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報應都是騙人的 心理學:報應是一種幻想的心理防禦機制

2020-11-29 百家號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相信因果報應這四個字?有人覺得壞人做了壞事就一定會遭到報應,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但心理學上認為,「報應」這種思想只是一種人為幻想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

來佛教傳入中國後,百姓都學到的一個知識,就是「因果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對百姓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好消息:總算多了一個講理的地方了。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中國人關於善有善報說得相對比較少,但是對惡有惡報卻說得比較多,廟宇中也會有地獄變相的圖畫和雕塑,展示地獄中的罪人怎麼下油鍋上刀山,像木頭一樣被鋸開或者像死豬一樣被鉤子吊起來。

因為當百姓對惡人一點辦法都沒有的時候,至少他可以想像,這些惡棍們死後有苦頭要吃。而善良的自己則來世還有機會過好日子。雖然對這些事,他們也有些半信半疑,但是至少這樣想也是一個心理安慰。

但是,這樣的「佛教」,真的如同「精神上的鴉片」,它雖然能夠讓百姓稍微舒服一點,卻不可能真正解決什麼問題,而且反而減弱了百姓在真實生活中反抗並為自己努力爭取哪怕只是一點點利益的衝動。

在心理學視角看,這樣的報應論,被用於進行「幻想」的心理防禦機制了。幻想的心理防禦機制能緩解心理的痛苦,但是對實際的改善卻並無用處。

而且,這樣一想,百姓們還逃避了責任感。反正惡人自然會有惡報,也就不勞我們自己為這個世界懲惡揚善了。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個因果律是不錯的。不過,它並不是我們迴避自己責任的藉口,也不是怯懦者逃避的理由,否則,逃避者自己也不能逃避自己的報應。

佛教是傳入中國的偉大真理,但是,中國人卻怯懦地會用它做逃避責任的藉口,「眾生難度」,我想佛家的大師們,一定會發出這樣的感嘆。

所以,我們應該做的是,盡我們所能,按照最符合道義、正義、真理等價值的方式去做,不要用「前世因果」作為合理化理由,為自己的逃避、怯懦等作藉口。這樣,這一世的因才會轉為善因。而善因必然會給我們帶來更美好的未來。

