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會不會相信因果報應這四個字?有人覺得壞人做了壞事就一定會遭到報應,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但心理學上認為,「報應」這種思想只是一種人為幻想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
來佛教傳入中國後,百姓都學到的一個知識,就是「因果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對百姓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好消息:總算多了一個講理的地方了。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中國人關於善有善報說得相對比較少,但是對惡有惡報卻說得比較多,廟宇中也會有地獄變相的圖畫和雕塑,展示地獄中的罪人怎麼下油鍋上刀山,像木頭一樣被鋸開或者像死豬一樣被鉤子吊起來。
因為當百姓對惡人一點辦法都沒有的時候,至少他可以想像,這些惡棍們死後有苦頭要吃。而善良的自己則來世還有機會過好日子。雖然對這些事,他們也有些半信半疑,但是至少這樣想也是一個心理安慰。
但是,這樣的「佛教」,真的如同「精神上的鴉片」,它雖然能夠讓百姓稍微舒服一點,卻不可能真正解決什麼問題,而且反而減弱了百姓在真實生活中反抗並為自己努力爭取哪怕只是一點點利益的衝動。
在心理學視角看,這樣的報應論,被用於進行「幻想」的心理防禦機制了。幻想的心理防禦機制能緩解心理的痛苦,但是對實際的改善卻並無用處。
而且,這樣一想,百姓們還逃避了責任感。反正惡人自然會有惡報,也就不勞我們自己為這個世界懲惡揚善了。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個因果律是不錯的。不過,它並不是我們迴避自己責任的藉口,也不是怯懦者逃避的理由,否則,逃避者自己也不能逃避自己的報應。
佛教是傳入中國的偉大真理,但是,中國人卻怯懦地會用它做逃避責任的藉口,「眾生難度」,我想佛家的大師們,一定會發出這樣的感嘆。
所以,我們應該做的是,盡我們所能,按照最符合道義、正義、真理等價值的方式去做,不要用「前世因果」作為合理化理由,為自己的逃避、怯懦等作藉口。這樣,這一世的因才會轉為善因。而善因必然會給我們帶來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