攝影/程潔淮藍冠噪鶥為雀形目畫眉科噪鶥屬,原名黃喉噪鶥。藍冠噪鶥曾在江西婺源和雲南思茅有分布記錄,但目前可知的分布範圍僅在婺源森林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種群數量200隻左右,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 林鳥中的精靈,藍冠噪鶥
    藍冠噪鶥,是一種美麗、活潑的鳥。它們藍冠、黃喉、黑臉、黃背、褐腰、尾羽上藍下白,或行或飛都讓人覺得分外漂亮,「滴鉤滴鉤」的叫聲異常清脆悅耳。目前,藍冠噪鶥的數量少於200隻,低於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極度瀕危標準,棲息地僅發現於江西省婺源縣幾個狹小的自然保護小區內。
  • 朱子與藍冠噪鶥的情緣
    如今,這些棗樹沿河而立,無一遭損,成為村莊一道靚麗景色;江灣鎮上坦村水口林溪水清澈、古樹蒼天,成為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金貝殼獎影片《我不是潘金蓮》的重要拍攝地;江灣鎮下曉起村水口林,段莘水與村溪匯合地帶,樟、楮、槐等幾十棵古樹護牢村基,成為鄉村旅遊經典看點;…… ……受朱子「萬物一體」「中和之道」的生態思想教化,婺源村莊水口林決不允許砍伐
  • 朱子與藍冠噪鶥的情緣(圖)
    這隻鳥,即是藍冠噪鶥。沒錯,這種棲居在婺源的鳥類「大熊貓」,是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極危(CR)名錄的鳥類,過去全球僅分布在婺源、雲南思茅和印度阿薩姆三地,總共僅200隻左右。1919年,這種可愛的鳥兒首次被發現後便一直銷聲匿跡。直至2000年,科研人員在婺源再次發現了它,一時引發世界轟動。
  • 【綠鏡頭·發現中國】婺源饒河源溼地公園吸引珍稀鳥藍冠噪鶥安家
    藍冠噪鶥棲息地世界僅存200隻的珍稀鳥藍冠噪鶥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李志強報導:「咻咻....它就是珍稀神秘的鳥類——藍冠噪鶥。  日前,「綠鏡頭·發現中國」媒體採訪團有幸深入藍冠噪鶥的棲息地——婺源國家溼地公園生態保育區,一睹它的神秘風採。  繞河源生態保育區是繞河源國家溼地公園的組成部分,這片饒河源頭的茂盛樹林,面積225公頃。靠近水源的天然優勢,使得這裡成為了鳥類棲息繁衍的天堂。
  • 濟南「打鳥人」鏡頭下的鳥兒
    49分鐘前 大眾報業·齊魯壹點 濟南「打鳥人」王建忠,在攝影圈裡的發燒度、知名度是出了名的。十幾年來行程幾十萬公裡,到過幾十個國家和地區,所拍的鳥類超過數百種,其中珍稀、瀕危的就有幾十種。為此所吃的苦、所受的困、所歷的險,外人無法感同身受。
  • 觀鳥丨雲南石梯村:春意滿林「打鳥」忙
    盈江縣觀鳥協會會長 班鼎盈 攝/供圖「為了避免『打鳥』四處跑,擾了小動物,現在我們在村子附近修了10多個鳥塘。」小何解釋,「因為村子的生態好,把它們吸引過來了。」「你們這次一定會滿載而歸!」 見到新老朋友,小何拍著胸脯跟他們保證。簡單寒暄後,他們就直奔「打鳥」點。途中,他還會拿出筆記本,對照著上面密密麻麻的標註,講述近期觀察到的珍稀鳥類活動軌跡。灰孔雀雉。
  • 6個秘訣拍攝鳥類照片,攝影大師們都是這麼打鳥的
    但是也有很多攝影師能拍出非常精彩的鳥類照片,他們是怎麼「打鳥」的呢?有什麼經驗呢?1)曝光模式一般情況下,如果拍攝相對靜態的鳥兒,可以選擇光圈優先模式,把測光任務交給相機。 但如果抓拍動態的畫面,就建議使用手動曝光模式。拍攝飛行的鳥兒時,由於鳥兒在飛行範圍中背景會不斷變化, 導致相機測光基準不停地在變化,測光系統計算出來的曝光值可能就會有較大偏差。
  • 謎擬Q,口袋妖怪中最神秘的一位小精靈,背景故事令人恐怖又悲傷
    這是因為謎擬Q身上披的布與20年前很受歡迎的皮卡丘商品相似,這位小精靈為了想要受到大家的歡迎,所以用一塊布變成了皮卡丘的樣子。因為皮卡丘受到別人的歡迎,所以謎擬Q非常討厭皮卡丘,因為對皮卡丘的怨念,在動漫神奇寶貝中自願為火箭隊出一臂之力,被武藏用豪華球收服。