相關焦點

  • 善惡報應,一個真實的因果故事(此文無價!)
    那個年代,一般正經人都知道「不義之財不能取」的道理。義先生心想:既然今天讓我拾到了這些錢財,我就應該盡到責任、物歸原主。到了吃午飯的時候,茶樓的客人只剩了八九個,看他們的神色,沒有一個象是丟了錢的,只好餓著肚子等下去。
  • 教育心理學考點解析:自我防禦機制
    自我防禦機制是自我面對有可能的威脅和傷害時一系列的反應機制。即當自我受到外界的人或者是環境因素的威脅而引起強烈的焦慮和罪惡感時,焦慮將無意識地激活一系列的防禦機制,以某種歪曲現實的方式來保護自我,緩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它包括:否認、壓抑、合理化、移置、投射、反向形成、過度代償、抵消、升華、幽默和認同等11種形式。
  • 以《綠皮書》為例,用弗洛伊德防禦理論,透視種族歧視的心理機制
    很多我們難以啟齒的內容被壓抑在無意識中,為了不讓無意識影響我們的日常,人類會建立各種防禦機制來抵禦無意識的幹擾,以避免無意中深處的痛苦感受。種族歧視關係中的歧視者和被歧視者,其實都有著心理防禦的作用。投射是一種最原始的防禦機制,這種防禦機制就是把能引起焦慮的衝人格特徵或動機加到他人身上,認為「那是他人,而不是自己」所具有的特性。所以,當你討厭某些人的時候,你就要警惕了,很可能你也是這樣的人。
  • 美國女星莎朗·斯通嘲諷汶川地震是「報應」,現如何?這才叫報應
    這世間,任何事情都可能成為因,也可能成為果,沒有絕對的因,也沒有絕對的果,若某人真的犯下大錯,那麼必將受到應有的懲罰。 面對天災,旁人本該報以最大的善意,對受害者進行安慰和鼓勵,然而一個名叫莎朗·斯通的美國女星,竟然說出了「是報應」這樣無恥的話,如今12年過去,莎朗·斯通也收到了自己的惡果。
  • 善惡終有報,因果自輪迴
    如果我們信仰這些,那麼我們就會懂得去敬畏,這樣我們才能一心一意去做善事,種善因,因為我們都希望自己得善果,能善終。相應地,我們也不敢去作惡,因為擔心會有報應。然而,世間並非所有人的想法都如此,有的人是沒有信仰的,尤其是當下這個社會,沒有信仰的人越來越多。他們根本不相信什麼因果輪迴,也不在乎什麼善惡有報,所以,他們胡作非為,為非作歹,甚至無惡不作。
  • 莎朗-斯通「報應事件」四大疑問(圖)
    莎朗•斯通5月24日對香港有線娛樂電視發表「報應說」(截圖)網上流傳的由澳洲《太陽先驅報》PS出的「斯通道歉圖」莎朗•斯通為迪奧所做的廣告近日在中國被撤下 ◎供圖/CFP  ■迪奧中國被指危機公關「穿幫」  ■國內相關報導被疑「曲解原意」  莎朗「報應事件」四大疑問
  • 報應?美國女星:中國汶川地震是「報應」
    女演員的言行和川普無異聽起來這位美國著名女演員好像很可憐,的確,也有不少美國網友們看到她的消息都表示十分揪心,但事實上,這位女演員曾經在2008年中國汶川發生地震後,說過一句令眾人痛斥的話,他曾經表示,汶川的這場地震就是「報應」。
  • 鉑瑞思心理知識大總結:試著認識心理防禦機制,更好面對生活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鉑瑞思最新資訊 > 正文 鉑瑞思心理知識大總結:試著認識心理防禦機制,更好面對生活
  • 佛教:最損耗「陰德」的5件事,做過一件也報應慘烈,你做過幾件
    導語我們每個人都有選擇信仰宗教的權利。對於佛教,我們可以選擇不相信,但是我們一定要相信因果輪迴這個道理。都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惡之間他們能夠如影隨形。而且每個人的命運都是由自己掌握而來的,都是自己的業力來感召果報的。我們做好事的行為是可以表揚的,但不在於讓別人知道,而是在乎我們自己能夠安詳;而那些經常做惡事的人,就會自感到惡果和業障的來臨。
  • 在魔王城說晚安:公主大殺特殺,並終於遭報應
    作死公主睡眠冒險的故事在魔王城說晚安已經放送了4集,這部輕鬆系的動畫在減壓方面確實相當有用,種種反套路的情節、比魔王還「邪惡」的主角公主總是能做出讓人意外的死,其對世界的危害性恐怕比魔王城所有人加起來都恐怖,那麼接下來小鰻就來和大家聊聊在魔王城說晚安第4集大殺特殺的公主,以及她所遭受的「報應」。
  • 男子長期打蛇吃蛇,反遭報應,真相讓人驚呆
    後來村民看後驚呼:你這是吃蛇遭報應了。太嚇人了。  身上長出魚鱗狀的表皮,並且還不斷脫落,奇癢無比,身上的體毛全部脫落了。    據男子介紹,他自己也意識到了,肯定是殺蛇遭到了報應,由於久久不見好轉,他還請了道姑做法,想消除罪孽。
  • 佛陀箴言:佛說誦《罪福報應經》不會投生到三惡道
    (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佛說罪福報應經》:「阿難即前整衣服作禮而白佛言:『演說此法,當何名之?』佛告阿難:『此經名為《五道輪轉罪福報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諷誦宣傳,功德無量:當見賢劫千佛,奉事供養;不墮三途八難之處,得無識定。』」
  • 善惡終有報——因果報應真的存在麼?
    而「業」之所以後面還加了一個「力」字,就意味著它與物理學中的「力」一樣,都有一個作用力的效果,但不同的是物理學中的作用力是作用在現實物質世界的,而業力的反映則是作用在了我們的精神意識世界。「業」在梵文中原是指作業或行為的意思,而「業力」則就是此行為所產生的作用力。
  • 科學家驚人發現:善惡有報是真正的科學
    這比較好理解,很可能跟犯人的不良生活習慣與心理狀態有關係。 同時,美國有份雜誌曾經發表過一篇題為《壞心情產生毒素》的研究報告,報告中稱:「在心理實驗室中的試驗顯示,我們人類的惡念,能引起生理上的化學物質變化,在血液中產生一種毒素。
  • 科學家驚人發現:善惡有報是真的科學
    這比較好理解,很可能跟犯人的不良生活習慣與心理狀態有關係。科學家在神經化學領域的研究中發現了這樣一種現象:當人心懷善念、積極思考時,人體內會分泌出令細胞健康的神經傳導物質,免疫細胞也變的活躍,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統就強健;而當心存惡意、負面思考時,走的是相反的神經系統:即負向系統被激發啟動,而正向系統被抑制住,身體機能的良性迴圈會被破壞。
  • 莎朗斯通稱四川地震是報應 無德者無畏?
    我很不喜歡中國對待西藏的方式……達賴是我的朋友,現在發生地震這該是報應。」作為一個擁有國際知名度的影星,居然在地震這種毀滅性自然災害面前說出如此這番言論,無德者無畏?  在四川地震中,死傷的都是普通民眾,可以說,他們和政治沒有瓜葛。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首先都會想到詢問死傷者情況,對災難造成的悲劇表示同情。
  • 心理學考研北京大學心理治療串講筆記(二)
    如果兒童在某個階段獲得過多或過少的滿足,都可能難以順利進入下一階段的發展。過多或過少的滿足都可能導致固著(指心理發展固結在某個特定階段),即個體的一部分心理能量投入在該階段,使得以後的行為具有該階段衝突的特徵。性器期可能是對以後生活影響最大的發展階段。弗洛伊德的重要發現之一——俄狄浦斯情結主要發生在這個階段。俄狄浦斯情結大約從3歲開始,在4或5歲時達到高峰。
  • 美國加州突現「怪異火光」,學者:這或許是報應
    相信都清楚現如今自然環境的威脅是不容小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一口號還未完成做到,地球環境承載力也是在逐漸減弱,開始出現了冰川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等等這些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而溫室效應大家也是能夠明顯感受的到,現如今溫度相比於前幾年氣溫要高上許多,在未來是否會超過人體體溫,這也是不得而知。
  • 心理學知識之自我防禦機制
    自我防禦機制最早於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他認為態度作為一種自衛機制,能讓人在受到貶抑時用來保護自己。在教師招聘類考試中主要以客觀題形式備考。通過概念理解以及舉例的方式來進行知識考查。下面是有關自我防禦機制的概念解釋以及例子,希望可以幫助同學們。(一)否認:作用:通過好像它不存在的方式來處理引起焦慮的刺激。
  • 善惡有報:行善與作惡,因果報應終有定數
    做好事終究有好的回報,做壞事終究會有壞的報應。孔子說:「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大意是說,一個人不堅持做好事,就不能成為聲譽卓著的人;不長期幹壞事,就不會成為身敗名裂、自我毀滅的人。也就是說,善惡無論大小,都不可掉以輕心,積小善可以成大善,積小惡可以釀大禍。