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部「從零開始」系列文章,按照順序閱讀下來,相信您會收穫滿滿噠!
上期我分享了柏林系統的演變,這期開始正式介紹飼養海水前必須準備的設備及設備知識。
在計劃養魚之前,我們必須先要選擇一款合適的魚缸,魚缸的外觀多種多樣,按自己家裝修風格與喜好選擇即可。
從過濾類型來看,我把市面上的魚缸分為四大類:濾桶型、上部過濾、背濾\側濾、底濾。我們可以從四種類型的魚缸選擇一種開始我們的海水之旅。
濾桶型魚缸:
全稱是外置過濾桶過濾魚缸。
濾桶一種密閉的過濾形式,桶內部分為若干層,每層都可以放置不同的過濾材料,利用桶內部或桶外部的水泵使水族箱中的水不斷流經桶內的各層濾材,從而達到循環過濾的目的。
基本構造是 魚缸+柜子(選配)+濾桶。
在早期的水族報刊,雜誌裡都是會建議使用濾桶型魚缸來飼養海水,不過實際上這並不適合海水,而是適合淡水草缸,以及飼養小型淡水魚。現在已經徹底被海水水族拋棄了。
所以如果您是被精美的水族書籍吸引要玩海水的,請注意資料的時間。
優點:濾桶可以擺放在任意魚缸水平面下的位置,只要進出水管足夠長即可。魚缸不需要進行額外的打孔處理,吹水口可以靈活放置幫助魚缸內造流。
缺點:濾桶體積一般較小,濾材盛放體積有限,所以無法飼養太多魚,另外需要頻繁的清洗避免濾桶內部被雜質堵塞。
上部濾型缸:
過濾系統放在上魚缸頂部,通過潛水泵,將魚缸的水抽入上部過濾器中,水流再通過過濾器中的各種濾材,最後流回魚缸。
上部過濾器有很多種類,例如:滴流,上濾槽,外掛式過濾桶等。
家庭中應該沒有人會選擇這種作為過濾形式的魚缸作為海缸。
但是很適合商家,由於蛋分的存在,魚缸的底櫃一般要做到90cm高,而海水魚店為了最大化利用空間,通常貨缸是做2-3層的,我們稱為「組缸」。這時如果蛋分放在最底部,則組缸過高,不利於客人挑選貨品。所以,可以降低整體組缸高度,把蛋分及活石藻缸安置在最頂部。
優點:價格低廉、結構簡單、清洗和維護方便。由於在魚缸上部,對過濾器的維護非常方便;部分上濾器,如滴流,適合高密度飼養觀賞魚。
缺點:醜。
適合飼養:淡水純魚缸,海水組缸。
背部/側部過濾魚缸:
小型海水魚缸首選!
簡稱背濾缸/側濾缸, 背濾和側濾是在魚缸的背部或側部用玻璃隔出一部分做過濾,其內部分成幾小格用於放置濾材和循環泵,一邊設有溢流口,當水泵把水從過濾部分抽向魚缸時,魚缸溢出的水通過溢流口流入過濾部分的第一格,在隔板的引導下流經各種濾材,水從最後一格通過水泵再次送入魚缸形成循環。
背濾/側濾缸一般不會太大,適合作為小型海水觀賞缸,一般大小控制在20-50cm見方,魚友們稱為Nano缸。(微型魚缸的意思)
優點:利用魚缸的內部空間使魚缸和過濾形成一個整體,不需另外利用缸外位置就可以完成較好的過濾流程。一些器材可以在側濾/背濾放置,適當放置不影響魚缸的正面視覺美感。
缺點:佔用了魚缸的部分空間,缸內的空間會減少、水分的蒸發會引起水泵所在間隔的水位較快降低,需要頻繁補水。
底部過濾魚缸:
簡稱底濾是利用一個放置於底櫃的大型濾槽(稱為底缸),通過管道與主缸連接,利用水泵來完成水的循環,濾槽根據尺寸及實際需要分為若干格,用來分別放置不同的濾材或器材,底缸過濾一般採用溢流的下水方式,在形式上分為三角溢流、方形溢流、圓形溢流、三重溢流管溢流、不打孔溢流等多種形式。
這個示意圖來自淡水魚缸。海水珊瑚缸底缸不需要放置任何濾材,主要放置的是蛋分、活石、高等藻。
優點:增加水體總量,為過濾和其他設備提供空間,避免主缸的水面汙染,增加海水與氣體的交換量,簡化換水過程,保持主缸內水位的恆定。
缺點:製作成本較高,不適合微型魚缸。
適合飼養:幾乎適合除了草缸以外的任何觀賞魚缸(草缸需要CO2,底濾會加速CO2的逃逸,且草缸並不需要底濾這種強大的生化過濾,因為草缸的底沙就相當於一層強大的生化濾材)。非常適合海水觀賞缸。
以下海缸均是底濾魚缸:
以上就是我們依據過濾形式來劃分的四大類魚缸,其中底濾缸\背濾缸非常適合用來做海水觀賞缸。
怎麼樣?是不是心中有數,可以選擇一款準備開啟海缸之旅了?
還糾結也沒關係,東傑我給您推薦下,以魚缸的長度來說:
50cm及以內尺寸的魚缸,選擇背濾魚缸;
60cm及以上尺寸的魚缸,選擇底濾魚缸;
魚店老闆的組缸可以選擇上部過濾(其實就是底缸上置);
濾桶已經被海水淘汰啦。
下一期我重點介紹底濾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