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拿起手機打開自己的朋友圈翻了翻,起初沒太在意,隨便翻了翻關掉準備去跑步,但忽然覺得有哪裡不對,重新打開後發現有幾位好友都發了說說,而且都是一個主題:網路遊戲(見下圖)。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現在的學生,從小學到大學,談論的話題基本三句離不開遊戲,不是談論遊戲的操作就是爭論其段位的高低,而對於學問與知識隻字不談,極端者甚至棄知識如敝履,不知道什麼時候,談學習好像成為了一件可恥的事情;不知道什麼時候,你不會玩遊戲就失去了與同齡人談話的資本;更不知道的是什麼時候,朋友們聚在一起都得靠玩遊戲打發時間……
把網路遊戲比作「精神鴉片」,生動形象,毫無誇大之感!1840年,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同樣也是100多年恥辱史的開始,西方列強靠著鴉片打開國門,弱我中華兒郎之體魄,滅我中華人民之精神,摧我中華軍人之信念,種種劣跡罄竹難書,今日之網路遊戲,極似百年前之鴉片,而不需一槍一彈,不費一兵一卒,亦可達當年之功效。以前,躺著是在抽大煙,現在,躺著是在玩手機,馬克吐溫曾經說過: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這句話是經過歷史的考驗,將網路遊戲比作洪水猛獸亦不為過。
網路遊戲對於學生的危害尤其巨大,學生作為我國未來的棟梁,可謂是肩負著振興民族的重任,但由於學生們意志力普遍較為薄弱,往往難以抵擋遊戲的誘惑,他們「廢寢忘食」,「仔細研究」其中的各種玩法,沉迷於各種虛擬道具、稱號,為了追求更好的裝備甚至偷偷地花掉父母多年攢下的血汗錢,這類報導屢見不鮮,父母為了阻止孩子沉迷於遊戲,各種手段方法用盡,但收效甚微,更有甚者孩子離家出走,甚至走向極端造成社會的悲劇,這些血的教訓難道真的不能使人們有所警覺嗎?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玩遊戲的成本變得更低,門檻也變得更低,「一機在手,天下我有」因此也導致了學生將不再受學校院牆的阻隔,宿舍裡、餐廳裡甚至課堂上,上課分心打遊戲,晚上熬夜玩手機,這樣的學生,問問你們自己,對得起父母的心血,對得起自己的未來嗎?有的人說,在學校老師可以管,在家裡,父母可以管呀,不至於這麼恐怖吧?是的,可以管,但是也許你可以沒收他的手機,但是你管不住他的內心,一但沉迷,那是身心俱投,即使在睡夢中可能都是在遊戲裡面,做作業,上課走神也是必然的現象,既荒廢了學業,也浪費了青春,何苦哀哉!
說了這麼多,那麼我們就對網路遊戲真的束手無策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時代既然選擇了智能,在其帶來一系列生活便利的同時自然要承受其帶來的負面影響,而遊戲之所以能長久的存在而且發展壯大必然有其原因,究其根本,給人類帶來了精神上的放鬆、精神上的享受。正因為如此,我個人認為應該是人類選擇了遊戲,而不是遊戲在選擇人類,達爾文早已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各界無出其右,網路遊戲也是如此,在廢掉一部分人的同時會競爭出一部分優質的人,這些競爭出來的人,一般擁有較強的自控能力和認知能力,這些人才是這個時代需要的人,當代社會不需要廢物,不需要整日沉迷於遊戲無所作為的失敗者,這將是一場時代的淘汰賽,而淘汰機制之一正是網路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