  • 春來雲南 「打鳥」大不同
    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在雲南樂享綠色生活,攝影圈內拍攝鳥類、愛護鳥類的朋友越來越多,他們把拍攝鳥類稱為「打鳥」。在雲南各地,因「打鳥」而呈現了不同的新氣象。「園區景觀規劃涉及生態水系景觀、傳統田園風貌景觀、健康田園景觀、創意性田園景觀、科技田園景觀和綜合景觀,我們希望打造好景區『硬環境』,讓更多鳥類選擇到產業園停留棲息。」孫月秋說,未來,產業園也將舉辦一些生態攝影活動,不斷擴大園區知名度,同時也讓更多人關注富民的生態環境,共同保護鳥類,共享綠色美好生活。
  • 這些「小精靈」已就位!就在廈門的……
    是東亞-澳大利亞遷徙路線的重要節點 每年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候鳥來此過冬 入冬以來 隨著氣溫逐漸降低 冬候鳥分批陸續抵達廈門 市觀鳥協會的會員們 通過鏡頭記錄下它們的身影
  • 閒得慌上山打鳥耍,眉山3名男子打6隻野鳥被處罰金3萬元
    /items/202005/20052716240209600015EDE2.mp4scolplayer視頻播放器四川在線消息(鍾成 記者 劉春華)眉山市洪雅縣三名男子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因為閒得慌跑山上打鳥耍,結果觸犯了非法狩獵罪
  • 非洲打鳥行——鹰鵰隼鳶鷲
    來自北京的 @相由心生 老師,酷愛打鳥(攝影者將拍攝鳥類通稱為打鳥)近期她專程去非洲打鳥,收穫了幾十種上千隻,
  • 營盤山白化白頰噪鶥觀察(上)
    12日上午10時許,當白頰噪鶥咋呼著金嗓子越過圍牆到來,不久,在上次的觀察點,發現堡坎頂端的灌叢出現一隻鳥,兩側初級飛羽、覆羽和背部的一部分明顯白色,蝶翼狀的白斑從上背延伸到下背部,其頭頂羽毛似乎不完整。這一次我是有備而來,趕緊抓拍下來,把我稱之為「蝴蝶」的這隻鳥的片子從微信發給自貢鳥會的鳥友,詢問:白頰噪鶥的翅膀和背部有白色的羽毛嗎?
  • 新世代打鳥神器——索尼Alpha 9+SEL200600G鏡頭
    帶著這套設備,我就奔赴莊河去拍攝藍翡翠。莊河有拍攝藍翡翠的極佳場景。一對藍翡翠選擇在巖壁上築巢,繁育幼鳥。每次捕食歸來,它們都會叼著從野外捕捉到的青蛙、螞蚱、蜻蜓、昆蟲等獵物飛落在巢穴附近的一棵松樹上,四周查看沒有危險後,再飛向巢穴餵食幼鳥。藍翡翠往來頻率高,動態靜態齊全,且場景畫面色彩豐富,有利於測試體驗Alpha 9+SEL200600G鏡頭的拍攝效果。
  • 「打鳥」,如何拍出清晰的飛鳥照片
    ,業內也將拍攝飛鳥稱為「打鳥」。拍攝中,不可預期性因素非常多,天氣、時間、運氣等等。那麼如何拍攝出精彩的打鳥照片,有什麼技巧呢?  以便於讓你在拍攝時平移鏡頭,也可以讓你把相機固定好,「守株待兔」。  一部對焦功能強大(對焦速度高,追焦能力強)的相機,因為飛行中的鳥兒速度真的相當快。一個長焦變焦鏡頭,長焦端的焦距最好在 400mm 或更長。
  • 白頰噪鶥
    今天找到一個小程序,特意查了一下,應該叫白頰噪鶥。白頰噪鶥也叫白頰笑鶇、白眉笑鶇、白眉噪鶥、土畫眉。眉紋白色或棕白色、細長,往後延伸至頸側。隱匿於次生灌叢、竹叢及林緣空地 。一般生活於平原至海拔2000米的高山地區以及活動於山丘、山腳及田野灌叢和矮樹叢間。叫聲是偏高的鈴聲般叫聲和唧喳叫聲,以及不連貫的咯咯笑聲。
  • 高山雀鶥,中等體型的灰色雀鶥,眼白色
    高山雀鶥,中等體型(12釐米)的灰色雀鶥。眼白色,喉近白而具褐色縱紋。高山雀鶥,上體灰褐,頭頂及上背略具深色縱紋;下體淺灰;眼先略黑,臉頰淺褐。高山雀鶥,兩翼棕褐,初級飛羽羽緣白色成淺色翼紋。高山雀鶥,常見於海拔2200~4300米山區的櫟樹灌叢及荊棘叢。分布從甘肅南部經四川至雲南西北部和西藏東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