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的職場上存在著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用人單位非常重視」出身「,也就是本科畢業的學校,雖然這並不是一點道理也沒有,但是過分注重本科教育的學校,實際上是不符合用人規律的。正是由於這種現象的存在,許多二本、三本的畢業生都希望能夠改變自己的出身。但遇即便如此,有時也不會得到個別單位的承認,前段時間就有報導說,985學校畢業的研究生因為本科非名校畢業而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甚至有的已經考上了復旦大學的研究生,都會懷疑能否」洗白「自己的二本學歷。
考上復旦研究生,已經是一種非常成功的標誌,為什麼還要糾結於」二本「的本科學歷的出身呢?如果一定要計較,也只是說明了這是一位積極向上,有志氣,有才氣的學生。考上復旦研究生本身就是對學生本科階段學習成果的檢驗,也是對學生智力程度的肯定,更說明了這位學生的意志品質,這也長處也許是許多本身就是一本的學生所不具備的。
所以說,一個人如果考上了復旦的研究生,他完全可以不必對自己出身於」二本「耿耿於懷,而是應該把這個看做自己的驕傲。從」二本「到」復旦「,豈止是」洗白「的問題,就是一個勵志的典型。這是人生的一段寶貴經歷,這種經歷經讓考生終生受益。每當工作或生活遇到不如意的時候,想一想自己成功」逆襲「的奮鬥過程,一定會讓你重新燃起鬥志。
考上了復旦的研究生,就可以自豪地稱自己是復旦的學生,這絕對是貨真價實的。當然也不必迴避自己」二本「的經歷,這是自信的表現。你曾經在」二本「讀本科,可你現在在復旦讀研究生。他曾經進過211或者是985,可是他卻考不進復旦的研究生,這並沒有什麼奇怪的。你用自己的努力證明自己的優秀,同樣更應該用自己的努力證明自己不愧為一個復旦大學的研究生,讓那些緊盯著所謂」出身「不放的人啞口無言。
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由於我們的高等教育的同質化現象分不開的,各類大學的辦學模式幾乎趨於一致,各個層級的學校專業設置要、人才培養規格和目標要求差不多相同。培養的人才沒有差異性,用人單位沒有辦法招收到符合自己特別需要的人才。所以只能從學校的名氣是來區分人才培養水平的高低。這樣也使得大學對各類排行榜情有獨鍾。這就造成了用人單位特別重視」出身「的現象,所以才有甚至是985的研究生,也可能因為本科畢業於非名校而被用人單位放棄。
這樣一種現象也讓高中應屆畢業生的名校情結就一步加重,高分復讀的現象趨於常見,這樣也使得人才培養的時間成本和教育資源造成浪費。要改變這樣的現象,必須改變現在」千校一面「的情況。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高校要有不同的人才培養特點,要注意培養適合不同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特別是一些二本學校,不能僅從專業和學科設置上追趕名校,而是要注意和這些學校錯位發展,形成自己的人才培養的特色,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形成良好的社會聲譽。
關注教育事件、分享個人觀點,拙木侃教育,感謝您的關注、閱讀、評論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